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细胞质
必修一 第二章 第三节(浙科版)
细胞质
成分:由各种细胞器和透明、黏稠、流动着
的液体(细胞溶胶)组成。
细胞器的成分:
中心体、核糖体、细胞骨架、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液泡、细胞核、质体、线粒体
细胞质中除细胞器以外的液体部分
25-50%的蛋白质存在于细胞溶胶中,内含有多种酶,是多种代谢活动的场所。
细胞溶胶(cytosol)
*
*
化学组成:水、无机离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及其衍生物、蛋白质、脂蛋白和RNA等。
主要功能:为各种细胞器维持其正常结构提供所需要的环境,为各类细胞器完成其功能活动供给所需的底物,同时也是进行某些生化活动的场所。
是多种代谢活动的场所。
*
*
细胞质(cytoplasm)
细胞溶胶
中心体
内质网
线粒体
高尔基体
B
D
E
溶酶体
细胞溶胶
A
细胞膜
核糖体
F
H
细胞核
细胞壁
液泡
叶绿体
中心体
I
J
K
核糖体(ribosome)
*
*
结构:
无膜结构的椭球形颗粒小体
组成:
RNA+蛋白质
分布:
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
有些游离在细胞溶胶中
功能: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 ER)
粗面内质网(rough ER)
光面内质网(smooth ER)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 ER)
*
*
分类:
分布:
功能:
由单层膜结构连接成的管网状结构
粗面内质网; 滑面内质网
广泛分布在细胞质内,向内与细胞核膜相连,向外与质膜相连
粗面内质网:分布着许多核糖体,是蛋白质运输
的通道
光面内质网:参与某些脂类、糖类、激素的合成。
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膜上附着多种酶,为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提供了条件。
有机物合成的“车间”
结构:
内质网的分布
*
*
广泛分布在细胞质内,向内与细胞核膜相连,向外与质膜相连
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
*
*
结构:
由单层膜构成的扁平小囊和小泡
功能:
是真核细胞中的物质转运系统,承担着物质运输的任务。
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加工、分类和包装蛋白质,转运到细胞内外的目的地。
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对即将分泌出来的牛奶蛋白质进行最后的浓缩和加工
合成蛋白质(半成品)
半成品运输到高尔基体
溶酶体(lysosome)
*
*
结构:
由单层膜包被的小泡,内含各种水解酶
功能:
消化细胞从外界吞入的颗粒
消化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
线粒体(mitochondria)
*
*
结构:
由双层膜构成。
外膜:平整
内膜:向内折叠形嵴(cristae)
内膜向内折叠,增加膜表面积,有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
嵴
*
*
线粒体(mitochondria)
功能:
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的中心。
另外,含有少量DNA和核糖体,能合成部分自身需要的蛋白质。
分布:
真核细胞中广泛分布。
生长旺盛的细胞或生理功能活跃的细胞中线粒体居多(如肝细胞中线粒体多达2000 个,一般细胞为几十至几百个),在代谢衰退的细胞中线粒体较少。
鸟翼的肌原纤维、精子的尾部基端线粒体数目较多。
叶绿体(chloroplast)
*
*
结构:
双层膜 内部有基质和基粒。
功能: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含有少量DNA和核糖体,能合成部分自身需要的蛋白质。
质体(plastids)
*
*
白色体(leucoplast):不含色素。贮存脂质和淀
粉,存在于不见光的细胞中。
有色体(chromoplast):含色素。
最重要的一类有色体是叶绿体(chloroplast),含叶绿素和其他色素,只存在于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
质体存在于植物和藻类细胞中。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比较
*
*
共性:双膜、DNA、能量转换站
线粒体 叶绿体
分布
形态
结
构
功能
外膜
内膜
基质
动植物细胞中
植物细胞中
短棒形、圆球形等
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使线粒体与周围的细胞质基质分开
使叶绿体与周围的细胞质基质分开
折叠成嵴,分布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光滑
液态,含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少量的核酸
液态,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含有少量核酸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液泡
*
*
结构:
单层膜。
内部的水溶液称为细胞液。
液泡
分布:
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
调节植物内环境,维持渗透压,保持细胞的坚挺。
功能:
中心体
*
*
结构:
无膜结构。
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centriole)构成。
分布:
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存在于动物、低等植物的细胞内。
功能:
组成:
微管蛋白
细胞骨架(cytoskeleton)
*
*
结构:
无膜结构
微丝
微管
组成:肌动蛋白
组成:微管蛋白
蛋白质纤维构成的支架决定着细胞的形状
小结
*
*
一:依据生物膜进行划分:
膜的层数 细胞器
两层膜结构
单层膜结构
无膜结构
线粒体、叶绿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
中心体、核糖体、细胞骨架
二、按照功能进行划分
(1)细胞器与水的产生
细胞器名称 生理作用
叶绿体
线粒体
核糖体
脱水缩合
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2)能够产生ATP的结构及相应生理作用
结构名称 生理作用
叶绿体
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无氧呼吸或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
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4)细胞器与主动运输的关系
线粒体:提供能量
核糖体:合成载体蛋白
(3)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
叶绿体:光能→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线粒体: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热能
(5)含有核酸的细胞器
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6)能自我复制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
(7)能发生碱基配对的细胞器
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三、依据分布范围来划分
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
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
动物细胞所特有的:
线粒体、内质网、
高尔基体、核糖体
液泡和叶绿体
中心体(低等植物也含有)
辨析以下说法
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 )
没有液泡的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 )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 )
细胞中含有中心体,可以判断是动物细胞( )
核糖体 线粒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溶酶体)
叶绿体液泡
中心体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器比较
各种细胞器比较
细胞器 分布 膜结构 功能 角色比喻
线粒体
叶绿体
液泡
内质网
高尔基体
溶酶体
核糖体
中心体
动、植物
动、植物
两层膜
无膜
消化车间
蛋白质装配机器
运输通道
蛋白质的加工车间和发送站
养料制造车间
能量转换站
动力车间
调节内环境,
维持渗透压
与有丝分裂有关
吞噬、分解无用结构和异物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蛋白质合成加工、脂质合成
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包装、装运
光合作用的场所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植物细胞
(均含色素)
动、低等植物
单层膜
课堂练习
1、若该细胞为昆虫的飞行肌细胞,则该细胞中细胞器[ ] 较多。
2、若这是一个人体胰岛细胞,那么参与合成并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器有[ ] 、[ ] 、 [ ] 、[ ] 。
3、若这是蝌蚪尾部的细胞,在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中,蝌蚪的尾逐渐消失,与这一“自溶”现象有关的细胞器是[ ]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⑧ 线粒体
⑦ 核糖体
⑥ 粗面内质网
③ 高尔基体
⑧ 线粒体
⑤ 溶酶体
1.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共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都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都有基质和基粒
C 所含酶的功能都相同 D 都不存在与原核细胞中
C
2.科学研究发现: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主要合成某些专门供送到细胞外面的分泌物质。下面那种是由核糖体合成的且分泌到细胞外的物质( )
A 血红蛋白 B 呼吸氧化酶
C 胃蛋白酶原 D 性激素
C
练习检测
3.一分子二氧化碳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共穿越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 )
A .5 B. 6
C. 7 D. 8
B
4.科学家在研究家蚕丝腺细胞亚显微结构时发现:粗面内质网的含量为N时,蚕丝产量为p;粗面内质网的含量为2N时,蚕丝产量为1.5 P;粗面内质网的含量为3N时,蚕丝产量为2P。实验结果表明,蚕丝产量高的家蚕,其丝腺细胞的粗面内质网 ,这个事实说明 。
多
内质网与蛋白质运输有关
5、德国科学家华乐柏在研究线粒体时,统计了某种动物部分细胞中线粒体数量如下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常态
肝细胞 肾皮质
细胞 平滑
肌细胞 心肌
细胞 动物冬眠状态
肝细胞
950 400 260 12500 1350
(1)、心肌细胞的线粒体数量最多,这是因为
(2)、冬眠状态下肝细胞中线粒体比在常态下多是因为
(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线粒体的多少与什么有关
心肌运动量大,不停地收缩,需能量多
冬眠时,动物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主要靠肝脏
肝脏代谢加强,需能量多。
细胞新陈代谢的强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