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1.3速度 跟踪训练(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1.3速度 跟踪训练(word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13 05:3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速度 跟踪训练(解析版)
1.区间测速是在同一路段上布设两个相邻的监控点,检测车辆通过该区间的总耗时,再依据该路段上的限速标准判定车辆是否超速违章的测速手段。如图为高速公路上某一限速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长度是指路程
B.长度是指位移大小
C.区间限速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D.区间限速是指平均速度的大小
2.某同学在操场先向东运动,又向北运动,总共用时,则他在这内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A. B. C. D.
3.下图为某运动员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中的“悦跑”图,则该运动员在全程中(  )
A.位移的大小为
B.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C.用时01:34:03指的是时间间隔
D.位移的方向由图中的“”指向“”
4.某同学用手机计步器记录了自己从家到公园再回到家的锻炼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6.65公里指的是位移大小
B.图中的速度5.0千米/小时为瞬时速度
C.图中的速度5.0千米/小时为平均速率
D.图中的速度5.0千米/小时为平均速度的大小
5.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如以滴滴为代表的出行软件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更是缓解了城市交通中出租车的压力。下图为小敏从家打车到某超市的软件界面截图及该次的行程单,则( )
A.打车软件根据载客行驶的位移大小进行计费
B.研究汽车在此次行程的运动轨迹时,可以把汽车当作质点
C.上车时间中,“16:30”指的是时间间隔
D.利用行程单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整个行程的平均速度
6.下表是Z107次列车北京西至聊城区间的运行时刻表,则(  )
车次 出发站 开车时间 到达站 到达时间 用时 里程
Z107 北京西 19:53 聊城 23:32 3小时39分 350 km
A.表中“23:32”表示时刻
B.该列车从北京西至聊城的位移为350 km
C.根据表中数据能求出该列车从北京西至聊城的平均速度
D.该列车从北京西至聊城全程做匀速直线运动
7.丽江到大理的高速公路上从丽江西收费站入口到拉市海出口段有如图所示的限速标志,它所指的是(  )
A.从丽江西收费站入口到拉市海出口这一段平均速度不能超过100km/h
B.从丽江西收费站入口到拉市海出口这一段小车速率不能超过100km/h
C.从丽江西收费站入口到拉市海出口有100km
D.小型客车的速度不能低于100km/h
8.一个朝着某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是,紧接着内的平均速度是,则物体在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B. C. D.
9.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60km/h,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
A.35km/h B.40km/h C.45km/h D.50km/h
10.下列速度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
A.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是600m/s
B.汽车速度计某时刻的读数是65km/h
C.汽车启动后第5s内速度是15m/s
D.铅球以8m/s的速度被运动员抛出时
11.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沿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分别是(  )
A., B.,
C.0, D.0,
12.在100m竞赛中,测得某一运动员5s末瞬时速度为10.4m/s,10s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10.2m/s。则他在此竞赛中的平均速度为(  )
A.10m/s B.10.2m/s C.10.3m/s D.10.4m/s
13.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x-t图像如图所示。在20s内它们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
A.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v甲>v乙=v丙
B.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v甲>v丙>v乙
C.平均速度v甲>v丙=v乙,平均速率相等
D.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大小均相等
14.如图所示,在足够大的光滑水平桌面上,一个质量为m=1kg的小球,以初速度v0=10m/s向正北方向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向东的恒力F=10N的作用,经过1s后将F的方向改为向西、大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1s内小球的速度变化了10m/s B.第1s内F做功为100J
C.2s内小球的位移为20m D.2s末F做功的功率为0
15.在第15届机器人世界杯赛上,中科大“蓝鹰”队获得仿真2D组冠军和服务机器人组亚军。如图所示,科大著名服务机器人“可佳”要执行一项任务,给它设定了如下动作程序:在平面内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1),再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1,4),又由点(1,4)沿直线运动到点(5,5),然后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这个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s,则(  )
A.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
B.整个过程中机器人不会两次通过同一位置
C.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大小为m
D.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平均速度为1m/s
16.速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_____。
(2)定义:____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 ____之比。
(3)定义式:v=____。
(4)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___ 或____常用单位:千米每时((___)或_____)、厘米每秒(cm/s或cm·s-1)等。1 m/s=______km/h。
(5)矢量性: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____(填“标量”或“矢量”),其方向和时间Δt内的位移Δx的方向相同。
17.在高速公路上一般限速100km/h。为了监控车辆是否超速,设置了一些“电子警察”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路面下相隔L埋设两个传感器线圈A和B,当有车辆经过线圈正上方时,传感器能向数据采集器发出一个电信号:若有一辆汽车(在本题中可看作质点)匀速经过该路段,两传感器先后向数据采集器发送信号,时间间隔为经微型计算机处理后得出该车的速度,若超速,则计算机将指令架设在路面上方的照相机C对汽车拍照,留下违章证据。
(1)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微型计算机计算汽车速度的表达式v=______;
(2)若L=7m,.3s照相机将______工作。(选填“会”或“不会”)
18.有一辆汽车沿笔直公路行驶,第1s内向东行驶5m的距离,第2s内和第3s内继续向东各通过20m的距离,第4s内又向东前进了15m的距离,第5s内反向通过30m的距离。求:
(1)5s内的路程;
(2)5s内的位移大小及方向;
(3)最后2s内及全程的平均速度。
19.张伟同学放学回家,从校门口A处向北走1200m到达十字路口B处,再往东走500m到达家门口C处,共用时15min:
(1)张伟同学回家过程中位移的大小;
(2)张伟同学回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3)张伟同学回家过程中的平均速率。
20.某同学从家出发步行到学校,要先向东走400m,然后再向北走600m,最后再向东走400m才能到达学校,由于快迟到,该同学跑着去学校,一共花了6分钟,如图所示。
(1)他从家到学校的位移大小为多少?,走过的路程为多少?
(2)他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大小为多少?平均速率为多少?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B.长度指的是路程,不是位移,故A正确,B错误;
CD.区间限速指的是平均速率,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故CD错误。
故选A。
2.C
【详解】
位移为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故整个过程物体的位移大小为
内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
故选C。
3.C
【详解】
A.运动员路程的大小为,选项A错误;
B.因位移不能确定,则不能求解平均速度,选项B错误;
C.用时01:34:03指的是时间间隔,选项C正确;
D.位移为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故位移的方向由图中的“GO”指向“END”,故D错误;
故选C。
4.C
【详解】
A.手机计步器记录的行程为该同学在这段时间内行走的路程,即图中的6.65公里指的是路程,故A错误;
BCD.图中的速度5.0千米/小时为对应路程与时间之比,即平均速率,故C正确,B、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
A.打车软件是根据载客行驶的实际轨迹长度即路程来收费的,A错误;
B.研究汽车在此次行程的运动轨迹时,汽车的大小和形状是次要因素,可以忽略,可以把汽车看作质点,B正确;
C.“16:30”上车这个动作发生了,即“16:30”指的是时刻,C错误;
D.根据行程单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整个行程的平均速率,不知道位移,所以无法计算平均速度,D错误。
故选B。
6.A
【详解】
A.表中“23:32”表示时刻,A正确;
B.该列车从北京西至聊城的路程为350 km,位移大小小于350 km,B错误;
C.从表中数据无法知道该列车从北京西至聊城的位移,故无法求出该列车从北京西至聊城的平均速度,C错误;
D.该列车从北京西至聊城全程中不是做直线运动,故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D错误;
故选A。
7.B
【详解】
标志牌是限速标志,圈中的数字表示的是最高时速,是瞬时速度,所以汽车驶入这一段高速公路时,小车的速率不能超过100km/h,故选B。
8.C
【详解】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
故选C。
9.C
【详解】
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
故选C。
10.C
【详解】
A.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是600m/s,与位置相对应,是瞬时速度,A错误;
B.汽车速度计某时刻的读数是65km/h,与时刻相对应,是瞬时速度,B错误;
C.汽车启动后第5s内速度是15m/s,与时间相对应,是平均速度,C正确;
D.铅球以8m/s的速度被运动员抛出时,与时刻相对应,是瞬时速度,D错误。
故选C。
11.D
【详解】
平均速度是位移和时间的比值,由于此人爬山往返一次,位移为0,平均速度
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此人往返一次,路程为2L,则平均速率为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2.A
【详解】
由平均速度的定义,总的位移是100m,总的时间是10s,所以
故选A。
13.A
【详解】
由图可知,三物体最终位移相等,用时相等,故平均速度相等;但由于甲物体有反向运动过程,故甲物体的路程要大,故甲物体的平均速率最大;而乙丙均只有单向运动,路程相等,故平均速率相等。
故选A。
14.AD
【详解】
A.第1s内小球的加速度为
第1s内小球的速度变化了
故A正确;
B.第1s内小球向东的位移为
第1s内F做功为
故B错误;
C.第2s内小球的加速度为
第2s内小球向东的位移为
第2s内小球向北的位移为
所以合位移为
故C错误;
D.在东西方向,质点先向东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向东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相等,2s末东西方向的速度刚好为零,质点的速度方向向北,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功率为零。故D正确。
故选AD。
15.CD
【详解】
A.由平面直角坐标系特点可知,这些点不在同一直线上,故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不是一条直线,A错误;
B.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和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1,4)的两条直线轨迹有交点,即会经过同一位置,B错误;
C.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初位置为点(0,0),末位置为点(2,2),故位移大小为
C正确;
D.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平均速度为
D正确。
故选CD。
16.快慢 位移 时间 m/s m·s-1. km/h km·h-1 3.6 矢量
【详解】

17. 不会
【详解】
(1)[1]微型计算机计算汽车速度时是用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所以汽车速度的表达式
(2)[2]根据得
没超速,故照相机不会工作。
18.(1)90m;(2)30m,向东;(3)7.5m/s,方向向西,6m/s,方向向东
【详解】
(1)选取向东为正方向,由题意知汽车在第1秒内的位移是x1=5m,第2秒内的位移为x2=20m,第3秒内的位移为x3=20m,第4秒内的位移为x4=15m,第5秒内的位移为x5=-30m,所以物体在5s内的总路程为
(2)物体在5s内的总位移为
方向向东;
(3)后2s内的位移为
后2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方向向西,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方向向东。
19.(1)1300m;(2)1.44m/s;(3)1.89m/s
【详解】
(1) 张伟同学回家过程中位移的大小
(2) 张伟同学回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3)路程为
平均速率
20.(1)1000m; 1400m;(2)2.8m/s;3.9m/s
【详解】
(1)位移是矢量,是指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已知家到学校的直线距离为
故位移为1000m;
路程是实际走过的轨迹,故路程为
(2)他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平均速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