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2个字,会写“窗前、蒲公英”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3.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4.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教学难点
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本课会认字可以在初读之后集中识记。可以组成词语“蒲公英”“玩耍”“哈欠”“钓鱼”“合拢”进行认读;也可以借助熟字识记,如,通过与形近字“要”比较而识记“耍”的字形。“耍”是翘舌音;“欠、钓”是三拼音节。
本课要写的字可以按照结构进行归类指导。“喊、钓、拢”是左右结构;“蒲、英、盛、耍、欠、察”是上下结构;“喜”是上中下结构;“趣”是半包围结构;“而”是独体字。“蒲、察”要注意各部件的位置;“喜”上下窄,中间宽;“蒲”下部不要丢掉一点;“耍”上部是“而”,不要写成“覀”;“喊”右边不要少写里面的横;“拢”右边不要丢掉一撇。
本课词语比较简单,只有“一本正经、引人注目”两个成语相对有些难度,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语境去理解,也可以让学生查成语词典理解意思,再训练学生在语境中运用。
朗读指导
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生活在乡村的小男孩观察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并寻找原因的过程,语言平实,意境优美,充满童真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用欢快的语气来读,边朗读边想象画面。尤其是第2自然段,可以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插图,想象“草地嬉戏”的情景,并进行“演读”,让两个学生扮演兄弟俩做动作,其他学生朗读该段。第3自然段要突出颜色词,读好问句,读出明白草地变色原因后的豁然开朗。第4自然段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感叹号,读出对“长满蒲公英的草地”的喜爱之情。
阅读理解
本文教学可先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接着了解“我”观察到的草地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感受“我”观察的细致。课文第3自然段集中体现了“我”观察的细致,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可结合课后第二题分三步进行:一是紧扣时间词,了解草地的变化;二是借助动作演示或视频演示,了解草地变化的原因;三是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起得很早”“中午回家”“傍晚”等关键词体会作者对事物观察的细致和坚持。抓住“这是为什么呢?”体会作者的观察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追问,达到更深入了解事物的目的,从而明白观察不仅仅要用眼睛看,更要用心思考才能有更大的发现。最后,运用学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实践,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积累运用
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好词佳句进行积累,并适当拓展运用。如,成语“一本正经”“引人注目”,可以引导学生拓展“‘一’字开头的成语”“第二个字是‘人’的成语”;再如,结尾两个连续的感叹句,可以引导学生仿照句子写一写。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收集有关蒲公英的相关图片。
学生准备: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个场景。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2个字,会写“窗前、蒲公英”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3.学习第1、2自然段,感受草地给“我”和弟弟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读题质疑
1.复习提问: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搭船的鸟》,作者对这只鸟的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观察?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作者对鸟的外形和捕鱼时的动作进行了观察。从中我感受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
2.迁移过渡:本单元的主题是“留心观察”。上一课的作者观察的是鸟,那么这一课的作者会观察什么呢?又是怎样观察的呢?教师板书课题:金色的草地。
3.学生齐读课题,教师质疑: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预设:
生1:草地本应该是绿色的,可课题为什么说是“金色的草地”呢?
生2:是什么原因让绿色的草地变成了金色的?
4.激情导入:同学问得真好!是啊,草地本应该是绿色的,可为什么会变成金色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 教师对上一课的复习提问,自然引出单元主题,引起学生对观察的注意。教师的质疑与导入,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为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学习作了准备。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1 读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
46418502343152.学生借助已有经验,结合字典自主识字。
3.师生互动,认读、记忆生字。
(1)利用图片认读“蒲”“英”。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说出名称,相机识记“蒲”“英”。
(2)借助词语认读:“耍、欠、钓、拢”。
教师出示词语:“玩耍”“哈欠”“钓鱼”“合拢”,学生认读后相机识记“耍、欠、钓、拢”。重点提示:“耍”是翘舌音。
(3)讨论记忆生字:你是怎样记忆这几个生字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借助形近字记忆。如,耍——要、欠——久、拢——扰、钓——钩。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如,“蒲”,上表形,下表声。
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如,英=艹+央 耍=而+女 拢=扌+龙
4.认读记忆。带拼音读,不带拼音读,单独读字。
pú yīnɡ shuǎ qiàn diào lǒnɡ
蒲公英 玩耍 哈欠 钓鱼 合拢
活动2 理解词语
1.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师生互动理解词语。
(1)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如,合拢——闭合。
(2)借助图片理解词语。
盛开:(花)茂盛地开放。 钓鱼:用钓饵捕鱼。
(3)做动作理解词语。如,假装:故意做出某种动作或姿态来掩饰真相。
(4)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如,一本正经:形容很庄重,很认真。有时含有讽刺意味。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具有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3.引导学生拓展词语。
(1)说说“一”字开头的成语:
一本正经 一帆风顺 一目了然 一视同仁 一无所获 一拥而入 一干二净
(2)说说第二个字是“人”的成语:
引人注目 引人入胜 助人为乐 与人为善 正人君子 知人善任 路人皆知
活动3 感知内容
1.朗读课文,思考:这片草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场景?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汇报交流。
预设:
生1:印象:可爱、有趣。
生2:场景:蒲公英盛开的金色草地、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
3.小组讨论:结合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给每个自然段起个小标题。
①草地在窗前 ②草地有快乐 ③草地会变色 ④草地真可爱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设计意图 利用多种方法识字解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讲解了知识,又传授了方法。拓展词语,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起小标题,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板块三 品读第一二段,感受快乐
活动1 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写法
1.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你从这段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学生反馈。
预设:
生1: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
生2: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草地变成了金色的。
3.互动交流。
(1)作者写“窗前是一大片草地”,意在交代什么?(交代蒲公英生长的地点。)
(2)“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为后文观察发现做铺垫。一个“变”字暗含着草地的颜色是变化的。)
活动2 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快乐
1.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从这段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感受到了草地给兄弟俩带来了快乐。
2.讨论交流。
(1)你是从哪里知道草地给兄弟俩带来快乐的?
预设:从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事例中知道的。
(2)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
预设: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进行描写。
3.教师小结:多么亲热的兄弟俩!一个跑,一个追,一个闹,一个笑,玩得多开心啊!难怪作者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4.齐声朗读。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 由于本单元是习作单元,所以本环节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对课文写法的理解和把握,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讨论交流中习得方法,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板块四 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出示“蒲、英”等12个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
2.小组内交流字的间架结构及易写错的地方。
3.教师重点指导。
“喊、钓、拢”是左右结构;“蒲、英、盛、耍、欠、察”是上下结构;“喜”是上中下结构;“趣”是半包围结构;“而”是独体字。“蒲、察”要注意各部件的位置;“喜”上下窄,中间宽;“蒲”下部不要丢掉一点;“耍”上部是“而”,不要写成“覀”;“喊”右边不要少写里面的横;“拢”右边不要丢掉一撇。
4.教师课件演示,学生书空。
5.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的第16课词语。
(2)认真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
设计意图 观察交流,引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清楚地掌握会写字的字形、结构,再加之老师的重点指导,学生会把字写得正确、美观。课外观察,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好准备。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2.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体会作者对草地的喜爱之情。
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词。
窗前 盛开 玩耍 绒毛 假装 哈欠 钓鱼
观察 合拢 有趣 喜爱 蒲公英 一本正经
2.说说内容。
课文主要写的是“我”家窗前有一大片草地,“我们”兄弟二人经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天“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现象,并通过细致的观察,明白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3.导入新课:窗前的这片长满蒲公英的草地,不但给作者兄弟二人带来很多快乐,还让作者获得了发现的喜悦——草地会变色,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到课文中去探个究竟。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过渡导入,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无意中布置了学习任务。
板块二 研读第三段,感知变化
活动1 了解草地的变化
1.自由读第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表示时间和颜色的词语。
2.师生互动交流。
(1)草地在什么时间变化?是怎样变化的?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草地变化情况的?(时间顺序)
3.小结过渡:草地的变化主要是颜色变化。在不同的时间里,草地的颜色是不同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我们接着来探究。
活动2 了解变化的原因
1.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蒲公英花朵的词句,思考:草地变化与什么有关?
预设:草地变化与蒲公英的花朵张开、合拢有关。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47371001085852.直观演示。
(1)引导同学们用手掌做动作演示张开、合上。
(2)出示蒲公英花朵张开、合拢的图片。
3.草地早上和傍晚时都是绿色的,说明了什么?(早上和傍晚时草地都是绿色的,说明蒲公英的花朵是合拢的。)
4.完成练习。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早上,草地__________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__________;
中午,草地__________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__________;
傍晚,草地_____________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3 体会观察的细致
1.引导想象:如果你的窗前有一片这样的草地,上面开满了花,你会观察到什么?
2.互动交流。
(1)“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说明作者有怎样的习惯?(这是作者偶尔观察到的。说明作者有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说明作者对草地进行了怎样的观察?(作者不只在早上对草地进行了观察,而且在中午、傍晚也对草地进行了观察。这是作者对草地的连续观察。)
(3)“这是为什么呢……变成绿色的了。”这是作者怎样观察得出的结论?(这是作者细致观察得出的结论。说明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想。)
3.体会观察。说一说作者是怎样观察周围事物的。
作者不只观察了草地的颜色,还在不同的时间观察了草地颜色的变化,更进一步观察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和蒲公英花朵张开、合拢的关系,观察得非常细致。
4.教师小结:文中的“我”在一次偶然的经历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变化现象,并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了解了变化的原因。这都是因为“我”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所以才能从平凡的大自然中,看到有趣的变化,发现了变化的秘密。
设计意图 借助时间词发现草地的颜色变化,了解草地变色的不同时段。利用图片和动作演示帮助理解草地变化的原因,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化解了难点,增加了趣味。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细致,单元语文要素落到实处。
板块三 品读第四段,体会感情
1.读文思考。自由读第4自然段,思考:从两个感叹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体会到了作者对草地、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2.互动交流。
(1)“从那时起”中的“那时”指的是什么时候?
预设:指的是作者发现草地颜色变化之谜的时候。
(2)蒲公英为什么成了作者最喜爱的一种花?
预设:因为蒲公英不但给作者带来了快乐,还让作者破解了草地颜色变化之谜,获得了发现的喜悦。
3.指导朗读。饱含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朗读此段,突出“可爱”“有趣”“那”“最”等字词。
4.齐声朗读。
设计意图 读文品句,体会作者的感情,挖掘主题;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促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板块四 回顾总结,拓展交流
活动1 回顾课文内容
1.回顾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合作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3.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成下表。
段落
内容
写法
第1自然段
蒲公英盛开时草地变成金色的场景
开篇点题,做好铺垫
第2自然段
“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抓神态、动作、语言
第3自然段
“我”发现草地变化的现象并找到原因
按时间顺序,打比方
第4自然段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结尾抒情,突出主题
4.教师小结:课文开篇点题,接着具体描写了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及“我”发现草地颜色变化并寻找原因的过程,结尾抒情。课文行文流畅,层次清楚,主题鲜明,值得我们学习。
活动2 交流观察发现
1.引导过渡: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神奇奥妙的世界,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发现大自然中很多奇妙的变化。
2.链接课后第三题。
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事物是变化着的。如,向日葵会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被触碰后会“害羞”地低下头……你留意过哪些事物的变化?和同学交流。
3.指名交流。
预设:
(1)枫树的叶子刚长出来是嫩绿的,长大了就变成深绿的,到了秋天则会变成红色的,然后纷纷落下来,到了春天又会长出新叶子。
(2)猫的眼睛早晨、中午、晚上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光线强时,猫的瞳孔几乎闭合成一条细线,而在黑暗的环境中,它的瞳孔则变得很大。
(3)捕蝇草的叶子的顶端有一个酷似贝壳的捕虫夹,当有小虫闯入时,捕蝇草能以极快的速度将其夹住,并消化吸收。
4.布置练笔。把课上与同学们交流的内容写下来。
设计意图 回顾总结,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借助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观察的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强化学生细致观察的意识。
板书设计
学生课堂活动卡
课 题
金色的草地
用 时
3~5分钟
活动内容
阅读思考:在不同的时间去观察草地,作者都有哪些发现?探究草地“变色”的原因。
时间
草地颜色
花瓣状态
“变色”的原因
★活动建议
1.学生自读课文,根据课文填写活动卡。
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作者是如何发现草地会“变色”的。
3.集体交流自己在大自然中的发现。
学生课前预学案
课 题
金色的草地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预
学
内
容
熟读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
2.带着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朗读课文。
预习字词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shuǎ B.pú C.diào D.lǒnɡ E.qiàn
蒲公英( ) 玩耍( ) 哈欠( )
钓鱼( ) 合拢( )
2.根据书写提示,工整地描一描下面的生字。
3.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本正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感知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时 间: 早上 中午 傍晚
草地颜色:( )→( )→( )
花的状态:( )→( )→( )
资料搜集
搜集关于作者普里什文的资料。
阅读质疑
1.草地为什么会变成金色?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