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少年闰土》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少年闰土》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3 12:0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5 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会写“郑、拜”等12个字,会写“一望无际、家景”等14个词语。
2.借助资料,理解陌生词句,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抓住关键词句,借助资料,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4.学习借助场景表达主观情感的方法,仿照第1自然段,描写一张照片呈现的生活瞬间。
教学重点
借助资料,理解陌生词句,说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体会他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词句,借助资料,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教学策略
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学紧紧围绕“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展开。
会写字词
本课要书写的12个字,其中8个为左右结构,“租、撒、缚、猬、伶、俐”都是左窄右宽。重点指导“厨、羞、毡”三个半包围结构的字,把握“先外后内”的书写顺序。“厨、羞”是左上包右下,“毡”是左下包右上。
借助课文下的注释理解“猹”;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理解“仿佛”“无端”“素不知”等词语的意思,借助图片认识“观音手”“鬼见怕”等海边动物,借助图片和资料介绍“小毡帽”和“银项圈”等带有绍兴地域特色的词语。
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表现出闰土的形象特点,尤其是闰土讲述新鲜事的语言,非常生动、鲜活,要结合具体情境读出感情。如课文第1自然段的景物描写要用舒缓的语气来读,从而体现环境静谧的特点;而对于人物的描写,要用兴奋活泼的语气来读,体现少年闰土机敏勇敢的特点。朗读“雪地捕鸟”一段时,“只一拉”要读出动作的轻巧敏捷,“什么都有”要读出内心的满足;朗读“海边拾贝”一段时,要读出贝壳种类的繁多;朗读“看瓜刺猹”一段时,要抓住拟声词和动词,读出画面感。
阅读理解
本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瓜地刺猹的闰土,接着写“我”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和“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通过对一件件事例的描写,刻画了一个见多识广、勇敢机智、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表达了“我”对闰土的喜爱、佩服和怀念的情感。由于年代久远,词语用法不同,文中有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词句,教学中要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充分利用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写结合,体会作者通过事例刻画人物、表达情感的方法。
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利用课文中的图片资料感知闰土活泼可爱、机智勇敢的农村少年形象,借助图文资料,用小组讨论、思维导图、学习单等形式学习闰土讲述的四件趣事,在事情叙述中感受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理解课文中生活在大院里的“我”对农村生活的新奇与向往,对天真活泼、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的喜爱与羡慕。最后,可以借助小说原文《故乡》“再见闰土”的片段,结合相关创作背景的文字资料,让学生感悟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闰土的前后变化和“我”对闰土的同情。
积累运用
背诵第1自然段,再根据自己的照片,仿照第1自然段的写法,写好照片上的场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
2.自己搜集并指导学生搜集资料。
学生准备:1.课前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预习课文,借助文字、图片、视频等初步理解一些词句。
2.以“难忘的瞬间”为主题,每人准备一张生活照。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郑、拜”等12个字,会写“一望无际、家景”等14个词语。
2.背诵第1自然段。
3.体会“瓜田刺猹”的闰土在“我”心中留下的机智勇敢的美好形象。
4.选一张照片,仿照第1自然段试着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的方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资料,初识鲁迅
活动1 交流关于鲁迅的资料,说说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1.教师借助鲁迅照片介绍鲁迅。
课件出示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大量杂文。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2.学生浏览单元导读文字资料,交流课前搜集的其他资料,提取鲁迅有关信息,组内交流。
预设:
(1)自己听过的关于鲁迅的故事。
(2)查找的网络资料。
(3)鲁迅的照片。
(4)鲁迅的名篇。
3.全班交流:说说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预设:
(1)鲁迅是一位文学家,写了很多小说,我看过《阿Q正传》。
(2)鲁迅是骨头最硬的人。
(3)鲁迅是关心老百姓的人。
(4)鲁迅还是个伟大的诗人,我知道他写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活动2 梳理学习课文可以借助的资料
1.提问:通过预习交流,学习课文可以借助哪些资料?
提问后梳理,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1)网络图文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2)课外读物。
(3)单元导读。
(4)课文注释(关注“本文选自鲁迅的《故乡》”等注释)。
(5)课文插图。
(6)字典、词典。  
2.过渡:通过交流,大家交流了搜集的相关资料,对鲁迅有了初步的认识。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毛主席曾说过: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下面咱们就一起学习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感受鲁迅的内心世界。
设计意图 鲁迅的作品学生接触得很少,对鲁迅其人学生也知之不多,课前安排搜集相关资料,课上交流,有助于感受、体会鲁迅的人物形象。梳理相关资料,落实单元的语文要素。
板块二 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活动1 初读课文,找出并初步理解不懂的字词
1.出示学习任务。
课件出示 (1)标出不懂的词语。
(2)组内借助资料理解生词,可请教其他小组或老师。
(3)全班汇报质疑。
2.组内梳理、交流生词。
3.全班交流。
(1)有哪些不懂的词语?
预设:
课件出示 生僻词语:
大祭祀、装弶、供品、祭器、小毡帽、鬼见怕、观音手、胡叉、少爷、长年、短工、忙月。
与现在用法不同的词语:
①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
②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③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2)你是怎样理解的?
预设1:结合教材插图、注释、词典、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借助教材110页插图,理解“胡叉”;借助教材112页插图,理解“小毡帽”;通过图片中“我”和闰土的衣着比较,可以看出闰土是个农村孩子,而“我”是少爷,再查找词典、回忆自己看过的影视作品理解“少爷”;结合解释说明的文字理解旧时代佣人的名称:“长年、短工、忙月”。
预设2:结合网络图文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理解词语。
有关大家族祭祀的词语“大祭祀、值年、供品、祭器”现在学生接触不到,可结合注释、网络图片、影视剧等理解。
预设3:借助上下文以及字典、词典理解。
①句中的“仿佛”不是“好像”的意思,而是“差不多”。
②“便是”是“即使是、就是”的意思,“没有知道”就是“不知道”,“无端”就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这句话意思是:“即使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只是没有来由地觉得猹形状像小狗,并且很凶猛。”
③“素”是“平素,向来”的意思,“素不知道”就是“从来不知道”。“先前”就是“以前”,“单知道”就是“只知道”。
4.边提问边梳理借助资料理解词语的方法,相机板书,出示:
课件出示 (1)结合课文插图、课外读物、背景理解:胡叉、少爷、小毡帽。
(2)结合解释说明的文字理解:长年、短工、忙月。
(3)借助上下文以及字典、词典理解:仿佛、便是、素。
(4)结合网络图文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理解:大祭祀、值年、供品、祭器。
5.归类点拨,指导写字。
(1)“租、撒、缚、猬、伶、俐”都是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的字。
(2)“厨、羞、毡”三个半包围结构的字,把握“先外后内”的书写顺序,“厨、羞”是左上包右下,“毡”是左下包右上。
(3)“厨、缚”注意“寸”的不同写法:“厨”字的“寸”横要短一点,“缚”的“寸”横稍长,托住上面的“甫”。
(4)“撒、俐”的三个部件宽窄相当。
活动2 浏览课文,梳理脉络
提问:课文主要讲了哪几部分内容?按照记忆中的、初次见面的、相处时的、离别时的闰土给课文划分段落。
预设:按照不同时期的闰土形象,可分为4部分内容,出示。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记忆中的闰土。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初次相识的闰土。
第三部分(第6~18自然段):相处时的闰土。
第四部分(第19自然段):分别时的闰土。
设计意图 本课写了很多年代久远、学生没见过、甚至没听过的事物,有许多难以理解的词句,利用课前搜集资料,课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内容的方式,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抓住了教学重点,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以及克服困难的品格。
板块三 聚焦场景,感受形象
活动1 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记忆中的闰土
1.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圈出句子中描写的景物,读词语想象画面。
预设:天空 圆月 沙地 西瓜  
提问:加上描写颜色的词,把这些景物连起来说一说,感受色彩美。
2.引读:想象画面,记忆中的闰土在“我”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少年形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记忆中的闰土是一个勇敢机智、美好的形象。面对偷吃西瓜狡猾的猹,闰土毫不畏惧,看出其勇敢;捏、刺的熟练动作,看出其敏捷;轻轻地靠近猹,看出其机智。
3.提问:再读课文,想象海边美丽的场景和机智勇敢的闰土,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么美好的形象的?
预设:作者先描写了宁静美好的夜色,按照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写了天空、圆月、沙地、西瓜,虽是夜晚,但色彩鲜艳美丽,衬托出闰土在自己心中留下的美好记忆;接着描写了闰土的外貌,抓住“捏”和“刺”两个连贯的动作,写出少年闰土的活泼矫健,与前面景物的“静”形成对比。
4.方法总结:像第1自然段,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对人物、景物的描写就是场面描写。好像天空、圆月包括闰土和猹的动作,都定格在闰土举起胡叉刺猹的一瞬间。这个美好场景就像一张照片,印在“我”的脑海,所以,三十年后再回忆起来还是那么清晰。作者在第1自然段先通过回忆介绍了人物,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逐步回忆,依次叙述,这种叙述方法叫“倒叙”,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可以模仿运用。
活动2 学习第11~15自然段,结合第1自然段,拟小标题,进一步感受闰土的勇敢机智
1.引读:在课文里还写了闰土见到“我”之后亲自讲述在瓜地里看瓜的经过,请大家快速找出来读一读,拟个小标题。你害怕猹吗?为什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闰土?
预设1:小标题:瓜地刺猹、看瓜刺猹、月夜刺猹。
预设2:害怕,猹很狡猾,当闰土用胡叉刺的时候,还敢向人奔过来,可见猹不怕人,可能还会咬人。猹的动作:扭、逃、咬、奔、窜,可见其很伶俐。
预设3:作者正面描写了闰土的动作——捏、走、刺,及闰土的语言,生动形象,表现了闰土的活泼可爱、勇敢机智。
2.综合第1自然段及第11~15自然段内容,完成“瓜地刺猹”思维导图,进一步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瓜地刺猹”这件事写出少年闰土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3.提问:“看瓜刺猹”的闰土在“我”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少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闰土不仅机智勇敢,而且从给过路人吃瓜,看出他很善良;知道那么多野生动物,看出他见多识广。这些都表达了“我”对闰土的喜爱、羡慕与佩服。
活动3 借用思维导图学习用场景描写把事物写具体,用对比、衬托表达自己的感情
1.提问:看思维导图,再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闰土的?为什么写海边美丽的夜景和狡猾的猹?
预设:
课件出示 (1)景物描写:从上到下、由远及近,抓住色彩。
(2)正面描写闰土,从外貌、动作两个方面。
(3)抓住动词,动静结合。
(4)对比衬托:美丽的夜景,衬托闰土的美好形象;“猹”的狡猾衬托闰土的勇敢机智。
2.提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学习“看瓜刺猹”?
预设:(1)借助资料理解内容。
(2)拟小标题概括主要内容。
(3)感受作者心目中的闰土,体会作者内心想法。
3.借助思维导图尝试背诵第1自然段。
4.总结:夏日的夜晚,广阔的海边沙地,宁静美丽,闰土手拿胡叉,与伶俐的猹斗智斗勇,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件多么新鲜刺激的事。作者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正面描写了闰土的外貌、动作、神态,用狡猾的猹和紧张惊险的场面衬托了闰土的勇敢。用美丽的场景写出了闰土在“我”心里的美好形象。
设计意图 “看瓜刺猹”是本课的重点部分,对学生学习有引领作用。设计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场景描写和动作描写理解第1自然段,在此基础上,顺势学习第11~15自然段,既能加深理解、提高效率,又能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最后提炼学习方法,迁移至后面的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掌握写作方法,为下一环节仿写打下基础,顺势练习背诵。
板块四 迁移写法,学写场景
1.小练笔:仿照第1自然段,描写自己的一张照片,反映生活的场景。
2.过渡:第1自然段和第11~15自然段的描写,让一幅“瓜地刺猹图”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你的生活中,也一定有这样难忘的瞬间,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照片,回忆当时的情景,仿照第1自然段写一写。
3.出示写作要求。
课件出示 (1)观察照片,回忆拍照时的生活场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周围有哪些景物?谁和你在一起?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2)同桌互相提问,练习口头叙述。
(3)写照片画面,注意写好场景,简要写清事件的经过,写清楚自己当时的心情。
(4)交流评改:着重点评环境和动作描写。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迁移运用,马上进行小练笔,学习场景描写,既要描写景物特点,又要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表达自己的感情。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闰土讲的几件新鲜事,体会“我”心中闰土的见多识广、聪明能干的形象。
3.能体会“我”内心对闰土的敬佩、羡慕和对现实的不满。
4.通过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对比,体会“我”对闰土的同情,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听写背诵,复习导入
1.听写课后词语。
2.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3.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看瓜刺猹”这件事,通过抓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拟小标题等方法认识了一个机智勇敢、生气勃勃、善良朴实的闰土。除了“瓜地刺猹”,闰土还说了哪些新鲜事?能拟什么标题呢?本节课要运用这些方法,继续探索“闰土在‘我’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少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 复习词语和背诵第1自然段,帮助学生重温闰土的形象,激发学生对下面学习的阅读期待。
板块二 细读课文,初识闰土
1.自学第2~5自然段,抓住闰土的外貌、神态描写,体会初见闰土时的形象。
2.填写人物信息卡。小组交流:看信息卡,介绍初识的闰土。
预设:
年龄
外貌
神态
本领
“我”的印象
仿佛年纪
紫色、小毡帽、银项圈
怕羞、不怕“我”
装弶捉小鸟雀
怕羞、纯朴
3.各小组选代表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点拨1:作者描写闰土外貌时为什么没有写五官?(作者抓住闰土的特点,没有细细刻画,使人印象更深刻。)
点拨2:谁还记得“少爷”是什么意思?“我”和闰土是什么关系?(鲁迅家当时是大户人家,大户人家的青少年叫少爷。闰土的父亲是鲁迅家的佣人,闰土就是鲁迅家佣人的儿子。)
点拨3:银项圈:旧时候大人为了孩子健康长命,常给孩子戴一些具有吉祥寓意的饰品,是一种民间风俗,给孩子戴“银项圈”,人们以为用圈子套住,孩子就能长命,由此可见父母对闰土的疼爱。连线理解:长命锁、虎头鞋、五彩绳。
   饰品        联想
银项圈       用锁头锁住,长命
长命锁    脚下踩着老虎,健康
虎头鞋    用绳子拴住,不得疾病
五彩绳    用圈子套住,好养活
4.小结:作者抓住人物主要特征,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只用寥寥数笔,就让一个来自绍兴农村的纯朴、健康、可爱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设计意图 本段内容比较浅显,以学生自学为主,相机指导“少爷”等词语,明白“我”和闰土的关系,便于加深对鲁迅的认识。
板块三 抓住事件,再识闰土
活动1 浏览课文,用小标题概括“新鲜事”
1.学生默读第6~17自然段,照样子用小标题概括“新鲜事”:
(    )(    )(看瓜刺猹)(    )
2.交流反馈,相机板书。
预设: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
活动2 学习“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的内容
1.回顾“看瓜刺猹”这件事我们是如何学习的。
预设:先关注景物描写,找出描写颜色的词,感受恬静优美的画面;再关注闰土的外貌和动作,找出刺猹动作的词语;然后拟个小标题,最后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体会“我”的内心感受,明确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运用“看瓜刺猹”的学习方法,借助学习单,小组合作学习。
默读第6~17自然段,按照“什么新鲜事、怎样描写闰土的、闰土在‘我’心里的形象、‘我’的内心想法”填写学习单,思考四件事是如何抓住少年闰土的特点描写闰土的。小组组内交流,梳理学习单后全班交流。
学习单:
新鲜事
是怎样描写闰土的
闰土在“我”心里的形象
“我”的内心想法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看跳鱼儿
看瓜刺猹
3.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新鲜事
是怎样描写闰土的
闰土在“我”心里的形象
“我”的内心想法
雪地捕鸟
抓住动作“扫、支、撒、看、拉”
动作敏捷
佩服
海边拾贝
抓住颜色描写“五色的贝壳”、鬼见怕、观音手
见多识广
佩服
看跳鱼儿
抓住动作“跳”,“青蛙似的两个脚”的样子
生活有趣
羡慕
看瓜刺猹
抓住闰土动作:捏、走、刺
猹的动作:扭、逃、咬、奔、窜
机智勇敢
佩服
活动3 默读课文第18、19自然段
1.提问:“我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
预设:生活在深宅大院里的少爷们。
2.提问:“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
预设:“四角的天空”表面上指后院高墙上的棱角,实际上是说“我”和其他少爷们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狭隘。
3.总结:在事情叙述中抓住动作、语言描写,借助事件写出闰土的见多识广、机智勇敢,以及农村有趣的生活。在写作时详写了看瓜刺猹和雪地捕鸟两件事,略写了海边拾贝和看跳鱼儿,详略得当,内容紧凑。
设计意图 运用从“看瓜刺猹”学到的方法学习“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三件事情,学以致用,体会了少年闰土的聪明能干、见多识广,使学生对课文“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的写作手法有更深刻的体会。
板块四 质疑交流,读懂内心
活动1 质疑交流,对比“我”和闰土的区别
1.自由读第6~18自然段,填写学习单,将闰土与“我”进行对比。
闰 土
“我”
生活经历
知道雪天在沙地上如何捕鸟
“我”不知道
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
“我”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有看瓜刺猹的经历
“我”不知道看西瓜还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潮汛来时去看长着两个脚的跳鱼儿
“我”听也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鱼儿
有无穷无尽的稀奇
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事
生活范围
农村及广阔无边的海边、沙地
四角的天空
个性特点
纯朴善良、机智勇敢、见多识广、聪明能干
孤陋寡闻
2.闰土和“我”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对闰土产生了羡慕与佩服之情?
预设:闰土虽然是佣人的儿子,但是生活经历丰富,知道无穷无尽的新鲜事,而“我”和“我”的朋友们只生活在有高墙的院子里,没有自由,孤陋寡闻,自然对闰土产生了羡慕和敬佩之情。
活动2 读懂“我”的内心世界
1.出示句子,理解加点字的意思,说说从中感受到“我”怎样的内心世界。
课件出示 (1)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
(2)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3)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2.分组讨论,提问后小结:“并”是强调自己确实不知道的意思,“素”的意思是“平素,向来”,“素不知道”就是“从来不知道”。“所不知道”是强调闰土知道的事情都是“我”和“我”的朋友们都不知道的事情。文中多次出现“不知道”,衬托出闰土的见多识广,流露出“我”对只能看见“四角的天空”的生活的不满,对丰富多彩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设计意图 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近鲁迅”,读懂“我”的内心世界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前面板块的铺垫,学生能够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再与“我”作比较,明确两人的不同点,理解“我”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闰土的佩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就顺理成章了。
板块五 深化阅读,感受鲁迅的精神世界
活动1 拓展阅读
1.少年闰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又见面,那是怎样的场面?快速阅读《故乡》原文片段并讨论交流。
课件出示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2.阅读《故乡》原文片段并讨论交流,圈画重点词句,补充学习单。
课件出示 
人物描写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
脸蛋
紫色的圆脸
灰黄,有很深的皱纹
着装
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手掌
红活圆实
举止
对“我”的称呼

见面时的举动
怕羞,但很快与“我”熟识
神情欢喜又凄凉,动着嘴唇,却不作声
对“我”的态度
如朋友般亲热
生活状况
快乐
性格
天真活泼
3.交流成果。
人物描写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
脸蛋
紫色的圆脸
灰黄,有很深的皱纹
着装
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一顶破毡帽,一件极薄的棉衣
手掌
红活圆实
又粗又笨而且开裂
举止
对“我”的称呼

老爷
见面时的举动
怕羞,但很快与“我”熟识
神情欢喜又凄凉,动着嘴唇,却不作声
对“我”的态度
如朋友般亲热
恭敬,生疏
生活状况
快乐
生活苦、悲惨
性格
天真活泼
神情麻木、少言寡语
  4.想一想:看到闰土的变化,“我”的内心会是怎样的呢?
预设:三十年之后,看到闰土外貌和神态的巨大变化,了解了闰土生活的悲惨现状,“我”的内心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对闰土产生了深切的同情。闰土只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的一员,作者对闰土的同情,就是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体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表达了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活动2 课外延伸,阅读原文
三十年之后,闰土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答案就在鲁迅的小说《故乡》里,课外读一读,进一步体会鲁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设计意图 鲁迅之所以浓墨重彩写少年闰土的美好形象,目的是与中年时的闰土作对比,产生强烈的反差,唤起读者的良知,正是吃人的旧社会,才把美好的少年闰土变成神情麻木、生活悲惨的中年闰土。所以,要体会鲁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必须与中年闰土加以对比。
板书设计


学生课堂活动卡
课 题
少年闰土
用 时
5~7分钟
活动内容
自主探究:闰土给“我”讲述了哪些新鲜事?作者在写这些事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事件
描写方法
★活动建议
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闰土都讲述了哪些趣事。
2.小组合作探究:作者在叙述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3.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课前预学案
课 题
少年闰土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熟读课文
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预习字词
1.读一读本课的生字,给下面的字补全音节。
ú  w____  ____ài  zh____
 厨    猬    拜    郑
2.先认读本课的生字,再判断对错。
(1)“窜”的读音是cuān。(  )
(2)“猬”的部首是“胃”。(  )
(3)“毡”的最后一笔是“乚”。(  )
3.读课文,试着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一望无际   郑重   盼望   伶俐
(1)举目远眺,(      )的湖水明亮如镜。
(2)燕子长得俊俏(      ),它的叫声悦耳动听。
内容感知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我”和________________相处的过程中,他给“我”讲了四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可爱活泼、聪明能干和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资料搜集  
鲁迅,原名__________,浙江绍兴人。伟大的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和____________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阅读质疑 
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的?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