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4 12:3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刘姥姥进大观园
教学目标
1.梳理本课故事情节。
2.阅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着重把握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
3.领略传统白话小说的魅力,了解古代生活,丰富人生体验。
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着重把握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领略传统白话小说的魅力,了解古代生活,丰富人生体验。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活动:
一部《红楼梦》,高高踞于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至今空前绝后,无人超越。在这样一部作品中作者却安排了一位社会底层的农家老妇,来到京城贵族之家,闹出了许多笑话。今天就让我们揭开红楼一角,一起走进《刘姥姥进大观园》。
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预习作业成果,介绍《红楼梦》及作者曹雪芹。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师引导学生关注课后阅读提示,让学生从阅读提示中获得有效信息,为整篇文章阅读打下基础。
学生活动:
生:关注到“笑”字,这是一场笑剧,导演是凤姐、鸳鸯;刘姥姥是主角卖力表演。
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三、深入文本,详解课文
教师活动:
(一)了解舞台搭建(环境描写)
课文的标题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大观园成了她表演的舞台。你能找出
课文中对“舞台”的描写吗?
(二)分析人物性格
刘姥姥:1.先听其言。
(1)“姑娘说哪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大智若愚。对于凤姐和鸳鸯的安排,她其实是心知肚明的。)
(2)“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淳朴节俭)
(3)“这个菜里若有毒,俺们那菜里都成了砒霜了。哪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率真自然)
2.再观其行。
(1)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淳朴风趣,憨态可亲。)
(2)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哪里夹得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窘态十足,滑稽可笑。)
(三)剖析文本
表演精彩不精彩,要看观众的反应如何。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观众”的反应。
多媒体播放视频 “笑”里有乾坤
一个小小的场面,简单的一“笑”,“笑”出了每个人的身份、地位、性格、体质,也“笑”出了曹雪芹才子的大手笔。
不“笑”之中有玄机
凤姐、鸳鸯:笑剧的导演,早有心理准备,“掌着”、“让”只为增加喜剧效果。
迎春、宝钗未写,不好写,故不写,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四)体会作者情感
过渡:刘姥姥的这些言行与大观园无疑是格格不入的,曹雪芹在写作时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描写这位市井小民的呢?是嘲笑吗?
教师补充刘姥姥一进大观园的缘由。这场“笑剧”的背后究竟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学生活动:
是课文的第一段。“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满屋里的东西都只好看,都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这一段几乎是刘姥姥的独白,以刘姥姥乡野村妇的视角,来巧妙衬托和表现大观园的宏大奢华。
(教师让学生圈点勾画出对刘姥姥描写的语句,剖析人物形象,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
贾母:年老位尊,毫不拘束,尽情而笑。也显出爱孙之情。
宝玉:顽皮、侍宠撒娇的情态。
王夫人:保持着一家之主的雍容与尊贵,心知肚明,动作传神。
薛姨妈:虽是常客,也不便过于放肆;身为长辈,与王夫人关系亲密,也不必憋着。
史湘云:豪放大度,颇有男儿豪放不羁、洒脱之风
林黛玉:文静节制,体质娇弱。
探春:个性要强,果敢干练,毫无拿捏之态。
惜春:娇柔,年纪最小,有奶姆相伴,不能与宝玉争宠。
学生交流讨论。
(明确:以悲悯尊敬的眼光来描写这位老人。)
交流过后做一批注。
设计意图:
深入研读课文
品析文章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四、结束语
教师活动:
人们都说,《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胸有丘壑,立意高远,层峦叠嶂,妙隐成文”。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绚烂得令人惊心动魄、目不暇接,其思想之深、视野之广、词采之美至今无出其右。今天我们在课上得以一窥《红楼》万丈光芒中的一丝微光,期待同学们以此为开端在今后的生活中细细品读原著,继续沉浸在美的艺术享受中。
设计意图:
教师进行小结
板书设计
刘姥姥进大观园
曹雪芹
(一)了解舞台搭建 奢华 宏大
(二)把握人物形象 刘姥姥:大智若愚,淳朴节俭,率真自然,风趣滑稽
(三)体会作者情感 悲悯 尊敬
教学反思
用一课时指导阅读本文,有一定的难度,这必须建立在学生对《红楼梦》的相关情节有一定知识储备,而且对本文进行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因此,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课堂上,对学生又给予了点拨与指导。但即使这样,本节课仍显得时间仓促,部分学生“似懂非懂”。课后,还要通过完成相关练习及拓展阅读,进一步消化文章内容。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