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5 13:5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桅杆(wēi) 着陆(zhuó) 凛冽(liè) 一丝不苟(gǒu)
B.坠毀(zuì) 娴熟(xián) 循声(xún) 殚精竭虑(dān)
C.姿态(zī) 默契(qì) 瞬间(shùn) 惊心动魄(pò)
D.镌刻(juān) 咆哮(xiào) 澎湃(bài) 无怨无悔(yuàn)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
B.浩瀚的大海可以做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C.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板指挥平台。“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D.“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
3.下列各项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那惊心动魄的一刻,已成为人类航天史上的经典瞬间。
B.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多家媒体争先恐后地争相报道。
C.中国人每年“舌尖上的浪费”锐不可当,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D.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向披靡,百姓恨之入骨。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不能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接到举报之后,市场监督部门迅速查处了这家零售商擅自提价。
C.广大中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新航线陆续开辟,使盐城南洋机场的通达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5.下列对修辞手法的使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借代)
B.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比喻、夸张)
C.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拟人)
D.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比喻)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着”“惊海天”具有画面感,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飞行员与着舰指挥员之间时断时续的简单对话流露出他们内心的紧张畏惧心理。
C.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表现了作者对舰载机成功着舰时的喜悦和自豪之情。
D.“刀尖上的舞蹈”“凌波海燕”等语言使作品具有更强的阅读美感和震撼力。
7.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点燃了所有人内心的激情,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快点儿!快点儿!”有人向飞行甲板冲去。几分钟前还空空荡荡的飞行甲板,一下跑来了一大群人。
打开舱门,飞行员冲着围过来的将士们说:“一切正常,感觉好极了!”
歼—15舰载机前沸腾了,鲜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
“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1)如果采用镜头定格的方式概括内容,选文中的场景可依次概括为“__________”“飞行员感觉好极了”“____________”。
(2)选文第1段描写人们的反应有什么用意?
(3)选文第2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法?有何作用?
8.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惊心动魄35分钟
——空军特级试飞员梁万俊成功迫降某新型国产科研样机纪实
谭洁 张金玉
①2004年7月1日13时40分,成都某机场被紧张气氛所笼罩。
②塔台上,机场边,飞机设计单位领导、空军某试飞大队领导、飞机总设计师、科研技术人员……数百人一齐把焦灼的目光投向骄阳似火的万里晴空。
③此刻,一架失去动力的战机在万米高空正以极大的俯角高速向机场滑降而来!
④这不是一架普通的飞机。它是我国正在研制的一种新型战机的科研样机,价值上亿元人民币。
⑤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它是该型飞机在定型关键阶段的一次试飞,结论对飞机改进意义重大。
⑥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飞机在1.2万米高空试飞,因意外情况燃油漏光,飞机发动机停车。为保全科研样机,试飞员决定从距机场20多公里远的地方空滑迫降。
⑦下落航线与跑道呈70度夹角,下降速度400公里/小时左右,一旦失误,该机就可能冲出跑道坠毁。
⑧惊天一落,危险空前。驾驶战鹰迫降的,就是空军某试飞大队副大队长、特级试飞员梁万俊。
⑨“近了,近了……”转眼间,梁万俊驾驶战机俯冲直下。地面上,所有的人一齐屏住了呼吸。
⑩13时44分,战鹰陡然降落,在接近跑道的一刹那,机头一昂,“哧!”轮子在水泥跑道上剧烈摩擦,划出两条刺眼的火龙。
500米、800米、1000米……飞机一气冲出1700米,在距离跑道尽头300米处戛然停住。
“成功了!”欢呼声震动机场。梁万俊走下座舱,飞机总设计师与他紧紧拥抱,激动地说:“你创造了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
惊天一落救新鹰!
这一落,挽救了价值上亿元的科研样机;这一落,为试飞员处理类似险情创造了成功先例;这一落,飞出了新机优异的空滑性能。
让我们把时钟倒拨35分钟。
这一天13时09分,梁万俊驾驶着该型国产科研样机跃升到1.2万米高空。当他按照预定的科研试飞计划刚刚做完一个规定动作后,突然发现油泵指示灯急剧闪烁。紧接着,油量表指针一路下跌。两分钟之内,指针指向“0”刻度。
梁万俊报告:“发动机空中停车!”
一级空中特情!空军相关条例规定:此时,作为试飞员的梁万俊可以视情况做出不同选择——跳伞或迫降。
面对这种极为罕见的危险情况,跳伞无可指责,只需0.01秒,便能远离危险。但是,凝聚科研人员无数心血的战鹰就会坠毁,故障原因就难以准确查找,新机型的改进就缺乏依据……没有任何犹豫,梁万俊便做出抉择:危险再大,也要尽一切可能把科研样机保住。
决心定下,梁万俊很快镇定下来,他娴熟而机敏地调整飞机的位置和高度,以争取每一秒的时间。
飞机像大铁砣似的向机场上空逼近。机场上,所有应急车辆全部到位,所有人的心都吊到了嗓子眼。指挥塔台里静得让人窒息,只听见指挥员下达指令的声音:“保持好飞机状态,控制高度、速度,做好迫降准备。”
梁万俊心里很明白,要想将飞机空滑回去,必须准确地通过高度来换取速度,用势能来换取动能。他根据地面指挥员的命令,随时判断飞机状态,修正速度和高度偏差。
飞机滑到机场1100米上空。梁万俊下降飞机高度加入航线,在跑道头3公里,放起落架,操纵飞机对正跑道,100米、50米……
“准备迫降!”“明白!”天地间,惊人地默契。
于是,机场上出现了惊心动魄的成功一落!
英雄壮举绝非偶然。仰望蓝天,人们看到了梁万俊出生入死、挑战试飞极限的一道道闪光航迹。
1998年,拥有丰富飞行经验的梁万俊,从成空某飞行团副团长的岗位上来到空军某试飞大队。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群体,承担着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战机科研试飞重任,曾有多名试飞员壮烈牺牲。梁万俊自觉学习老一辈试飞员迎难克险的大无畏战斗精神,每次执行高难度高风险试飞、参加飞行表演等重大任务,都主动请缨。几年来,他先后自学了飞行力学、空气动力学、航空发动机、自动控制、航空电子等多个学科专业,成为熟练驾驶多种机型的高素质试飞员。在试飞中,他先后遇到惯导故障、航电故障、供氧故障等险情数十次,都以过硬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飞行技术化险为夷,圆满完成了国产最新型战机火控系统定型、某型系列战机鉴定、国产某新机首飞等数十项重大科研试飞任务,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
此次,梁万俊成功处理国产某新型科研样机重大特情,原成都军区空军党委为他报请一等功,并做出向他学习的决定。军委首长称赞他是“一个思想、技术双过硬的优秀试飞员”。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段除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外,也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紧张”“焦灼”两词呼应标题,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第⑩段中的“昂”字,生动地刻画了飞机着地的姿势,以及由此产生的巨大惯性,也暗含着对驾驶员高超技术的赞扬。
C.本文大量运用排比句或排比段,或为突出这次试飞的重要性,或为阐释迫降成功的重要意义,同时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
D.本文大量列举表时间、距离与速度的数字,在数字的极大变动与对比中,产生“生死时速”的效果,进一步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阅读文章第 至 段,结合全文,从叙述顺序的角度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3)第 段能否删去?为什么?请通读全文,加以分析。
9.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标示着我国航海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航天事业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学校某班级开展“星河灿烂,北斗闪耀”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板块一【科技动态】环节,某小组发布了一则科技新闻,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6月23日9时43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升空。至此,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55颗卫星全部发射入网,以北斗命名的中国自主研发导航系统,正在以硬核科技的实力把“光芒”洒向中国大地、馈赠世界人民。据介绍,我国始终秉持和践行“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发展理念,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积极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合作,目前世界上已有半数以上国家用上了北斗系统。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板块二【科普知识】环节,某小组介绍了北斗导航系统的特点,请你把画线句子改为一个长单句,不得改变原意。
北斗导航系统是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由55颗卫星构成,是目前全球卫星数量最多的导航系统,也是定位精度最高的导航系统,它的定位速度也是最快的。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板块三【科技感言】环节,同学们观看了记者采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的视频,某同学撰写了一段感言,其中一处有语病,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仰望星空,北斗璀璨。②我们只看到了每一次卫星升空时的激动、喜悦,却不知这背后有太多的辛酸与挑战。③数十年、几代人,攻克了包括“原子钟”在内的无数艰难险阻,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技术创新。④北斗导航系统关乎每个人:往大了说,关乎一个国家的“信息命脉”,往小了说,关系每个人的美好生活。⑤让我们向那些为中国科技披荆斩棘的人致敬!⑥让我们树立奉献精神,探索未知世界!
语病:第____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点:第____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桅杆”中的“桅”应读wéi;B.“坠毁”中的“坠”应读zhuì;D.“澎湃”中的“湃”应读pài。
2.答案:A
解析:最后一个逗号应改为破折号。
3.答案:A
解析:A.惊心动魄: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符合语境。B.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和“争相”重复,不恰当。C.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褒义词贬用,不恰当。D.所向披靡:比喻力量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全被扫除。褒义词贬用,不恰当。故选A。
4.答案:D
解析:A.两面对一面,把“能不能”去掉。B.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的问题”。C.滥用否定词,把“切忌”或“不要”去掉。
5.答案:C
解析:A.运用了比喻、借代的修辞手法。B.“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使用了比喻、对偶两种修辞手法。C.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6.答案:B
解析:“紧张畏惧心理”错误。由原文“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板指挥平台”“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堪称完美”可知此处的对话简洁准确,是对庄重的气氛的最好诠释,是两人内心从容、配合默契的表现。
7.答案:(1)全场欢呼、落泪 人们争先与飞行员拥抱、合影.
(2)①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关注。②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③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④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3)插叙。用某大国上将的话,反衬出舰载战斗机着舰面临的困难之大;追述了中国人为舰载战斗机上舰而付出的努力,赞美了工作人员的奉献精神,点明了人们激动的原因。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概括能力。首先根据题干中的“飞行员感觉好极了”确定答案对应区域为1—2段和5—6段;然后细读1—2段和5—6段,根据题干中的“采用镜头定格的方式概括内容”,仿照“飞行员感觉好极了”的语言组织形式,用“何人做何事”的格式组织语言即可。
(2)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首先抓住“欢呼声”“掌声”“笑容”“落泪”等明确该段写了人们哪些反应,表现了人们怎样的情感;然后体会与主题的关系;最后从本文作为通讯节选需要具有现场感、感染力的角度思考作答。
(3)本题考查对叙述方法的判别及对其作用的分析能力。本段简要回顾中国白手起家的历史,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阐述人们为舰载战斗机上舰所做的努力,这些内容是作者暂时中断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一事的叙述,而插入的与此事相关的内容,可确定为插叙。插叙部分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与“多少人”面临困难默默奉献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形成对比,反衬出舰载战斗机着舰面临的困难之大,突出了中国人为舰载战斗机上舰而付出的努力,饱含着赞美之情。
8.答案:(1)A
(2)第 至 段主要叙述了梁万俊在面临飞机发动机空中停车的突发故障时,从容镇定实施紧急迫降的经过。这部分运用的是倒叙的方式,在前文先行交代“惊天一落”、迫降成功的结局之后,再交代紧急迫降(或:无动力滑翔)的经过,由果而因,既把事件过程具体展示出来,又突出事件的“惊心动魄”,符合新闻受众关注不同严重程度的突发事件的先后次序,增加了通讯的可读性。
(3)不能。这段概括叙述了梁万俊在空军某试飞大队的成长经历,突出了他迎难克险的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过硬的心理素质和精湛飞行技术形成的根源与过程;这样写为他“惊天一落”的成功做了必要的背景交代,使读者对通讯的主人公有了更为具体和深入的认识;补充交代梁万俊及其试飞群体的英雄事迹,把个人英雄壮举归结于我军的优良传统,使通讯报道的主题具有了广度和深度。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紧张’‘焦灼’……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这一表述不当,全文的感情基调应是“讴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
(2)本题考查分析新闻倒叙作用的能力。倒叙是把事件结局提到前面,以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发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关注的写作手法。
(3)本题考查理解语段内容的能力。第 段主要交代了梁万俊安全着陆的事件背景,表现了英雄的成长足迹,有利于表现新闻主题。
9.答案:(1)北斗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成功发射升空
(2)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由55颗卫星构成、目前全球卫星数量最多、定位精度最高、定位速度也最快的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
(3)⑥ 把“树立”改为“发扬” ④ 把“‘信息命脉’”后的(或“往小了说”前的)逗号改为分号
解析:(1)本题考查拟新闻标题的能力。新闻标题要高度概括新闻主要内容。而新闻导语部分就概括了主要内容。回答本题首先找到新闻的导语,即“6月23日9时43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升空”;然后根据导语拟写标题即可。注意归纳最主要的内容,注意字数的要求。
(2)本题考查句子改写能力。把原先的句子改为长单句,需确定主干部分为“北斗导航系统是……导航系统之一”,其他的部分作定语填充进去。注意多重定语的排列顺序,先写谁建的,再写其结构,最后写对其的评价。据此可以确定答案。
(3)本题考查对病句和标点符号的辨析及修改能力。第⑥句“让我们树立奉献精神,探索未知世界!”动宾搭配不当,可改为:让我们发扬奉献精神,探索未知世界!第④句中“往大了说”和“往小了说”是并列的两部分,且句中已使用逗号,因此“‘信息命脉’”后的逗号使用不正确,应改为分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