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运动和火山地震(第三课时地震公开课)

文档属性

名称 地壳运动和火山地震(第三课时地震公开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6-01 21:52:56

文档简介

导学案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5月28日上午10点22分,在河北省唐山市市辖区和滦县交界,北纬39.7度,东经118.5度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是8公里。天津部分地区也有明显的震感,目前天津市地震局正在进行专家会商。
28日上午,除了天津中心城区,包括宝坻、蓟县都有非常明显的震感。截止目前,地震局发言人表示没有接到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报告。这次紧急会商最终结论是这次地震是余震的可能性较大,近期天津不会发生5级以上的地震。
震级: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 (如4.8级)
认识地震
地震是怎样产生的?(在书中找出并划线)
解释名词“震源、震中、震中距”
(在书中找出并划线) 图(1)
如果把一次地震比作一次炸弹爆炸,那么地震造成的破坏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炸弹的炸药量相当于 ,离炸弹的距离相当于 ,地雷埋藏的深度相当于 。
总结:
世界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你知道为什么这些地方容易发生地震?
二、 预测地震
地震发生前的十几秒对挽救我们的生命至关重要,如果能预测地震,我们就能争取到这时间
地震学家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预测地震的?
普通老百姓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预测地震的?
地震的逃生
当地震突然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书上找到并划起来)
1、楼房内人员如何避震?2、野外郊游(如爬山)时如何避震?3、街上行走时如何避震?
4、学校人员如何避震?
四、 地震离我们远?为什么?
五、 当堂检测
1. 读图(1)完成 (1)比较同一次地震中A、B两地谁受到的影响更大? 为什么?
(2)这次唐山大地震,震级4.8级;76年唐山大地震,震级8.0级,两次地震震中附近谁受到的影响大?为什么?
2.(1)www.中考资源网地震是由于地壳里的岩石在地球 作用下,发生 或 而引起的震动现象。www.中考资源网(2)分布: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     。www.中考资源网
3.中国古代在研究地震方面曾经作出过突出的贡献,如东汉时期的 发明了 ,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www.中考资源网
4.下列现象可能为地震前的预兆的是 ( )
①出现地光 ②井水喷涌 ③鸡飞狗跳 ④马不进圈 ⑤ 出现日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都是
5、地震发生时,错误做法有 ( )
A.在街道上不要离开楼房太远 B.在学校里切莫慌乱应立即躲避在课桌椅或结实物体底下
C.尽快关闭家中的煤气、切断电源 D.应该远离高压电线和陡坡、河谷地带
6、在楼房里遇到地震,应如何避震 ( )
A.跳楼 B.躲在窗下 C.乘电梯下楼 D.用枕头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桌下(共17张PPT)
第二课时
无感地震: 一般来说,震级小于3级,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称为无感地震。
有感地震: 震级大于3级到小于4.5级,人们感觉到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 破坏性地震: 震级大于5级,造成不同程度地震灾害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地震分类:
全球地震主要分布为环太平洋地区火山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带.
地震前的异常现象:
井水冒泡,水位突然升高或降低。
仪器测出当地地形有微小变化。
出现地光
一些动物行为失常,如老鼠出洞、蚂蚁搬家、鸡犬不宁等第。
 书134页
震情紧急时家庭应做些什么准备?
1.楼房内人员地震时如何应急?   地震一旦发生时,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也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空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2.地震时,在街上行走时如何避震?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3.学校人员如何避震
  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小结
地震的定义
地震和火山的主要分布:两个地带。
地震的预测
发生地震时我们应该采取的三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