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1915)
探办刊的缘起
品一段历史
读一本杂志
1915年,陈独秀从日本回到上海,9月15日创办了一份杂志。正是这份杂志,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是什么促使他要在1915年创办这份杂志呢?
经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根本)
1915新文化运动
NEWS
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
发表评论
当时中国社会最需要变革的是什么?
政治:
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尊孔复古)
思想:
1915 年9月15日,上海出现了一本杂志《青年杂志》,其主编发表了一篇文章《敬告青年》,言辞相当尖锐。
主编陈独秀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揭开了
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兴起
兴起标志
主要阵地
代表人物
旗 帜
(前期指导思想)
活动基地
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新青年》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民主 科学
北京大学
鲁迅
李大钊
陈独秀
胡适
蔡元培
呐喊
《兼容并包(宽容)》
主张:“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是让新思想能在北京大学得以传播;
“兼容并包”是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Democracy
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民主
科学
巴金小说《家》---- 瑞珏之死
瑞珏是个良家女子,凭着自己的善良、贤慧,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丈夫觉新。在她临产时,正逢高老太爷去世,家人为了避免“血光之灾” (产妇的血光会冲犯到死者身上),把她赶到城外冰冷的小屋去分娩,最终在难产中含泪而死。
迷信
封建迷信害死人!
YOU
WILL
BE
DIED
提倡科学:包括西方自然科学,以及研究处理问题的科学精神(强调态度和方法)
一个14岁的望门寡,被强迫绝食。饿到第四天,女孩哭着喊饿,父亲说:“阿毛,你怎么这样的糊涂?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又叫你娘苦口劝你走这条路,这样殉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都添许多的光彩。”
饿到第六天,母亲不忍心了,劝父亲送点毒药进去,早早“成全”算了。父亲却说:“服毒的人,要七窍流血。凡是绝粒殉节的,县官是常常验尸的,如何能瞒过他的眼。”
阿毛在第七天饿死了,县官送来一块匾,上题四个大字“贞烈可风”
吃人的旧道德!
(2)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打倒孔家店”
靠不住的人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道德。
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自由、平等、独立……
新文化运动的一代新女性终于挺起胸膛自由做人了
轰动全国的皇帝离婚案
平等、自由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建设平易、新鲜、通俗
的新文学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鲁迅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利用文学作品揭露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的黑暗。
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反封建的斗士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民歌
天啊!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长江、黄河都干枯了,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起了大雪,天与地合到一起,我才敢同您断绝!
文言文与白话文的 PK:
秀才娶妻:
话说有个秀才,一日在村里闲逛,看到有张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不错,就把她娶回去了……可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
秀才以为: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实际情况: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引进标点符号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新文化运动的转型: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社会报道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各地离婚成为潮流
徐志摩喜欢上了才貌双全的林徽因,与发妻张幼仪解除婚姻,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中国近代第一桩西式离婚,打击了中国封建婚姻制度。
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人的觉醒。
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新青年》。我非常钦佩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了我的模范。 ——毛泽东
1919年12月4日:“看《新青年》”
1919年12月5日:“上下午各看《新青年》杂志一次”
1920年12月10日:“看(《新青年》)易卜生号。”
1920年4月9日:“在船上看《新青年》杂志”
——蒋介石
新生
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
五四运动群情激愤的北京学生
新生
政治新闻
影响: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促使人们追求真理和进步,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局限: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是片面的,偏激的。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性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积极性: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3)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
官方祭孔
打倒孔家店
问题探讨
新文化运动时猛烈抨击旧道德,旧文化,而现在我们却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你认为两者矛盾吗?为什么?
新文化运动期间,知识分子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现在,国内却兴起了“尊孔”之风……
思维拓展
2007年香港祭孔大典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朝闻道,夕死可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论语》诵读节选
你如何看待“尊孔”之风的兴起?
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十七大报告
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两大旗帜
活动基地
主
要
内
容
前
期
⑴提倡______, 反对___ _;
⑵提倡______, 反对_______;
⑶提倡______, 反对_______;
⑷提倡______, 反对_______。
后
期
意义和影响
《青年杂志》创刊 1915年
陈独秀 胡适 鲁迅 李大钊等
“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北京大学
民主
专制
科学
愚昧
新道德
旧道德
新文学
旧文学
宣传马克思主义
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阶级派别
代表人物
核心思想
地主阶级抵抗派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派
无产阶级
林则徐、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曾国藩、李鸿章
中体西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康有为、梁启超
君主立宪
孙中山、黄兴
民主共和
陈、李、胡、鲁、蔡
民主与科学
陈独秀、李大钊
马克思主义
器物
制度
思想
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敬告青年》 B、《每周评论》
C、《新青年》 D、《民报》
2. 我们纪念新文化运动,是因为它大力提倡( )
A.自强、求富 B.自由、平等
C.民主、科学 D.民族、民权
C
C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
①李大钊 ②陈独秀 ⑨鲁迅 ④胡适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4.下列是一位同学默写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正确的是( )
①提倡民主 ②提倡新道德
③提倡科学 ④提倡新文学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D
D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