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课件(共27张PPT)+素材+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课件(共27张PPT)+素材+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3 12:11:49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解释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能感悟诗的意境,
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
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通过解读诗歌意象理解诗歌主旨,从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解释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能感悟诗的意境,
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通过解读诗歌意象理解诗歌主旨,从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月亮与中国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千百年来,文人们对明月倾注了太多的情感。他们将月融于人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使月与人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唐代的伟大诗人李白非常喜欢月亮,我们以前学过他的《静夜思》《古朗月行》,他还写了许多和月亮有关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另外一首诗《峨眉山月歌》。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李白的诗歌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夸张,并惯于采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感情。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
2、背景资料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写于李白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yè)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他把峨眉山月作为歌咏对象,通过咏月来表示对蜀地的依恋和对故人的思念。
3、读准字音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qiāng)江水流。
夜发清溪(xī)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yú)州。
三、整体感知
1、视频朗读
2、读准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3、抽生齐读
4、全班齐读
四、疏通诗意
译文:秋高气爽,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清澈的水面,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或友人)了,多么想念你啊!
五、合作探究
1、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明确:一、二句从“峨眉山月”写起,描绘了月映平羌江的美景,点出了远游的时令——秋天。(写景)
三、四句记叙了诗人从青溪驿连夜出发驶向三峡的情形,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抒情)
2、这首诗一共28个字,可是却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全诗五个地名的连用,造成空间迅速流转的感觉,让人感觉行船之快捷。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
3、《峨眉山月歌》借哪两个景色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诗人借“
山中月”和“江水流”两个意象来传送眷念之情,这样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
。另外,诗歌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
4、用生动的语言赏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描绘的画面。
明确: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在固定位置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5、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明确:同意。“月”这一艺术形象贯串全诗,成为诗情的诱导物。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望而不可即,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6、诗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1)热爱大自然的浪漫情操。
(2)对故地(四川)的恋恋不舍之情。
(3)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7、播放音乐,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诗歌的意境。
是啊,李白即将离开家乡远行了,此时,他看到家乡的山、家乡的水,特别是家乡的月是多么亲切和留恋啊!他多么想和它们常常做伴呀,他要把这些家乡的美景一一带走。他马上就要离川远行,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了,他的内心豪情万丈!
让我们怀着依依惜别心情,一起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这首诗。
六、拓展延伸
比较《静夜思》、《峨眉山月歌》的异同之处。
1、这两首诗有一些相似之处,找一找在哪里?
明确:两首诗中都有一个“思”字,而且诗人都是借月亮表达了一种感情。
(板书:思,月)
2、这两首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找一找。
明确:在《静夜思》里,诗人借月亮抒发感情,他是在哪里看的月亮?(床前)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
在《峨眉山月歌》里,诗人还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吗?
(不是)这首诗中,诗人的位置是变化的,并不是只在一个地方。
七、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李白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峨眉山月歌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月亮与中国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千百年来,文人们对明月倾注了太多的情感。他们将月融于人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使月与人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唐代的伟大诗人李白非常喜欢月亮,我们以前学过他的《静夜思》《古朗月行》,他还写了许多和月亮有关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另外一首诗《峨眉山月歌》。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解释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能感悟诗的意境,
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
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通过解读诗歌意象理解诗歌主旨,从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李白的诗歌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夸张,并惯于采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感情。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
背景资料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写于李白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yè)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他把峨眉山月作为歌咏对象,通过咏月来表示对蜀地的依恋和对故人的思念。
预习检查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读准字音
(qiāng)
(xī)
(yú)
整体感知
1、点击图片视频朗读诗歌
整体感知
2、读准韵律节奏
古诗朗读技巧——节奏
四言诗中,一般是一句两顿,二二句式;在五言诗中,一般是一句三顿,二二一或二一二句式;
七言诗中,一般是四顿,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句式;词、曲的诵读在上述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句意停顿。
整体感知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读准韵律节奏
整体感知
3、抽生齐读
4、全班齐读
疏通诗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圆的秋月,半轮,半边,半个,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位于峨眉山东北。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还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译文:秋高气爽,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清澈的水面,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赏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在固定位置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疏通诗意
疏通诗意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出发。
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顺流而下。
今重庆一带。
末句抒写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译文: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或友人)了,多么想念你啊!
疏通诗意
赏析“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这位“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合作探究
1、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一、二句从“峨眉山月”写起,描绘了月映平羌江的美景,点出了远游的时令——秋天。(写景)
三、四句记叙了诗人从青溪驿连夜出发驶向三峡的情形,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抒情)
合作探究
2、这首诗一共28个字,可是却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全诗五个地名的连用,造成空间迅速流转的感觉,让人感觉行船之快捷。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
合作探究
3、《峨眉山月歌》借哪两个景色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诗人借“
山中月”和“江水流”两个意象来传送眷念之情,这样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
。另外,诗歌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
合作探究
4、“入”“流”两个动词,写出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入”“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
明确: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5、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合作探究
6、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同意。“月”这一艺术形象贯串全诗,成为诗情的诱导物。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望而不可即,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合作探究
明确:(1)热爱大自然的浪漫情操。
(2)对故地(四川)的恋恋不舍之情。
(3)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7、诗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合作探究
8、播放音乐,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诗歌的意境。
是啊,李白即将离开家乡远行了,此时,他看到家乡的山、家乡的水,特别是家乡的月是多么亲切和留恋啊!他多么想和它们常常做伴呀,他要把这些家乡的美景一一带走。他马上就要离川远行,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了,他的内心豪情万丈!
让我们怀着依依惜别心情,一起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这首诗。
拓展延伸
比较《静夜思》、《峨眉山月歌》的异同之处。
1、这两首诗有一些相似之处,找一找在哪里?
明确:两首诗中都有一个“思”字,而且诗人都是借月亮表达了一种感情。
2、这两首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找一找。
明确:观月地点不同。
《静夜思》诗人在床前借月亮抒发感情。
《峨眉山月歌》诗人的位置是变化的,并不是只在一个地方。
课堂检测
答:“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文章主旨
这首诗通过对月夜行船所见的描写,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景图,抒发了诗人行江思友之情。
精神的三间小屋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