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花的学校》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花的学校》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3 12:1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花的学校
教学目标
1.认识“荒、笛”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假”,会写“落、荒”等13个字,会写“阵雨、荒野”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等情景。
3.关注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品读、感悟、积累。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这样的表达写句子。
4.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感受孩子和妈妈之间自然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
能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通过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课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本课要求会认4个字,可以结合词语“荒野”“口笛”“惩罚”“衣裳”等进行认读。多音字“假”可以根据字义来确定读音:表示“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离开工作、学习场所的时间”,读四声,如“请假、放假、病假”;表示“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跟‘真’相对”,读三声,如“真假、假话”。“荒”和“裳”是后鼻音。“笛”和“罚”读二声。
本课要求会写13个字。在左右结构的字中,“狂、猜、扬”要写得左窄右宽;“所、够”要写得左右等宽。在上下结构的字中,“落”下半部分的撇、捺要写得舒展;“罚、臂”的上半部分要写得扁一些;“舞”注意四个竖画之间是等距的,第三横要写得舒展;“荒”在书写时特别容易多一点,可作强调。
本课词语不难理解,可以采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在语境中理解等方法,以学生自主理解为主。
朗读指导
课文情感真挚,充满情趣,朗读时要让学生入情入境,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花的期待、快乐和向往,读出自己的感受。比如,第1自然段,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着阵雨落下,东风轻轻吹过的美丽画面,朗读时语气平缓温和。第2自然段,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读出花的兴奋、喜悦及场面的热烈,语气可以轻松一些,语调可以上扬一些。第6自然段,可以围绕“互相碰触着”“拍着大手”引导学生想象树枝、雷云在干什么,体会大自然狂欢的场面,读出快乐的语气。第8自然段,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花孩子急着回家与家人团聚的感觉,读出两个问句轻快又急切的语气。第9自然段,可以让学生围绕“扬起双臂”展开想象:花孩子要对妈妈说什么?妈妈在怎么招呼他们?再让学生联系自己与妈妈相处的感受体会,读出温馨的感觉。
课文中有些句子比较长,表达方式比较特殊,要指导读准确。比如,第2自然段,“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三处要停顿。“一群一群”要重读,强调花的多;“突然跑出来”要重读,强调出乎意料的感觉;“跳舞、狂欢”也要重读,表现出花快乐自由的感觉。再如,第3自然段,“觉得”后面要停顿,“真的”“地下的”读成重音,“真的”可以处理成慢读来强调。
阅读理解
本文是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散文诗。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现得自然深厚。
本课教学,要继续引导学生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体会感悟,理解内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并创设情境,让学生积累运用学到的词句。一要关注把事物当人来写的词句,想象画面。如,第1自然段,想象东风“走过荒野”“吹着口笛”的样子,体会这些词句的生动及其中蕴含的情感。二要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充满奇特想象的词句。如,第3~5自然段,要重点围绕“关了门做功课”“放假”这些具有奇特想象的词句展开想象,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体会。三要引导学生主动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自主圈画,并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如,第7~9自然段,可引导学生想象:天空是怎样的?太阳给了他们什么?星星所住的地方是怎样的?体会花孩子们对自由的渴望。还可以通过“急急忙忙”“扬起双臂”等动作描写,体会花孩子对母亲的依恋。
积累运用
本课拟人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充满童趣。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关注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而且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教学课件。
2.搜集泰戈尔的资料。
学生准备:1.搜集有关泰戈尔的资料。
2.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荒、笛”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假”,会写“落、荒”等5个字,会写“阵雨、荒野”等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圈画词语感知课文描写的情景,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3.朗读第1、2自然段,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梦想启航的地方。上节课,我们看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领略诗人笔下的花的学校。教师板书课题:花的学校。
2.了解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印度诗人泰戈尔,你想了解他吗?
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袋”,了解泰戈尔的相关信息,教师补充作者简介。
 泰戈尔是享誉世界的印度诗人、哲学家。他出版过《飞鸟集》《园丁集》等五十多部诗集。曾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3.读题设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预设:为什么花也有学校?花的学校是怎样的?花在学校里做什么?
4.引入新课: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 谈话激趣,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了解作者,使学生对泰戈尔有初步的认识,丰富文学素养;读题设疑,培养学生养成读书质疑、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1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畅。
 ①自读课文,圈画标注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
②组内展示朗读,讨论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多种形式指名认读。
 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欢 罚站 衣裳
猜出 扬起 双臂 能够 放假 落下 互相
(2)引导学生关注生字易错的音、形。
重点强调:“笛、罚”都读二声。“荒”是后鼻音。“裳”是翘舌音,在“衣裳”一词中读轻声。“假”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jià,组词为“放假”;它还有一个读音是jiǎ,组词为“真假”。
(3)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
 “减一减”识记:谎-讠= 荒
“加一加”识记:?+由 = 笛
熟字比较识记:堂——裳 霞——假
字谜识记:横目看,言似剑;不赏钱,只加鞭。(罚)
3.交流词语理解情况。
(1)“雷云、口笛”这两个词语,学生觉得跟平常的表达不一样,可以借助图片引导了解。
(2)“荒野”一词学生不理解,可以引导观察“荒”的字形——“荒”上面的草字头表示茂密的野草,下半部分表示沼泽地,“荒野”指的是荒凉的野外。
活动2 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学生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指导借助关键词了解课文描写的画面。
(1)读文思考。指名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当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交流反馈。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看到了六月的阵雨落下时,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画面。
(3)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在文中圈出关键词“跳舞、狂欢”。
2.请学生朗读第3~5自然段,说说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自主尝试圈出与花相关的关键词,并交流。
(1)学生反馈。
预设:看到了花们关了门在做功课;下雨了,花们放假了。圈出的关键词:做功课、放假。
(2)教师小结:边读边想象画面,并在文中圈出关键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课文的内容。
3.请学生朗读第6~9自然段,说说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圈出相关的关键词。同桌交流,集体反馈评价。
预设:
第6自然段描写的画面:花孩子们穿了各色衣裳冲了出来。(关键词:冲了出来)
第7~9自然段描写的画面: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关键词:赶回家、扬起双臂)
4.引导学生根据圈出的关键词,连起来说一说课文中描写的花的学校的情景。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练说。
 当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一群一群的花在绿草上(    )、(    )。平时他们是在(    ),雨一来,他们便(    )了。花孩子们穿着各色的衣裳,(    )。他们的家在(    ),他们急急忙忙地赶到那儿,对着妈妈(    )。
设计意图 圈画字词,小组交流,教师引导,总结方法,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字词教学落到实处。朗读课文,想象画面,并借助关键词梳理课文内容,由扶到放,既让学生把握了课文内容,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板块三 品读前两段,体会感悟
活动1 品读词句,感受画面
1.默读第1、2自然段,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
2.学生汇报自己画出的有新鲜感的词句,教师汇总。
 词语:走过、吹着、跑出来、跳舞、狂欢等。
句子:“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等。
3.教师引导:读着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你有什么感受?
4.学生交流对这些词句的体会和感悟。
预设:
(1)“走过”“吹着”赋予东风以生命,惟妙惟肖地写出了东风吹过荒野的动态,语言生动而富有童趣。
(2)“跑”“跳舞”“狂欢”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在雨中盛开的喜悦和无拘无束的自由,语言生动准确。
5.教师小结:像这样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句子就有了新鲜感。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使得课文语言准确生动,富有童真童趣。抓住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有助于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活动2 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
1.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1)引导想象。
①“荒野、竹林”是怎样的?走在那里有什么感觉?
②东风“走过荒野、吹着口笛”是什么样子的?
(2)指导朗读。读出东风的轻快和自由,强调“轰响”“落下”“走过”“吹着”。
(3)练习朗读。结合自己的体会,根据教师的指导,练习朗读第1自然段。
2.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1)引导想象:花“跳舞、狂欢”是什么样子的?可以从姿态、表情、动作、声音等方面展开想象。
预设:
①花穿着漂亮的花瓣裙,摆着各种造型,献上最美的舞姿。
②花高高扬起绿色的手臂,在风中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花的兴奋、喜悦,语气可以轻松一些,语调可以上扬一些。重读“一群一群”“突然跑出来”“跳舞”“狂欢”。
(3)练习朗读。结合自己的体会,根据教师的指导,练习朗读第2自然段。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第1、2自然段。
设计意图 抓住有新鲜感的词句,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教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落实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文字还原成画面,把朗读课文与想象画面有机结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板块四 指导书写,积累词句
1.出示“落、荒、笛、舞、狂”5个字,学生观察字形、结构。
2.小组交流写字注意事项(笔画、笔顺、结构、多笔少笔等)。
3.教师重点指导。
 落:上面的草字头要写宽一些,横写长一些,盖住下面的“洛”。
荒:上下结构,注意“芒”不要在竖折上再多加一点。
舞:注意中间是四竖,不宜写长,要写短一些,下面的部分右面不是“牛”。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抄写“阵雨、落下、荒野、口笛、跳舞、狂欢”等词语。
6.自主积累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设计意图 学生观察讨论,教师重点指导,让写字教学有的放矢;积累本课中有新鲜感的词句,强化学生对这些词句的理解和体会,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板书设计
画面一(1~2段):阵雨落下 跳舞、狂欢
画面二(3~5段):关门做功课 下雨放假
画面三(6段):穿着各色衣裳冲了出来
画面四(7~9段):急着赶回家 扬起双臂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罚、假”等8个字,会写“功课、放假”等8个词语。
2.学习第3~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把花当作人来写的特点。
3.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这样的表达写句子。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出示上节课学习的词语,指名读,检查识记情况。
 落下 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欢 罚站 放假
互相 一所 能够 猜出 扬起 双臂
2.说一说课文描绘了哪几个画面。
3.导入新课:在花的学校里,花孩子们是不是和我们一样上课、放假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 品读想象,体会感悟
活动1 品读词句,学习第3~5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3~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
预设:关了门做功课,罚他们站墙角;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2.品读有新鲜感的词句,感知表达。
这些词语表现的都是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作者将花的生长特点和我们的学习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一群追求自由、向往自然的花孩子。
3.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1)地下的学校会是什么样的?花朵们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是什么样子的?他们会做些什么功课?
(2)花孩子们放假了是怎样一种情形?花孩子们的心情怎么样?他们可能会做些什么?
4.仿写训练。
(1)教师启发:雨一来,花孩子们便放假了。如果是清风一吹,如果是蝴蝶一来,如果是……他们又会怎么样呢?请你展开想象,先试着说一说,然后在练习本中写一写。
 ①清风一吹,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蝴蝶一来,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一________,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级反馈。
预设:
清风一吹,他们便扬起双臂,扭动着身子。
蝴蝶一来,他们便伸出手臂,邀请蝴蝶一起跳舞。
小鸟一来,他们便拍手欢迎,为歌唱的小鸟打着节奏。
5.指导朗读。
指导学生读好重音,如“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为了更好地表达语意,“真的、地下的”要读成重音,“真的”可以读得慢一点来表示强调。
6.请学生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第3~5自然段。
活动2 迁移运用,学习第6~9自然段
1.师生共同总结学习第3~5自然段的方法及步骤。
(1)读文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
(2)品读有新鲜感的词句,体会感悟;
(3)想象画面,朗读课文。
2.自主朗读第6~9自然段,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学习体会。
4.教师引导,学生汇报。
◆出示第6自然段。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1)感知表达。
预设:
生1:“簌簌地响”仿佛让我们听到了绿叶扇动的美妙声音,似乎是一曲美妙的音乐。
生2:“互相碰触”“拍着大手”赋予树枝、雷云以人的行为,事物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活。
生3:一个“冲”字,写出了花孩子们渴望出来玩耍的心情。
(2)引导想象。
①结合“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可以想象他们是在拉着手轻轻地聊天;从“雷云拍着大手”,可以想象雷云鼓掌邀请花孩子们出来玩耍。
②结合“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可以想象花孩子们迎着风、伴着雨在草地上快乐地玩耍、舞蹈。
(3)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第7~9自然段。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感知表达。
预设:
生1:“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是作者的猜想,体现了作者想象的丰富。
生2:“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反问句式强调肯定的语气。
生3:“急急忙忙”“扬起双臂”写出了花孩子对母亲的依恋。
(2)引导想象。
①结合“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引导学生想象:花孩子的家在天上,这个家会是怎样的?星星住的地方又是怎样的?
②结合“急急忙忙”“扬起双臂”,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花孩子为什么那么着急想回家去?花孩子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妈妈在怎么招呼他们?
(3)有感情地朗读。
5.教师小结:品读关键词句,感知表达;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是阅读课文、理解内容的好办法。
设计意图 本环节教学重在扶放结合。“扶”在第3~5自然段,通过“读文圈画有新鲜感的词句→品读词句,感知表达→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等方式,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放”在第6~9自然段,让学生运用第3~5自然段的学法,自主阅读,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为基础,通过教师评价提升,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这一过程,既传授了学习方法,又培养了学习能力。
板块三 总结回顾,想象练笔
1.着眼全文,回顾写法。
提问:你觉得花的学校有意思吗?你知道泰戈尔成功的小秘诀是什么吗?
2.交流总结,聚焦想象。
小结:把花想象成人,让它们具有像人一样的动作、行为、心情,多么富有想象力呀!我们以后要像诗人那样,多观察大自然,当我们的心灵与自然相结合才能产生智慧,这种智慧,就叫想象力!
3.下面让我们回到课文,展开想象,想象花孩子们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想一想先说什么,再说什么,然后用几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4.小练笔:“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请你照样子,写一写。
 例如:“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仿照这句话接着想象:东风还可能走过哪些地方?又会做些什么?
东风走过树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风走过沙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整体回顾,感知写法,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搭建桥梁,进行想象力和语言表达的训练,从而使读写结合有效落实。
板块四 指导书写,拓展阅读
1.指导书写“罚、假、互、所、够、猜、扬、臂”8个字。
(1)指导“假、互”的书写。
“假”各部分要写得紧凑,第三、四、五画的笔顺是横折、横、竖;“互”第二、三画的笔顺是竖折、横折。
(2)归类书写。上下结构:罚、臂;左右结构:所、够、猜、扬。
2.学生抄写“功课、放假、互相、狂风、急急忙忙、自然、能够、双臂”8个词语。可以选择词语写一写自己放学回家时的情景。
3.推荐阅读《新月集》中的《金色花》《云与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整本诗集。
设计意图 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每节课10分钟写字的要求,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由课内到课外,由文本到生活。让学生留心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创造生活中的美。
板书设计
学生课堂活动卡
课 题
花的学校
用 时
3~5分钟
活动内容
  
这首儿童散文诗的想象丰富而奇特!把“雷云”“东风”“花朵”当作人来写,请你边读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把有新鲜感的词句抄下来,有感情地朗读并想象画面。
有新鲜感的词句
想象的画面
★活动建议
1.一边读课文一边用横线画出作者奇思妙想的词句,同时对诗歌内容进行提问,可以对作者提问,也可以问一问诗中的花孩子。
2.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奇思妙想的词句。
3.集体交流,说一说自己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大胆猜想。
学生课前预学案
课 题
花的学校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熟读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
2.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课文。
预习字词
1.借助工具书写出或补全加点字的音节,再把词语正确地读两遍。
h____ ______ k____ ____āi ____ɑnɡ ɡ____ y____
荒野  跳舞  狂欢  猜得出 衣裳  能够  扬起
2.读一读下面的多音字,写出读音并组词。
假 ______(     )  ______(     )
3.根据书写提示,工整地描一描下面的生字,每个字描两遍。
“舞”注意上部的三个横画中第三横最长,四个竖画向中心聚拢;下部宽松舒展。“假”第三、四、五画的笔顺是横折、横、竖。“臂”上半部分写得舒展些,略扁;下半部分第一笔是竖,要写直。
4.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口头造句。
荒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狂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感知
课文描写了(   )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A.孩子们      B.一群一群的花
资料搜集
搜集关于泰戈尔的资料。
阅读质疑
1.这篇诗歌有什么特点?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