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升高一化学试卷 2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H—1 C—12 N-14 O—16 F—19 S-32 Cl-35.5 Ba-137
一、选择题(本大题含20题,每题2分,共40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
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1.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该采取
的应急措施是( )
A.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气 B.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C.让车内的人集中到车厢后部 D.打开所有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
2.纳米氧化铝(Al2O3)可用于制作精美的陶瓷,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 )
A.+3 B.+2 C.-3 D.-2
3.常用燃料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A.碳 B.氢气 C.一氧化碳 D.甲烷
4.日本推出了一种廉价环保的新能源—甲醚,它完全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
点燃
X+3O2????2CO2+3H2O,则X(甲醚)的化学式是( )
A.C3H6O2 B.C2H6O C.C2H4O D.CH4O
5.金属化合物的焰色反应呈现的色彩丰富多样,其中灼烧钠盐时,火焰的颜色呈( )
A.蓝色 B.黄色 C.绿色 D.紫色
6.两种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是( )
A.氧气与液氧 B.冰与干冰 C.水与双氧水 D.金刚石与石墨
7.常见的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
A.银 B.锌 C.铜 D.镁
8.要善于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世界。对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C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O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第 1 页 / 共 9 页
9.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 )
MnO 点燃
A.2KClO3 ???2?2KCl+3O2↑ B.4Fe+3O2????2Fe2O3
高温
C.3CO+Fe2O3????2Fe+3CO2 D.2NaOH+SO2→Na2SO4+H2O
10.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 B.利用阳光和风力将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C.利用机械动力搅拌得到食盐 D.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
11.化学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同时也反映了实验者的化学素养。
有关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火柴
熄灭
A.氧气验满 B.读取液体体积 C.倾倒液体 D.检查装置气密性
12.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证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B.实验中产生氧气体积是氢气的两倍
C.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D.电解水属于分解反应
13.现有反应:X+H2SO4→BaSO4↓+2Y,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
A.X一定是Ba(OH)2 B.Y一定是HCl
C.Y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D.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l35
14.利用图示装置组合,能达到实验室制取气体目的的是( )
A.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用②④制取二氧化碳,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B.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用①③制取氧气,不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C.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粉末,用②⑤制取氧气,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D.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用②③制取氢气,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第 2 页 / 共 9 页
15.为判断某化合物是否含碳、氢、氧三种元素,取一定质量该化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接下来还需进行的实验有( )
①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是否有水生成 ②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③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④测定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6.“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1个CO2分子的质量是44g B.1molCO2约含6.02×1023个氧分子
C.lmolCO2含有3mol原子 D.CO2的摩尔质量是44
17.一个分子质量(单位:克)的计算表达式为( )
23
6.02?10 1 1 18
A. B. 23 C. 23 D. 23
18 6.02?10 18?6.02?10 6.02?10
18.甲(化学式为C2H4Cl2)和乙的分子结构示意图如下。资料表明:甲、乙的结构不同,
性质也有一定差异。小明根据甲和乙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得出如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
A.甲、乙两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甲、乙分子中C、H、Cl原子个数比均为1:2:1
C.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性质
D.构成不同物质的原子种类和个数一定不同 甲 乙
19.等质量的三种金属a、b、c和相同浓度的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都生成+2价金属的硫酸盐,其反应情况如右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20.用下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包括
氧化铜)的质量差和U型管(包括碱石灰)的质量差,计算得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大
于1:8。下列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
第 3 页 / 共 9 页
A.I、II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 B.III装置干燥剂量不足,水没有被完全吸收
C.CuO没有全部被还原 D.Ⅱ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
二.填空题(本题含5题,共25分)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21.请从生石灰、熟石灰、二氧化硫、尿素中,按题意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① 能形成酸雨的是 (1) ; ② 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2) ;
③ 属于优良氮肥的是 (3) 。 ④ 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4) ;
22.节能、环保、高效、新材料的使用是上海世博会的亮点。
① 上海世博园内“阳光谷”顶棚膜的生产原料之一是四氟乙烯(C2F4)。四氟乙烯由
(5)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百分含量)为 (6) ;
② 上海世博园内有许多饮水台,可取水直接饮用。其中的饮用水处理步骤如下图所示:
其中活性炭起 (7) 作用;紫外灯发出的紫外线和氯气作用相似,起 (8) 作用;
超滤膜可以让水分子通过,其它大分子污染物则被截留,这个分离过程属于 (9) (填
“物理”或“化学”)变化。
23.下图是某实验小组绘制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① 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温度为 (10) ℃;
②4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2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11) 物质。
③40℃时,要完全溶解60g乙得到饱和溶液,需要水 (12) g。
第 4 页 / 共 9 页
④ 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
图中A、B两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是 (13) 。
24.现有一瓶标签已破损的过氧化氢溶液,为测定瓶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34g该
溶液于分液漏斗A中,锥形瓶B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不同时间电子天平的读数
如下表所示(不考虑H2O逸出):
反应时间/min 0 1 2 3 4 5 6
装置 + 过氧化氢溶液
335.70 333.78 332.64 332.58 332.50 332.50 332.50
+ 二氧化锰/g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 ;
② 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15) mol;
③ 根据上述氧气的量计算分解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
程式列式计算)
(16)
④ 瓶内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7) 。
25.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盖,海水中蕴含的元素多达80多种。通
过海水晒制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
下是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回答下列问题:
① 操作①能否改用硝酸钡溶液?说明原因。 (18) 。
② 进行操作①后,判断BaCl2过量的方法是 (19) 。
③ 加入Na2CO3的目的是 (20) 。为什么不先过滤而后加Na2CO3溶液,
其理由是 (21) 。
④ 滤液的主要成分有 (22) 。此实验方案尚需完善,具体步骤是 (23) 。
⑤ 请再写一种实验方案,添加沉淀试剂的步骤为: (24) 。
第 5 页 / 共 9 页
三.简答题(本题含3题,共25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作答。
26.为了探究过量的碳粉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
a.将过量的碳粉与一定量氧化铜的粉末充分混合,放入玻璃管中,按下图装置连接;
b.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氮气不与碳、氧化铜发生反应,可用来隔绝氧气);
c.夹紧T处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
记录与分析:
① 写出装置中编号仪器的名称:
A (1) , B (2) ;
② 加热混合粉末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黑色粉末 (3) ;
③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
④ 检验气体产物是CO2的另一种方法是: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 (5) 色。
实验结论:生成的气体产物一定是CO2。
反思与质疑:请你对甲同学探究气体产物的实验提出质疑: (6) 。
27.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透明、澄清、略显蓝色。某研究小组的实验探究如下:
① 取少量废水,用稀盐酸,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 (7) ;
过滤,将滤液分成两份,一份滤液中加入稀硫酸,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硫酸钡沉淀生
成;另一份滤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该蓝色沉淀是 (8) ;
由此推断,该废水中一定含有的物质属于 (9) (填编号)
A.氯化物 B.硫酸盐 C.硝酸盐 D.碳酸盐
② 该小组又设计了一个从废水中回收金属和硫酸亚铁晶体的实验方案(提示:金属钡比金
属铁活泼)。
固体B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10) (写化学式);
滤液C中含有的溶质是 (11) ;
第 6 页 / 共 9 页
步骤Ⅰ、Ⅱ的目的是固体和液体分离,操作名称是 (12) ;
步骤Ⅲ的目的是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其操作顺序为 (13) (填编号)→洗涤干燥。
a.过滤 b.加热浓缩 c.冷却结晶
28.在研究酸和碱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仍
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演示实验] 向装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滴加稀硫酸,并不
断振荡溶液,若观察到 (14) (实验现象),则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
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 。
[提出问题] 是否可以用其他实验方法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呢?
学生探究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结论
测量温度变化可以证明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方案①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后,温度明显上升。
能发生反应
用氯化钡溶液可以证明
方案② 出现白色沉淀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能发生反应
[交流评价] 请你评价上述两组由实验现象获得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方案① : (16) 。
方案② : (17) 。
[拓展实验] 取一定量的稀硫酸,逐滴匀速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测得反应过程中pH变化(20℃)如图所示:
从0→t1时,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情况是 。
由图示分析,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
依据是 (18) 。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到t2时,
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 (19) 。
第 7 页 / 共 9 页
四、计算题(本题含1题,共10分)
29.某同学用一定质量分数的Na2CO3 溶液做“Na2CO3+CaCl2→2NaCl+CaCO3↓”的实验。
其五次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氯化钙质量/g 碳酸钠溶液的质量/g 碳酸钙的质量/g
1 5.55 200 5
2 11.1 200 10
3 22.2 200 20
4 33.3 250 25
5 55.5 400 X
(1) 哪几次反应碳酸钠有剩余(填序号)_____________
(2) 表中X的值是_________。
(3) 试计算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 8 页 / 共 9 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D B B D D B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D D B C D D C A
21.①二氧化硫;②生石灰;③尿素;④熟石灰
22.①2;24% ②吸附;消毒;物理
23.①20 ②甲 ③150 ④B
MnO2
24.①2H2O2 ????2H2O?O2 ? ②0.1 ③0.2mol ④20%
-
25.①否,因为引入新的杂质离子NO3
②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Na2SO4溶液,如有白色沉淀出现则说明BaCl2过量。
(其他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③除去Ca2+、Ba2+ ; 一次过滤,简化实验步骤
④NaCl、NaOH、Na2CO3;应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的HCl,中和NaOH, 除去过量的Na2CO3
⑤NaOH、BaCl2、Na2CO3(其他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26. ① 铁架台;试管 ②变红,黑色粉末减少 ③Ca(OH)2 ?CO2 ?CaCO3 ??H2O
④红;产物中还可能有CO
27. ① AgCl;Cu(OH)2;C ②Cu、Ag;硝酸亚铁和硝酸钡;过滤;b、c
28. 红色消失;H2SO4 ?2NaOH ?Na2SO4 ?2H2O ;正确,中和反应放热,如果温度
升高,则可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错误,因为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与否都
不影响硫酸钡白色沉淀的生成;溶液酸性不断减弱,t1时变为中性;溶液pH增大,t1时pH=7;
Na2SO4和NaOH
29. (1)1,2 (2)40 (3)10.6%
第 9 页 /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