第17*课 动物笑谈 课件(共34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 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动物笑谈 课件(共34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 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3 09:3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所罗门王的指环》是劳伦兹专门为一般读者和大众介绍动物行为的第一本通俗自然科学著作。活生生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述说至美至真的故事。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
请看不戴魔戒的劳伦兹,是如何与鸟兽虫鱼亲密对话的。
17
动物笑谈
RJ·七年级语文上册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3.理解作者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
作者简介
康拉德·劳伦兹是奥地利动物学家、动物心理学家、鸟类学家,也是
诺贝尔奖
获得者。他经常被认作现代
动物行为学的创立者之一,开发从一个早期世代开始的一种方法,包括他的老师
Oskar
Heinroth.
Lorenz学习了
本能行为

动物特别
greylag鹅
并且
jackdaws.
与鹅一起使用,他再发现了原则

(最初描述
道格拉斯Spalding

19世纪)在行为
nidifugous鸟。
背景链接
本文节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第五章(中国和平出版社1998年版)。游复熙、季光容泽。有删改。劳伦兹曾说:“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一个魔戒,所罗门王戴着它,就能够听懂鸟兽虫鱼的语言,即便与动物不同种类,也能和它们建立互相理解而亲密的关系。劳伦兹愿意相信这个传说,他将给世人“谈谈动物的私生活”看作自己的责任,于是他写了一系列科普作品,《所罗门王的指环》是最受欢迎的一部。本书是他专门为大众介绍动物行为的通俗自然科学之作。本文就是其中的一个精彩片段。
文体知识
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科普”一词意为科学普及。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不过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扣文眼,整体感知
1.读题目,猜一猜文章主要写什么?
2.
文章围绕“逗笑”这一文眼来写,速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事情最引人发笑。
3.作者通过动物的种种趣事,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动物笑谈,是指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
①研究水鸭,并学水鸭妈妈的怪话行为。②欣赏鹦鹉“可可”的恶作剧。
友好、热爱
读课文,找一找本文的中心句。
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探究结构
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散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2):我很少笑话动物
第二部分(3-4):动物确有可笑之处
第三部分(5-17)我研究动物行为可笑
第四部分(18-30)鹦鹉引发的趣事
2.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
?
以“笑”贯穿全篇,从动物引发的人的行为可笑的角度切入,显得新颖有趣。
精读课文
细节探究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意,理解中心。
朗读第一部分,然后探究:
我很少笑话动物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我们自己做的事也像动物一样荒唐可笑,我观察到动物的奇形异相,往往会升起一股惊奇的笑意。
快速阅读第二部分,然后探究
我笑两栖鱼的原因是什么?
其中有一条鱼忽然从缸里跳到缸沿上,是鱼却像金丝雀一般“坐”在缸沿上,还用两只眼睛看人,它的模样像人。
快速阅读第三部分,然后探究
“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妙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作者有哪些逗笑的行为?
①学母水鸭的叫声,让小鸭子跟着自己走,自己也蹲着走。
②为了给穴乌套环,而把自己化装成魔鬼。
快速阅读第四部分,然后探究:
1.作者第三次差点被送进疯人院里的原因是什么?
在大庭广众之下,用尽全身之力,把嗓门憋得尖尖的,发出“哦──啊”(模仿黄冠大鹦鹉的鸣声)的叫声。
2.“袖子上的扣子做一堆,背心上的做一堆,另外,一丝不错地,裤子上的扣子也排做一堆。”?鹦鹉的行为为什么让老教授生气?
鹦鹉的行为太像人的恶作剧了。
作者怎样在字里行间流露自己的感情?
通过亲身实践,给小水鸭当妈妈、被可可留恋,表现与动物亲密无间的和谐友好关系。
放下自己高贵的人的身份,俯身与动物亲近,表现了对动物的友好、尊重。
通过游客们和爱登堡的居民的反应表现忘我的工作热情

对动物的亲昵的称呼和拟人化的描写,表达对动物的喜爱、尊重之情。
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1)果然,这一次这些小鸭子一点儿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
赏析:使用拟人的修辞,赋予小鸭子以人的灵性,写出了它们可爱的情状。
2)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
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
赏析: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作者把“可可”比作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写出了鹦鹉可可的动作的轻盈敏捷。
这篇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有什么好处?
本文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同时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描绘动物时,作者使用了侧面衬托的手法,请列举一例进行分析。
我跑到“犯罪”现场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袖子上的扣子作一堆,背心上的作一堆;另外,一丝不错地,裤子上的扣子也排作一堆。通过“我”的见闻,从侧面写出了“可可”的调皮、淘气。
你如何看待劳伦兹和动物间的趣事?你对他有怎样的认识和评价?
从劳伦兹的行为可以看出,他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动物,他和动物生活在一起,分享它们的喜怒哀乐,并以此为幸福。
劳伦兹是一位可敬的动物行为学家,他用行动告诉我们该怎样善待生命,他那些看似怪异的行为,实则是他与动物友好相处的表现。
浏览课文,从作者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与动物相处的方式?
示例一:亲近动物,才能取得动物的信任;
示例二:了解动物的习性,才能和动物和谐相处;
示例三:用童趣的眼光去看待动物,你会发现动物的美。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记叙“我”和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生动地描绘了“我”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平等共处的生活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爱心和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渴望,表现了作者严谨求实、专注忘我的科学精神,体现出作者对动物的尊重与喜爱之情。
写作特色
1.“总—分”结构,条理清楚。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开篇总说“我”研究动物行为的实验方法“怪诞不经”及当地居民对“我”的态度,总领全文。然后具体阐述当地居民把“我”当疯子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领着水鸭子投入地在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和黄冠大鹦鹉可可之间的趣事。这种结构,层次清楚,脉络分明,便于读者理解和把握作品的内容。
2.语言幽默,诙谐风趣。
作者专注于对动物行为的研究,为了探求真理,模仿动物的叫声或行为,与动物们打成一片。不明原委的人很容易认为他的行为怪诞,由此便产生了喜剧的效果。可爱的动物们有时则像捣乱的孩子一样搞恶作剧:咬掉父亲衣服上的扣子,把母亲的毛线缠在树上。这些情节让人“生气”之余也忍俊不禁。另外,文章的语言诙谐风趣,如写众人听到“我”叫黄冠大鹦鹉的反应——“四周的人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既生动地表现了大家的吃惊与不解,又带有调侃的意味,大大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与幽默感。
总: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会带来许多趣事

做水鸭子的实验时,引发的趣事
鹦鹉“可可”给我带来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