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会写“莹、裹”等12个字,会写“晶莹、摇篮”等20个词语。
2.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能说出课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是怎样一步步说明这个观点的。
4.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学习说明方法。
5.能结合实际,设计环保宣传语,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1.能说出课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是怎样一步步说明这个观点的。
2.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难点
1.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学习说明方法。
2.能说出课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是怎样一步步说明这个观点的。
教学策略
会写字词
生字书写教学时,注意“慷”最后四笔是点、提、撇、捺,不要写成“水”;“裹”中间的“果”要写得小一些、扁一些,与下面的部件穿插避让,以免整个字太长;“基”上面的部件撇、捺要舒展,包住下面的“土”。
词语理解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的方法。其中“矿产、摇篮”可以用结合图示法进行理解,“壮观、毁坏、滥用”可以用创设语境的方式进行理解。
阅读理解
本课教学力求体现“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这一语文要素。教学时可以围绕课题,以作者为什么要发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呼吁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先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抓关键句,让学生知道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梳理行文思路,了解课文是怎么一步一步得出“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个结论的;最后,还可以联系实际提出拓展性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引导学生将课文上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生活当中,达到学以致用。
课文中大量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教学中,可以采取联系生活经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如,“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一句,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教学时,可以用学生熟悉的教室当宇宙,以笔尖或让学生想象一粒尘土当作地球,以此引导学生感受地球之于宇宙的渺小,从而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迁移运用
联系实际提出拓展性的问题,思考“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人类破坏资源、滥用化学品的现象,设计环保宣传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
2.搜集地球和其他星球对比图片,人类破坏地球生态环境的图片。
学生准备:1.搜集生活中人们破坏资源、滥用化学品等事例以及火星和月球的相关知识。
2.查找关于保护地球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莹、裹”等12个字,正确读写“晶莹、摇篮、壮观”等20个词语。
2.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说出课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发现地球的“美丽”“渺小”“资源有限”,产生对地球现状的忧思。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关于地球你都了解哪些知识呢?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知识。
3.同学们真棒,课前预习做得非常充分!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课文,教师板书课题,同学们齐读《只有一个地球》。
4.读过课题后,你有没有产生一些疑问呢?
预设:(1)这是一个怎样的地球?
(2)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没了,我们可以搬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5.导入:同学们真爱动脑思考。下面我们就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利用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本学段学生乐学善问的特点,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及信息搜集整理能力,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便更好地阅读文本。
板块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过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看老师给出的自读要求,看看谁读得又认真又仔细。
课件出示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出示本课生字,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读生字,注意字音是否正确,其他同学纠正读音,教师相机指导。
课件出示 莹 裹 篮 蔼 资 矿 慷 慨 贡 滥 基 睹
注意:“资”是平舌音,“篮、滥”是前鼻音,“莹、矿、慷、贡”是后鼻音。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对易错的字进行提示。
“慷”最后四笔是点、提、撇、捺,不要写成“水”。
“裹”中间的“果”要写得小一些、扁一些,与下面的部件穿插避让,以免整个字太长。
“基”上面的部件撇、捺要舒展,包住下面的“土”。
4.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提示。(引导学生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解决难理解的词语。)
课件出示 晶莹 摇篮 壮观 和蔼 资源 有限 矿产 无私 慷慨 节制
枯竭 贡献 毁坏 滥用 生态 设想 例如 基地 目睹 子孙
5.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生字、词语的意思,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结合生活实际或利用图片了解“摇篮、基地”分别指什么样的事物,结合图片、近义词、生活实际或查字典了解“晶莹、遨游、交错、和蔼、渺小、慷慨、璀璨”的意思。
预设:
(1)遨游:漫游;游历。
(2)交错:交叉;错杂。【近义:交叉】
(3)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成语:和蔼可亲】
(4)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这里指各种星球光亮耀眼。
(5)渺小:微小。
(6)慷慨:大方;不吝啬。【近义:大方】【反义:吝啬】
设计意图 初读正音,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在遵循构字规律和词语特点的基础上识字学词,关联已有知识、联系生活实际,重在方法上的归类指导。
板块三 理清脉络,抓住关键
1.学习活动:把握大意。
(1)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2.交流指导。
(1)根据反馈,出示相关的关键句。
课件出示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根据关键句,尝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成几个方面。
预设:美丽、渺小、资源有限、无法移居、保护地球。
(3)联系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思考: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预设: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3.小结方法,点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通过抓关键句理清课文各部分的内容,在把握课文大意的同时,发现课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梳理并提炼方法,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
板块四 研读“ 美丽”“ 渺小”“ 资源有限”
活动1 感受地球的“美丽”“渺小”
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用“____”画出描写地球“美丽”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地球“渺小”的句子。
2.感受地球的“美丽”。
(1)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2)交流:从哪里发现了地球的“美丽”?(课件相机出示地球的图片)
预设:
生1:从“晶莹的球体”可以看出地球的美丽。由“晶莹的球体”我想到了晶莹透亮的水珠和晶莹剔透的水晶,由此我可以想象到晶莹的球体非常美丽。
生2:作者把地球周围的气体比作水蓝色的“纱衣”,让我感受到地球非常美丽。
3.感受地球的“渺小”。
(1)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2)交流:从哪里发现了地球的“渺小”?(课件相机出示地球与其他星球对比图体现“渺小”。)
预设:
生1:“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一句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让我们感受到地球的渺小。
师:是啊!如果把我们的教室比作宇宙的话,那么,地球也就相当于我们的笔尖或者是一粒尘土了。
生2:我还从“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看出地球很渺小。
师:这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数字说明地球很渺小。请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3)小结:作者正是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了地球的“渺小”。
4.对比朗读,激发情感:如此美丽壮观的地球,只有这么大,而且只有一个,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地球母亲说?
5.交流感受,形成共识: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活动2 研读“资源有限”
1.过渡:地球为什么太容易破碎了?远看地球是美丽的、渺小的,走近地球,地球上的资源面临着怎样的状况?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说一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资源的“有限”?画出关键词,在旁边作批注。
2.交流反馈,联系生活实际,形成对比。
(1)从数字体会资源的有限。
预设:“几百万年”“几亿年”等,联系生活经验,体会矿产资源形成的时间漫长。
(2)从人类的行为体会资源的有限。
预设:不加节制、随意毁坏、不顾后果地滥用等,体会人类对资源的破坏行为。
(3)从资源的现状体会资源的有限。
预设:加速枯竭、不能再生、生态灾难、严重威胁等,体会资源现状的严重危机。
3.提升认识,达成共识。
师:这时候,你会给这个课文题目加上什么标点呢?为什么?相信很多同学都加了“!”。这个感叹号,有强烈的喜爱,有深深的痛惜,也有保护地球的决心。
那么,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呢?课文又为什么会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学习。
4.布置作业:查找关于地球现状的资料,和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 紧扣课文的关键句展开语言实践,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研读品悟,尊重学生个体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聚焦表达,形成对比,激发情感,达成言语内容与形式的共振。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说出课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是怎样一步步说明这个观点的。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学习说明方法。
3.能结合实际,设计环保宣传语,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对本课的生字组成的词语进行听写。
2.请学生概述《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
3.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接下来我们来回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关键词语,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读一读。(课件同步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遥望 美丽 壮观 和蔼可亲
渺小 茫茫 宇宙 不会再长
有限 资源 枯竭 不加节制
毁坏 滥用 威胁 生态灾难
指望 移居 设想 别无去处
4.请同学们根据词语提示认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指名说一说课文讲了关于地球的哪些方面内容。
预设:地球美丽壮观;地球的渺小;地球资源有限,不可再生。
设计意图 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夯实基础,从而把握教学的深浅,做到以学定教。
板块二 抓关键句,体会表达
活动1 上牵下连,引出第5~7自然段的内容
1.有人可能会说:既然地球那么容易破碎,地球上的资源又是那么有限,我们就到别的星球上去生活吧!可不可以呢?默读第5~7自然段,找出不能移居的理由,简要概括,小组交流。
2.交流指导。
课件出示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1)引导学生提炼不能移居的两个原因:有可能移居的星球距离太远,移民基地建造只是遥远的设想。
(2)抓住关键词研读课文,体会说明文的严谨。
①“至少”是什么意思?(最少。)
②言外之意是什么呢?
预设:40万亿千米之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
③那么,40万亿千米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课前,老师做了一个计算,就拿飞机举例,以每小时800千米左右的速度计算。你们知道飞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猜猜看。约600万年!能到达吗?人类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④小结:同学们,我们看课文中“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至少”意为“最少”,强调了目前的研究范围只限于“40万亿千米”以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同时,“至少”还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这样说明易于理解,又让人信服,用词精确、严谨。我们在日常说明情况介绍事物时也应该注意用词的准确和严谨。
3.了解有关“移民基地”的事实。联系第三单元《宇宙生命之谜》,复习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原因。通过补充火星和月球的知识,从温度、水分、大气、光热等方面,补充不能移居的其他原因。引导学生明白这种设想是遥远而又困难的事。
预设:
火星:(1)水汽含量极少;(2)大气层非常稀薄,氧气含量极少;(3)表面温度很低;(4)没有磁场,又没有臭氧层。
月球:(1)没有大气;(2)没有水;(3)月球表面条件恶劣,温差很大,阳光直射下可达127℃,而夜间则骤降至-183℃。
4.激活学生体验,引导学生抒发情感。
作为这个宝贵地球上的一员,你是幸运的。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这个太可爱,同时又太容易破碎的地球母亲倾诉吗?
5.交流反馈,得出结论。学生齐读句子:“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活动2 梳理得出结论的步骤
1.“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是本文表达的主题,那么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步得出来的呢?
2.借助学习卡片,梳理内容。
3.交流指导。
第1、2自然段:从“美丽而渺小”感悟“保护地球”。根据内容,进一步提取关键信息“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书写在词卡上。
第3、4自然段:从“自然资源有限”感悟“保护地球”。根据内容,进一步提取关键信息“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可再生资源遭受毁坏”,书写在词卡上。
第5~7自然段:从“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保护地球”。根据内容,进一步提取关键信息“有可能移居的星球距离太远”“移民基地建造只是遥远的设想”,书写在词卡上。
4.构建思维导图,让得出结论的过程直观化。
(1)师生合作,整理摆放词卡,在黑板上形成思维导图。
(2)对照思维导图,发现关键信息之间的联系,说说“要保护地球”的结论是怎样一步步得出来的。
预设:
首先由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引出对地球的介绍;接着说明地球在宇宙中非常渺小且自然资源有限,如果不可再生资源枯竭,可再生资源被随意毁坏,人类将面临生存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目前人类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居住的星球上去。一旦地球被破坏,人类将别无去处;最后得出结论: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5.小结:文章中的结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通过严谨清晰的论述表达出来的。在阅读时,要结合具体内容梳理文章的脉络,理清线索,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观点的。
设计意图 在教授新课时,适时回顾旧知,打通课文与课文之间的联系,提出观点,找出依据,培养学生对语文信息提取、重整和评价的能力。利用图式梳理得出结论的过程更加直观,清晰明了,呈现出有效的导向性和层次性,体现出学习支架的重要性。
板块三 设计环保宣传语,提高环保意识
1.地球只有一个,我们别无去处!地球对于我们是如此重要,那么我们有好好对待她吗?(课件同步出示地球被污染的图片)通过观察图片与前期调研,你身边还有哪些破坏生态环境和浪费资源的现象?请大家相互交流。针对这些现象,请你设计环保宣传语,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了让你的观点更有说服力,请结合生活现象写一段话,运用文中信息与论证方法加以论证,呼吁人们“保护生态环境”。
2.交流自己的观点,再润色修改宣传语。
要求:检查宣传语,确定它是否做到了主旨明确、语言简明,具有启发性、感染力和号召力。如果没有,小组内可以互相讨论一起修改。
预设:
绿色低碳,创造简约生活。
减少白色污染,保护家园。
垃圾分类,用好资源。
爱护草坪,让小草自由呼吸!
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守护地球。不要因为我们的贪婪,使可爱的地球过早破碎。
母亲的美丽需要你我共同呵护,关爱地球母亲!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共在一片蓝天下,让我们采取行动保护和净化我们的地球。
设计意图 生活即语文,在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学生的头脑中已存在“我们要保护地球”的意识,但是如何保护地球?这个问题能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设计此环节,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多方面多角度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
板书设计
学生课堂活动卡
课 题
只有一个地球
用 时
5~7分钟
活动内容
阅读思考:举例说一说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运用的说明方法
课文中的句子
打比方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活动建议
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运用表中说明方法的句子。
2.集体交流,体会这些方法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3.学生用以上说明方法仿写句子,并运用到平时的习作中。
学生课前预学案
课 题
只有一个地球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预
学
内
容
熟读课文
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预习字词
1.给加点的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资源(zī zhī) 慷慨(kǎi gài) 滥用(làn jiān)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威胁——( ) 感叹——( ) 晶莹——( )
恩赐——( )
内容感知
本文先从____________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再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介绍了地球的相关知识,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
资料搜集
搜集2021年世界地球日中国的主题。
阅读质疑
1.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哪些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