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第六单元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一、基础巩固(单选题共10道)
1.近代以来,随着中外交流的不断深入,新词汇不断涌现。下列词汇突出体现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是(???
)
A.?师夷长技???????????????????????????B.?适者生存???????????????????????????C.?自由恋爱???????????????????????????D.?实业救国
【答案】
C
2.
图2是1916—1922年华商纱厂与外国在华纱厂统计示意图
图2
据此图可推知当时中国(
??)
A.?外国在华纱厂生产能力有所下降?????????????????????????B.?实业救国思想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C.?民族工业在一战后整体发展迅速?????????????????????????D.?列强进一步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答案】
B
3.下表为《新青年》杂志提及频次最高的五大历史事件,据此可知(??
)
历史事件
提及次数
欧战∕世界大战∕欧洲战争∕世界战争
448
十月革命∕俄国革命
287
复辟∕筹安会∕袁世凯称帝
133
义和团∕义和拳∕拳匪
128
法国革命∕法国大革命∕法兰西革命∕法兰西大革命
93
A.?国际形势影响近代思想变迁????????????????????????????????B.?义和团运动的主张得到了认同
C.?青年学生普遍关心世界政治????????????????????????????????D.?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答案】
A
4.某大学历史系教授汤奇学认为,新文化运动期间国语(白话文)取得决定性胜利对提升全民族文化程度,输入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具有重要意义。国语运动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变革的需要?????????????B.?文言文晦涩难懂?????????????C.?白话文通俗易懂?????????????D.?市民经济的发展
【答案】
A
5.近代史上的北大开民主风气之先,人才荟萃,其中尤以属兔的三名教授闻名中外。俗称“老中小三只兔子”:大兔子是蔡元培,中兔子是陈独秀,小兔子是胡适。胡适曾俏皮地说:“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大兔子: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采取“兼容并包”方针,使北大学风焕然一新
B.?中兔子:在北京创办《青年杂志》,最早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C.?小兔子:提倡白话文,发表《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D.?三只兔子所倡导的新思想,最终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
【答案】
A
6.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梯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①③②④
【答案】
B
7.1919~1923年,马克思主义与以胡适为代表的实验主义,以张东荪、梁启超为代表的社会改良主义和以黄凌霜、区声白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进行了三次论战。这些论战(???
)
A.??
表明马克思主义已占据舆论主导???????????????????????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C.?促使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答案】
B
8.“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
A.??
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D.?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答案】
C
9.新文化运动时期,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陈独秀规劝青年人要以孔子、墨子为榜样,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还将勤、俭、廉、洁等儒家思想信条视为“救国之要道”。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
)
A.?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B.?具有贯通中西方文化之倾向
C.?客观上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D.?对封建文化批判的不彻底性
【答案】
C
10.《中国新闻传播史》一书认为:“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发动新文化运动,使报刊工作日趋活跃,五四运动后出现迅速发展的局面。”这主要说明新文化运动(??
)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促进了民众的思想启蒙
C.?使民主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D.?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
【答案】
B
二、核心素养(单选题共15道)
1.下表是《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量估计》统计表(单位:亿两)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1870年
1890年
1908年
1920年
1936年
国内生产品
68
32
02
57.61
1001
进口商品
0.71
1.42
4.97
49
16
①国内市场商品总量不断增加,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②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自然经济失去主导地位
③列强倾销商品,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国家政策调整和国际环境变化影响市场商品总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C
2.1894年,浙江第一家纱厂——通久源纺纱织布局购置进口锅炉、发动机纺纱机,开始纺纱,并使轧花、纺纱、织布相连为一。《捷报》曾称其“一只大烟囱耸立在那里,和城市的宝塔一样惹人注目,强大的机器还在安装,前途充满希望,成为与洋布为敌的有力竞争者。”这预示着,我国近代民族纺织业(??
)
A.将对外国商品产生抵制作用
B.必然受到封建势力的控制
C.很快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识
D.将创立产销一体化新体系
【答案】
A
3.下表是“一战”前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数目变化状况。
项目
战前
战后
棉纺厂
22家
64家
纱锭数
70余万枚
222余万枚
缧丝厂
170多家
430多家
面粉厂
40多家
120多家
这一变化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出现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B.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准备
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
D.使工人阶级队伍逐步发展壮大
【答案】
B
4.1919年11月,有人指出当时全国新出版物中普遍有“一个‘?’疑问符”,“这个‘疑’字不但把我国固有的思想信仰摇动了,而且把‘舶来品’的思想信仰也摇动起来”。思想界这一状况(???
)
A.?是基于对五四运动的反思????????????????????????????????????B.?促进了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C.?反映中西文化矛盾的激化????????????????????????????????????D.?表明使用新式标点成为时尚
【答案】
B
5.据表可知,当时中国(???
)
表
1867年和1894年部分进口商品统计表
1867年
1894年
数量
货值(海关两)
数量
货值(海关两)
铁
113,441(担)
264,503
1,185,411(担)
2,467,590
锡
33,502(担)
582,146
97,008(担)
2,046,897
火柴
79,263(箩)
71,384
6,615,327(箩)
1,638,931
煤
113,430(吨)
992,649
486,295(吨)
3,221,343
糖
186,176(担)
754,609
1,823,890(担)
9,507,153
A.?对外贸易由出超转变为入超????????????????????????????????B.?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D.?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答案】
D
6.20世纪初,武汉三镇“占长江沿岸最枢要之地,商况之殷盛,亦冠于沿岸之诸港”,汉口更是“舟楫之辐辏,货物之聚散,其盛不亚于上海,其余则尚未能比类也”。武汉的这一状况(???
)
A.?表明其航运发展水平超过上海?????????????????????????????B.?说明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
C.?为长江沿岸工业重新布局奠定基础??????????????????????D.?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条件
【答案】
D
7.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
工业总数
(单位:家)
新办民族
工业总数
(单位:家)
平均每年
设厂数
(单位:家)
平均每年
新增资本
(单位:万元)
1869-1894年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年
100
4500
16.7
750
1901-1911年
300
5600
31
510
1912-1919年
600
13000
75
1625
对表格理解准确的是(???
)
A.?1869-1894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以洋务企业为主
B.?1895-1900年,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得益于一战
C.?1901-1911年,民族资本主义的投资总额有所下降
D.?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
【答案】
D
8.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导致这一改变的重要因素是(???
)
A.?服饰的中西合璧??????B.?报刊杂志的创办??????C.?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并存??????D.?交通通信工具的改变
【答案】
D
9.民国初期,(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这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经济管理与体制建设向法制化转型
B.?北洋军阀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
C.?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发展实业
D.?民族工商业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答案】
A
10.1815年,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诞生。19世纪90年代,上百种报刊创办。辛亥革命后的半年内,全国报刊就增至700余种。报刊数量的变化说明(???
)
A.??
民众文化普遍提高????????B.?人们关注时局变化????????C.?维新思想占据主导????????D.?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答案】
B
11.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上下波动。下表中年代ll的经济现象最有可能是(???
)
中国进口商品数量(单位:万两)
中国外贸赤字(单位:亿元)
中国新设工厂数(单位:家)
英国
德国
年代Ⅰ
9609
2800
1.66
79
年代Ⅱ
4900
0
0.15
132
A.?洋务运动时期近代工业的兴建
B.?中国民族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答案】
D
12.1910年,上海某刊载:“一车辟易人百千,双轮足值价万钱。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未过泥城尘似烟,忽来马路灰扑天…行路难,行路难,逢窄路,真可骇。”据此判断,材料中的这种交通工具是(
??)
A.?由英国人最早发明
B.?上海新推出的公共交通工具
C.?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
D.?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运输工具
【答案】
D
13.1913年7月13日民国政府发布临时大总统令宣布,凡是清朝“保护兴业各法令”,对于民国国体没有抵触的,仍然适用,要求各省民政长提倡工商业,对所有路、矿、林、垦、蚕桑、畜牧以及工艺场、厂及所有商办公司进行保护和维持。可见,民国政府(??
)
A.?继承了晚清政府的大政方针????????????????????????????????B.?旨在收回列强控制的经济权益
C.?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调控????????????????????????????????????D.?注重工商业发展的连续性
【答案】
D
14.1933年1月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当时上海的娱乐场所共计207处,其中跳舞场39处、电影院37处、书场22处、弹子房14处、地方戏院20处、京戏院3处、票房29处、公园6处、运动场8处、高尔夫球场7处、游戏场5处、话剧场2处、其他占15处。这反映出(??
)
A.??
上海丢掉了中国的传统文化??????????????????????????????B.?上海的社会生活已经完全西化
C.?东西方文化在上海并行不悖????????????????????????????????D.?国民政府已失去上海的控制权
【答案】
C
15.20世纪20年代时,梁启超谴责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崇拜科学是冲突的根源,并且认为中国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矫正这种不平衡现象。他督促国人:“到东方去!”材料反映了梁启超“到东方去”的认识是基于(????
)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自身思想逐渐趋于保守
C.对“一战”的理性反思
D.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影响
【答案】
C
三、能力提升(单选题共10道)
1.创建于民国初年的福新面粉公司,在全国多地设立麦庄。“各地麦庄收麦的价格、数量和什么时候开始收购,都听命于上海总公司麦务部的指示(一般用电报),而总公司麦务部对各地麦庄的指示亦用电报”,这已成为传统企业向现代转型的主要参数之一。这说明(??
)
A.?近代企业制度逐渐完善???????????????????????????????????????B.?电报成为商家生财的物质基础
C.?民族企业市场意识觉醒???????????????????????????????????????D.?电报利于推动近代企业的转型
【答案】
D
2.表3不同论述反映出当时中国(??
)
表3??
近代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关于个人主义的论述
作者及出处
意义简析
佩弦生《论中国救亡当自增内力》(1900年4月10日)
中西比较指出,中国的个人主义(负面意义)造成全民离散软弱,所以不敌西方合全体国之力
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1915年12月15日)
用“纯粹个人主义之大精神”来概括西洋民族的以个人为本位思想;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制度有四大恶果,都是压迫个人独立人格和自由;纠正之法是以个人本位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
A.?民族矛盾渐趋缓和??????B.?马克思主义影响扩大??????C.?民主政治不断巩固??????D.?思想解放的深入发展
【答案】
D
3.1902年,清政府组建天津卫生总局,开启了地方卫生行政的序幕。1904年,成立第一个区域性卫生机构——北洋卫生局,并颁布《天津防疫章程》,规定天津铁路枢纽四围路口均派士兵把守,倘有车船搭载患病旅客,不但乘客要送医院隔离,而且车船也将被扣留没收,以示惩戒。这反映出当时天津(
?????)
A.公共卫生安全得到有效保护
B.成为清政府推行新政的试点
C.政府主导市民生活习俗嬗变
D.公共卫生管理体系逐渐形成
【答案】
D
4.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形成这一认识的关键因素是(
????)
A.国际局势剧烈的变化动荡
B.民主与科学成为主流思想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反思
【答案】
C
5.1907年7月,妇女刊物《女子世界》登载了女子蚕业学校的校歌“女子蚕业学校成,振兴实业之先声。利权外溢兮国民困,优胜劣败在竞争。衣被苍生,组织交明,我曹责任非轻。”这说明女子蚕业学校(??????
)
A.极大地提高了女性社会地位
B.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
C.具有救国救民的社会责任感
D.致力于近代中国服饰的改良
【答案】
C
6.如表为民国时期白话文运动大事统计表。据此可知,白话文运动(????
)
时间
事件
1918年
《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刊物先后改用白话文体
1919年
出现四百余种白话报刊
1920年
北洋政府教育部决定中小学开始使用白话教材
A.引发了思想领域的革命
B.推动了新式教育的兴起
C.取得了比较彻底的胜利
D.完成了思想文化的普及
【答案】
C
7.电视剧《觉醒年代》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热血青年那段追求真理的澎湃岁月。下列场景符合历史基本情况的是(
??)
A.?李大钊:今之谈文学改良者众矣,记者末学不文,何足以言此?
B.?鲁?
迅:予今长斯校(北大),请以三事为诸君告:曰抱定宗旨;曰砥砺德行;曰敬爱师友。
C.?陈独秀: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立诚的写实文学。
D.?胡?
适: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答案】
C
8.1878年,轮船招商局会办朱其昂在天津设立贻来牟机器磨坊,雇佣工人十余人,用机器生产面粉,是为天津第一家近代化私人面粉工厂,打破了传统手工业磨面的旧式生产方式,开创了天津机磨面粉的先河。贻来牟机器磨坊的创办反映出(
??)
A.?洋务企业开始在天津创立????????????????????????????????????B.?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一种途径
C.?民族工业发展出现高潮???????????????????????????????????????D.?中国“面粉大王”的传奇人生
【答案】
B
9.19世纪70年代,中国通商口岸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矛盾现象。一方面,中国民族企业常感资金不足,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华商资本附股于外商企业,股票市场活跃。这说明(
??)
A.?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B.?中国资本市场逐渐成熟
C.?洋务运动企业成就斐然???????????????????????????????????????D.?国内营商环境唤待改善
【答案】
D
10.下图所示服装样式的基本特点是翻领、双排扣、束有腰带。它本为男装上衣,传到中国后却为中国女性所钟爱,一度成为中国女性最时尚的着装,是特定年代人们进步、革命、自豪的象征。下列与此相关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这一服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近现代民族服饰
②伴随着西方的侵略,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与碰撞
③民众生活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也受到了政治生活的影响
④20世纪60年代之后,这一服装逐渐淡出中国历史舞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D
四、材料分析题(共3道)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发展大事件
1915
年,荣宗敬、荣德生在上海创办申新纺织无限厂,并获得较大发展。
1921年,合组成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荣宗敬为总经理。
1931
年,该公司扩展为9
家厂。
1933
年,申新上海各厂存纱达7
万件,产品大量积压。
1936
年,申新转亏为盈。
1938年起,日军用"委托经营"方式对上海沦陷区申新各厂实行"军管理"。唯有二厂、九厂在公共租界内,不仅得以继续经营,而且因需求扩大,获得很大发展。
1946
年底,上海申新各厂账面盈利达
152.05
万元。解放前期,上海各厂已濒临瘫痪。
1951
年,成立上海申新纺织厂管理委员会。
1954年,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
,设立上海申新棉纺织印染厂股份有限公司。
1955年,上海申新棉纺织印染厂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公私合营。
据此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申新纺织厂获得较大发展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简述上海申新棉纺织印染厂股份有限公司公私合营的历史意义。
【答案】
(1)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荣氏兄弟“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中华民国成立,扫除一些障碍;群众性抵制日货运动。
(2)推动了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利于三大改造完成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植棉的普遍和棉纺织技术的提高,至明代中叶,上海地区已经是全国棉纺织中心松江府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纺织中心,而且是棉布和棉花的集散地。到清朝初年,上海的棉纺织业,号称“衣被天下”。到十八世纪中叶,上海的棉纺织业,在工具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当时已经有棉布的包买商出现,时人叶梦珠说:“前朝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在松江府西郊开设的百余家暑袜店,商人将原料发给“合郡男妇”制造,制成后交回店中,计件或计时给予报酬。
——张家驹《黄道婆与上海棉纺织业》
材料二:上海开埠后,原棉“售与外洋,为数甚巨”。“原来的土法轧花(即剥除棉花籽)不能胜任,日本轧花机乘机输入,不久民族机器厂即开始仿制(轧花机)”。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民族纺织业也逐渐兴起。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开业后,刺激了附近地区的棉花生产,大生纱厂的机纱,推动了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衍变;而通海地区农民扩大土布生产而产生的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工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上海城市工业的发展和城区的扩展,近郊农村所面临的环境污染如水资源污染、农田减产等问题,也初露端倪。
——摘编自戴鞍钢《口岸城市与农村经济演变——以近代上海和长江三角洲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上海地区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上海机器棉纺织业与农村经济的互动关系。
【答案】
(1)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和棉花、棉布集散地;棉纺织技术创新;商人介入生产,出现包买商;出现雇佣关系(或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棉花出口增加,催生机器轧花;民族纺织业发展,刺激了棉花生产;民族纱厂推动了家庭手工业纺织分离,家庭手工业买纱织布,又促进民族纱厂发展(或民族纱厂与家庭棉纺织业相互推动);城市工业化带来农村生产环境问题;近代机器纺织业冲击小农经济。
3.材料
自1916年到1919年,黄炎培、杨鄂联、张竞生等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撰文呼吁对中学,教育进行改革,1921年10月,第七届全国教育会议中广东省的提案是:中学修业年限基本上采用“三三制”,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级。廖世承认为“三三制”不仅能顾及学生的升学,也因为时间较为充裕而能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杨鄂联认为,如果采用“四二制”,初中学习时间过长,高中学习时间过短,就会造成和选科学习的原则不相符合。同时,如果采用“四二制”,初中学习时间过长,高中学习时间过短,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甚巩固。而初高中实行“三三制”模式,正好可以改变这些弊端。江苏省教育会把学制草案中有关中学教育中争议的焦点制成问卷,分发给包括教会中学在内的一些学校进行调查,又把问卷在多家报纸上刊登,以更加广泛地征求意见。1922年11月1日,北京政府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学制改革案。“三三制”成为定制。
——摘编自杨涛《民国时期初、高中“三三制”分级模式的形成与思考》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20年代初“三三制”学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政商确立“三三制”学制的意义。
【答案】
(1)原因:众多学者的倡导;在校师生的实际需求;全国教育会议及各省教育机构的推动;北京政府的支持。
(2)意义:有利于学生的升学,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充足,便于知识积累;设立更多的学校,提升国民素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
第
1
页
共
3
页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第六单元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一、基础巩固(单选题共10道)
1.近代以来,随着中外交流的不断深入,新词汇不断涌现。下列词汇突出体现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是(???
)
A.?师夷长技???????????????????????????B.?适者生存???????????????????????????C.?自由恋爱???????????????????????????D.?实业救国
2.
图2是1916—1922年华商纱厂与外国在华纱厂统计示意图
图2
据此图可推知当时中国(
??)
A.?外国在华纱厂生产能力有所下降?????????????????????????B.?实业救国思想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C.?民族工业在一战后整体发展迅速?????????????????????????D.?列强进一步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3.下表为《新青年》杂志提及频次最高的五大历史事件,据此可知(??
)
历史事件
提及次数
欧战∕世界大战∕欧洲战争∕世界战争
448
十月革命∕俄国革命
287
复辟∕筹安会∕袁世凯称帝
133
义和团∕义和拳∕拳匪
128
法国革命∕法国大革命∕法兰西革命∕法兰西大革命
93
A.?国际形势影响近代思想变迁????????????????????????????????B.?义和团运动的主张得到了认同
C.?青年学生普遍关心世界政治????????????????????????????????D.?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4.某大学历史系教授汤奇学认为,新文化运动期间国语(白话文)取得决定性胜利对提升全民族文化程度,输入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具有重要意义。国语运动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变革的需要?????????????B.?文言文晦涩难懂?????????????C.?白话文通俗易懂?????????????D.?市民经济的发展
5.近代史上的北大开民主风气之先,人才荟萃,其中尤以属兔的三名教授闻名中外。俗称“老中小三只兔子”:大兔子是蔡元培,中兔子是陈独秀,小兔子是胡适。胡适曾俏皮地说:“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大兔子: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采取“兼容并包”方针,使北大学风焕然一新
B.?中兔子:在北京创办《青年杂志》,最早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C.?小兔子:提倡白话文,发表《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D.?三只兔子所倡导的新思想,最终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
6.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梯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①③②④
7.1919~1923年,马克思主义与以胡适为代表的实验主义,以张东荪、梁启超为代表的社会改良主义和以黄凌霜、区声白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进行了三次论战。这些论战(???
)
A.??
表明马克思主义已占据舆论主导???????????????????????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C.?促使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8.“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
A.??
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D.?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9.新文化运动时期,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陈独秀规劝青年人要以孔子、墨子为榜样,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还将勤、俭、廉、洁等儒家思想信条视为“救国之要道”。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
)
A.?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B.?具有贯通中西方文化之倾向
C.?客观上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D.?对封建文化批判的不彻底性
10.《中国新闻传播史》一书认为:“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发动新文化运动,使报刊工作日趋活跃,五四运动后出现迅速发展的局面。”这主要说明新文化运动(??
)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促进了民众的思想启蒙
C.?使民主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D.?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
二、核心素养(单选题共15道)
1.下表是《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量估计》统计表(单位:亿两)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1870年
1890年
1908年
1920年
1936年
国内生产品
68
32
02
57.61
1001
进口商品
0.71
1.42
4.97
49
16
①国内市场商品总量不断增加,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②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自然经济失去主导地位
③列强倾销商品,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国家政策调整和国际环境变化影响市场商品总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894年,浙江第一家纱厂——通久源纺纱织布局购置进口锅炉、发动机纺纱机,开始纺纱,并使轧花、纺纱、织布相连为一。《捷报》曾称其“一只大烟囱耸立在那里,和城市的宝塔一样惹人注目,强大的机器还在安装,前途充满希望,成为与洋布为敌的有力竞争者。”这预示着,我国近代民族纺织业(??
)
A.将对外国商品产生抵制作用
B.必然受到封建势力的控制
C.很快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识
D.将创立产销一体化新体系
3.下表是“一战”前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数目变化状况。
项目
战前
战后
棉纺厂
22家
64家
纱锭数
70余万枚
222余万枚
缧丝厂
170多家
430多家
面粉厂
40多家
120多家
这一变化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出现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B.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准备
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
D.使工人阶级队伍逐步发展壮大
4.1919年11月,有人指出当时全国新出版物中普遍有“一个‘?’疑问符”,“这个‘疑’字不但把我国固有的思想信仰摇动了,而且把‘舶来品’的思想信仰也摇动起来”。思想界这一状况(???
)
A.?是基于对五四运动的反思????????????????????????????????????B.?促进了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C.?反映中西文化矛盾的激化????????????????????????????????????D.?表明使用新式标点成为时尚
5.据表可知,当时中国(???
)
表
1867年和1894年部分进口商品统计表
1867年
1894年
数量
货值(海关两)
数量
货值(海关两)
铁
113,441(担)
264,503
1,185,411(担)
2,467,590
锡
33,502(担)
582,146
97,008(担)
2,046,897
火柴
79,263(箩)
71,384
6,615,327(箩)
1,638,931
煤
113,430(吨)
992,649
486,295(吨)
3,221,343
糖
186,176(担)
754,609
1,823,890(担)
9,507,153
A.?对外贸易由出超转变为入超????????????????????????????????B.?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D.?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6.20世纪初,武汉三镇“占长江沿岸最枢要之地,商况之殷盛,亦冠于沿岸之诸港”,汉口更是“舟楫之辐辏,货物之聚散,其盛不亚于上海,其余则尚未能比类也”。武汉的这一状况(???
)
A.?表明其航运发展水平超过上海?????????????????????????????B.?说明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
C.?为长江沿岸工业重新布局奠定基础??????????????????????D.?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条件
7.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
工业总数
(单位:家)
新办民族
工业总数
(单位:家)
平均每年
设厂数
(单位:家)
平均每年
新增资本
(单位:万元)
1869-1894年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年
100
4500
16.7
750
1901-1911年
300
5600
31
510
1912-1919年
600
13000
75
1625
对表格理解准确的是(???
)
A.?1869-1894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以洋务企业为主
B.?1895-1900年,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得益于一战
C.?1901-1911年,民族资本主义的投资总额有所下降
D.?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
8.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导致这一改变的重要因素是(???
)
A.?服饰的中西合璧??????B.?报刊杂志的创办??????C.?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并存??????D.?交通通信工具的改变
9.民国初期,(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这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经济管理与体制建设向法制化转型
B.?北洋军阀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
C.?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发展实业
D.?民族工商业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10.1815年,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诞生。19世纪90年代,上百种报刊创办。辛亥革命后的半年内,全国报刊就增至700余种。报刊数量的变化说明(???
)
A.??
民众文化普遍提高????????B.?人们关注时局变化????????C.?维新思想占据主导????????D.?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1.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上下波动。下表中年代ll的经济现象最有可能是(???
)
中国进口商品数量(单位:万两)
中国外贸赤字(单位:亿元)
中国新设工厂数(单位:家)
英国
德国
年代Ⅰ
9609
2800
1.66
79
年代Ⅱ
4900
0
0.15
132
A.?洋务运动时期近代工业的兴建
B.?中国民族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12.1910年,上海某刊载:“一车辟易人百千,双轮足值价万钱。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未过泥城尘似烟,忽来马路灰扑天…行路难,行路难,逢窄路,真可骇。”据此判断,材料中的这种交通工具是(
??)
A.?由英国人最早发明
B.?上海新推出的公共交通工具
C.?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
D.?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运输工具
13.1913年7月13日民国政府发布临时大总统令宣布,凡是清朝“保护兴业各法令”,对于民国国体没有抵触的,仍然适用,要求各省民政长提倡工商业,对所有路、矿、林、垦、蚕桑、畜牧以及工艺场、厂及所有商办公司进行保护和维持。可见,民国政府(??
)
A.?继承了晚清政府的大政方针????????????????????????????????B.?旨在收回列强控制的经济权益
C.?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调控????????????????????????????????????D.?注重工商业发展的连续性
14.1933年1月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当时上海的娱乐场所共计207处,其中跳舞场39处、电影院37处、书场22处、弹子房14处、地方戏院20处、京戏院3处、票房29处、公园6处、运动场8处、高尔夫球场7处、游戏场5处、话剧场2处、其他占15处。这反映出(??
)
A.??
上海丢掉了中国的传统文化??????????????????????????????B.?上海的社会生活已经完全西化
C.?东西方文化在上海并行不悖????????????????????????????????D.?国民政府已失去上海的控制权
15.20世纪20年代时,梁启超谴责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崇拜科学是冲突的根源,并且认为中国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矫正这种不平衡现象。他督促国人:“到东方去!”材料反映了梁启超“到东方去”的认识是基于(????
)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自身思想逐渐趋于保守
C.对“一战”的理性反思
D.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影响
三、能力提升(单选题共10道)
1.创建于民国初年的福新面粉公司,在全国多地设立麦庄。“各地麦庄收麦的价格、数量和什么时候开始收购,都听命于上海总公司麦务部的指示(一般用电报),而总公司麦务部对各地麦庄的指示亦用电报”,这已成为传统企业向现代转型的主要参数之一。这说明(??
)
A.?近代企业制度逐渐完善???????????????????????????????????????B.?电报成为商家生财的物质基础
C.?民族企业市场意识觉醒???????????????????????????????????????D.?电报利于推动近代企业的转型
2.表3不同论述反映出当时中国(??
)
表3??
近代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关于个人主义的论述
作者及出处
意义简析
佩弦生《论中国救亡当自增内力》(1900年4月10日)
中西比较指出,中国的个人主义(负面意义)造成全民离散软弱,所以不敌西方合全体国之力
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1915年12月15日)
用“纯粹个人主义之大精神”来概括西洋民族的以个人为本位思想;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制度有四大恶果,都是压迫个人独立人格和自由;纠正之法是以个人本位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
A.?民族矛盾渐趋缓和??????B.?马克思主义影响扩大??????C.?民主政治不断巩固??????D.?思想解放的深入发展
3.1902年,清政府组建天津卫生总局,开启了地方卫生行政的序幕。1904年,成立第一个区域性卫生机构——北洋卫生局,并颁布《天津防疫章程》,规定天津铁路枢纽四围路口均派士兵把守,倘有车船搭载患病旅客,不但乘客要送医院隔离,而且车船也将被扣留没收,以示惩戒。这反映出当时天津(
?????)
A.公共卫生安全得到有效保护
B.成为清政府推行新政的试点
C.政府主导市民生活习俗嬗变
D.公共卫生管理体系逐渐形成
4.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形成这一认识的关键因素是(
????)
A.国际局势剧烈的变化动荡
B.民主与科学成为主流思想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反思
5.1907年7月,妇女刊物《女子世界》登载了女子蚕业学校的校歌“女子蚕业学校成,振兴实业之先声。利权外溢兮国民困,优胜劣败在竞争。衣被苍生,组织交明,我曹责任非轻。”这说明女子蚕业学校(??????
)
A.极大地提高了女性社会地位
B.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
C.具有救国救民的社会责任感
D.致力于近代中国服饰的改良
6.如表为民国时期白话文运动大事统计表。据此可知,白话文运动(????
)
时间
事件
1918年
《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刊物先后改用白话文体
1919年
出现四百余种白话报刊
1920年
北洋政府教育部决定中小学开始使用白话教材
A.引发了思想领域的革命
B.推动了新式教育的兴起
C.取得了比较彻底的胜利
D.完成了思想文化的普及
7.电视剧《觉醒年代》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热血青年那段追求真理的澎湃岁月。下列场景符合历史基本情况的是(
??)
A.?李大钊:今之谈文学改良者众矣,记者末学不文,何足以言此?
B.?鲁?
迅:予今长斯校(北大),请以三事为诸君告:曰抱定宗旨;曰砥砺德行;曰敬爱师友。
C.?陈独秀: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立诚的写实文学。
D.?胡?
适: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8.1878年,轮船招商局会办朱其昂在天津设立贻来牟机器磨坊,雇佣工人十余人,用机器生产面粉,是为天津第一家近代化私人面粉工厂,打破了传统手工业磨面的旧式生产方式,开创了天津机磨面粉的先河。贻来牟机器磨坊的创办反映出(
??)
A.?洋务企业开始在天津创立????????????????????????????????????B.?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一种途径
C.?民族工业发展出现高潮???????????????????????????????????????D.?中国“面粉大王”的传奇人生
9.19世纪70年代,中国通商口岸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矛盾现象。一方面,中国民族企业常感资金不足,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华商资本附股于外商企业,股票市场活跃。这说明(
??)
A.?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B.?中国资本市场逐渐成熟
C.?洋务运动企业成就斐然???????????????????????????????????????D.?国内营商环境唤待改善
10.下图所示服装样式的基本特点是翻领、双排扣、束有腰带。它本为男装上衣,传到中国后却为中国女性所钟爱,一度成为中国女性最时尚的着装,是特定年代人们进步、革命、自豪的象征。下列与此相关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这一服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近现代民族服饰
②伴随着西方的侵略,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与碰撞
③民众生活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也受到了政治生活的影响
④20世纪60年代之后,这一服装逐渐淡出中国历史舞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③④
四、材料分析题(共3道)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发展大事件
1915
年,荣宗敬、荣德生在上海创办申新纺织无限厂,并获得较大发展。
1921年,合组成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荣宗敬为总经理。
1931
年,该公司扩展为9
家厂。
1933
年,申新上海各厂存纱达7
万件,产品大量积压。
1936
年,申新转亏为盈。
1938年起,日军用"委托经营"方式对上海沦陷区申新各厂实行"军管理"。唯有二厂、九厂在公共租界内,不仅得以继续经营,而且因需求扩大,获得很大发展。
1946
年底,上海申新各厂账面盈利达
152.05
万元。解放前期,上海各厂已濒临瘫痪。
1951
年,成立上海申新纺织厂管理委员会。
1954年,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
,设立上海申新棉纺织印染厂股份有限公司。
1955年,上海申新棉纺织印染厂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公私合营。
据此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申新纺织厂获得较大发展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简述上海申新棉纺织印染厂股份有限公司公私合营的历史意义。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植棉的普遍和棉纺织技术的提高,至明代中叶,上海地区已经是全国棉纺织中心松江府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纺织中心,而且是棉布和棉花的集散地。到清朝初年,上海的棉纺织业,号称“衣被天下”。到十八世纪中叶,上海的棉纺织业,在工具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当时已经有棉布的包买商出现,时人叶梦珠说:“前朝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在松江府西郊开设的百余家暑袜店,商人将原料发给“合郡男妇”制造,制成后交回店中,计件或计时给予报酬。
——张家驹《黄道婆与上海棉纺织业》
材料二:上海开埠后,原棉“售与外洋,为数甚巨”。“原来的土法轧花(即剥除棉花籽)不能胜任,日本轧花机乘机输入,不久民族机器厂即开始仿制(轧花机)”。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民族纺织业也逐渐兴起。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开业后,刺激了附近地区的棉花生产,大生纱厂的机纱,推动了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衍变;而通海地区农民扩大土布生产而产生的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工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上海城市工业的发展和城区的扩展,近郊农村所面临的环境污染如水资源污染、农田减产等问题,也初露端倪。
——摘编自戴鞍钢《口岸城市与农村经济演变——以近代上海和长江三角洲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上海地区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上海机器棉纺织业与农村经济的互动关系。
3.材料
自1916年到1919年,黄炎培、杨鄂联、张竞生等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撰文呼吁对中学,教育进行改革,1921年10月,第七届全国教育会议中广东省的提案是:中学修业年限基本上采用“三三制”,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级。廖世承认为“三三制”不仅能顾及学生的升学,也因为时间较为充裕而能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杨鄂联认为,如果采用“四二制”,初中学习时间过长,高中学习时间过短,就会造成和选科学习的原则不相符合。同时,如果采用“四二制”,初中学习时间过长,高中学习时间过短,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甚巩固。而初高中实行“三三制”模式,正好可以改变这些弊端。江苏省教育会把学制草案中有关中学教育中争议的焦点制成问卷,分发给包括教会中学在内的一些学校进行调查,又把问卷在多家报纸上刊登,以更加广泛地征求意见。1922年11月1日,北京政府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学制改革案。“三三制”成为定制。
——摘编自杨涛《民国时期初、高中“三三制”分级模式的形成与思考》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20年代初“三三制”学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政商确立“三三制”学制的意义。
(
第
1
页
共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