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氧气的性质实验——初中化学实验汇编
*知识点归纳
物质 现象 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 注意事项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木炭 (灰黑色固体) 持续红热,发出红光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碳+氧气二氧化碳 盛有木炭的燃烧匙应由上而下慢慢伸入集气瓶中
硫 (淡黄色固体)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氧气二氧化硫 硫的用量不要过多;盛有硫的燃烧匙要由上而下缓慢伸人到集气瓶中;实验前应在瓶底放少量水,瓶口盖一毛玻璃片
红磷 (暗红色固体) 黄色火焰,伴随着放热和大量白烟 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 大量白烟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实验前在瓶中放少量水,吸收生成的固体颗粒
铁 (银白色固体) 灼烧至红热,离火后变冷,不易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细铁丝应绕成螺旋状;在铁丝的末端系根火柴以引燃铁丝;集气瓶中要预先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到瓶底使瓶底受热不均而炸裂
镁 (银白色固体)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镁+氧气氧化镁 不能手持镁条,应用坩埚钳夹持
石蜡 (白色固体) 黄白色光亮火焰,火焰分层,放出热量,稍有黑烟 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上有水雾出现,还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生成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 ̄
【拓展一】 物质燃烧时集气瓶中水的作用
物质 水的作用 能否用细沙代替
硫 吸收硫燃烧产生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不能
铁丝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瓶底 能
红磷 吸收燃烧产生的白烟,防止污染空气 不能
【拓展二】
现象 解释 举例
烟 由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形成 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
雾 由小液滴悬浮于空气中形成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时看到“白雾”
光 熔点较高的可燃物燃烧时没有火焰,只产生光或火星 如铁丝燃烧火星四射、镁条燃烧发出白光
火焰 气态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特有现象 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熔点较低的固体(如硫)、易汽化的液体(如酒精)燃烧时除发光、放热外都有火焰
*巩固练习
1.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热量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2.用如图所示流程探究木炭和氧气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炭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产生大量白烟
D.操作Ⅳ中,向集气瓶中加入的液体是澄清石灰水,用于检验生成的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D.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4.分析硫、碳、铁丝三种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回答问题。
(1)从操作角度:三种可燃物都要自上而下缓慢伸入氧气瓶中;硫燃烧实验即将结束时,可将燃烧匙底部接触水即可使火焰熄灭;铁丝燃烧时,需在火柴快要燃尽时再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现象角度:在空气中点燃硫时,观察到淡黄色固体熔化后,燃烧发出_______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_________火焰;碳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才能剧烈燃烧;它们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与空气中现象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反应角度: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点,都属于化合反应,____________,都放热;但也有不同之处,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装置角度:燃烧实验时,氧气瓶底是否放入水及放入水的原因各不相同。铁丝燃烧时,集气瓶底放入少许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铁丝燃烧瓶底的水可用细沙代替,而硫不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具有的物理性质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硫、铁丝燃烧实验中用到的氧气,最好采用_________法收集。
(5)通过这些实验,结合课堂学习,你认为在“集气瓶中进行燃烧的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说出两点即可)。
5.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探究一】铁丝燃烧是否需要纯氧。
【实验内容】取长短相同,直径均为0.38mm的铁丝,分别在体积分数为90%、70%、60%、55%的氧气中实验。
【实验现象】
氧气含量 90% 70% 60% 55%
实验现象 燃烧剧烈、燃烧时间长,效果好 燃烧比90%弱,燃烧时间短,实验成功 燃烧比70%弱,燃烧时间更短,实验成功 难以燃烧,只是发红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所用的不同体积分数的氧气可用________(填“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3)若用如图装置收集一瓶(150mL)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60%的气体,方法是在150mL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橡胶塞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则停止通入氧气时量筒内水的体积约为________(提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A. 25 mL B. 40 mL C. 60 mL D. 75 mL
【结论】就0.38mm铁丝而言,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应________,且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________(填“剧烈”或“不剧烈”)。
【拓展】小明指出上述关于铁丝燃烧所需氧气最低浓度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
探究二: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原因。
【查阅资料】
①日常生活中的钢铁制品都含有少量碳杂质;
②含碳细铁丝燃烧时,其中的碳粒生成的气体在熔融液态物质中形成气泡,熔融液态物质因气泡炸裂引起“火星四射”的现象。
【实验内容】取长短相同、直径均为0.20mm、含碳量不同的铁丝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观察现象。
(1)小明按上图实验时,集气瓶中放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他将几种铁丝放入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的记录。请你分析完成下表:
物质 纯铁丝 含碳0.05%的铁丝 含碳0.2%的铁丝 含碳0.6%的铁丝
燃烧时的现象 无火星四射现象,熔断 剧烈燃烧
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
少量火星 ________
(3)通过以上实验,说明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和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有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2.答案:D
解析:木炭在空气中能燃烧发出红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操作Ⅳ中,向集气瓶中加入的液体是澄清石灰水,是为了用于检验生成的。
3.答案:B
解析:红磷在空气中能燃烧,故A错误;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故B正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C错误;木炭燃烧需要点燃,故D错误。故选B。
4.答案:(1)为防止火柴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
(2)淡蓝色;蓝紫色;可燃物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3)反应条件都为点燃;生成物的状态不同
(4)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底炸裂;二氧化硫有毒能污染空气,二氧化硫能溶于水,细沙不能吸收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溶于水;排水
(5)可燃物要由上而下缓慢地伸入、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环保、实验过程中防止损坏仪器、注意安全等
5.答案:【实验现象】(1)铁+氧气四氧化三铁(2)排水法(3)D
【结论】>55%;剧烈
【拓展】铁丝可能在氧气的浓度为55%到60%的范围内燃烧
【实验内容】(1)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2)剧烈燃烧,火星四射(3)C
解析:【实验现象】(2)氧气不易溶于水,且要使用不同体积分数的氧气来进行实验,故可用排水法收集不同体积的氧气;(3)这一瓶气体中氧气的总量为,氮气的体积是150mL-90mL=60mL,空气的体积是,那么停止通入氧气时量筒内水的体积约为150mL-75mL=75mL;
【结论】由于0.38mm的铁丝在60%的氧气中还能够燃烧,在55%时已经不能燃烧的事实可知: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大于55%,且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拓展】这种铁丝有可能在氧气浓度为56%~60%的范围内燃烧,所以上述关于铁丝燃烧所需氧气最低浓度的结论是不合理的;
【实验内容】(1)小明按上图实验时,集气瓶中放水的目的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2)由实验现象可知,随着铁丝中含碳量的升高,铁丝燃烧越来越剧烈,火星越来越多,含碳0.6%的铁丝能够在氧气中剧烈的燃烧,火星四射;(3)通过以上实验,说明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和碳元素的含量有关,碳元素的元素符号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