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二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单元复习训练 (word版,含部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二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单元复习训练 (word版,含部分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8-13 07: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专题一 生命的起源
1.下列关于生命的起源的认识中一定错误的是
(  )
①自然发生论 ②腐草化萤 ③腐肉生蛆 ④神创论 ⑤化学进化说
A.①②③④
B.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⑤
2.地球上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
(  )
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原始陆地
D.原始高山
3.科学家推测,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顺序是
(  )
①诞生原始生命 ②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③构成独立的体系 ④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A.②③④①
B.①②③④
C.③④②①
D.②④③①
专题二 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4.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是
(  )
A.化石
B.实验数据
C.骨骼的比较
D.观察记录
5.在某地的同一地层中,找到了几种生物的化石。对于这几种生物的推论最合理的是
(  )
A.它们的亲缘关系相近
B.它们的身体结构相似
C.它们的食物种类相似
D.它们的生存年代相近
6.根据始祖鸟的化石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古代爬行类进化成古代鸟类
B.古代鸟类进化成古代爬行类
C.古代哺乳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
D.古代鸟类和古代哺乳类有亲缘关系
7.我国发现一种长有牙齿的鸟类化石,如图1为化石及其复原图。这些鸟类可以咬开昆虫、螃蟹等坚韧的外壳。传统观点认为,鸟类牙齿退化和食性有关。此外,没有牙齿,鸟类的体重减轻,更利于飞行。遗传学研究发现,鸟类没有牙齿是因为与牙齿发育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变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图1
A.化石是科学家研究鸟类牙齿演化过程的直接证据
B.鸟类食性从肉食转为杂食可能是牙齿退化的原因
C.鸟类牙齿的消失是为了减轻体重形成的有利变异
D.环境因素和遗传、变异共同决定了鸟类牙齿的消失
专题三 生物进化的历程
8.“进化树”可以直观地表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从如图2所示的进化树我们可以推测
(  )
图2
A.a、b、c、d、e五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
B.在地层中出现化石最早的生物是c
C.较a和b而言,a和d的亲缘关系更近
D.a一定比c高等
9.图3是植物进化历程,据图回答:
图3
(1)原始生命形成以后,由于      的不同,一部分进化为不能自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另一部分进化成为具有     的A       。?
(2)最早登陆的植物类群是B       和C        ,但是B和C的生殖离不开水,后来,一部分C进化成为原始的D       和E       ,D和E的生殖脱离了水的限制,更加适应了陆地生活。?
专题四 自然选择学说
10.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自然选择学说。下列说法不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
A.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
B.生物受环境影响产生有利变异
C.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D.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11.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  )
A.各种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D.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12.是长期生活在漆黑深海里的肉食性鱼类,其第一背鳍的一部分特化成细长的钓线,末端膨大能发光,有利于吸引猎物。有关钓线的功能及形成原因,错误的是
(  )
A.不具有游泳功能
B.有利于捕食
C.与遗传和变异无关
D.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3.人类长期使用同一种抗生素后,细菌的抗药性会不断增强,细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
(  )
A.药品质量下降
B.自然选择
C.人工选择
D.人的体质变化
14.图4为某马铃薯甲虫灾区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图4
A.使用某一种杀虫剂后,开始的1-2年效果较好
B.甲虫具有抗药性,这是在使用杀虫剂之后才产生的
C.杀虫剂Ⅰ和Ⅱ对甲虫来说是不同的环境
D.生存下来的甲虫个体通过遗传使抗药性得以积累
15.生活在英国的胡椒蛾有浅灰色和黑色两种体色,它们都喜欢栖息在树干上。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命导致工厂大量排烟,使树干由浅灰色变为黑色,胡椒蛾也由浅灰色是常见类型逐渐变为黑色是常见类型。请分析回答:
图5
(1)用达尔文的进化论理论解释,英国的胡椒蛾自然存在着浅灰色和黑色等不同类型个体,这种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    。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命后,工厂大量排烟,树干由浅灰色变为黑色,树干上栖息的黑色胡椒蛾,在生存斗争中是具有    (填“有利”或“不利”)变异的个体。?
(2)在生存斗争中,浅灰色的个体被自然淘汰,黑色的个体得以生存和繁衍,并通过    把有利变异逐代积累,这是     的结果。由此可见,环境因素和生物的      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3)基于该地区常见胡椒蛾的不同体色类型变化的事实,请说出你的认识:? 
 
 
 
 。?
专题五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16.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先生在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发掘出第一颗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震撼了全世界。北京猿人属于
(  )
A.早期猿人
B.直立人
C.早期智人
D.晚期智人
17.下列不属于人类特有的特征是
(  )
A.有复杂的语言
B.神经系统复杂
C.直立行走
D.制造复杂的工具
18.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近亲,对它们的研究,为解开人类起源与进化之谜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B.人类的进化过程与环境变化无关
C.人类的进化已经停止
D.类人猿现阶段也能进化成人
【特色题型训练】
19.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野生桑蚕经过数千代的培育,形成了现在的家养桑蚕。二者某些特征的具体表现如下。
特征
家桑蚕
野桑蚕
染色体数
28对
28对
幼虫体色
刚孵化的幼虫为黑色,随着进食桑叶迅速成长,体色逐渐转成青白色
具有浓密的褐色花纹,很像斑驳树影中的树皮和树枝
进食情况
取食间隔时间短,进食量大,生长迅速,五龄幼虫体长可达6—8
cm
取食间隔时间较长,总体进食量小,生长慢,五龄幼虫体长为4-6.5
cm
蚕蛾飞行
能力
蚕蛾的翅退化,失去了飞行能力,产卵范围小
有较强的飞行能力,能在夜间飞行数公里,将卵分散产在很多棵桑树上
(1)家桑蚕和野桑蚕的体细胞中都有28对染色体,包括27对     和1对性染色体。桑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不同,为ZW型性别决定,即ZW为雌性,ZZ为雄性。因此,其后代的性别主要取决于   
 (填“精子”或“卵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类型,理论上后代雌雄比例应为    。?
(2)白色的家桑蚕容易被发现和管理,因而在长期培育过程中,体色浅的个体被人类    (填“淘汰”或“保留”)。野桑蚕生活在树干上,体色与树干颜色相近,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
(3)家桑蚕连续进食有利于快速生长,增加吐丝量。而在野生环境中,不停进食活动的个体,容易被天敌发现,从而使存活率    。故野桑蚕采用了与家桑蚕不同的进食策略。?
(4)飞行能力弱的家桑蚕蚕蛾更容易管理;飞行能力强的野桑蚕蚕蛾能       
     ,以免“孩子们”相互争夺食物。?
(5)综上可知,由于家桑蚕与野桑蚕所处的    不同,因而被选择保留下来的特征不同,从而使它们向着不同的方向    ,成为差异越来越大的类型。?
20
保护色是指某些动物具有同它的生活环境相似的体色,这有利于躲避天敌的捕食,从而保护自己。例如:草地上的绿色蚱蜢、栖息在树干上灰翅的夜蛾等。有许多动物的保护色还会随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例如:在高纬度地区,环境温度随季节变化较大,雷鸟、北美野兔等动物就会通过改变羽或毛的颜色来更好地伪装自己。北美野兔从秋季开始一直到冬季,毛色会慢慢改变,据科学家研究发现,这与其体内的Agouti基因有关,该基因能抑制北美野兔体内黑色素的生成,从而导致其毛色逐渐变白。如图甲所示。
(1)由文中可知,冬季北美野兔换上了一身白色的毛,这身白色的毛即生物学上的保护色;北美野兔保护色的出现是由基因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
(2)Agouti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片段。据图甲可知,该基因通常从    月开始表达,使北美野兔的毛色逐渐变白。?
(3)近年来,北美野兔群体中出现了一小群“异类”,在冬天仍然保持棕毛而不变成白毛,研究发现,该现象是由于北美野兔与长耳黑尾野兔发生了杂交,使子代Agouti基因不能正常表达导致的。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冬季少雪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常见,根据自然选择理论,预期未来该地区冬季棕毛北美野兔的数量将会    。?
(4)已知一个北美野兔家庭部分成员的基因组成和冬季毛色性状表现如图乙所示。请你推测图中表现为显性的性状为    毛;亲本①可能具有的基因组成为    。?
答案
1.A 2.B 3.D 4.A 5.D 6.A 7.C
8.A
9.(1)营养方式 叶绿体 原始藻类
(2)原始苔藓植物 原始蕨类植物 原始裸子植物 原始被子植物
10.B 11.D 12.C 13.B
14.B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到,使用某种杀虫剂消灭害虫,开始使用的1-2年效果较好,后来随着年限延长,杀虫剂效果越来越差。
开始使用某种杀虫剂,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对该种害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即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而实验证明,在未使用杀虫剂前,某些害虫个体已具有这种抗药性;杀虫剂Ⅰ和Ⅱ对甲虫来说是不同的药物环境;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杀虫剂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从而产生了抗药性的害虫;在这个过程中,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害虫与杀虫剂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通过遗传使抗药性得以积累。
15.(1)变异 有利
(2)遗传 自然选择 遗传和变异
(3)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胡椒蛾,其保护色不同。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6.B [解析]
人类的进化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北京猿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属于直立人阶段。
17.B 18.A
19.(1)常染色体 卵细胞 1∶1
(2)保留 适应 (3)降低
(4)将卵分散产在很多棵桑树上
(5)环境 进化
20.(1)环境 (2)DNA 九
(3)增多 (4)白 Aa或aa
[解析]
(1)北美野兔在冬季改变毛色,与其体内的Agouti基因有关,该基因能抑制黑色素生成从而导致毛色变白,说明毛色的变化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基因是DNA分子上控制生物性状的有效片段,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由图甲可知,Agouti基因从九月开始表达,使北美野兔的毛色逐渐变白,从而适应环境。
(3)北美野兔在冬季为白色,在夏季一般为棕色,可最近在冬季仍有野兔保持棕色,这属于变异现象。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冬季少雪的情况变得愈发常见,预期未来该地区冬季棕毛北美野兔的数量将会增多,从而适应变化的环境。
(4)据图乙可见:野兔的白毛是显性性状,棕毛是隐性性状。遗传图解如下:
 
可见亲本①的基因是Aa或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