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三)(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第一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三)(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2 18:3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一第一学期入学考试
语文
时量:120分钟
满分:120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8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蓼溆(liáo)
拮据
汉室未胄(zòu)
阴晦
B.怔忡(zhèng)
汲取
孜孜不倦(zī)
臂如
C.勾当(gòu)
诓骗
诺诺连声(rě)
鲁钝
D.掺杂(chān)
嘶哑
顿开茅塞(sè)
骈进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些肖像画,风格各异,色彩斑斓,有的是笔墨沉重的油画,有的是一蹴而就的速写,有的是笔墨线条都清晰可见的素描。
B.公园里的道路比较复杂,波波不久就辨不清方向了,就在他走投无路之时,一位管理人员及时帮助了他。
C.他擅长写柔美的诗,她擅长画细腻的画,他们若是合作一幅画并配上古诗,那真是相得益彰。
D.2018年春晚听了王菲和那英时隔二十年后再次合作的《岁月》,大家都叹为观止。
3.同学丙收集了四幅“众志成城”书法作品,同学丁为抗疫英雄写了一副对联。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对同学丙收集的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作品①的字体属于隶书,体态宽扁,古朴典雅。
B.作品②的字体属于行书,结构匀整,端庄通畅。
C.作品③的字体属于楷书,形体方正,刚健坚劲。
D.作品④的字体属于草书,笔画连绵,一气呵成。
(2)同学丁不能确定所写对联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你认为在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上联:一袭白衣①
逆行②
下联:③
华夏同戮力众志④
A.①秉初心
②迎春风
③中原
④倾大爱
B.①危难刻
②倾大爱
③中原
④迎春风
C.①危难刻
②迎春风
③九州
④倾大爱
D.①秉初心
②倾大爱
③九州
④迎春风
二、情景默写(共8分)
4.古诗词名句积累。
(1)根据语境默写古诗词名句。(每空1分,共6分)
读古典诗词,会发现中国诗人词家少有写阳光下的心情。他们写到的阳光尽是夕阳,“夕阳西下,①
”;尽是黄昏,“已是黄昏独自愁,②
”;尽是落日,“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③
”;尽是斜阳,“④
,寒林空见日斜时”……阳光无所不在,无地不照,反而只有离去时最后的照影,才能勾起诗人的灵感。崔颢登楼远眺,不觉已是黄昏,凄迷之景惹动满怀心绪,不禁发出了“⑤
?⑥
”的感慨。
(2)下列诗句的含义与海伦·凯勒的识字体验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莎莉文老师教海伦·凯勒识字,小海伦总是把“杯”与“水”混为一谈。莎莉文老师让水在小海伦的手上流过,又在她的另一只手上拼写“
water”突然间,小海伦恍然大悟,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手上流过的这种奇妙的东西。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名著阅读(4分)
5.李卓吾评点《西游记》:“灵台方寸,心也。一部《西游》,此是宗旨。”西行之路也是孙悟空的修心之路。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比较孙悟空“被拒绝”或“被误解”后的表现,分析他的心灵成长。
A.被拒绝:索宝水晶宫—三借芭蕉扇
B.被误解: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
四、综合性学习(6分)
6.你校戏剧社将和来访的英国学生开展戏剧交流活动,你作为戏剧社的一名成员,请完成下列任务。
(1)学校决定派你向英国学生介绍我国的国粹——京剧,请你参考下面的资料写一段80字以内的介绍文字。(3分)
参考资料:①京剧旦角流派有梅派、程派、荀派、尚派等。②京剧是流传全国,影响最大的剧种,被人称为“东方歌剧”。③京剧脸谱是京剧的一大特点,主要有红脸、黑脸、蓝脸、绿脸、黄脸和白脸等。④京剧的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又各与细密分工。⑤京剧演出讲究“唱念做打”等程式动作。
(2)交流活动中,戏剧社将与英国学生一起探讨对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夏洛克的认识,请你写一则70字左右的发言稿。(3分)
五、诗歌鉴赏(6分)
辋口①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王维
〔唐〕裴迪
积雨晦空曲②,平沙灭浮彩。
辋水去悠悠,南山复何在?
答裴迪
〔唐〕王维
淼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
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注释】①辋口:辋谷口终南山川是王维的居住地。②空曲:高峻险要的山峰。
7.这是一组赠答诗,裴诗中的“积雨晦空曲”与王诗中的“
”相应和。(2分)
8.悲迪问“南山复何在”,王维答“心知白云外”。这问答传达出彼此怎样的情谊?请简要分析。(4分)
六、文言文阅读(12分)
辨白檀树
〔五代〕王仁裕
剑门之左峭岩间有大树,生于石缝之中,大可数围,枝干纯白,皆传曰白檀树。其下常有巨虺①,蟠而护之,民不敢采伐。又西岩之半,有志公和尚影,路人过者,皆西向擎拳顶礼,若亲面其如来。
王仁裕癸未岁入蜀,至其岩下,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时值晴朗,溪谷洗然,遂勒辔移时②望之。其白檀,乃一白栝树也。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又西瞻志公影,盖岩间有圆柏一株,即其笠首也;两面有上下石缝,限③之为身形;斜其缝者,即袈裟之文也,上有苔藓斑驳,即山水之毳文④也。方审其非白檀,志公不留影于此,明矣。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
(节选自《玉堂闲话》)
【注释】①虺(huǐ):一种毒蛇。②移时:一段时间。③限:限制,限定。文末的“限”指界限、边界。④毳(cuì)文:像鸟兽细毛一样的花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大可数围/果得于数里外
B.又西岩之半/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路人过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溪谷洗然/吴广以为然
10.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2分)
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
11.阅读第二段文字,完成下表。(2分)
志公影
真相
志公戴着斗笠的头
志公身体的形状
圆柏两边上下走向的石缝

斜向的石缝、斑驳的苔藓
12.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不能直接照应文题中“辨”的一项是(
)(2分)
A.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
B.遂勒辔移时望之
C.又西瞻志公影
D.志公不留影于此
13.联系《穿井得一人》中的传闻,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
【链接材料】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并,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七、现代文阅读(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0分)
《流浪地球》是划时代的突破
曹颖
2019年2月5日,郭帆执导的《流浪地球》在春节档公映,电影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流浪地球》累计上映90天,中国内地累计票房为46.55亿人民币,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硬核科幻大片。下面是南方周末记者对刘慈欣的采访。
南方周末:《流浪地球》符合你对科幻电影的期待吗?
刘慈欣:它超出了我的期待,因为我知道中国影视界在拍摄这类大成本科幻片方面还是缺少经验的。像《流浪地球》这样的电影,在我看来,我们要等五到十年才可能出现,但它现在就出现了,我还是很高兴的。当然与好莱坞科幻大片相比,它在特效、故事等方面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可以改进的空间,但对于中国科幻影视来说,它确实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
南方周末:作为作者,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被影视化改编?
刘慈欣:编剧和写小说的差别很大,特别是大成本科幻片,需要专业的编剧,并不是写小说的人都能胜过。影视改编的主要创作者不是原著作者,而是制片人、导演和编剧。不管你对作品被改编是什么态度,你是没有能力去干预影视化过程的。原作者转让改编权以后,改编权就不属于你了,所以对改编的过程是无能为的。
对我而言,我认为只要是好看的电影,只要有好看的故事,它是不是完全忠于我的原著并不重要,小说和电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电影改编肯定要改,而且要改得相当大,像《流浪地球》改得就相当大,我完全能够理解。当然,我也希望我的作品能够更适合影视表现,至于怎么改编,我不从事影视行业,能做的不多,还是很尊重他们。
南方周末:你对科幻影视的前景乐观吗?
刘慈欣:我是很乐观的。科幻文学的前景不明朗,但是我觉得科幻影视的前景很光明。
在未来一段时内,中国定会迎来一个科幻影视很繁荣的状况,甚至我还比较乐观地认为,中国可能是美国之后又一个受到世界注意的科幻影视大国。
但是这也需要一个过程,并不能急功近利。一部好电影出来了,中国的科幻影视就迎来新时代了;一部电影失败了,中国科幻影视的大门又关上了?不是这么简单,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有大量的作品出现,然后才能出现经典作品。
南方周末:科幻文学在衰落,科幻影视的发展是否会受科幻文学状况的影响?
刘慈欣:科幻文学是文学的一部分,全世界叙事文学都处于衰落的状况,科幻文学也不例外。至于文学和影视的关系,目前中国科幻影视的大部分剧本还是改编自科幻小说。我认为这个现实不会持续下去,因为科幻电影更适合原创剧本,目前中国缺少科幻编剧,中国编剧队伍的数量很大,但其中科幻编剧数量很少,很快会有称职的、专业的科幻编剧大量出现,到那个时候,中国科幻影视依赖原创文学的局面就会改变。
南方周末:你对科幻影视的乐观心态基于什么理由?
刘慈欣:最深的基础就是时代到这了,这个时代就会呼唤出好的影视作品,就是影视作品最繁荣的时代,至于它怎么繁荣,经过什么样的过程,都不重要,中间还有很曲折、很漫长的路要走,但是在这个时代的推动下,中国科幻影视肯定会繁荣起来。
南方周末:如何理解你定义的这个时代,它是怎样的时代?
刘慈欣:国家快速地发展,快速地现代化。在国家快速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周围的生活每天也在发生着变化。在这种环境之下,未来这个概念在人们的生活中会占有很大的比重,未来也会对人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样充满未来感的时代,就为科幻影视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节选自《南方周末》)
14.(访谈·问题)(3分)
这一访谈,记者从①
(热点)切入,围绕②
(焦点)展开提问,最后根据刘慈欣的回答进行了追问:“③
?”
15.(访谈·观点)
访谈中,刘慈欣认为我国科幻影视前景很光明,通读全文,概括其原因。(3分)
16.(访谈·应对)
回答记者提问也是一种应对。请参考小贴士中的应对原则,分析刘慈欣回答下面问题的巧妙之处。(运用两条原则分析即可)
南方周末:作为作者,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被影视化改编?(4分)
【小贴士】
应对原则:
谦逊有礼:谦虚谨慎,少赞誉自己,多夸赞他人。
得体有度:注意分寸,少伤害他人,多维护他人。
理解有容:理解他人立场,减少反感,增加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共16分)
鉴宝
王平中
①张先生是乐至县城一个古玩鉴赏家,很有名气,在古玩市场一隔开了一家古玩店,除了自己收藏古玩外;更多时间是帮一些玩家鉴宝。
②张先生面目清瘦,两只小眼睛时常半眯着,似睡非睡,但一旦那里面射出的两束光灼停在某个玩物上,那个物件肯定价位不菲了。然后,张先生就会告诉那个玩家,他淘到的玩物是哪个时代的,有何特色,价值多少。
③刚开始时,一些玩家对张先生的话半信半疑。张先生说,你若不信,可另请高明;我若走眼;百倍赔偿。张先生鉴宝是要收费的,鉴一次宝,收10两银子。百倍赔偿,岂是闹着玩的?那些对张先生鉴赏的古玩半信半疑的玩家,悄悄地到省城甚至京城找鉴宝大师核对,结果结论不差分毫。于是,张先生名声大振。
④淘到宝的玩家,找张先生鉴宝时,大气不敢出,紧张地盯着张先生的小眼睛。如果里面半天没有闪出亮光,顿时脸色苍白,瘫在地上;如果看到里面亮光灼在玩物上,便是满脸喜色,欢呼雀跃。因为淘宝的玩家,一旦买到假货,往往是半生财产付之东流。
⑤闲暇时,张先生也常到小城古玩市场走走,看能否“捡漏”,如摊位上正有玩家在淘宝时,张先生总是半眯着眼睛,看着摊主眉飞色舞地给玩家推荐宝贝,自己从不掺言掺语。如有玩家问他选的宝贝如何时,他只是笑一笑:物归识主,物归识主!
⑥张先生给自己定了规矩,只有玩家在他的古玩店鉴宝时,他才发表意见,以免坏了别人生意。大多时候张先生只在古玩市场随意走走,偶尔停留在某个摊位旁,如果那两只半眯着的小眼里射出亮光,他便与摊主讨价还价了,十有八九,那玩物会落入他的手中。不过,张先生在古玩市场看的多,买的少。
⑦这天,张先生在古玩市场看到一位年轻人,手中捧着一只九龙杯。年轻人穿戴破旧,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张先生认识他,他是小城里一名落魄书生。张先生从书生手中接过九龙杯,有人就跟着凑了上去。只见整个杯体由9条龙装饰。张先生对九龙杯十分熟悉,他的两束眼光在九龙杯上来回移动了良久,却没有半点亮色。
⑧书生见状,有些急了:这是我父亲遗留给我的,说是祖传之宝。我进京赶考缺少盘缠,实在没有办法,才拿到市场来卖。张先生闻言,那两只半眯着的小眼睛又仔细盯在九龙杯上,慢慢地射出了亮光。他一手托着九龙杯,一手指着说:这九龙杯乃宋朝御用杯,只可惜杯把有损,才流落民间,但价格大大打折,我出银百两,你看如何?书生连忙点头:行,足我进京赶考的盘缠了!
⑨等书生走后,有围观的玩家对张先生说:听说御用九龙杯是纯银制作,这个却是陶瓷的,做得虽然精巧,但仿造假冒的可能性太大,价值还不到10两银子,只怕你这次看走眼了哦!张先生依旧笑笑说:物归识主,物归识主!我看中的宝贝岂只是这个九龙杯啊!玩家被张先生的话弄得云里雾里。
⑩几个月后的一天,小城突然流传着一个消息,那位书生在京城高中状元。玩家们这才悟出张先生话中含意,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咳,真不愧是鉴宝高手!
?两年后,那位在京城做官的状元回到了小城,找着张先生要用万两白银赎回他那只九龙杯。一万两白银呀!小城玩家们大了眼睛。你任翰林院修撰才两年,就发财了啊!只见张先生捧着九龙杯,那两只半眯着的小眼睛在上面东瞅瞅、西瞅瞅,又在状元身上东瞅瞅、西瞅瞅,脸上似笑非笑,突然手一松,九龙杯叭地掉在地上摔了个粉碎。这个九龙杯就是个赝品,值不了多少钱,我原来看走眼了,碎了也罢!张先生说完,返回屋中。
?从此以后,张先生不再鉴宝。
(选自2018年第2期《精短小说》,有删改)
17.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淘到宝的玩家,找张先生鉴宝时,大气不敢出,紧张地盯着张先生的小眼睛。
18.文中的张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具体情节简要概括。(5分)
19.张先生开始时其实已经发现九龙杯是个赝品,可他为何还将其买了下来?最后为何又将其摔碎?(3分)
20.本文以“鉴宝”为题有何妙处?(4分)
八、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
“中国有句古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已。”2020年3月12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回应记者“美方称中方在疫情暴发初期没有采取最佳做法,掩盖疫情,耗费国际社会反应时间”的问题时,作出了上述表态,随即引起舆论关注,网友纷纷赞其“怼得好”。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它的含意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自己身上找原因。
请仔细阅读上述材料,根据你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④书写认真、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700字
高一第一学期入学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D(A项,“蓼溆”读作“liǎo"“汉室未胄”读作“zhòu”,“未胄”应为“末胃”;B项,“怔忡”读作“zhēng”:C项,“诺诺连声”读作“nuò”:D项正确。)
2.C(A项,“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使用错误;B项,走投无路”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使用错误:C项,“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使用正确;D项,“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使用错误。)
3.(1)B(考查对书法字体特点的把握。B项,“结构匀整,端庄通畅”表述有误,行书的特点是“大小兼收,行云流水”。)
(2)D(考查对联的拟写。首先需明确对联的特点,对联需做到字数句式、平仄、词性等方面的一致,可以根据已知的上下联信息进行分析。①根据下联“同戮力”可知此处应填“秉初心”,据此可排除B、C项,②结合语境可知此处是写白衣天使不顾个人安危,逆行抗疫,这是一种大爱的表现故此处应填“倾大爱”,据此可排除A项。同时上下联末尾字应该满足仄起平收的原则,所以“倾大爱”应为上联末尾,“迎春风”应为下联末尾。故选D。)
4.(1)①断肠人在天涯
②更着风和雨
③长烟落日孤城闭
④秋草独寻人去后
⑤日暮乡关何处是
⑥烟波江上使人愁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宇。本题中的“涯、着、暮、关”等字容易写错。)
(2)C(考查诗意的理解。海伦·凯勒“总是把杯与水混为一谈”,因为“莎莉文老师让水在小海伦的手上流过,又在她的另一只手上拼写‘
water’”,小海伦恍然大悟,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她的识字体验就是:不要害怕打击,可能前面就有转机,曾经的困窘某一天会豁然开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含义是: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理想,施展抱负,要不畏艰险,坚持自己的理想一路走下去。“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含义是:人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高度决定眼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含义是:遭遇挫折、面临困境的下一刻,眼前也可能会出现新的天地,我们要对前途充满希望。综合以上对诗句的理解,可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与海伦的识字体验相接近,故选C。)
5.示例一:我选A。孙悟空向龙王索要兵器不成,就不依不饶,直至找到金箍棒;后又索要披挂,再道拒绝,便以在龙宫试金箍棒相威胁。借芭蕉扇时,孙悟空被铁扇公主拒绝,便先钻进她的肚子,后化成牛魔王,智取扇子。孙悟空从粗鲁、蛮不讲理到善用智慧,人情通达,心智更加成熟。(4分)
示例二:我选B。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屡遭误解,他做了辩解,并表示不愿离开,但误解仍未消除,最终忍气回到花果山。在真假美猴王这一情节中,孙悟空又被误解,于是他先后请观音、玉帝、唐僧、地藏王、如来佛祖等为自己辨明真身,并请观音澄清真相,终于重回取经队伍。由此可见,孙悟空办事更老练,人情更通达,目标更坚定。(4分)
(考查主题与人物形象塑造。孙悟空是一百回的《西游记》中唯一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物,是整部书中最具成长性的人物。全书正是通过他从妖到佛的转变来完成小说的修心寓言主题。同样是被拒绝,在“索宝水晶宫”情节中,孙悟空还是个刚修成神通的猴妖,只因为龙宫宝多,直接上门找龙王索要兵器与披挂,得到就笑,不给就恼,给不足还要闹,是个十足的不通人情世故的粗鲁小孩。到“三借芭蕉扇”时,已经会先与铁扇公主攀交情,搬出与牛魔王的五百年前的兄弟情,对铁扇公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借不得,就变化了钻进她肚子,逼她借扇,仍不得真扇,就变作牛魔王骗扇。借扇过程中,孙悟空笑脸相对,可见他取经日久,人情通达,又能保
有坚定的信念,对于因难能见招拆招,心智更加成熟。同样是被误解,“三打白骨精”时,孙悟空虽有辩解,但态度强硬,一见妖精就挥棒,让不能识妖的唐僧甚为恼怒,也不知发动八戒、沙僧的力量,落个“滥杀无辜”的评价,可见这时的孙悟空办事鲁荞,有除恶务尽之心,但没正确认识到同伴的力量,把助力变成阻力.不通人情。到“真假美猴王”情节时,孙悟空打杀强盗,被唐僧赶回花果山,他知道去观音那儿诉苦求援助求同情,被误解打伤唐僧抢去行李时,他没有高傲地置之不理,而是与假猴王一路大战,还先后请观音、玉帝、唐僧、地藏王、如来佛祖等为自己辨明真身,并请观音澄清真相,终于重回取经队伍。由此可见,孙悟空已经意识到个人力量是弱小的,要尽可能争取更多的助力,办事更周到人情更通达,目标更坚定。)
6.(1)示例:我国的京剧被称为“东方歌剧”,角色分为生、旦、净、丑,演出时要画上红、黑、蓝、绿、黄、白等脸谱。讲究唱念做打,著名流派有梅派、程派、荀派、尚派。(3分)
(考查内容是课本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一个,所以提醒考生和老师们,要把课本充分利用起来,把语文的实践活动开展起来。总体上看,难度不大。)
(2)示例:作为一个高利贷资本商人,夏洛克一方面爱财如命,唯利是图;另一方面生性冷酷,缺乏同情心。他的言行思想反映出资本主义早期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令人生厌(3分)(考查的也是课本中的一篇,可见对于课本还要更加重视。)
7.苍苍秋雨晦(2分)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理解诗歌内容,一定要认真阅读原诗,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应该认真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找到二者之间的联系,确定答案。裴诗中的“积雨晦空曲”,“积雨”可见雨势厚重,“晦”是秋雨潺潺导致的天色昏暗的样子,这句描写了高峻险要的山峰中因厚重的雨势而显得昏暗。王维诗中的“苍苍秋雨晦”也描写了秋雨潺潺、天空晦暗的样子,表现出了秋雨的厚重感。写出了秋雨带来的阴湿天气,向远处望去,一片苍茫,晦暗不明。所以这两句诗相应和。)
8.裴迪以“南山复何在”问候,表达对王维的思念与牵挂;王维以“心知白云外”应答,表达自己懂表迪,裴迪也懂自己,都不为外物所扰,可见两人情谊深厚,彼此是知音。(4分)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与掌握。一定要认真阅读原诗,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诗中的景物描写和创作的背景来分析,理解诗歌中的感情。裴迪,唐朝山水田园诗人。他和王维是好友,受好友的影响,他的诗歌大多数也是描写幽寂的景色。这些诗或者是回应王维的,或者是和王维一起吟唱的。“辋口”,就是王维隐居之所---他辋川别墅的所在地,靠近终南山。裴迪问“南山复何在”表达了他对王维的思念与牵挂之情,而王维回应“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终南山在白云之上,在他的心坎上,这就是他对出世居生活的向往,表明他和裴迪互相关心,志趣相投,他们都能够不为外物所扰,向往归隐的田因生活,也表现了两人深厚的情谊。)
9.A(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理解。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A.数:几,几个/几,几个:B西:西边/向西;C.过:经过过于;D.然:…的样子/对,正确。故选A。)
10.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2分)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这句话的意思是:道路被夹在溪谷中,这类情形特别多,哪有什么毒蛇盘绕香檀树的事!故停顿节奏为: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
11.①岩石间的一株圆柏
②志公袈裟的花纹(2分)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从“又西瞻志公影,盖岩间有圆柏一株”可知第①空真相是:岩石间的一株圆柏。从“斜其缝者,即袈裟之文也”可知第②空为“志公袈裟的花纹”。)
12.D(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题目中的“辨”是分辨、辨别的意思。A项,“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尤其注意地观察了一番,来判断以往的传说是否属实,“质”是“判断”的意思,照应题目中的“辨”,B项,“遂勒辔移时望之”:于是他就勒住马辔久久观望。“移时望之”是“久久观望”的意思,照应题目中的“辨”。C项,“又西瞻志公影”:他又向西看那志公和尚的影像。“瞻”是“观看”的意思,照应题日中的“辨”。D项,“志公不留影于此”:那影也不是志公的留影。不能直接照应文题中的“辨”。)
13.“乃”是“才”的意思,“哉”相当于“啊”,该句意思是“才知道人们的误传哪有边界啊”,“乃”加强感叹语气,强调传闻的荒诞,人们对白檀树、志公影的传闻竟信以为真,甚至顶礼膜拜,这与《穿井得一人》中“得一人之使”误传为“得一人于井中”何其相似,“乃”和“哉”也流露了作者对此类现象的不满与批评。(4分)
(本题考查赏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中,“乃”是“才”的意思,“哉”相当于语气词“啊”,该句意思是“才知道人们的误传没有边界啊”。通读文章可知,文中人们对白檀树、志公影的传闻竟信以为真,甚至顶礼膜拜,后来王仁裕通过仔细观察,才知道那树不是白檀树,那影也不是志公的留影。再结合链接材料《穿井得一人》中将“得一人之使”误传为“得一人于井中”,两文何其相似,传闻是何其荒诞。因此“乃”“哉”两词加强感叹语气,也流露了作者对此类现象的不满与批评,告诫人们对于传言应开动脑筋思考,仔细辯别,不能轻信谣言,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剑门左边的峭岩之间,有一棵大树,生长在石缝中,好几围粗,枝干纯白色,人们都传说这是一棵白檀树。树下常常有一条大毒蛇盘踞在那里守护着,村民不敢去采伐。又说西岩壁的半腰处;有志公和尚的影像,路人从这里走过的时候,都要朝西方擎起双手顶礼膜拜,就像亲眼见到了如来一样。
王仁裕于癸末年进入蜀地,他走到那岩下时,尤其注意地观察了一番,来判断向来的传说是否属实。这时候正赶上天气晴朗,溪谷青翠,就像用水洗过的样子。于是他就勒住马辔久久观望。那白檀,原来竟是一棵白栝树!道路被夹在溪谷中,这类情形特别多,哪有什么毒蛇盘绕香檀树的事!他又向西看那志公和尚的影像,在岩间有圆柏一棵,那就是志公戴着竹笠的头;两边有上下走向的石缝,画出了志公的身形;斜向的石缝,就是袈裟上的花纹了,那上面有斑班驳驳的苔藓,就勾勒描画出山水图案来。这才审定那树不是白檀树,那影也不是志公的留影,弄明白了,才知道人们的误传没有边际呢!
链接材料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因此常有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活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部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了。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问明情况,丁家人答道:“得到一个空用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14.①《流浪地球》热映
②科幻影视
③如何理解你定义的这个时代,它是怎样的时代(3分)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从“郭帆执导的《流浪地球》在春节档公映,电影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流浪地球》累计上映90天,中国内地累计票房为46.55亿人民币,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硬核科幻大片”可知,南方周末记者是以《流浪地球》热映为切入点展开采访的。从“你对科幻影视的前景乐观吗”“科幻影视的发展是否会受科幻文学状况的影响呢”“你对科幻影视的乐观心态基于什么理由”可知,采访的焦点问题是“科幻影视”。当刘慈欣提出“在这个时代的推动下,中国科幻影视肯定会繁荣起来”之后,记者进行了追问,即“如何理解你定义的这个时代,它是怎样的时代”。)
15.①《流浪地球》是我国科幻影视的划时代突破;②科幻编剧会大量出现;③充满未来感的时代,会为科幻影视的发展提供很好的条件。(3分)
(此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它在特效、故事等方面还有很多不成热的地方、可以改进的空间,但对于中国科幻影视来说,它确实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目前中国缺少科幻编剧,中国编剧队伍的数量很大,但其中科幻编剧数量很少,很快会有称职的、专业的科幻编剧大量出现,到那个时候,中国科幻影视依赖原创文学的局面就会改变”“未来这个概念在人们的生活中会占有很大的比重,未来也会对人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样充满未来感的时代,就为科幻影视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中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注意分条进行概括,语言要简洁。)
16.示例一:刘慈欣先陈述影视改编的一般状况,为正面回答“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被改编”这一问题做了缓冲和铺垫,这样使应对有层次,得体巧妙(2分)他表示自己对“改编过程无能为力”“没有能力干预影视化过程”,显得谦逊有礼。(2分)示例二,刘慈欣没有直接答记者的问题,而是先谈影视改编的客观事实,并表示对“改编过程无能为力”“没有能力干预影视化过程”等,避免给影视方带来伤害,显得得体有度:(2分)他认为改编的电影是否忠于原著并不重要,并对自己的作品被改得很大表示理解,体现他对影视制作方的包容。(2分)
(此题考查回答记者提问的技巧,结合“小贴士”的内容和刘慈欣语言的巧妙进行分析即可,如:刘慈欣面对“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被影视化改编”这一尖锐的问题,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陈述“影视改编的主要创作者不是原著作者,而是制片人、导演和编剧”这一事实,非常得体;“大成本科幻片,需要专业的编刷,并不是写小说的人都能胜任”“你是没有能力去干预影视化过程的”肯定了编剧的重要作用,显得非常谦逊;“像《流浪地球》改得就相当大,我完全能够理解”“我也希望我的作品能够更适合形视表现,至于怎么改,我不从事影视行业,能做的不多,还是很尊重他们”表现出对编剧改编作品的理解与尊重。)
17.运用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写出淘到宝的玩家找张先生鉴宝时的紧张之情,侧面烘托张先生鉴宝技艺的高超。(4分)
(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作用: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语句“淘到宝的玩家,找张先生鉴宝时,大气不敢出,紧张地盯着张先生的小眼睛”,既是动作和神态描写,又是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淘到宝的玩家的紧张心理,倒面烘托出张先生鉴宝技艺的高超。据此理解作答。)
18.①有高超的鉴宝技艺:淘到宝的玩家都找张先生鉴宝。②做生意讲规矩:只有玩家在他的古玩店鉴宝,他才发表意见。③扶危济困(乐于助人):明知九龙杯是个赝品,可为了帮助书生进京赶考依然买下了九龙杯。④痛恨贪腐:得知书生做官两年就有了一万两白银后,摔碎九龙杯,不接受他的钱。⑤是非分明:对书生进京赶考全力支持,而对其后来贪污腐败的行为则是十分厌恶。(5分,每点1分)
(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文章①-④段重点叙写淘到宝的玩家都找张先生鉴宝,从中可以看出张先生有高超的鉴宝技艺;文章⑤-⑥段“张先生总是半眯着眼睛,看着摊主眉飞色舞地给玩家推荐宝贝,自己从不掺言掺语。……张先生给自己定了规短,只有玩家在他的古玩店鉴宝时,他才发表意见,以免坏了别人生意”可以看出张先生是一个讲规矩的人;从为了帮助书生,买其赝品九龙杯,可见张先生是一个心地善良、扶危济困之人;从摔碎九龙杯和从此以后不再鉴宝来看,表现了张先生是一个痛恨贪腐、爱憎分明、正直的人。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19.买下九龙杯是为了帮助书生获得赴京赶考的盘缠,让他能够出人头地;得知书生有万两白银后,推断这些银两可能是不义之财(贪污贿赂得到的),后悔自己看错了人,所以将九龙杯摔碎。(3分)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作答。从文章内容看,张先生开始时其实已经发现九龙杯是个赝品,但是得知书生是个要进京赶考的人,便买下九龙杯来资助书生;两年后,那位在京城做官的“书生”找着张先生要用万两白银赎回他那只九龙杯,推断这些银两可能是不义之财,后悔自己看错了人,所以将九龙杯摔碎。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0.①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鉴宝”是文章的主要事件;③“鉴宝”是全文的线索,文章围绕“鉴宝”展开;④“鉴宝”不但是鉴物,也有对人品的鉴定,升华了文章的主旨。(4分,每点1分)
[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本文标题为“鉴宝”,文章从开始鉴定宝物,直到鉴定人品,都紧扣“鉴宝”展开,构成了文章的线索,且是文章的主要事件,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同时,用“鉴宝”为题,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