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设计的一般过程》是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技术与设计1》的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江苏教育出版社)。本节内容与后继各章节(第四至第八章)形成总分关系,这一部分是一个整体论述,为深入学习后续章节作铺垫。这节课主要阐述了设计是一个有计划的创新活动,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基本程序,即发现和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制作模型或原型的实践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体验科学合理的设计过程,透彻理解遵循科学的设计一般过程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设计习惯,富有创新的设计理念,增强自身的技术素养。
二、教学对象分析:
高一的学生很少有设计认识的基础,初中阶段都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模仿制作过程,没有上升到一个技术指导思想和方法的高度。 他们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根据目标要求经过一定的步骤完成设计任务,对于设计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学生以前很少会有设计的意识和设计的理念。学生对于设计的过程还充满陌生感,同时也充满好奇感。因此如何通过本节的学习能从整体上给学生一个有关于设计的一般过程的认识是值得我们思考探究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
(2)知道设计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多个方案。
2.过程与方法:
(1)设计是一个有计划的创新活动,它有着科学合理的基本工作程序;
(2)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策略,如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空间现象、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等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设计来源于生活,当今很少有产品是偶然被开发出来的,培养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2)让学生懂得设计是一个有计划的创新活动,它有着科学合理的基本的工作程序和流程。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知识上重点和难点
通过发现问题和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把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设计加以解决。
2.方法上重点和难点
在方案的构思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多个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重点和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策略
在本节的教学中,教师将采用“主导----主体”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控究、知识架构和能力拓展。总体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总结提升-----能力展现”
六、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源的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通用技术专用教室、木工锯、羊角锤、尺子、铁钉、木条、铅笔、纸。
2. 教学课件的准备
教学课件比较简洁,多以直观的图片来说明,抓住关键知识点,突出中心。
七、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1 巩固旧知 导入新知内容:设计过程中的发现与明确问题 1、想坐着上课,征求学生意见2、取出带进课堂的小凳,并就坐3、提问:老师坐的这张小凳子,有什么不合理及存在的问题?4、展示人体尺寸比例图及各种凳子的资料 1、回答教师提问,要先观察2、听讲 观察 思考
2 层层推进 深入剖析内容:制定设计方案 1、实物(小凳)展示,引导学生观察该物品设计的特点,分析小凳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携带方式等问题2、图片展示(符合设计要求的多种材料、结构及连接方式),呈现出各种设计方案,并依据一定的原则进行筛选3、图片展示(各种桥梁的设计),引发学生对桥梁设计的思考 1、观察实物,考虑其特点2、观看图片,思考,明确设计的一个基本过程3、观看图片,思考,再次明确设计的一个过程
3 小组合作 亲身实践内容:制作桥梁模型 1、教师规划小组分工合作,明确制作的目标,将准备好的材料发给学生2、教师针对每一小组的制作进程,进行个别化、个性化辅导3、设计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简易桥结构模型并分别进行静压承重实验4、设计要求:1、长度为30cm,宽度为不小于5cm,高度不限,桥面必须保持不小于5cm长的平面区。2、桥的跨度大于20cm;木条之间不得出现平行重合粘接。3、简洁美观,符合桥的比例和特征。5、设计分析:1、桥面形状的设计。2、桥梁的支撑设计。3、桥墩的设计6、设计准备:1、材料:2mm、3mm的木条(松木或桐木)若干、502胶水。2、工具:美工刀、长尺、承重杠铃片 1、明确制作目标,形成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制作,亲身体会简单模型制作的乐趣。2、师生互动,及时提问,答疑
归纳总结 巩固新知内容:评价各小组的制作成果 制作小组代表自评:简单说明制作过程和意图小组代表互相评价作品。通过讨论学生总结出设计与制作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和其他因素及影响结构强度所考虑的因素。教师总结,讲解设计中要重点考虑功能、成本,还需考虑个性化需要因素。 说明:在该实践环节中,通过活动训练使学生体验到,在制作时先从目标入手,意识到要符合设计的过程及规范,重点考虑安全,功能,成本,个性化需要为主要因素,完成教学目标并总结,感受测试成果的乐趣。总结出设计制作中的造型、稳定性、结构的强度等因素(材料、形状、构件连接方式)。
知识拓展 课后练习 1、让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制作作品进行思考,提出改进意见。2、查阅资料,制作简易捕蝇笼。
八、教学反思
1.成功的方面
(1)学生兴趣很高。这次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在方案的构思和方案筛选的讨论中都非常积极,部分学生能根据设计要求,大胆构思,努力挖掘自己的创造潜力,提出解决问题的多个设想。
(2)由于把课本知识同实际结合了起来,学生在设计中表现出了一定的技术素养,有些学生能够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进行思考,个别学生的设计还很有见地。
2.不足的方面
(1)部分学生思路不够开阔,设计中缺少自己的独特视角和看法,少部分学生没有自己的想法,只能模仿书中内容形成自己的方案。
(2)方案构思是设计过程中最富有挑战性的环节,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多注意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设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