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藤野先生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 藤野先生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5 14:0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 藤野先生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绯红(fěi) 不逊(xùn) 烂熳(màn) 喝采(hè)
B.瞥见(piē) 畸形(qī) 下咽(yàn) 订正(dìng)
C.诘责(jié) 教诲(huǐ) 解剖(pōu) 裹脚(guǒ)
D.驿站(yì) 托辞(cí) 霉菌(jūn) 标致(zhì)
2.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年近三十岁,留着“西洋装”的头,梳得蓬蓬的,油光可鉴。
B.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C.这部小说凝聚着作者毕生的心血,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引人入胜。
D.十年浩劫致使他们夫妻分离,从此杳无消息。
3.下列句中加粗词语感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B.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C.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4.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①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②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③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④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⑤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如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⑥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⑦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A.①句用了夸张,又用了比喻。
B.②③句都用了比喻。
C.④⑦句都用了反语。
D.⑤⑥句也用了比喻。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散文犹如散步,不必每分钟一定走多少步,不必沿一定的路线,不必预定一个终点。
②“散”的意思是:拘束少,刻意加工的成分少,没有非达到不可的目的。
③散文的特色在一个“散”字。
④犹如谈天,事先并未预定要产生结论,也未曾设计起承转合,乘兴而谈,尽兴而止。
⑤当然,散文也要有结构,而且有些散文家特别考究结构,然而,写散文可以用心经营布局,也可以不必,这个“不必”是散文的特权,非小说剧本所可效法。
A.③①⑤②④
B.③②①④⑤
C.⑤①④②③
D.⑤②①④③
6.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项是(?? )
A.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B.鲁迅先生的作品《藤野先生》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二十四孝图》描写了自己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D.《阿长与〈山海经〉》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文中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7.阅读并回答问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1)请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2)“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句话中包含了哪几类中国人?
(3)“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情感?试加以分析。
(4)结合课文和鲁迅的生平经历,简述“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这句话的含义。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入戏的赵老师
张蜇
①在我中学六年的语文老师里,赵新仁老师是别样的一个。
②他说话n、l不分,sh与f也不分。比如他会把“南瓜”说成“兰瓜”,把“喝水”说成“喝非”。更要命的是他说话口齿不清,一句话的结尾处总让人听起来含含糊糊底气不足。
③赵老师第一节课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上来就说:“遇到我算你们幸运,我带你们两年,你们的语文成绩保证能平均提高五六分。”口齿不清和说话的习惯,让赵老师“保证”后的“能平均提高五六分”显得根本就是对“遇到我算你们幸运”的否定。不过那时远不及现在对考分的关注,我们只对赵老师的说话习惯感兴趣,背地里喊了他很长时间的“五分老师”
④那时住在学校里的老师都是见缝插针地安排住房,赵老师一间五平方米不到的宿舍在学校广播室旁边。可能习惯了一个人吃饭的氛围,赵老师从不与其他教工一起用餐,他打好饭菜就从食堂出来,边走边吃,一般刚好到宿舍门前吃完,当然也有吃不完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他从裤兜里晃晃啷啷掏出一大串钥匙,熟练地用嘴挑出一把,插进锁孔,拧转,推门,进门,“唯当”又关上门。春夏秋冬四季如此,刮风下雨飘雪皆如此。
⑤赵老师吃饭在我们眼里是一道风景。他吃饭很甜很香,早晚咸糊糊他边走边喝,午饭炒菜他边走边吃,无论早晚,总是右手拿筷子,左手既端碗又攥两个大馒头,走两步停一下,或喝汤或咬馒头或夹菜。有时遇到汤水过热,他会边走边吹边吸吸溜溜地转着碗沿喝。他穿的鞋永远大两码,踢踢踏踏地走路。遇下雨,他就在伞下吃,走两步停下,吃一口再走,不管地面有无积水,也不管自己裤管湿了半截。
⑥赵老师讲课很入戏,他讲《孔雀东南飞》,讲到焦仲卿刘兰芝二人分手时,读“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竟哽咽不能语,半天,眼含泪花,望着空荡荡的屋梁长叹一声,摆摆手让我们自己读书,一个人看着窗外的梧桐树发呆去了。课文总是要讲下去的,下一节课,说到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时尚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到焦仲卿“自挂东南枝”后就再也无法抑制,一屁股坐到讲台的水泥地上大放悲声,双手握住自己的双脚,哭得涕泪涟涟,无法自已,活脱脱一绝望女人。太震撼了,我们目瞪口呆。但很快,我们以极高的朗读音量盖住了赵老师的哭腔。赵老师入戏后心里就没有了我们,但我们很感动,我们用声音掩饰他事实上的尴尬。
⑦但后来还是发生了不愉快,仍是《孔雀东南飞》,那是入戏的赵老师和我们在两年的相处里仅有的一次不和谐。这篇文章,赵老师走进走出地教了我们一个星期,最后一节课是赵老师的总结和控诉,他歌颂刘兰芝的善良、勤劳、美丽和反抗,批评焦仲卿的软弱与愚孝,控诉封建家长制,怒斥刘兰芝婆婆的蛮横、专断、霸道,鞭挞刘兰芝兄长的自私、冷漠、无情,总之那节课赵老师口齿不清,喋喋不休,唾沫挤满了嘴角。他时而怒目圆睁,时而眼含泪水又布满柔情,就像一个咬词不准又停不住的爱唠叨的老妇人。恼人的是,他重复,歌颂、批判、控诉之后再重新来一遍。还要再来一次刘兰芝如何如何美好的时候,我们班最能捣蛋的赵保龄没举手就站了起来,将了赵老师一军:“刘兰芝勤劳吗?‘指如削葱根’的女人不可能‘三日断五匹’,‘夜夜不得息’是她自己说的,我怀疑刘兰芝说了谎。”我们都兴奋地看着赵老师。赵保龄说完后,赵老师愣在那儿,双眼大睁,瞪着赵保龄。他的脸越来越红,鬓角青筋暴起,眼含怒火,嘴角哆嗦,足足分把钟。教室里鸦雀无声。恢复常态后,赵老师叹了一口气,摇摇头,用有些无奈有些恨铁不成钢又有些理解的语气对我们解释道:“这是文学手法,文学,明白吗?”这时下课铃声刚好响起,入戏的赵老师获得了解放。
⑧后来,听说赵老师去了新疆博湖县,自此,再无赵老师的消息。
(《选白《文汇报》,有删改》)
(1)结合文章内容,请你谈谈对第①段中“别样”一词含义的理解。
(2)文章第④⑤两段以当年青少年的视角来再现赵老师的行为,试结合具体的例子分析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文章第⑦段画横线的两处句子都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你认为文中的赵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9.鲁迅先生对自己的老师藤野先生心存感激与崇敬,写下经典散文《藤野先生》,你对自己的老师的情感该如何表达呢?2021年教师节到来之际,班级组织庆祝教师节活动。
(1)为营造活动氛围,班委会决定在班内张贴宣传画。下面是林丽同学搜集到的两幅庆祝教师节的宣传画。请任选一幅作简要说明。不超过60字。

(2)为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同学们自发合办一期以“感念师恩”为主题的手抄报送给老师。手抄报已设计了两个栏目,请你设计另外两个。
栏目一:师恩深深
栏目二:_________
栏目三:师生剪影
栏目四:_________
(3)班长提议每位同学都在“师恩深深”栏目中写一句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的话,请将你想说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毕业多年的师兄在教师节之际,从遥远的城市给你现在的语文老师寄来了信件,表达对老师的祝福,并在信中附了一张卡片(见下图)。看过这张卡片,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绯红”的“绯”应读fēi;B.“畸形”的“畸”应读jī;C.“教诲”的“诲”应读huì。
2.答案:C
解析:“抑扬顿挫”的意思是“(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此处用它来形容故事情节,显然不恰当,应改为“跌宕起伏”。
3.答案:B
解析:B项中的“烂熳”指颜色鲜明而美丽,现代汉语中也有这个意思。A项中“正人君子”和D项中的“标致”是褒词贬用,C项中“精通时事”是指一些无聊的事,词语的感彩也发生了变化。
4.答案:D
解析:①②③都是比喻,④反语,⑤⑥没用任何修辞手法,⑦是反语。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通读所有句子,明确此语段讲的是散文的特点,③引领话题,是第一句;②紧承上句,解释“散”字,应为第二句;①④都用“犹如”做比喻词,表明其随性、不刻意的特点,可作为第三、四句;⑤中的“当然”使语意更进一步,回扣话题,进行总结,应为结尾句。由此分析可确定选B。
6.答案:D
解析:(《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7.答案:(1)“看电影”事件促使“我”弃医从文。
(2)影片中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影片中国观的看客,讲堂中的“我”。
(3)这句话前后本无因果关系,作者却在中间加上“所以”,并用“当然”加以强调,这是作者有意用反语来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抨击,也表达了作
者在遭受屈辱之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情感。
(4)鲁迅原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但“看电影”事件使他认识到此路不
通,于是他便决定弃医从文,希望能用文字唤起国民的觉醒。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语段主要内容的能力。由选文第1段可知,主要事件是“看电影”;由最后一段可知,事件的结果是“我”决定“弃医从文”。将以上内容整理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由“给俄国人做侦探”可知,包含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由“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可知,包含“看客”:由“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可知,包含讲堂中的“我”。
(3)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理解的前提是熟悉课文内容,这些话是作者在匿名信事件之后说出的,日本学生对作者无中生有的诬蔑激起了作者强烈的不满,作者在这里用反语来表达这种激愤之情。
(4)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的能力。“看电影”事件是鲁迅先生思想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结合下一段中他告诉藤野先生自己将不再学医的情节可知,这句话中的“意见却变化了”其实是指鲁迅先生认识到学医不能唤起国民的觉醒,必须从精神上
唤醒民众,于是他弃医从文。
8.答案:(1)“别样”就是有特点、与众不同的意思,文中的赵老师不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课堂上表现得都与众不同,这就是他的“别样”。
(2)文章④⑤两段中,写赵老师端饭回屋、边走边吃的情景,都是从青少年的视角进行的,比如写他“熟练地用嘴挑出一把,插进锁孔,拧转,推门,进门,‘哐当’又关上门”,写他“边走边吹边吸吸溜溜地转着碗沿喝”。这既符合当时的实情,又生动地反映了赵老师的“别样”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3)神态描写。这两处神态描写分别真实地再现了赵老师讲课入戏时的神情和被学生“刁难”时的神情、心理,对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4)文中的赵老师在生活上不很讲究,比较随便;对待课堂比较认真,但也难免表现得有些迂腐。
解析:(1)可以先解释“别样”这个词语的意思,再结合本文内容分析“别样”在文中的含义。
(2)所谓的“青少年视角”即是从当年青少年学生眼中的赵老师写起,要摘录对赵老师的描写语句,分析怎样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又怎样体现了赵老师的“别样”。
(3)首先明确“神态描写”的手法;再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这里神态描写是怎样表现人物神情、心理状态的,以及对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
(4)相对开放性题目,可以概括回答。结合文章内容可知,需要对生活方面、工作方面进行概括,也可以一分为二地进行评价。
9.答案:(1)(示例1)图1:图画寓意老师用一支粉笔引领学生走好人生路,文字表达了对老师的真诚祝福。
(示例2)图2:图画上面为照片拼成的“9.10”,下面是一个在写字的老师,点出师生和谐共迎9月10日教师节,文字部分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赞美、祝福。
(2)恩师风采 师生故事
(3)(示例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您辛苦了!(示例2)老师的言传身教,像春雨“润物细无声”;我们是吸收雨露的禾苗,由衷地感谢您的付出!
(4)我也曾抱怨老师拖堂,现在我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不顾自己的辛苫,争分夺秒给予我们更多,我也应该理解老师、感恩老师。
解析:(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抓住内容要点,有条理地说明。两幅图均可按照“文字——图画”或“图画——文字”的顺序介绍。
(2)本题考查栏目设计。注意按照已有格式设计栏目,不能直接用题目中的四字词语。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的话语”,借用、自创皆可。
(4)本题考查理解感悟能力。要关注图画中的两句话“先别急着下课,我再耽误大家几分钟”“曾经的抱怨,只剩下今天的感激”,并思考“感激”的原因——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