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智取生辰纲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施耐庵和《水浒传》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古今含义。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作品双线叙事的结构艺术。
3.分析杨志的思想性格,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
4.辩证地评价作品,进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1、2、4;难点:目标2。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一起领略梁山好汉的计谋。(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主学习
走近作者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后弃官回家,从事著述。著有《水浒传》。《水浒传》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
文体知识
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讲史”说的是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一般篇幅很长。艺人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中的一回。在每次讲说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
字音字形
虞候(yú)
嗔(chēn)
尴尬(gān
gà)
厮(sī)
朴刀(pō)
恁地(nèn)怨怅(chàng)
兀的(wù)
呕(òu)
喏喏连声(nuò)
窥望(kuī)
剜口割舌(wān)
忒(tuī)
舀(yǎo)啰唣(zào)
面面厮觑(qù)
聒噪(guō)
晁盖(cháo)
三阮(ruǎn)
词语释义
这厮:对人的轻蔑称呼,相当于“这家伙”“这小子”。
吹嘘:急促喘气。
恁地:这样,如此。
忍气吞声: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
喃喃讷讷: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絮絮聒聒:絮絮叨叨,来回地说。
兀自:还,仍然。
逞办:显示(自己的)机智。
呕:使人生气。
喏喏连声:恭敬地连连答应。
勾当:事情,今多指坏事情。
怨怅:怨恨。
理会:明白,懂得。
吃嘴:贪吃。
早是:幸亏,幸好。
左右:反正。
过口:指下酒。
寻思:思索;考虑。
面面厮觑:互相望着发愣。
聒噪:早期白话小说中江湖人物打招呼的常用语,相当于“打扰了”“麻烦了”。
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多含贬义)。
计较:计策,办法。
三、文本探究
整体感知
(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1.生辰纲是什么?
【交流点拨】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其实质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是被搜刮来的不义之财。
2.生辰纲是谁取的?是用怎样的方式取走的?
【交流点拨】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从杨志手里智取的。
3.试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情节,要求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交流点拨】本文叙述了杨志受大名府留守梁中书(蔡京的女婿)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前往汴梁,在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人用计夺走的故事。
4.通读课文,理清结构。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7):杨志押送生辰纲。第二部分(8—14):杨志丢失生辰纲。
5.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交流点拨】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上路——中计——失纲)暗线:晁吴智取生辰纲(定计——施计——劫纲)
6.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小说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吴用等人是如何安排的,并没有直接写,这一方面照应了小说前一情节中吴用设计,另一方面则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7.矛盾冲突是推进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细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交流点拨】杨志押送生辰纲与晁、吴等人夺取生辰纲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杨志与军汉、虞候、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
8.小说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请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分析其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自然环境:描写天气酷热,是为下文写众人行路困难,军士买
酒解渴等埋下伏笔。描写黄泥冈上松树林,是为了交代劫生辰纲的地方。
社会环境:一方面是指当时的尖锐的社会矛盾,如白胜歌中所唱“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另一方面是指都管等人对杨志的歧视、轻视,如“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草芥子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能”,揭示了内部的矛盾,交代了冲突的内因,也暗示了杨志不得志于统治者的悲剧命运。小说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一方面为推动情节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则用来烘托人物性格与暗示人物命运。
9.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交流点拨】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阴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待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2)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
(3)智用矛盾。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候、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经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时,无人会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
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
(4)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等人得的却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
第2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具体分析了吴用一伙人的大智大勇,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一下杨志的过人之处。
二、文本探究
深层领悟
(浏览课文,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问题探究)
1.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在他身上是否确实无“智”可言呢?
【交流点拨】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智变行辰: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在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智藏行踪:不多带兵。
(3)智选路径: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智察枣客: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2.从杨志的“智”,可以看出杨志的用心良苦,为了保证生辰纲安全,煞费苦心。请同学们再在课文中找找,为了确保生辰纲的安全,杨志还有哪些举措?
【交流点拨】(1)逼赶:怕路长梦多,不惜打骂军士,斥责虞候,得罪老都管;(2)减少中途休息:担心军士懈怠;(3)审察枣贩:谨慎,多疑;(4)对卖酒汉子高度警惕;(5)喝酒时慎之又慎,小心翼翼。
3.为什么一个如此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呢?杨志到现在仍然想不明白,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1)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军士、虞候、老都管,无不怨恨。杨志把生辰纲看成是自己东山再起的赌注,为确保其安全不惜采用任何方法,这种急功近利导致他欠理智,失人和。这就为失败埋下了隐患。(2)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智多星吴用的计谋比青面兽杨志的计谋要高明。杨志棋差一招。杨志之智,更加衬托出吴用之智的高明。可以说杨志输智,吴用有用。
4.小说中以“智”对“智”,这样安排情节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这样安排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增强了艺术效果。
5.杨志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主要人物之一,那他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交流点拨】杨志的性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精明能干,知道社会环境,知道根据地形来安排行路时间;另一方面却又粗暴蛮横,不知道关心属下,不知道分担责任,不知道利用人心,这是他性格中的最大缺点。因为有了这一致命的缺点,所以他的遭遇只能是从失败走向失败,哪怕他有“博个封妻荫子”的愿望,但结果只会事与愿违,同时他的性格中还有可悲的阴暗面,忍辱求全,随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