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苏州园林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9 苏州园林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5 17:4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苏州园林
1.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宣染 蔓延 玲珑 俯仰生姿
B.堆叠 映衬 毗邻 浮光略影
C.庸俗 景致 攀登 安静闲适
D.墙壁 阅厉 雷同 珠光宝气
2.下面的语句中空缺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A., , 。?????B., 、 。?????C.: 。 。?????D.: , 。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不能盲目发展。
B.那些后辈都读过前人的这篇文章,于是自出心裁,每多模仿或抄袭。
C.这里重峦叠嶂,地势较高,气候湿润,自古就是出产好茶的重镇。
D.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电影《老师·好》自3月22日全国上映以来,不断引发观影热潮。到目前,《老师·好》在同日上映影片中票房、上座率均居首位。
B.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中场所。
C.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D.自共享单车在衡阳运营以来,因外观时尚、轻便易行、收费低廉、随借随还等优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5.属于生动说明的句子是(?? )
A.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B.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C.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和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D.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6.下列句子中与“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一句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
A.游览者来到园里,哪一个不是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B.游览者来到园里,谁都是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C.游览者来到园里,谁不是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D.游览者来到园里,每一个都是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吗?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
“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简要说明第①段在选文中的作用。
(2)指出第②段和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3)选文第③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中,去掉“往往”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4)说说第④段中“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一句的表达作用。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榫卯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如图,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不用钉子,也不用胶水,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只要各自改变一点,就可以组合在一起。榫卯结合,岿然不动,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座始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构塔式建筑。它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牢国不破。榫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无从可知。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实物,是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遗址上的建筑。
材料二 榫卯结构在我国古代建筑、家具的主体建构中所占比例较大。建筑中的木构是梁柱系统,家具中的木构是框架系统,两个结构系统同样都靠榫卯来连接,构造原理相同。榫卯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一类主要是作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作两条边的拼合,还可以作面与边的交接构合,如“燕尾榫”“穿带榫”等;另一类是作为“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如“格肩榫”“半榫”等;还有一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在一起并相互连接的构造方法,这种方法除运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连合结构外,都是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如常见的有“托角榫”“长短榫”等。三种结构的优势各不相同。
材料三 木质材料由纵向纤维构成,只在纵向上具备强度和韧性,横向容易折断。榫卯通过变换其受力方式,使受力点作用于纵向,避弱就强。另外,木质材料受温度、湿度的影响比较大,榫卯同质同构的连接方式使得连接的两端共同收缩或舒张,整体结构更加牢固。作为一种巅峰技艺,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比用铁钉连接的家具更加结实耐用。(甲)榫卯结构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的巧妙组合,可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而铁钉连接的家具就做不到。(乙)金属材质容易绣蚀或氧化,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明式家具虽已距今几百年但木质仍坚硬如初。如果用铁钉组合这样的家具,很可能因连接金属的锈蚀、老化等因素,致使家具散架。除耐用外,榫卯结构的制品还具有有利于运输和维修等优势。
(1).从三则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则材料的主要目的是解释山西应县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依然高高耸立的原因。
B.我国古代建筑、家具的主体建构是榫卯结构,两者的木构结构系统相同,构造原理相同。
C.所有榫卯结构分为三类,这三类的用途各不相同,但各具优势。
D.材料三从木质材料的特点方面说明了榫卯结构牢固的原因。
(2).请从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角度,分析下面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它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
②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实物,是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遗址上的建筑。
(3).文中(甲)(乙)两处画线句在说明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两句内容是否重复?请简要分析。
9.学完本课后,班级想开展一次调查苏州园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果你是本次调查活动的负责人,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请你为本次活动确定几种活动方式。(至少写出三种)
(3)下面的【链接材料】是对苏州园林中拙政园的景点“海棠春坞”的介绍。结合课文中的相关内容,简要说明“海棠春坞”的设计体现了苏州园林哪个方面的艺术追求,并结合【链接材料】进行具体分析。
【链接材料】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代表。海棠春坞是园中的一处景点。景点中的植物仅有海棠二株,翠竹一丛。在空间布局上,翠竹、海棠都是较矮小的植物,与园外的参天大树相映成趣;翠竹四季常青,绿意袭人,海棠秋季落叶,萧瑟瘦硬,让小园一年四季都充满意趣。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项,宣——渲。B项,略——掠。D项,厉——历。
2.答案:D
解析:“一致追求的是”后面的句子是对第一句的解释说明, 因此第一处应该用冒号。“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表意不完整,因此第二处应该用逗号,由一、二处即可确定答案。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B项,不合语境,“自出心裁”的意思是完全出于自己的构想和设计,多指诗文创作中有独特的构思,不落俗套。此处与后文“模仿或抄袭”矛盾。A项,使用正确,“因地制宜”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C项,使用正确,“重峦叠嶂”指重重叠叠的山峰。D项,使用正确,“嶙峋”这里形容枯瘦的样子。
4.答案:A
解析:B项搭配不当,将“石碑上的刻文”改为“刻文的石碑”。C项语序不当,将“干预”和“发现”调换位置。D项缺少主语,应删去“自”。
5.答案:C
6.答案:D
解析:例句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意思是所有的人都是那样想和说的。D项是疑问句,与例句意思不一样。
7.答案:(1)①总说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基本原则和实际效果;②引出下文的分说内容。
(2)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比较突出“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这一特点。
(3)不好。去掉“往往”,说法过于绝对。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苏州园林每个季节中都有各不相同的树木相互映衬的景致。
解析:(1)段落在文中的作用,除理解段落的内容外,还应结合上下文来分析。本段与下面几段是总分关系,总述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引出了下文。
(2)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等。结合画线句的具体内容来判断说明方法并分析作用即可。第②段中画线句将苏州园林和中国传统的建筑进行对比,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用的答题模式为: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第④段中画线句举了园里“古老的藤萝”的例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用的答题模式是:举了××的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对比去掉“往往”前后句子的意思,看句意是否发生了改变,由此判断能否去掉。另外,应结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来分析。
(4)联系上文分析其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即可。
8.答案:(1).D
(2).①将“榫卯”比作“功臣”,说明了榫卯结构对山西应县木塔的抗震起到了重要作用,增强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②“迄今为止”说明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遗址上的建筑,只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榫卯结构建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甲)(乙)两处都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结实耐用的特点。
两句没有重复。原因:(甲)句是从榫卯结构木件组合方式的角度进行说明的,(乙)句是从榫卯材质的角度进行说明的。
解析:(1).A项,表述有误。三则材料主要说明了榫卯结构的原理及优势;B项,“两者的木构结构系统相同”表述有误,由材料二“建筑中的木构是梁柱系统,家具中的木构是框架系统”可知,两者木构结构系统不同;C项,“所有榫卯结构分为三类”表述有误,原文是“榫卯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
(2).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分析加粗词的意思并分析其是否运用了某些手法。其次,分析加粗词说明了什么内容。最后,点明加粗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怎样的特点。一般运用了某种修辞,多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若是限制性词语,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角度。第一问,通过认真品读两个句子可知,(甲)
(乙)两句均将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与铁钉连接的家具作对比,即均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的优势。第二问,要从两者的不同之处进行分析。分析两句内容可知,两者说明角度不同,(甲)句是从榫卯结构木件组合方式的角度进行说明的;(乙)句是从榫卯材质的角度进行说明的。据此作答即可。
9.答案:(1)精彩苏州古建筑,美丽园林扬四方。
(2)①实地考察苏州园林;②采访苏州园林的研究与保护者;③阅读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
(3)“海棠春坞”的设计体现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的艺术追求: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链接材料】中的翠竹、海棠与参天大树俯仰生姿;常绿植物翠竹与落叶的海棠树相映成趣,体现了苏州园林这一特点。
解析:(1)可结合本课内容,围绕“苏州园林”拟写,可恰当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2)拟写的活动方式要围绕“苏州园林”,要有可操作性。
(3)【链接材料】中,翠竹、海棠较矮小,园外大树参天,体现了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翠竹四季常青,海棠秋季落叶,让四季都充满意趣,体现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这一艺术追求。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