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
二年级上册
第十八课
刘 胡 兰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年轻 村子 知道 广场 民兵
阴沉沉 包围 叛徒 出卖 收买
血淋淋 威胁 愤怒 鲜血 光荣
牺牲 挽词 恼羞成怒 钢铁铸成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年轻的共产党员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决与之抗衡,为掩护党组织和革命群众英勇牺牲。
精读课文,深入学习
(一)赏析第一自然段。
梳理三要素。
1.时间:1947年1月12日;
2.地点:云周西村;
3.人物:刘胡兰
精读课文,深入学习
天气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天阴沉沉的”,一方面交代了当时的天气情况,另一方面烘托了悲伤的气氛,渲染了沉着的心情。
精读课文,深入学习
(二)赏析第二、三自然段。
敌人为了让刘胡兰说出秘密,分别采取了哪些手段?
精读课文,深入学习
(1)手段一:“收买”。
① 联系下文敌人的语言描写,理解“收买”的意思。
② 指导读好“收买”的语言。
精读课文,深入学习
(2)手段二:“威胁”。
① 联系下文敌人的语言描写,理解“威胁”的意思。
② 指导读好“威胁”的语言。
精读课文,深入学习
(3)手段三:“暴打”。
请学生圈画出敌人暴打刘胡兰的语句,体会敌人的凶狠与刘胡兰的顽强。
① 抓住“鲜血直流”体会敌人的凶狠。
② 品析“刘胡兰像钢铁铸成似的,一点儿也不动摇”写法的好处。
精读课文,深入学习
(4)手段四:“直面牺牲”。
① 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牺牲”的意思。
② 分角色朗读,感受刘胡兰的英勇无畏。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胡兰在敌人面前毫不屈服?
1. 抓住刘胡兰的语言,感受她的顽强不屈。
2. 联系每句话的提示语,练习朗读,切实感受刘胡
兰的英勇无畏。
3. 把握刘胡兰的动作,体会她视死如归的心情。
精读课文,深入学习
(三)赏析第四自然段。
1、结合插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谈谈感受。
3、带着惋惜与敬佩之情,再读这一自然段。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她用生命捍卫铿锵誓言,她用热血点燃革命理想。70多年来,刘胡兰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无数革命志士和共产党人牢记使命,不忘初心,顽强奋斗。刘胡兰的名字永远在祖国的千山万水间飞翔,刘胡兰的战歌永远在亿万中华儿女的心灵里回响。
巩固拓展,布置作业
1、写一段对刘胡兰说的话,抒发对她的敬
佩之情。
2、课下搜索其他英雄人物及事迹与大家分
享,并谈谈感受。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
二年级上册
第十八课
刘 胡 兰
第一课时
《刘胡兰》
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许多伟大的人物:有忘我工作的毛主席,有甘于奉献的朱德总司令,还有关爱子民的周总理。历史上还有很多熠熠生辉的人物值得我们怀念,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深受人们敬佩的人物——刘胡兰。
感知背景
1947年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中书写转折的历史年份。这一年,人民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在南京,蒋介石磨刀霍霍,对解放区实行被称为“双矛攻势”的重点进攻;在延安,中国共产党未雨绸缪,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党内指示,号召“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
人物简介
刘胡兰:(1932年10月8日—1947年1月12日),原名刘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著名的革命先烈,优秀共产党员。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担任妇救会秘书,后为主任,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4岁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15岁英勇就义,毛泽东主席知道后非常伤心,专门为刘胡兰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也是唯一三代领导人均为其题字的英雄。
生字生词
刘
liú
基本释义
1.姓。
刘海
和刘柴桑
生字生词
民
mín
基本释义
1.人民:国泰~安。
2.指某种人:农~。
3.民间的:~歌。~谣。
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
民众
为民除害
生字生词
反
fǎn
基本释义
1.颠倒的;方 向相背的。与“正”相对:~面。
2.反抗;反对。
3.翻转:~复。
反思
反应
生字生词
村
cūn
基本释义
1.村庄,农民聚居的地方。也泛指小的居住区:乡~。
2.具有特定功能的住宿、娱乐与活动处所:度假~。
3.粗俗:~野。
农村
村镇
生字生词
被
bèi
基本释义
1.睡觉时覆盖身体的东西:~子。
2.盖,遮覆:~覆。
3.遭遇,遭受:~灾。
4.介词,用在句中表示主讲是受事
者:他~(老板)辞退了。
5.用在动词前,表示受动:~动。
棉被
被告
生字生词
关
guān
基本释义
1.使开着的物体合拢:~窗户。
2.放在里面不使出来。
3.(企业等)倒闭;歇业。
4.比喻重要的转折点或不容易度过的一段时间:难~。
关门
关心
生字生词
道
dào
基本释义
1.道路:铁~。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
4.道德:~义。
道理
一语道破
生字生词
兵
bīng
基本释义
1.战士;军队:当~。。
2.军队中的最低等级:上等~。
3.武器:~工厂。
4.关于军事或战争的:~书。
官兵
兵器
上下结构
多音字
xiě 抽血 血淋淋
血
xuè 鲜血 呕心沥血
积累词语
年轻:
威胁:
恼羞成怒:
年纪不大。
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
积累词语
叛徒:
出卖:
有背叛行为的人,特指背叛祖国或背叛革命的人。
为了个人利益,做出有利于敌人的事,使国家、民族、亲友等利益受到损害。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把握全文
课文讲了年轻的共产党员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决与之抗衡,为掩护党组织和革命群众英勇牺牲。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交代了时间及事件的背景;
根据事件安排顺序,梳理课文层次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讲了敌人对刘胡兰实施的暴行及最终结果;
根据事件安排顺序,梳理课文层次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
简述了毛主席对刘胡兰英勇就义的高度评价。
根据事件安排顺序,梳理课文层次
巩固完善,布置作业
1、规范书写本课生字词。
2、熟读课文,把故事讲给身边人。18刘 胡 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认读本课“刘、兰、派、被”等生字,读准多音字“血”,会写“刘、民、反”等字。掌握“年轻、村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进而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3.情感与价值
体会刘胡兰不畏强暴、忠于革命、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进而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教学难点】
体会刘胡兰不畏强暴、忠于革命、勇于献身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单元回顾,激情导入 1.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许多伟大的人物:有忘我工作的毛主席,有甘于奉献的朱德总司令,还有关爱人民的周总理。历史上还有很多熠熠生辉的人物值得我们怀念,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深受人们敬佩的人物——刘胡兰。(板书课题。) 2.在她身上发生了哪些让人难以忘怀的事情 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一下吧!
二、创设平台,感知背景 1.组内交流时代背景及刘胡兰的相关资料。 2.学生汇报交流内容,相互补充。 3.教师指导、总结。 时代背景:1947年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中书写转折的历史年份。这一年,人民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在南京,蒋介石磨刀霍霍,对解放区实行被称为“双矛攻势”的重点进攻;在延安,中国共产党未雨绸缪,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党内指示,号召“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 刘胡兰:(1932年10月8日—1947年1月12日),原名刘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著名的革命先烈,优秀共产党员。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担任妇救会秘书,后为主任,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4岁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15岁英勇就义,毛泽东主席知道后非常伤心,专门为刘胡兰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也是唯一一位三代领导人均为其题字的英雄。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①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读,师相机正音。 ②单独呈现本课生字,多种形式认读。 ③强调多音字“血”的读音。结合“鲜血”“血淋淋”进行区分。 (2)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适时指导。
四、再读课文,把握全文 1.指名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组内交流,集中汇报:课文讲了年轻的共产党员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决与之斗争,为掩护党组织和革命群众英勇牺牲。 3.根据事件安排顺序,梳理课文层次。 指名汇报,教师指导总结: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及事件的背景;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了敌人对刘胡兰实施的暴行及最终结果;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简述了毛主席对刘胡兰英勇就义的高度评价。
五、积累词语,指导写字 1.熟读本课词语,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年轻”的意思。 出示:年轻、村子、知道、广场、民兵 2.书写“刘、民、反、村、被、关、道、兵”8个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巩固完善,布置作业 1.规范书写本课生字词。 2.熟读课文,把故事讲给身边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出示本课词语,请学生读一读。 2.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相互补充,师适时指导。)
二、精读课文,深入学习 (一)赏析第1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梳理三要素。(时间:1947年1月12日;地点:云周西村;人物:刘胡兰) 3.找出交代天气的语句,并思考:天气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流并汇报:“天阴沉沉的”,一方面交代了当时的天气情况,另一方面烘托了悲壮的气氛,渲染了沉重的心情。 4.指名带着沉重的心情尝试练读课文,师生评价。 (二)赏析第2、3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敌人为了让刘胡兰说出秘密,分别采取了哪些手段 2.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1)手段一:“收买”。 ①联系文中敌人的语言描写,理解“收买”的意思。 ②指导读好“收买”的语言。
(2)手段二:“威胁”。 ①联系文中敌人的语言描写,理解“威胁”的意思。 ②指导读好“威胁”的语言。 (3)手段三:“暴打”。 请学生圈画出敌人暴打刘胡兰的语句,体会敌人的凶狠与刘胡兰的顽强。 ①抓住“鲜血直流”体会敌人的凶狠。 ②品析“刘胡兰像钢铁铸成似的,一点儿也不动摇”写法的好处。 (4)手段四:“直面牺牲”。 ①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牺牲”的意思。 ②分角色朗读,感受刘胡兰的英勇无畏。 3.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胡兰在敌人面前毫不畏惧 (1)抓住刘胡兰的语言,感受她的顽强不屈。 (2)联系每句话的提示语,练习朗读,切实感受刘胡兰的英勇无畏。 (3)把握刘胡兰的动作,体会她视死如归的心情。 (三)赏析第4自然段。 1.结合插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谈谈感受。 3.带着惋惜与敬佩之情,再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师:她用生命捍卫铿锵誓言,她用热血点燃革命理想。70多年来,刘胡兰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无数革命志士和共产党人,牢记使命,不忘初心,顽强奋斗。刘胡兰的名字永远在祖国的千山万水间飞翔,刘胡兰的战歌永远在亿万中华儿女的心灵回响。 2.学生齐读课文,品味情感。
四、巩固拓展,布置作业 1.写一段对刘胡兰说的话,抒发对她的敬佩之情。 2.课下搜索其他英雄人物及事迹与大家分享,并谈谈感受。
【板书设计】
刘胡兰
面对“收买”——不为所动
面对“威胁”——毫不畏惧
面对“毒打”——顽强不屈
面对“牺牲”——挺身而出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人物描写的理解与分析,提高学生获取、感受、品味语言信息的能力,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不足之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按照预设的教学流程走,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很少,互动交流的时间也少,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也少了,大部分时间老师在讲授,没有真正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再教设计] 重视文本的挖掘,发挥课本插图的作用,鼓励学生在交流中引起精神的共鸣,在朗读中获得情感的熏陶。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