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4 21:4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导入新课
2015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第2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3.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4.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
课前自主学习
资料袋
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
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药的发明最为闻名,他不仅从事研究发明,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实业,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本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有改动。诺贝尔奖是以瑞典化学家、工程师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以及和平奖五个奖项(1968年瑞典银行增设经济学奖并于次年首次颁发),以基金每年的利息分为5份,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首届诺贝尔奖于1901年12月10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同时颁发。
路透社简介
路透社是世界上最早创办的通讯社之一,也是目前英国最大的通讯社和西方四大通讯社之一。1851年创办于伦敦,以报道商业信息为主,1916年改为路透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是国际新闻,1993年开始在国际互联网上传播新闻,21世纪初每天都有数百万人次访问。
预习检测
遗嘱(
)渗透(
)卓有成效(

仲裁(
)拨款(
)逝世(
)颁发(

重点词语
遗嘱
颁发
建树
卓有成效
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身后事应如何处理
授予,分发某一样东西,比如勋章、奖状等
在事业上有很大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
有突出的成绩,成就
读准字音

shèn
zhuó
zhōng

shì
bān
第一部分(①):
第二部分(②-④):
简单概括了新闻所报道的主要内容及诺贝尔奖的由来。
报道了当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以及有关诺贝尔奖的知识。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分文章段落
课文品读
依次介绍了获奖者的情况、颁奖机构、奖金来源及颁奖的时间和地点。
介绍奖金的来源,资金管理权和评议权的分离。




朗读课文,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导语(①):
主体(②③):
背景(④):
交代了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机构、时间及颁发对象,总括消息内容。
细节探究
你觉得读者对于一篇报道颁奖的消息,最想知道的信息是什么?
获奖的是谁?他们获得了哪些奖项?
课文将读者最关心的内容放在第二段,然后介绍和此
次颁奖直接相关的颁发机构、时间和地点,最后介绍相关
背景,主体部分内容的重要性依次减弱,这种消息结构叫
倒金字塔结构。
是按照新闻价值的大小,即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新鲜程度,以及读者感兴趣的程度等,依次将新闻事实写出的一种结构形式。由于这种结构格局前边重、后边轻,上头大、下头小,所以称之为“倒金字塔”。
倒金字塔结构
本文堪称“倒金字塔结构“的典范。
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
诺贝尔把奖金颁发给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五大领域,特别是设定文学奖及和平奖,表现诺贝尔对人类发展及人类和平的美好愿望,展现了诺贝尔作为一代科学巨匠的伟大襟怀——爱科学,爱人类,爱和平。
合作探究
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是谁?他们各自的成就是什么?根据课文归纳。
作家
国籍
称号
发明(贡献)
威廉·康拉德·伦琴
物理学家
德国
发现了X射线
(医疗影像技术)
范托夫
化学家
荷兰
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
化学家
贝林
德国
发现了抗毒素血清和破伤风免疫血清
,被誉为“儿童的救星”、
“战士的救星”。
普吕多姆
法国
作家
诗歌长于提示人心灵演算的隐秘、幽微的感受和体验。
银行家
慈善家
迪南
瑞士
成立国际红十字会
(人道主义活动)
经济学
帕西
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法国
悟读感悟精神
无私奉献的精神
科学献身的精神
造福人类的精神
想一想
: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呢??
1、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
2、表明新闻事实的翔实;
3、列举这些内容是新闻的重点
首先这是诺贝尔奖首届颁发,其次诺贝尔奖是由诺贝尔个人留下资金奖励的,再次诺贝尔奖在世界上有最高的权威性和信服力。所以这个新闻非常有重大的意义,得到人们的关注。
这则消息之所以得到人们的关注,在内容上有什么特点?
课文主体部分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了首届诺贝尔获得者的情况,略写了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还略写了资金来源等。
这样写能更好的突出中心。
品读体味语言
本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称新闻佳作,那语言自然富有表现力。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揣摩相关字词的含义。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发现是已有的事物、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状态到为众人所知的状态的过程。而X线波长是介于紫外线和Y射线之间的一种电磁辐射,它
是本来就存在的。所以此处用“发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德国的伦琴
2、“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
“从即日起”说明了颁发诺贝尔奖从今天开始了;还说明今天的颁奖是首次。用词准确,表达简明。
“根据”一词准确地说明实施及颁发诺贝尔奖的依据,从源头上回答了人们的疑问。
经济学家帕西
3、“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者。”把这句话中的“过去的一年里”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因为“过去的一年里”限制了奖励作出贡献的时间,如果去掉的话,就变成了任何时间段。这个句子表现了消息的准确性。
瑞士的银行家、慈善家迪南
本文最后特别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诺贝尔奖评议权的分离,有何用意?
资金管理权和诺贝尔奖评议权的分离能够有效保证诺贝尔奖评奖的公正性。公正性是权威性的基础,诺贝尔奖一百多年来形成的权威性,与这一制度密切相关。就当时而言,诺贝尔奖只是首次颁发,特别需要强调其权威性,但如果明确写出,需要大量文字(比如介绍评奖者的专业水准和道德操守),这并非消息所能承担的,因此,作者巧妙地利用消息的背景来突出诺贝尔奖的公正与权威,既客观,又简洁。
记事准确、翔实。本文对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作了准确、翔实的阐述,记述诺贝尔奖的各项安排也确凿清晰,表现了诺贝尔奖的庄重严肃。这样准确、详细的记述体现了新闻的准确性、真实性。
记事特点
写作特色
1.内容真实。
2.语言客观、准确、简练、通俗。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旨内容。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回顾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全面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的评议、获奖与颁奖情况,激发人类尊重科学、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全文结构清晰,一目了然。
总分的文章结构。
报道中的导语部分,总体概括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情况,然后下文重点介绍了首届获奖者的一些资料及诺贝尔奖的机构等一系列知识。这样处理使文章脉络清晰,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技法总结
首届诺贝尔奖
颁发
主体:获奖者及其贡献、
颁奖机构、时间、地点、
资金来源及管理、评定
赞美贡献
导语: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板书设计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瑞典文学院的代表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