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论教养》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论教养》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4 12:0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论教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自主阅读中,初步思考“教养”的含义。
2.在小组分享赏析中,体会本文观察细致、事例生动、说理深刻明晰、行文自然流畅的写作特色。
3.联系生活,进一步理解“教养”对为人处世的重要性,领悟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课前准备:
1.任务一:学生填写《关于教养的调查问卷》,教师收集学生的问卷并整理结果。
关于教养的调查问卷
1.在家里,你会随心所欲地打开电视或手机,将音量放到最大吗?
⊙会 ⊙不会
2.吃饭的时候,你会吧嗒嘴,把汤匙放在碟子上弄出声响吗?
⊙会 ⊙不会
3.喝汤时,你会发出声音吗?
⊙会 ⊙不会
4.你会边嚼着东西边说话吗?
⊙会 ⊙不会
5.你自己有过排队时插队的现象吗?
⊙有 ⊙没有
6.你曾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吗?
⊙有 ⊙没有
7.你有随意开玩笑嘲讽过别人的缺点吗?
⊙有 ⊙没有
8.你会随意打断别人的说话吗?
⊙会 ⊙不会
9.你觉得教养的好坏对一个人重要吗?
⊙重要 ⊙不重要
10.你认为优雅的风度是出于无聊、矫揉造作吗?
⊙是 ⊙不是
2.任务二:完成下面的学习整理表。
《敬业与乐业》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学习方法
论点形成、提出的方式


论据特点


论证方法


语言特色


作者思维


示例如下:
《敬业与乐业》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学习方法
论点形成、提出的方式 先提出论点,再进行论述 先进行论述,最后提出论点 1.不同文章论点提出的方式不同。2.根据论题寻找论点,注意勾画那些表达论点的语句。3.关注表达方式、前后逻辑、作者的鲜明态度。4.注意引用、举例、比喻、对比等论证方式。5.不同的文章论点提出的方式不同,论据、语言等形式各异,原因就在于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对象不同。
论据特点 引用了大量名言警句和生活现象 就事实展开论述
论证方法 多种论证方法:举例、对比、道理、比喻、引用等 说理
语言特色 严密 反语、比喻、典雅用语
作者思维 严谨、理性精神 人文关怀
设计意图:
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入手,反映学生真实的教养状况。借助学习整理表,回顾小结,梳理学习方法,初步让学生形成学习议论文的规律性认知。在对比与梳理中,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温故的过程就是梳理的过程,知新的体验定是思考的结果。这既是课堂的学习起点,也是深入学习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促发新知
1.举手调查:你是否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预设:举手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没有举手。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发学生对教养缺失的思考,顺理成章地引入到对本文的学习当中。
2.出示课前《关于教养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柱状图显示一部分同学做得好,一部分同学没有做好。
教师引入对新课的学习:有教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每个人对教养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今天我们走进利哈乔夫的《论教养》,看看苏联学者、作家利哈乔夫是如何理解教养的。
预设:面对调查结果,触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引发了学生对《论教养》这篇文章的学习兴趣。
3.速读课文一次,快速把握课文内容。
追问:你还认为自己是个有教养的人吗?
预设:觉得自己不是个有教养的人,与教养还是有些距离的。
追问:那么这篇课文给你带来什么感触?
预设:没想到教养关乎这么多问题,之前觉得自己还算是有些教养的,现在反思自己的行为,觉得自己并没有做到。
追问:这篇课文能不能打动你?看完,有了什么理解?
预设:刷新了我的认知,想到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启发、教育意义。
设计意图:
立足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促发他们产生新的认知和思考,还原生活中自身的教养现状,拉近与文章的距离。在读取原文内容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教养"的认识。
二、分享交流,欣赏品读
1.这篇文章是利哈乔夫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文中有探讨问题的逻辑和推论,又有大量生动的事例,加上精辟的观点和格言式的句子,引人深思,值得反复咀嚼、品味。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我看《论教养》自由论坛”。
2.学习任务主题:我看《论教养》自由论坛。
(1)教师再次课件出示课前的学习整理表。
(2)学生对照学习整理表,紧扣写作对象和目的展开品析,写出分析式赏析。
(3)学习话题参考:
论坛小贴士:参考话题(可选择,也可另拟定)
A.论点组 B.论据组 C.论证方法组
D.语言组 E.作者思维组
(4)学习任务具体步骤:
①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阅读感受,确定研究话题。
②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借助旁批,运用学习整理表的方法,列出思考提纲。
③小组根据文章内容评析观点,从书中找出相关例子支持本组观点。做到有观点、有实例,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④小组完成文字赏析片段。
(5)学生文字赏析模板:
①文章的特点陈述。
②运用具体例子对特点进行分析。
③结合写作对象和目的分析。
④谈谈我的启发。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主动研究和发现,对本文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语言等特点有所认识,在充分交流阅读感受和心得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写作方法。
3.小组分享交流。
(1)各小组展示赏析片段。
(2)教师在小组展示后,引导学生关注各小组的重点,凸显关键句。
(3)其他小组提出困惑、疑问或者肯定意见。
预设如下:
观点组:我们这一组选定的话题是论点。本文通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对众多事例进行了比较、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我们组梳理了作者论述的三个思路:教养—风度—优雅举止。文章的论证思路是这样的,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开门见山,引人论题。第二部分(第3—12自然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论说什么是“有教养”。第三部分(第13—18自然段):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可以说本文循着“教养—风度—优雅举止”这一线索娓娓道来,叙议结合,层层深入地阐发了对教养的深刻认识。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字里行间贯穿着作者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思路清晰,主旨鲜明突出。
质疑或肯定的关注点:(1)风度、优雅与教养有着怎样的关系?(2)肯定这一组从分析文章结构中发现了“教养—风度—优雅举止”的逻辑思路。
论据组:我们这一组选定的话题是论据。这篇文章给人的感觉是娓娓道来,亲切漫谈一般,我们组认为得益于大量生动的生活事例。比如本文的第5—10自然段,作者并没有直接回答“什么是教养”这个问题,而是从一个人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说起,列举了六种不适当、无教养的表现,说明这就是真正缺乏教养的人。这6个例子就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的现实情境,可以说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作者撕开了人们在外面“做样子”的假象,揭露出这种无教养的人其实是自私、虚伪的。再比如第17自然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些例子也都是鲜活的。总之,作者列举的生活现象具体而又有普遍性,所发的议论切中事理的本质,极易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认同。总之,本文所举的很多事例都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探究原因,我们组一致认为是基于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对象: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所以作者时时处处都以青少年观察的视角和生活切人,写他们见得到、听得到的生活,这里有丰富的生活实例,既生动具体,又富有生活气息。
质疑或肯定的关注点:(1)为什么作者开头连用6个“假如”展现没有教养的人的表现?(2)肯定这一组对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的发现,并能结合本文“书简”的特质进行论述。
论证方法组:我们这一组选定的话题是论证方法。本文的论证方法多样,论证有力。最大的特色就是举例论证,比如第5—10自然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第17自然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另外,本文还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联系我们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正面或反面的事。比如第5—10自然段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第二部分的第一层先谈“无教养”的例子,第二层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我们组认为本文虽然论述的是关乎做人处事的大话题,但是说理的方式并非高谈阔论、泛泛而谈,而是深入浅出,事理相融。举例论述娓娓道来,对比论述鲜明突出,让人在轻松又有意味的阅读中受到熏啊,收获教益。
质疑或肯定的关注点:(1)为什么作者要先从“无教养”谈起再谈“有教养”呢?(2)肯定这一组对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发现和思考。
语言组:我们这一组选定的话题是语言。本文的语言平实富有启发性,思路明晰,有一种漫谈的亲切感。举个例子说吧,比如第12自然段:“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读这句话的时候,我感觉就像作者坐在对面和我们聊天一般亲切。再比如第10自然段:“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恕我直言,这样的人简直愚蠢到了极点!”口语化的交流、情感的直接表露,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文章里面还有很多这样的词语和成语,如“自吹自擂”“大发雷霆”等,贴近生活,一点都不矫揉造作。因为本文的受众是青少年,作者想要引导青少年从小事做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所以在语言上时时处处采用青少年接受的语言,行文灵动活泼,这样才能让青少年人心。
质疑或肯定的关注点:肯定这一组对语言“漫谈的亲切感”的发现和思考。
作者思维组:我们这一组选定的话题是作者思维。作为一个现代人,教养是修炼自身的必需,也是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保障。作者利哈乔夫长期从事俄罗斯文学和文化研究,他关心青少年教育,文笔亲切、平易、生动、深入浅出,联系生活阐述哲理,耐人寻味,他在《善与美书简》中的三十封信,论述的都是道德情操的修养问题,关切中不乏理性,理性中不乏深入浅出,可以说他的文章是能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阅读范本。
质疑或肯定的关注点:肯定这一组能联系作者的其他作品整体观照的思考。
其他小组进行补充、追问等。
设计意图:
和学生一起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和学生对话,目的是体现自读课的特质,自主质疑并解惑。
4.教师小结:学会赏析是阅读的重要技能,我们既要关注议论文的论点、论证方法等写作特点,更要结合具体细节加以阐述,但是我想最重要的赏析原则是“走心”,唯有人心,才能赏美;唯有赏,才能接受别人的劝诫。
5.课后教师把学生的赏析文字稿印发给全班,让各小组取一个小标题,各小组再次修改完善本组的赏析文字,按思维的层次再进行组合、修改、润色,集小组合力,完成赏析小论文《评论(论教养〉》。
设计意图:
以任务为牵引,通过自读去生成答案,从而体现自读课的特质,就是为了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最后的微写作带动议论文阅读教学。给学生一定的方式支架,用法、得法。
三、拓展延伸,巩固提高
1.模仿这篇文章的几段文字,给身边的人或自己写一篇《优雅风度养成指南》。
2.课外阅读作者其他作品,如《择善而从最重要》《跃出误区的艺术》,完成批注。
设计意图:
内化阅读,将文章中的思想与现实的情境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教养"的进步理解。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