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行路难》课标分析: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对于
9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有: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5.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6.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具体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并理解诗句含义;
2.过程与方法:品读,感知诗的意境,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品味诗人的健德之美。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做到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品味诗人的健德之美,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李白的乐府诗。你印象中的李白是怎样的?用个词语形容一下(找两个生答:洒脱、浪漫、飘逸)是呀,曾经的李白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酒仙李白;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浪漫李白;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傲李白。但这次,朋友宴请,他却无法开怀畅饮,走进这首《行路难》,我们一探究竟!
二、从心而读——识“难”
1、同学们齐读一遍,正音:箸
zhù
塞
sè
2、点评:声音够洪亮,但节奏,情感还不到位。我们先从诗的内容出发,研究一下怎么把握情感,读准节奏。如果你是李白的挚友,为他践行,会准备一场怎样的宴席呢,结合诗句描述一下。
(找生描述: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高朋满座,鼓乐齐鸣,好一派华丽欢乐的场面。)餐具乃是金玉所制,清酒珍馐琳琅满目。何为清酒?还记得我们学过的陆游的《游山西村中》一句写酒的句子?
问生。
齐答“莫笑农家腊酒浑”,浑酒低廉,而清酒乃是香醇高级的美酒。可他的心情却是怎样的?(看原句:不能食,心茫然。)这是一处典型的“乐景写哀请”的手法。那李白为何如此闷闷不乐呢?请听他的一段内心独白:我,素有远大抱负。天宝元年,已四十二岁。终于,玄宗皇帝召我入京。
满心以为,一展宏图的时机到了,应召入长安两年,未受到皇帝重用,却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最后被“赐金还山”。“济苍生”“安社稷”的愿望破灭了。朋友为他践行的酒宴上,李白写下了这首诗,所以诗人此时的心境如何:(生答郁闷,迷茫。)刚才大家读的是二二三节奏,(老师模仿学生读一遍: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与诗人心情的节奏不太吻合。用低缓的四三节奏,更好。
师再读: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下面我们再读
1——4句,女生齐读
1,2句,男生齐读
3,4句,注意提示:一二句上扬,三四句压抑,“拔剑四顾”读出急促。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给学生纠正后,再读一遍)大家读出了诗人的“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3.
题目既然是行路难,那难在何处呢?仿照例句“四字说难”。
从“停杯投箸不能食”读出李白难在“食不甘味”;从“拔剑四顾心茫然”读出李白难在“______”;
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读出李白难在“______”;
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读出李白难在“______”。
统观全诗,诗人行路难。
难在“食不甘味”;难在“无处挥剑”;难在“仕途无路”;难在“无人赏识”!难在“前路迷茫”!
三、字斟句酌——析“难”
1.这里有个细节描写,也是很多同学标注的难点。酒席上为何要拔剑呢?李白是个文人,为何要佩剑呢?同学们说说,(奥,你觉得他是要在酒席上舞剑助兴,你认为他一向以游侠自居,当然要随身佩剑)。在唐朝,文人佩剑是一种风尚。你们可知道,李白很多作品里写过“剑”。对,他曾经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还曾经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也曾经“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赠何七判官昌浩》”在李白的这些诗句里,关于“剑”,有何深意?”来说说?是的,“剑”既是李白行侠仗义的利器,更是他功业梦想的寄托。他表面是要舞剑助兴。实则手中剑,心中志,无处抒发,难以成就。带着这份功业难成的愤懑我们再读:“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急促)/心—茫—然。
2.前面大家读出了诗人的郁闷,迷茫,接下来代入角色,五六句改写为对白(李白的口吻,诗意的笔调)自己先写,小组排练,上台展示。
友人:太白兄,你怎么了?
李白:唉——
(我前方遍是艰难险阻。看,黄河啊,坚冰壅塞河道!太行啊,大雪封锁山路!真是四顾无门,走投无路啊!)
同学们演绎得精彩,准确把握了他此时的心境。曾经李白笔下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曾经他笔下的高山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大家说说,在这里为何一反常态,变成了”冰塞川,雪满山”了?这是实写吗,不,是虚写。借助什么手法?(生答比喻和象征手法突出了前途的渺茫艰难,心中的茫然与无奈)。
把难题、困境具象化,令人感同身受。冰塞川,雪满山不正是“仕途无路”之难吗?
教师点拨:再看七八句:请同学们准备友人:那太白兄今后如何打算?
李白:要是能
(像姜尚河边垂钓得到文王赏识,伊尹乘舟梦日恰逢商汤启用就好了)。
(垂钓碧溪,乘舟梦日,大家提到的典故正是古诗词的一种写法:生答用典。用典有何妙处?
生答:借典故委婉表达自己希望被君主重新启用的迫切愿望。——向往,羡慕(板书)“求而不得”正是诗人的“心愿渺茫”之难!带着这份迷茫与渴望我们再读五到八句,一会儿找同学展示,欲渡黄河/冰—塞—川——(加黑重读,最后三字拖长音,走向低沉),将登太行/雪—满—山——(加黑重读,最后三字拖长音,走向低沉)闲来垂钓(期待的)/碧溪上(声音扬起),忽复乘舟/梦日边。(声音扬起,加黑停顿,重读)给学生细致纠正,提升水平。从你的朗读里,我听出了一个苦闷的李白,渴望光明的李白,真赞!
三、融情而读——“破难”
然而,渴望相逢古代的贤君明主终究是一场美丽的幻影,拉回现实,诗人不禁喟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1.同学们观察这一句和前面的句式有何不同?(生答不是对偶句,不是七字一句,而是三字一句)所以这里运用了短句,同时“行路难”三字出现了两次,这是什么修辞(生答:反复)短句、反复对表达情感有何好处?
2.师把这句改成和前面句式一致的长句:“行路难兮穷且艰,多歧路兮今安在?”大家高声朗读,对比一下,感觉如何?(生答语气变弱了,也不如之前感情强烈了)答的太好了。“短句”急促有力,“反复”强化了诗人苦闷、迷惘的情绪。(带着苦闷再高声齐读这一句)行路难,行路难,(急促,跳跃)多歧路,今安在?(渐强的语气,黑字重读)
3.
可李白就是李白,面对困境,他怎能认怂?所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一千古名句横空出世。此时诗人心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说说看。(他有常人的喜怒哀乐,更有非凡自信和超尘傲骨,虽处绝境也不屈服、拼其全力也要抗争。
这是李白面对惊涛骇浪的豪迈,是他与命运抗争时,借古人心志的一次呐喊。他要排除万难,乘风破浪,扬帆起航!我们全体齐读最后一句(重复两次,黑字重读,后三字拖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浪漫之旅结束了,我们却要忍不住对李白说几句心声:你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对红尘,走着辞别故友。渴望建功,你“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翰林遭贬,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流放夜郎,你“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人生海海,几多苦难!你,让我们笑对一切!选择——相信未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最后让我们带着收获,带着李白赋予我们的力量和勇气齐读这首诗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好,我们这节课结束了,课下推荐书目:李长之:《李白传》上官紫薇:《酒入愁肠,酿成了月光:李白的诗与情》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