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2、学习本文建筑物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和说明方法。
3、感悟在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所蕴含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感受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说明建筑物特征,采用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和多种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描写、议论作用。
【课时计划】
2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有这样一座丰碑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般耸立在天安门广场,引得路过行人向他瞩目行礼,它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看见它就让人们想起先烈们的丰功伟绩;看见它让人们想起先驱们的精神意志,今天我们一起去瞻仰了解它。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周定舫,(1931--?),浙江省定海县人,1953年8月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到新华社北京分社担任记者,现为北京新闻学会会员。在漫长的记者生涯中,担负过首都十大建筑、毛主席纪念堂等重大报道任务。他在五十年代,曾连续报道了“毛泽东号”机车组、全国劳动模范李瑞环和张百发的先进事迹,激励和鼓舞人们去为祖国的伟大事业而献身。?
2、背景简介:在我国举行开国大典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30日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6时,毛主席率领全体政协代表在天安门前广场上举行了建立纪念碑的奠基典礼。随后,以毛主席为首的政协各单位首席代表一一执锨,奠下纪念碑的基石。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52年8月正式动工兴建,于1958年4月22日建成,前后长达5年零8个月。本文发表于纪念碑落成的第二天。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由北京市市长彭真任主任委员、郑振铎、梁思成任副主任委员。委员会下设工程处,分设计、施工、采石、美术工作等7个组,进行工作,此外,专设一个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现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的领导下,研究浮雕画片所需的史料题材。
3、基础积累
读准字音
瞻仰(zhān)
镏金(liú)
上溯(sù)
重幔chóng
màn)庑殿(w?)
挑衅(ti?o
xìn)
逾越(yú)
天堑(qiàn)五卅(?sà)
发髻(jì)
理解词语
瞻仰:恭敬地看。瞻,往上或者往前看。上溯:从当前往上推算。溯,逆着水流方向走。逾越:跨越,超越。天堑: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这里指长江,形容它的险要。堑,壕沟。矗
立:
高大而笔直地挺立。永垂不朽:
垂,流传后世。朽,磨灭。指光辉的事业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慷慨激昂:充满正气,精神振奋,情绪激动、高昂。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走。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丰:多、盛。遥遥相对:遥遥,形容距离远。远远地相互对着。风起云涌:涌,升起,冒出。比喻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势不可挡。
3、速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点拨】(一)(1)说明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时的心情和总的特点。
(二)(2-10)介绍
(?https:?/??/?www.llysc.cn?/?topic?/?1614.html"
\o
"介绍"
\t
"_blank?)纪念碑的位置、环境、建碑的由来以及碑的构造、碑文、浮雕等。
第一层(2-3):描绘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说明兴建经过和重大意义。
第二层(4-6):介绍纪念碑的题词和碑文、结构和造型,以及概述碑座四周的浮雕。
第三层(7-10):具体介绍10幅浮雕。
(三)(11)总结瞻仰后的深切感受。
4、概括本文的内容主题。
【点拨】本文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具体而全面介绍突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特点,赞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他们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它们无限的崇敬和深切怀念.
三、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1、
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点拨】正标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作用:(1)标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2)揭示全文中心意思
副标题: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作用:(1)表明了本文说明的对象。(2)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先烈万分崇敬的心情。
2、齐读首尾(第1段、11段)探究: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齐读开头和结尾两节文字,说说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
【点拨】感情基调:“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
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结构形成首尾呼应。
3、小组读2、3段,探究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纪念碑一步步介绍到我们面前来?
【点拨】作者的活动顺序: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碑前。按行走路线由远而近把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及整体形象介绍给读者。?
3、第3段介绍建碑的特殊材料有何象征意义?
【点拨】花岗石的特征是坚硬,汉白玉的特征是洁白。用这两种材料象征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4、理清介绍纪念碑的顺序(空间顺序)?
【点拨】介绍纪念碑的空间顺序:台阶──平台(碑身四周)──碑身(正面、背面)──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大碑座。(按由下而上再下的顺序介绍
5、小组赛读4-6段探究作者在这里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点拨】碑的四周栏杆、碑的正面题词和背面碑文、碑身的装饰以及大碑座四周的浮雕。作者再次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突出了主题,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高度概括了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表现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
。
6、大声读朗诵碑的正文,体会内涵。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主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点拨】三年以来”是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1946年至1949年最后三年的解放战争时期;“三十年以来”是指从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整个历史时期;“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由此标志着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由此可以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7、第6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浮雕的?有何作用??
【点拨】交代了浮雕的位置、高度、长度、质量、画面,为下文详细描绘作了准备。
8、第7----10段介绍了哪10幅浮雕?朗读记叙画面的文字体会说明中记叙作用。找出介绍顺序?
【点拨】
顺序:(1)
从东到南到西再到北的空间顺序,(2)从近代再到现代的时间顺序。
9、为什么把“胜利渡长江
解放全中国”这副浮雕放在北面,也就是碑身的正面?
【点拨】突出解放战争。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别是三年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10、小结本文说明顺序?
【点拨】(1)从远到近的空间顺序(2-5段)
(2)从东到南到西再到北的空间顺序,与从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相结合(6-10段)
11、朗读以下句子,体会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点拨】运用打比方说明方法把人民英雄纪念碑比作“巨人”生动形象说明纪念碑巍峨高大特点。
(2)、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点拨】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加上结尾两句以后,使人们对“37.94米”到底有多高有了一个具体的感觉。10层楼大家都见到过,天安门就在纪念碑的对面,大家都很熟悉,一比较就可以想见纪念碑有多高了,突出了纪念碑雄伟特点。
(3)、纪念碑是用17000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点拨】运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用具体数字说明纪念碑庄严特点。
(4)、同学们还可以找出其他语句,分析说明方法作用。
四、深入研读,探究写法
1、时空顺序相结合使说明条理清楚。
2、说明中的记叙、议论使说明富有情感。
3、多种说明方法结合使说明特征突出。
五、课堂练笔,巩固提升
课文有条理、有方法的说明让我们清楚地了解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请你也用合理的空间顺序和恰当的说明方法向大家介绍一座你熟悉的建筑物。(200字左右)
PAGE
6(共52张PPT)
部编版
八年级上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有这样一座丰碑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般耸立在天安门广场,引得路过行人向他瞩目行礼,它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看见它就让人们想起先烈们的丰功伟绩;看见它让人们想起先驱们的精神意志,今天我们一起去瞻仰了解它。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作
者
简
介
周定舫(1931--?),浙江省定海县人,1953年8月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到新华社北京分社担任记者,现为北京新闻学会会员。在漫长的记者生涯中,担负过首都十大建筑、毛主席纪念堂等重大报道任务。他在五十年代,曾连续报道了“毛泽东号”机车组、全国劳动模范李瑞环和张百发的先进事迹,激励和鼓舞人们去为祖国的伟大事业而献身。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背
景
链
接
在我国举行开国大典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30日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6时,毛主席率领全体政协代表在天安门前广场上举行了建立纪念碑的奠基典礼。随后,以毛主席为首的政协各单位首席代表一一执锨,奠下纪念碑的基石。
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52年8月正式动工兴建,于1958年4月22日建成,前后长达5年零8个月。本文发表于纪念碑落成的第二天。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由北京市市长彭真任主任委员、郑振铎、梁思成任副主任委员。委员会下设工程
处,分设计、施工、采石、美术工作等7个组,进行工作,此外,专设一个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现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的领导下,研究浮雕画片所需的史料题材。
新知讲解
记叙文:重在记叙、描述与抒情,以形
象感人,以情动人。
议论文:重在阐明主张,批驳谬论,以
理服人。
说明文:重在实事求是地比较客观的说
明事物,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
文
体
常
识
新知讲解
说明文知识梳理
说明的对象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对象的特征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下定义、
作诠释、
列图表。
总
分
总
总
分
分
总
说明文的分类
按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按语言风格:平时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
新知讲解
明对象
理顺序
抓特征
找方法
品语言
新知讲解
说明文阅读五步法
字
词
学
习
新知讲解
瞻仰(zhān)
镏金(
liú)
上溯(
sù)
重幔(chóng
màn)
庑殿(w?)
挑衅(ti?o
xìn)
逾越(yú)
天堑(qiàn)
五卅(?sà)
发髻(jì)
瞻仰:恭敬地看。瞻,往上或者往前看。
上溯:从当前往上推算。溯,逆着水流方向走。
逾越:跨越,超越。
天堑: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这里指长江,形容它的险要。堑,壕沟。
矗
立:
高大而笔直地挺立。
永垂不朽:
垂,流传后世。朽,磨灭。指光辉的事业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慷慨激昂:充满正气,精神振奋,情绪激动、高昂。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走。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丰:多、盛。
遥遥相对:遥遥,形容距离远。远远地相互对着。
风起云涌:涌,升起,冒出。比喻新生事物不断出
现,势不可挡。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结
构
层
次
(一)(1)说明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时的心情和总的特点。
(二)(2-10)介绍纪念碑的位置、环境、建碑的由来以及碑的构造、碑文、浮雕等。
第一层(2-3):描绘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说明兴建经过和重大意义。
第二层(4-6):介绍纪念碑的题词和碑文、结构和造型,以及概述碑座四周的浮雕。
第三层(7-10):具体介绍10幅浮雕。
(三)(11)总结瞻仰后的深切感受。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内
容
主
旨
本文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具体而全面介绍突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特点,赞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他们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它们无限的崇敬和深切怀念.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1、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正标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作用:(1)标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2)揭示全文中心意思
副标题: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作用:(1)表明了本文说明的对象。(2)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先烈万分崇敬的心情。
文
本
解
读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2、齐读首尾(第1段、11段)探究: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齐读开头和结尾两节文字,说说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
感情基调:“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
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结构形成首尾呼应。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3、小组读2、3段,探究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纪念碑一步步介绍到我们面前来?
作者的活动顺序: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碑前。按行走路线由远而近把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及整体形象介绍给读者。?
进入广场
越过广场
踏上石道
走到碑前
踏上台阶
到了平台
天安门
东长安街
政协礼堂
人民大会堂
纪念碑台阶前
第二层平台
纪念碑
北
东
南
西
远
近
按照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介绍纪念碑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3、第3段介绍建碑的特殊材料有何象征意义?
花岗石的特征是坚硬,汉白玉的特征是洁白。用这两种材料象征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4、理清介绍纪念碑的顺序(空间顺序)?
介绍纪念碑的空间顺序:台阶──平台(碑身四周)──碑身(正面、背面)──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大碑座。(按由下而上再下的顺序介绍
纪念碑结构
小碑座
碑顶
二层平台
碑身背面
大碑座
碑正面
一层平台
东西两侧
碑背面
碑正面
碑顶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5、小组赛读4-6段探究作者在这里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碑的四周栏杆、碑的正面题词和背面碑文、碑身的装饰以及大碑座四周的浮雕。作者再次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
字,突出了主题,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高度概括了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表现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
。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6、大声读朗诵碑的正文,体会内涵。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主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三年以来”是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1946年至1949年最后三年的解放战争时期;“三十年以来”是指从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整个历史时期;“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由此标志着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由此可以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7、第6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浮雕的?有何作用??
交代了浮雕的位置、高度、长度、质量、画面,为下文详细描绘作了准备。
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
每幅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性格、表情和姿态都不相同。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8、第7----10段介绍了哪10幅浮雕?朗读记叙画面的文字体会说明中记叙作用。找出介绍顺序?
顺序:(1)
从东到南到西再到北的空间顺序,(2)从近代再到现代的时间顺序。
销毁鸦片烟
1839年
金田起义
1851年
说说大浮雕---东
武昌起义
1911年
五卅运动
1925年
五四爱国运动
1919年
说说大浮雕---南
南昌起义
1927年
抗日敌后游击战
说说大浮雕---西
胜利渡长江
热烈支援前线
欢迎解放军
说说大浮雕---北
虎门硝烟
金田起义
武昌起义
五四爱国运动
五卅运动
八一南昌起义
抗日敌后游击战
欢迎解放军
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支援前线
方位
顺序
时间
事件
意义
东之北
1
1839年
销毁鸦片烟
表现中国人民反帝的决心
西之北
7
抗日战争时期
敌后游击战
打击日本侵略者
1949年
解放全中国
北之中
9
胜利渡长江
东之南
2
1851年
金田起义
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南之东
3
1911年
武昌起义
结束了封建帝制
南之中
4
1919年
五四运动
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
南之西
5
1925年
五卅运动
促使大革命风暴的爆发
西之南
6
1927年
八一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斗争第一枪
北之东
8
热烈支援前线
北之西
10
欢迎慰劳解放军
西
南
北
东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9、为什么把“胜利渡长江
解放全中国”这副浮雕放在北面,也就是碑身的正面?
突出解放战争。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别是三年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10、小结本文说明顺序?
(1)从远到近的空间顺序(2-5段)
(2)从东到南到西再到北的空间顺序,与从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相结合(6-10段)
本文作者采用了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远---近)顺序为主,以纪念碑的方位(东--南--西--北)顺序为辅,并在介绍浮雕时运用时间顺序(历史顺序)来组织材料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11、下列句子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扣住纪念碑的哪一个总特征来说明的
?
(1)、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2)、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3)、纪念碑是用17000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打比方
巍峨
列数字
雄伟
作比较
列数字
庄严
说
明
方
法
合作探究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写
作
特
色
1、时空顺序相结合使说明条理清楚。
2、说明中的记叙、议论使说明富有情感。
3、多种说明方法结合使说明特征突出。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总
分
总
点题
总结
一、全貌
二、源起
三、结构
四、浮雕
空间顺序
时间顺序
结
构
梳
理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课文有条理、有方法的说明让我们清楚地了解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请你也用合理的空间顺序和恰当的说明方法向大家介绍一座你熟悉的建筑物。(200字左右)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