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大自然的声音》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大自然的声音》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3 12:2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认识“妙、奏”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会写“妙、演”等13个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15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描写声音的词句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背诵第2、3自然段。
3.能找到第2~4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4.能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描写声音的词句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2.能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并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本课生字中,“喳”“唧”“哩”是拟声词,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口字旁与拟声词的关系,联系其他拟声词“叮叮咚咚”“哗哗”等归类学习。其他生字可借助词语“美妙”“演奏”“呢喃细语”“雄伟”“打击”“汇聚”等认读识记,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强化记忆。“奏”是平舌音;“喳”是翘舌音。
本课的多音字“呢”,可结合语境辨析读音:在词语“呢喃、呢大衣”中读ní;用作句末语气词时读ne,如“你呢”“为什么呢”。
本课13个会写字中,“妙、演、激、滴、敲、鸣、诉”是左右结构,“奏、琴、感、受”是上下结构,“器”是上中下结构,“击”是独体字。“激”和“器”笔画较多,要注意各部分摆放的位置和笔画的穿插。“妙”右边竖画没有钩;“奏”最后一笔捺画变点;“琴”下部是“今”,不要写成“令”;“感”上部是“咸”,不要写成“或”;“器”不要丢掉中部的点;“滴”右边不要写成“商”;“敲”右边不要写成“支”;“诉”不要丢掉右边的点。
文中词语可引导学生利用图片、查字典、找近义词、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解决。文中AABB式叠词较多,如,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叽叽喳喳,应引导学生拓展。
朗读背诵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写出了大自然中许多美妙的声音。教学本课时,要带着学生走进文字所描述的情境中去,体会声音的美妙,读出对大自然声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2自然段中写了风的声音。作者用“总—分”的结构方式先写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然后分写“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这句话中用了四个“不一样”,写出了声音的不同。朗读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四个“不一样”,读出语调、语气的起伏变化。作者又从“微风拂过”和“狂风吹起”两个角度进行了对比描写。朗读时,要读出“微风拂过”时的轻柔、“狂风吹起”时的热烈。
第3自然段同样用“总—分”的结构方式写了水的声音。要关注文章中的拟声词,如“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朗读时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节奏感、韵律感。本段中不仅写出小雨滴落在事物上的声音,还描写了小雨滴汇聚起来流向大海时发出的声音。如“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每句话的最后一个词语都是下一句的开头;小溪——河流——大海,越来越大;淙淙——潺潺——哗哗,多方面体现了小雨滴“汇聚”的力量。在朗读时要抓住这几个关键词,边读边想象小雨滴的美妙经历,语速由慢到快,音量由小到大,从而体会水声的不同特点。
第4自然段,可先借助课文中的拟声词和生活经验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再想象这些动物可爱的样子,用轻快的语调朗读。
在背诵指导方面,因为这篇文章层次分明,第2、3自然段都是以“总—分”的方式进行描写的,可引导学生根据段落结构帮助记忆,还可以借助关键词语帮助背诵。这一部分教师不需要多讲,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多读书,能熟读会背。
阅读理解
《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课文通过描写大自然中的风、水、动物的声音,展现出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课文语句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语言的生动。可先借助课后第二题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再通过朗读想象,联系生活等多种形式,体会大自然中声音的美妙,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并积累、摘抄相关语句;最后结合课后“小练笔”,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积累运用
课文中表示声音的词很多,不仅有“淙淙、潺潺、哗哗、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叽叽喳喳、唧哩哩”等直接描写声音的词语,还有“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充满力量的声音”“热闹的音乐会”“轻快的山中小曲”“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等形式的词语,形象地写出大自然声音的美妙。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积累运用,同时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词语描绘各种美妙的声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教学课件。
2.准备有关大自然的声音的音频资料。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
2.收集有关描写大自然的声音的词语。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妙、奏”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会写“妙、演”等13个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3.能找到第2、3、4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引入,读题解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这个美丽的大自然中,我们不但能看到花草树木、鸟兽鱼虫这些有趣的动植物,还能听到各种美妙的声音。你听,这是什么声音?
2.播放音频。教师播放课前准备好的音频,如,鸟鸣、水流、打雷、下雨、虫鸣等,学生仔细倾听后交流自己的感受。
3.引出课题。多么动听、多么有趣的声音啊!如果你留心倾听,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大自然那美妙的声音吧。教师板书:大自然的声音。
4.读题质疑。学生齐读课题,教师相机提问: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交流,播放大自然声音的音频,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注意力自然引到本课的学习中。教师的质疑,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 初读课文,识字解词
活动1 小组合作,学习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阅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找出不理解的字、词语和句子,并做上标记。
2.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生字新词。
(1)交流生字的读音和识记生字的方法。
(2)交流词语的意思及理解词语的方法。
活动2 师生互动,检查指导
1.交流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miào zòu ní nán wěi jī huì zhā jī lī
 美妙  演奏  呢 喃  雄伟  打击  汇聚  叽叽喳喳  唧 哩 哩
(1)指名带拼音读词、去掉拼音读词、单字读。
(2)教师正音。
 “喳”“唧”“哩”是拟声词,都读一声;“喳”是翘舌音,“奏”是平舌音。
呢 辨析:“呢”在词语“呢喃、呢大衣”中读ní;用作句末语气词时读ne,如“你呢”“为什么呢”。
(3)交流识字方法。
 ①借助偏旁识记:如,“呢、喃、喳、唧、哩”这几个字都与声音有关,都带有口字旁。
②借助词语识记:如,“妙”“奏”“伟”“击”“汇”可借助“美妙”“演奏”“雄伟”“打击”“汇聚”等词语认读记忆。
2.交流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美妙 演奏 拂过 呢喃 雄伟 潺潺 汹涌澎湃 波澜壮阔
(1)指名读词语,并说说自己对这些词的理解。
(2)理解重点词语。
531749052705  [手风琴]风琴的一种,由金属簧、折叠的皮制风箱和键盘组成。演奏时左手拉动风箱,右手按键盘。 
  [打击乐器]指由于敲打乐器本身而发音的一类乐器。
 [美妙]美好,奇妙。
[演奏]用乐器表演。
[拂过]轻轻地擦过。
[呢喃]形容小声说话的声音。
[雄伟]雄壮而伟大。
[潺潺]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汹涌澎湃]汹涌: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水势很大,波浪互相撞击,发出巨响。也比喻声势浩大。
[波澜壮阔]澜:大浪。指水势浩渺广阔。比喻声势浩大或规模宏伟。
(3)引导学生了解“滴滴答答、叽叽喳喳、叮叮咚咚”都是表示声音的词语,这样的词语叫作拟声词。如,淙淙、潺潺、哗哗、唧哩哩等。
活动3 练习拓展,强化巩固
1.请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2.照例子写出几个AABB式词语。
滴滴答答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设计意图 读文自学、互动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又教给了学生识字解词的方法,再加上练习拓展,更加丰富了学生的词语积累。
板块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1 感知课文内容
1.找关键句:自由读文,找出第2、3、4自然段的关键句。
2.填写图表:把第2、3、4自然段的关键句填写在图表中。
 
3.说说内容。借助图表说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活动2 把握文章结构
1.启发思考: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展开的?
预设:课文是围绕“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这句话展开的。
2.教师点拨:
师:既然全文是围绕“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这句话展开的,那么,这句话应该是全文的什么句?
生:关键句。
师:对,这个关键句叫中心句。中心句在文中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3.引导概括:指名说一说课文先写的是什么,然后写的是什么。
 总写(1):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分写(2~4):从风、水、动物三个方面描写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找出第2、3、4自然段的关键句填写在图表中,并借助图表说说课文写了几种大自然的声音,自主完成了对课文大意的梳理。明确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的作用,课文结构便清晰呈现了。
板块四 写字指导,布置作业
1.出示“妙、演”等13个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
2.同桌交流写字注意的事项。
3.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妙、演、激、滴、敲、鸣、诉”是左右结构,“奏、琴、感、受”是上下结构,“器”是上中下结构,“击”是独体字。“激”和“器”要注意各部分摆放的位置和笔画的穿插。“妙”右边竖画没有钩;“奏”最后一笔捺画变点;“琴”下部是“今”,不要写成“令”;“感”上部是“咸”,不要写成“或”;“器”不要丢掉中部的点;“滴”右边不要写成“商”;“敲”右边不要写成“支”;“诉”不要丢掉右边的点。
4.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5.布置作业。
(1)抄写书后词语表中第21课的词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引发注意,目的是让学生清楚地掌握会写字的字形、结构,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学生一定会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描写声音的词句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背诵第2、3自然段。
2.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
3.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指名认读词语:
 美妙 演奏 呢喃 雄伟 打击 汇聚 叽叽喳喳 唧哩哩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3.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围绕“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写了“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三方面内容。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跟随作者一起去聆听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吧。
设计意图 复习检查,了解学情,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为深入学习作好准备。教师谈话,概述内容,激趣导入,诱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板块二 精读感悟,体会美妙
活动1 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风声的美妙
1.读文思考。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歌曲”,四个“不一样”中感受风声的丰富多样。因为风能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所以作者才称它为“大自然的音乐家”。
2.品读交流。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风声的美妙?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1)找出描写声音的词语:轻轻柔柔、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充满力量。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想象。
①“呢喃”原来是指燕子的叫声。“呢喃细语”形容小声说话,轻声细语。你在哪里听到过“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
预设:在朋友安慰自己时,在妈妈哄妹妹睡觉时,在同学之间说悄悄话时……
②生活中,你在哪里听到过“雄伟的乐曲”和“充满力量”的声音?
预设:在升旗仪式时听到过雄伟的国歌声,在音乐会中听到过激情澎湃、充满力量的交响乐……
(3)引导体会:这些描写声音的词,使大自然的声音变得形象可感,既贴切地表现了不同风声的特点,又让风声有了感情和个性。
3.指导朗读。四个“不一样”要读出语调、语气的起伏变化。“轻轻柔柔”“呢喃细语”读得轻柔舒缓,“雄伟”“充满力量”读得激昂有力,读出“微风拂过”时的轻柔、“狂风吹起”时的热烈。男女生配合读,齐读。
4.引导背诵。
(1)激趣引导:这个自然段写得多好啊!让我们仿佛听到了美妙的风声。我们把它背下来吧!背诵有哪些好办法?
(2)学生交流:抓关键词记忆,相似句子可以互相印证记忆……
(3)填空背诵。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   )他的(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   )一样,唱出各种(   )。不一样的(   ),有不一样的(   );不一样的(   ),有不一样的(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   )的,好像(   ),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   ),那声音(   ),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4)全班齐背。
活动2 学习第3自然段,感受水声的美妙
1.出示学习任务: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水声美妙的语句,圈画关键词,读一读。
2.引导品读句子。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出了水声的美妙?
预设1: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1)引导体会:拟声词“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恰当运用,生动地描摹了大自然中的各种水声的好听、丰富,表达了水声美妙多变的特点。
(2)创设情境:(播放雨声、水滴声的音频)听,这就是小雨滴演奏的打击乐,带给你什么感觉?(轻快、活泼)
(3)指导朗读。用轻快、活泼的语调,读出节奏感、韵律感。
预设2: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1)引导体会。从“淙淙”到“潺潺”再到“哗哗”,从“轻快的山中小曲”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写出水声由小到大、由轻柔到壮阔的丰富变化,句式整齐,语言生动,让人深切地感受到水声的美妙。
(2)启发想象。你在哪里听到过轻快的山中小曲、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带给你什么感觉?
预设:在乡下或郊外小溪边听到过轻快的山中小曲,带给人活泼明快的感觉;旅游时在海边听到过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带给人激情澎湃的感觉。
(3)指导朗读。在朗读时要抓住这几个关键词,边读边想象小雨滴的美妙经历,语速由慢到快,音量由小到大,从而体会水声的不同特点。
3.指名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背诵。
指导学生抓住描写声音的关键词,练习背诵第3自然段。
活动3 学习第4自然段,感受动物歌声的美妙
1.圈画词语。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圈出表示声音的词。
2.品读句子。你从哪里感受到动物歌声的美妙?
 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青蛙的歌唱。
(1)引导体会:从“叽叽喳喳”“唧哩哩唧哩哩”等词中感受到动物歌声各有特色,非常美妙。
(2)启发想象:走进草原,来到大海边、田野上,你还会听到哪些声音?请你用上拟声词,仿照文中的句式说一说:走在(   ),听听(   )的(   )。
提示:牛羊的叫声、海鸥的叫声、汽笛声、虫鸣声、麦浪翻滚声。
3.指导朗读。用轻快的语调朗读,重点读好“叽叽喳喳”“唧哩哩唧哩哩”等词。
设计意图 本环节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品味描写声音的词语,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感受语言的生动,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板块三 拓展阅读,练笔写话
活动1 学习“阅读链接”,感受“瀑布声”的美妙
1.过渡:在大自然中,不仅风雨、小溪、河流、大海、动物能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就连高高挂在悬崖上的瀑布,也会发出美妙的声音,下面我们就去听一听吧。
2.播放瀑布的相关视频。
3.学习“阅读链接”《瀑布》。
(1)引导阅读。自由读文,思考:叶圣陶笔下的瀑布带给你什么感觉?哪些句子让你有这样的感觉?
(2)反馈交流。学生自由阅读,小组讨论后汇报。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等语句让人感受到瀑布声音的丰富美妙。“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珍珠的屏”“如烟,如雾,如尘”等词句让人形象直观地感受到瀑布的壮丽神奇。
4.有感情地朗读《瀑布》,师生点评。
5.教师小结:在叶圣陶的笔下,水这位“音乐家”不仅演奏了一首首激动人心的乐曲,还描绘了一幅幅壮观的美景。大自然多么神奇!这首小诗多么美妙!
活动2 围绕一句话,写写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激趣:用心倾听,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妙的声音,你注意到这些声音了吗?播放清晨的鸟叫声、厨房里锅碗瓢盆的声音的音频,出示学习任务:课后小练笔。
 你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试着写几句话和同学交流,如,“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厨房是一个音乐厅……”。
2.启发引导:你想写哪种美妙的声音?你会怎么开头?可以说说书本上提示的声音,也可以说说你印象深的其他声音。
3.交流题材。如,歌手——鸟儿、小溪、汽车……音乐厅——厨房、草原、大海……
4.示范引导:用“大海是一个音乐厅”开头,大海里哪些声音让你觉得像音乐一样美妙呢?(海浪是大合唱,汽笛是男高音,海鸥是小合唱……)
5.学生练笔。根据自己选取的题材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6.反馈评议。从“是否围绕一个意思写”“是否把声音写得美妙”两个维度点评。
设计意图 拓展阅读,学习《瀑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激发学生走进大自然的兴趣。围绕一个意思写话,巩固阅读中习得的方法,学以致用。
板块四 回顾总结,积累词句
1.读文思考:这篇课文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
2.教师引导:可以从文章结构、语言表达、运用修辞等方面思考。
3.学生汇报:
预设:
生1:本文是围绕第1自然段展开的,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中心句。第2~4自然段都是采用“总—分”的构段形式,围绕关键句来写的。
生2:课文语言生动,拟声词及描写声音词语的恰当使用,让大自然的声音形象可感。
生3:课文联想丰富,并恰当地运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表达生动。
4.积累词句。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积累下来。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文章结构、语言表达、运用修辞等方面回顾总结,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把握,加深对内容的理解。积累词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板书设计


学生课堂活动卡
课 题
大自然的声音
用 时
3~5分钟
活动内容
阅读探究:
1.大自然的哪些声音很美妙?
2.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3.你听过哪些美妙的声音?试着写一句话介绍给大家。
大自然的哪些声音很美妙?
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你听过哪些美妙的声音?试着写一句话介绍给大家。
★活动建议
1.细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谈自己的感受,用概括性的语言总结出来,填写在对应的表格里。
2.在探究过程中如果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或请教老师的方式解决。
学生课前预学案
课 题
大自然的声音
时间建议
15~20分钟




熟读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
2.怀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朗读课文三遍。
预习字词
1.给加点的字补全音节。
z____ j______ h______ n______ ______ā
演奏    打击    汇聚    呢喃    叽叽喳喳
2.根据本课的生字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击”共五画,第三笔是“丨”。(   )
(2)“敲”可以组词为“敲打”“敲击”。(   )
(3)“演”和“滴”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部首都是“氵”。(   )
3.根据书写提示,工整地书写下面的生字,每个字写两个。
“奏”上边部分三个横之间的距离匀称,撇先竖直后略平,下边最后一点略长一些。“器”上中下三个部分要写得扁些,中间的“犬”的撇起笔穿插到上面两个口之间。
4.在课文中找出下面的词语,并补充完整,再试着写出两个同样的词语。
(   )(   )咚咚     轻轻(   )(   )
(   )(   )答答     敲敲(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感知
1.课文中写了大自然中的(     )的声音。(多选)
A.风    B.水    C.动物    D.人类
2.大自然有许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声音。(按原文填空)
资料搜集
本文有很多拟声词,积累一些常见的拟声词。
阅读质疑
1.怎样理解“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的情景?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