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课件(共40张PPT)+教案+导学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课件(共40张PPT)+教案+导学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4 22:26:3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学案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漫步在古诗词苑中,那纷繁复杂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悠远的意境、精彩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四首词,相信这边风景独好。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朗诵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2、朗诵互动,纠正朗诵错误
3、全班齐读,纠正提升朗诵
4、结合注释,自译疏通诗句
三、探究学习,突破重难点
浣溪沙(晏殊)
(一)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8-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
”和“
”。其代表作品有
。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风格婉转,历有
“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
(二)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概括内容主旨
上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词抒写对
的悼惜,
含着某种生活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重难点突破
1、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夕阳西下几时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园香径独徘徊。“独”“徘徊”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内容分析词表达感情变化的三个层面。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夕阳西下几时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作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小结
首句以听歌、对酒开篇,格调娴雅,欲抑先扬,构思独特。接着品读下去,情绪就不由自主地蒙上了些许淡淡的哀愁。虽然眼前还是与去年一样的时节,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但是“夕阳西下几时回”点破了其中蕴含的深意——时光易逝难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慨叹。“似曾相识燕归来”看似可聊以自慰,实则使词人内心的愁苦更加强烈。词人面对落花归燕,触目伤怀,抑郁难解,孤独寂寞之中,只能独自徘徊在花园的小路上,在记忆中寻找逝去的年华。
采桑子(欧阳修)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
,号
,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代表作品有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概括内容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重难点突破
结合词句品析词的写法和词人要表达的情感。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
,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上阕主要写“绿水逶迤”。下阙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静,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

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词以
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
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相见欢(朱敦儒)
(一)作者简介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号
,又称
,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代著名词人。朱敦儒获得“
”之名,与“
”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代表作品有

(二)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概括内容主旨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
感人至深。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
(四)重难点突破
结合词句品析词的写法和词人要表达的情感。
“垂地”,说明正值

。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
“乱”概括
;“散”
。“簪缨”,是指

“几时收?”是指
。结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点睛之笔,表达
(五)小结
这首词上阕写景,着意在借景抒情。开头两句写词人登楼眺远,触景生情,引起感慨。第二句“倚清秋”,谓在秋色中倚西楼而眺望,“清秋”二字点出了作者凄凉的心情,暗示了山河残破,充满萧条气象。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用落日和逝水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下阕抒情,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痛,以及他渴望收复中原的心事。
如梦令(李清照)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
,汉族,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
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慨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代表作品有

(二)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概括内容主旨
这首小令通过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表现了词人
(四)重难点突破
结合词句品味词人要表达的情感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明确表示
,时间是“日暮”。“沉醉”
。“不知归路”
。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愉快意兴递进了一层,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最后一连两个“争渡”,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升
发挥想象,把四首词改写成写景抒情短文,加深理解。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词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名言佳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掌握诗词涉及的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2.搜集与作者、作品有关的资料,了解背景,提高文化素养。
3.分析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名言佳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掌握诗词涉及的文学常识。
【教学难点】
1、理解名言佳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分析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漫步在古诗词苑中,那纷繁复杂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悠远的意境、精彩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四首词,相信这边风景独好。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朗诵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2、朗诵互动,纠正朗诵错误
3、全班齐读,纠正提升朗诵
4、结合注释,自译疏通诗句
三、探究学习,突破重难点
浣溪沙(晏殊)
(一)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8-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其代表作品有《珠玉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风格婉转,历有
“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
(二)译文
【点拨】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带着幽香的小径上独自徘徊。
(三)概括内容主旨
【点拨】上片: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流光易逝
下片:描写落花、归雁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慨。
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
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四)重难点突破
1、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点拨】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借酒浇愁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
“去年天气旧亭台”词人因今思昔,对去年一次欢聚的追忆。可是好景不长,欢聚难再,去年的欢聚已是过眼烟云,一去不复返了。
2、夕阳西下几时回?
【点拨】借景抒情,倾吐了满腔的沉郁,抒发不尽的幽思;同时也暗含了但愿美好希望重现的微妙情怀。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名句)
【点拨】赏析:千古奇偶
(对仗工整)“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伤春,“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伤别,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景中寓情,赋中有比,委婉含蓄抒写了伤别怀旧之情,及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无可奈何花落去”暗寓人事无常的感慨)
4、小园香径独徘徊。“独”“徘徊”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点拨】一个“独”字写出了词人的落寞孤独。“徘佪”反映了内心的彷徨不宁。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5、结合内容分析词表达感情变化的三个层面。
【点拨】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第一层:借酒浇愁孤单冷寂)
夕阳西下几时回?
(
第二层:满腔的沉郁、忧思,也暗含了但愿美好事物重现的微妙情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第三层:伤春怀旧,暗寓人事无常的感慨,饱含无限低回、怜惜、凄楚复杂情感。)
6、写作特点
【点拨】
(1)、语言婉丽,风味隽永,富于表现力
(2)、用白描手法写景抒情。
(五)小结
首句以听歌、对酒开篇,格调娴雅,欲抑先扬,构思独特。接着品读下去,情绪就不由自主地蒙上了些许淡淡的哀愁。虽然眼前还是与去年一样的时节,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但是“夕阳西下几时回”点破了其中蕴含的深意——时光易逝难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慨叹。“似曾相识燕归来”看似可聊以自慰,实则使词人内心的愁苦更加强烈。词人面对落花归燕,触目伤怀,抑郁难解,孤独寂寞之中,只能独自徘徊在花园的小路上,在记忆中寻找逝去的年华。
采桑子(欧阳修)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醉翁亭记》《秋声赋》,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二)译文
【点拨】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飞翔。
(三)概括内容主旨
【点拨】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抒发了词人赏景之乐,以及愉悦畅快之感,词风婉约。
(四)重难点突破
结合词句品析词的写法和词人要表达的情感。
【点拨】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上阕主要写“绿水逶迤”。下阙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表明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接着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静,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美好心境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相见欢(朱敦儒)
(一)作者简介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少室山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代著名词人。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代表作品有《岩壑老人诗文》《太平樵歌》。
(二)译文
【点拨】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金人侵占中原,天下大乱,士家贵族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
(三)概括内容主旨
1、【点拨】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
(四)重难点突破
结合词句品析词的写法和词人要表达的情感。
【点拨】“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乱”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散”揭露统治者无心抗敌的心理。“簪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几时收?”既是痛切的质疑,也是无望的的感叹。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收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结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点睛之笔。悲风,当然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到前线扬州去,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五)小结
这首词上阕写景,着意在借景抒情。开头两句写词人登楼眺远,触景生情,引起感慨。第二句“倚清秋”,谓在秋色中倚西楼而眺望,“清秋”二字点出了作者凄凉的心情,暗示了山河残破,充满萧条气象。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用落日和逝水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下阕抒情,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痛,以及他渴望收复中原的心事。
如梦令(李清照)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汉族,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慨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代表作品有《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
(二)译文
【点拨】依旧经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暮时分,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回家的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误进了藕花的深处。怎样才能划出去,船儿抢着渡,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三)概括内容主旨
【点拨】这首小令通过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表现了词人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和欢快的旋律。
(四)重难点突破
结合词句品味词人要表达的情感
【点拨】“常记”两句起笔平淡,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沉醉”
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表达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说明这是一次十分愉快的游赏。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愉快意兴递进了一层,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最后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升
发挥想象,把四首词改写成写景抒情短文,加深理解。(共40张PPT)
部编版
八年级上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漫步在古诗词苑中,那纷繁复杂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悠远的意境、精彩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四首词,相信这边风景独好。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1、朗诵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2、朗诵互动,纠正朗诵错误
3、全班齐读,纠正提升朗诵
4、结合注释,自译疏通诗句
浣溪沙
晏殊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8-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其代表作品有《珠玉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风格婉转,历有
“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词语解释
【落】凋落。
【香径】弥漫着花香的园中小路。




新知讲解
吟罢一曲新词饮一杯酒,(往事涌上心头,)(眼前)还是和去年一样的天气,亭台也和去年毫无二致。夕阳虽然美好,但终归要西沉下去而不能返回。
花的凋落和时光的流逝,都是令人惋惜而毫无办法的,只有归来的燕子,似乎是去年的旧相识。(真是无可奈何啊,)(我)独自在弥漫着花香的小路上走来走去。
译文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上片: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流光易逝
下片:描写落花、归雁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慨。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1、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借酒浇愁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
“去年天气旧亭台”词人因今思昔,对去年一次欢聚的追忆。可是好景不长,欢聚难再,去年的欢聚已是过眼烟云,一去不复返了。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2、夕阳西下几时回?
借景抒情,倾吐了满腔的沉郁,抒发不尽的幽思;同时也暗含了但愿美好希望重现的微妙情怀。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名句)
千古奇偶
(对仗工整)“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伤春,“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伤别,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景中寓情,赋中有比,委婉含蓄抒写了伤别怀旧之情,及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无可奈何花落去”暗寓人事无常的感慨)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4、小园香径独徘徊。“独”“徘徊”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一个“独”字写出了词人的落寞孤独。“徘佪”反映了内心的彷徨不宁。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5、结合内容分析词表达感情变化的三个层面。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第一层:借酒浇愁孤单冷寂)
夕阳西下几时回?
(
第二层:满腔的沉郁、忧思,也暗含了但愿美好事物重现的微妙情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第三层:伤春怀旧,暗寓人事无常的感慨,饱含无限低回、怜惜、凄楚复杂情感。)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1)、语言婉丽,风味隽永,富于表现力
(2)、用白描手法写景抒情。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首句以听歌、对酒开篇,格调娴雅,欲抑先扬,构思独特。接着品读下去,情绪就不由自主地蒙上了些许淡淡的哀愁。虽然眼前还是与去年一样的时节,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但是“夕阳西下几时回”点破了其中蕴含的深意——时光易逝难回!“无可奈
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慨叹。“似曾相识燕归来”看似可聊以自慰,实则使词人内心的愁苦更加强烈。词人面对落花归燕,触目伤怀,抑郁难解,孤独寂寞之中,只能独自徘徊在花园的小路上,在记忆中寻找逝去的年华。
小结



欧阳修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
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醉翁亭记》《秋声赋》,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词语解释
【棹】桨。
【西湖】这里指颍州(今安徽阜阳)的西湖。
【绿水】清澈的水。
【逶迤】弯曲延伸的样子。
【琉璃】一种光滑细腻的釉料,多覆在盆、缸、砖瓦的外层。这里喻指水面平静澄碧。
【涟漪】微细波纹。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新知讲解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发出芳香,隐隐传来歌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译文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抒发了词人赏景之乐,以及愉悦畅快之感,词风婉约。
新知讲解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


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上阕主要写“绿水逶迤”。下阙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表明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接着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静,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
合作探究
动感与静

视觉与听觉,
合作探究
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美好心境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合作探究
相见欢
朱敦儒




新知讲解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少室山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代著名词人。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代表作品有《岩壑老人诗文》《太平樵歌》。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
qìnɡ
悲风吹泪过扬州。
词语解释
【金陵】古城名,即今江苏南京。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簪缨】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饰。缨是帽带。
【收】收复国土。
【倩】请人代自己做。
【扬州】即今江苏扬州,当时为南宋抗击金兵的前线。




新知讲解
登上南京城的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长江在夕阳下向东流去。
金人侵占中原,官员们纷纷南逃,什么时候能收复国土?请西风把我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
译文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垂地”
“乱”
“散”
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
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
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既是痛切的质疑,也是无望的的感
叹。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收复中原,
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
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几时收?”
点睛之笔。悲风,当然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到前线扬州去,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这首词上阕写景,着意在借景抒情。开头两句写词人登楼眺远,触景生情,引起感慨。第二句“倚清秋”,谓在秋色中倚西楼而眺望,“清秋”二字点出了作者凄凉的心情,暗示了山河残破,充满萧条气象。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用落日和逝水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下阕抒情,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痛,以及他渴望收复中原的心事。
小结







李清照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慨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代表作品有《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语解释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溪亭】溪边的亭子。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大醉。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指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争渡】奋力把船划出去。
【惊】惊动。
新知讲解




经常记起出游溪亭,一玩儿就玩儿到日暮时分的经历,我深深地沉醉在溪亭边而忘记归路。一直玩儿到兴尽才荡舟返回,却迷路进入了荷花的深处。奋力地把船划出去,结果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译文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这首小令通过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表现了词人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和欢快的旋律。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沉醉”
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表达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说明这是一次十分愉快的游赏。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而“误入”一句,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最后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发挥想象,把四首词改写成写景抒情短文,加深理解。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学案答案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漫步在古诗词苑中,那纷繁复杂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悠远的意境、精彩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四首词,相信这边风景独好。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朗诵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2、朗诵互动,纠正朗诵错误
3、全班齐读,纠正提升朗诵
4、结合注释,自译疏通诗句
三、探究学习,突破重难点
浣溪沙(晏殊)
(一)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8-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其代表作品有《珠玉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风格婉转,历有
“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
(二)译文
【点拨】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带着幽香的小径上独自徘徊。
(三)概括内容主旨
【点拨】上片: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流光易逝
下片:描写落花、归雁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慨。
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
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四)重难点突破
1、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点拨】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借酒浇愁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
“去年天气旧亭台”词人因今思昔,对去年一次欢聚的追忆。可是好景不长,欢聚难再,去年的欢聚已是过眼烟云,一去不复返了。
2、夕阳西下几时回?
【点拨】借景抒情,倾吐了满腔的沉郁,抒发不尽的幽思;同时也暗含了但愿美好希望重现的微妙情怀。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名句)
【点拨】赏析:千古奇偶
(对仗工整)“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伤春,“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伤别,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景中寓情,赋中有比,委婉含蓄抒写了伤别怀旧之情,及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无可奈何花落去”暗寓人事无常的感慨)
4、小园香径独徘徊。“独”“徘徊”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点拨】一个“独”字写出了词人的落寞孤独。“徘佪”反映了内心的彷徨不宁。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5、结合内容分析词表达感情变化的三个层面。
【点拨】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第一层:借酒浇愁孤单冷寂)
夕阳西下几时回?
(
第二层:满腔的沉郁、忧思,也暗含了但愿美好事物重现的微妙情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第三层:伤春怀旧,暗寓人事无常的感慨,饱含无限低回、怜惜、凄楚复杂情感。)
6、写作特点
【点拨】
(1)、语言婉丽,风味隽永,富于表现力
(2)、用白描手法写景抒情。
(五)小结
首句以听歌、对酒开篇,格调娴雅,欲抑先扬,构思独特。接着品读下去,情绪就不由自主地蒙上了些许淡淡的哀愁。虽然眼前还是与去年一样的时节,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但是“夕阳西下几时回”点破了其中蕴含的深意——时光易逝难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慨叹。“似曾相识燕归来”看似可聊以自慰,实则使词人内心的愁苦更加强烈。词人面对落花归燕,触目伤怀,抑郁难解,孤独寂寞之中,只能独自徘徊在花园的小路上,在记忆中寻找逝去的年华。
采桑子(欧阳修)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醉翁亭记》《秋声赋》,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二)译文
【点拨】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飞翔。
(三)概括内容主旨
【点拨】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抒发了词人赏景之乐,以及愉悦畅快之感,词风婉约。
(四)重难点突破
结合词句品析词的写法和词人要表达的情感。
【点拨】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上阕主要写“绿水逶迤”。下阙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表明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接着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静,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美好心境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相见欢(朱敦儒)
(一)作者简介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少室山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代著名词人。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代表作品有《岩壑老人诗文》《太平樵歌》。
(二)译文
【点拨】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金人侵占中原,天下大乱,士家贵族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
(三)概括内容主旨
1、【点拨】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
(四)重难点突破
结合词句品析词的写法和词人要表达的情感。
【点拨】“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乱”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散”揭露统治者无心抗敌的心理。“簪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几时收?”既是痛切的质疑,也是无望的的感叹。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收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结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点睛之笔。悲风,当然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到前线扬州去,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五)小结
这首词上阕写景,着意在借景抒情。开头两句写词人登楼眺远,触景生情,引起感慨。第二句“倚清秋”,谓在秋色中倚西楼而眺望,“清秋”二字点出了作者凄凉的心情,暗示了山河残破,充满萧条气象。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用落日和逝水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下阕抒情,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痛,以及他渴望收复中原的心事。
如梦令(李清照)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汉族,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慨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代表作品有《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
(二)译文
【点拨】依旧经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暮时分,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回家的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误进了藕花的深处。怎样才能划出去,船儿抢着渡,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三)概括内容主旨
【点拨】这首小令通过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表现了词人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和欢快的旋律。
(四)重难点突破
结合词句品味词人要表达的情感
【点拨】“常记”两句起笔平淡,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沉醉”
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表达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说明这是一次十分愉快的游赏。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愉快意兴递进了一层,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最后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升
发挥想象,把四首词改写成写景抒情短文,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