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 列夫·托尔斯泰
1.下列语句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长髯履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B.小屋粗制烂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C.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D.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蓬来好不了多少。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华园艺展区里,各种特色植物争奇斗艳、别具风情,徜徉其中,可尽览园艺之美。
B.樱花盛开时节,无锡鼋头渚夜公园开放,长春桥、樱花谷人山人海,灯火阑珊,人面樱花相映成趣。
C.在2019年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队重振雄风,不负众望,包揽五个单项冠军,选手表现可圈可点,令人叹为观止。
D.外卖小哥雷海为工作之余不断读诗、背诗,诗词大会上,一路过关斩将,脱颖而出,终获《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欢喜”“喜欢”“赞誉”“称赞”“非常”分别是形容词、动词、名词、动词、形容词。
B.“分析情况”“抑扬顿挫”“感人至深”“落英缤纷”“雨后春笋”这几个短语的结构都不相同,其中“雨后春笋”是偏正短语。
C.“派出所的警察们寸步不离地守卫在洞口周围”一句中的“在洞口周围”作谓语。
D.“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个句子的主干是“眼光看清真相”。
4.下列选项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一本托尔斯泰的传记中,我看到一张托尔斯泰晚年居住在波良纳时的照片。一座俄罗斯木房子_____________。前面,目光仁慈而忧郁的托尔斯泰,穿一件农民外套,坐在一把宽大的座椅中。
A.栅栏和窗是白色的,屋顶是斜的,树丛和远山围绕在木房子四周。
B.围绕在木房子四周的树丛和远山,白色的栅栏和窗、斜的屋顶。
C.白色的栅栏和窗,斜的屋顶,围绕在木房子四周的树丛和远山。
D.树丛和远山围绕在木房子四周,栅栏和窗是白色的,屋顶是斜的。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
B.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
C.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D.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6.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努力攻克技术难关,取得了约500项左右的专利成果。
C.通过“主题教育”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意义。
D.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必须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7.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列夫·托尔斯泰(节选)
①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②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1)第①段在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满含粲然笑意时,说它犹如__________;那么,假如要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忧郁时,可以说它犹如___________。
(2)“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请列举第①段眼睛的不同感情表现。
(3)请赏析②段画线句“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
8.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世间最美的坟墓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茨威格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来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被忘掉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事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柵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有改动)
(1).选文第1段有一句话高度概括出托尔斯泰墓给作者留下的总体印象,请把它找出来,写在下面。
(2).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请简要概括托尔斯泰墓的外形和环境。
(3).作者说托尔斯泰墓“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这种“剧烈震撼” 的句子。
(4).选文第2段画线句的景物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9.学完本文,为进一步了解伟人深邃的思想,班级举行以“走近不朽的丰碑——列夫·托尔斯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标语我来拟】为了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紧扣活动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悬挂在活动现场。
(2)【对联巧评价】根据对列夫·托尔斯泰的了解,用一副对联评价列夫·托尔斯泰。
示例:三尺侏儒相貌丑/百年巨人文笔高
(3)【感受其魅力】列夫·托尔斯泰虽外表平庸,却内心丰富。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列夫·托尔斯泰。
材料一:列夫·托尔斯泰在给孩子们讲故事。(见下图)
材料二:列夫·托尔斯泰与他的女婿在下棋。(见下图)
(4)【获得些启示】下面的故事中,托尔斯泰对年轻人说的话很有哲理,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至少两点)
有个青年总是想一举成名。他去请教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诚恳地对年轻人说:“一个人就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分数就愈小。”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履”应为“覆”。B.“烂”应为“滥”。D.“蓬”应为“篷”。
2.答案:B
解析:阑珊:将尽,衰落。也有凄凉、凄楚、凋零的含义,不符合句意。
3.答案:B
解析:A.“非常”是副词。C.“守卫”是谓语中心词、“在洞口周围”是介宾短语作补语。D.句子主干是“人可以支配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句子选用的能力。根据横线前的“一座俄罗斯木房子”可知,后面应该先写木房子的构造,故排除B、D两项;然后由近及远,由木房子写到四周的树丛和远山。观察前后句子的特点,皆是形容词在前,名词在后,A项的句式与前后文不符,故答案为C项。
5.答案:A
解析:A项没有使用修辞。B项为反问,C项为比喻,D项为夸张。
6.答案:A
解析:A点拨:B项语义重复,应删去“约”或“左右”。C项成分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D项否定不当,应删去“不得”或“必须禁止”。
7.答案:(1)神奇的星光 一汪幽暗的湖水
(2)高兴时满含粲然笑意,在音乐中热泪涟涟,精神满足时闪闪发光,忧郁时黯然失色,也可以冷酷锐利,或涌出好奇的神色。
(3)这句话运用比喻手法,用“闪光的珠宝”比喻托尔斯泰的眼睛,用“甲壳”比喻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
解析:(1)本题考查提取文章信息和补写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思考与之特点相符的喻体,完成比喻句的补写。第一空可直接从文中找到;第二空应填体现眼睛忧郁、深邃的特点的喻体,所以可填写“一汪幽暗的湖水”。
(2)本题考查语句的理解和文章信息的筛选。“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概括出“高兴时满含粲然笑意”;“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概括出“在音乐中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概括出“精神满足时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概括出“忧郁时黯然失色”;由“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概括出“也可以冷酷锐利”;由“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概括出“涌出好奇的神色”。
(3)本题考查语句赏析。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句中用“闪光的珠宝”比喻托尔斯泰的眼睛,把他的“胡子、眉毛、头发”比喻成甲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眼睛在托尔斯泰面部的重要性,托尔斯泰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
8.答案:(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2).①基本特征是“朴素”。
②外形:小小的长方形土丘,没有十字架、墓碑、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环境: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
(3).①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
②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4).在不容许大声说话的地方,描写自然景物的动态,反衬出墓地的宁静。由于没有奢华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出坟墓朴素的特征。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
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重点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的“总体印象”可知,所要寻找的句子应该是一个总括句,总括句通常在段落的开头或者结尾,在这两处仔细阅读寻找即可。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原文内容,在第1段和第2段的前半部分可找到相应的答案。做这类题要注意带着问题细读文章,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答案进行概括。
(3).本题考查筛选重点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具体”和 “剧烈震撼”两个关键信息,在文中寻找这种震撼的具体表现即可得到答案。
(4).本题考查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是: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烘托人物的心理或形象,渲染氛围等。
9.答案:(1)读文学巨人著作,做时代思想先锋
(2)一声怒吼斥沙皇/满腔热血唤和平
(3)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个和蔼可亲、善良、热爱生活、多才多艺的人。
(4)有才能的人从不高估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能盲目自信;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答题时,可以根据对列夫·托尔斯泰的了解,紧扣“不朽的丰碑”拟写,语言力求简洁,最好采用对偶句的形式。
(2)本题考查对联拟写能力。答题时,可以结合写作背景,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如《战争与和平》《复活》等),在此基础上,依照对联“一一相对”的要求作答即可。
(3)细读文字和图片,由材料一可知其喜欢孩子,善良,和蔼可亲;由材料二可知其多才多艺,热爱生活。
(4)首先理解托尔斯泰的话——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取决于自我评价和实际才能。实际才能是一定的,自我评价越高,人生价值越小。然后围绕“人生价值”,从谦虛、有自知之明等角度阐述启示即可。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