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平湖秋月
雷峰夕照
三潭印月
第13课
唐诗五首
王绩
崔颢
王维
李白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1.了解律诗的特点,背诵并默写诗歌。
(重点)
2.反复诵读,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领悟诗中描绘的意境。(难点)
3.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其诗语言通俗易懂。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代表作品有:《赋得古原草送别》、《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背景材料
长庆三年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课文品读
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即贾公亭。
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
诗意:
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湖水刚涨得同堤岸相平,白云重叠,与湖水相连。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初春时早来的黄莺。
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衔取。
诗意:
几处早早飞来的黄莺争着挤在向阳的树上,不知谁家刚飞过的燕子忙着啄泥筑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各种颜色的野花。
副词,将要,就要。
使人眼花缭乱。
诗意:
五颜六色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没过马蹄。
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
遮没,盖没。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以孤山为参照物。
百游不厌。
同“荫”,指树阴。
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
诗意:
我最爱西湖的东面,总感到游赏得还不够,那便是碧绿的杨树阴里的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阴下的白沙堤。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人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要仔细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一路行来,到最后湖东的白堤。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写了初春的哪些景物?
早春景象
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湖水、垂云、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杨柳、白沙堤
初春
“几处”“谁家”
准确反映了早春景物的特点,说明诗人观察细致,描写入微。只因是早春,所以不是“处处”“家家”。
从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
第三四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尾联是如何结束全诗的?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哪个字最能体现这种感情?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示例一:颔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示例二:颈联写了花草。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久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暗切题中“行”字。草初生,故“浅”,也是早生景象;“没蹄”,也是暗切“行”字。
你能对所喜欢的诗句进行简单赏析吗?
尾联从内容和写法上看与前三联有什么不同?
前三联都是抓住西湖早春的独特之处来描写诗人将所见之景,诗人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含蓄地融入了对景物的细腻描写之中。尾联直抒胸臆,说自己“最爱”湖
东的白沙堤表达了诗人对白沙堤的喜爱之情,至于白沙堤有怎样的景色,除了点明是在“绿杨阴里”之外,未进行任何形容,全凭读者根据前面的描绘进行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了“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含蓄隽永,韵味无穷。
这两个动词,细致传神地刻画出了一幅早莺争着飞向朝阳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课文品读
赏析“争”“啄”两个字的妙处
举例说明《钱塘湖春行》一诗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直抒胸臆的诗句是什么?
“几处早莺争暖树”与“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对近景及高处的莺燕的动态描写,突出了早春特有景象,修辞上运用了对偶的方法。“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也是写近景,是写低处,花草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直抒胸臆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抒发了作者被景色陶醉,流连忘返的喜悦心情。
诗中的春景本是一些零散的片断,诗人如何把它们组合成一幅幅流畅的画面?
诗人落足在一个“行”上,从全湖一个标志性建筑孤山寺写起,以最爱的白沙堤为终点采用“游踪”的手法组织画面。
通过对这些春景的描绘,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抒发了作者恬静、闲适之情
欣赏诗歌一般的方法
一、抓诗眼
。
二、寻景物。(根据“诗眼”,寻找诗歌中的景物,想像诗中画面)
三、悟诗情。(根据诗中的景物,体会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与诗人同悲共喜。)
两句中的短语结构和词性要相同,互相成对,像古代的仪仗队一样,两两相对。
对仗要求:
想一想?
文中哪几联诗句使用了对仗?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主旨归纳
写作特色
1.用词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
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准确、具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描绘和渲染。如用“早莺”“暖树”“新燕”“浅草”等特定的词语来突出早春的特征,用词恰当准确;又如“几处”“谁家”等词的使用极有分寸,表明诗人所写之景并非花草茂盛的晚春,而是春意微露的早春风光。
2.语言平易自然,善于选取和描绘景物。
诗歌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途中展开景物描写,从孤山寺写到贾亭,又写到湖东白沙堤,诗人的足迹遍及大半个西湖。但在描绘中诗人却只选取了几种典型的景物,便将西湖春景写活了,可谓独具匠心。
钱塘湖春行
景
水、云、莺、燕
花、草、杨、堤
情
最爱湖东行不足
情景交融
喜爱赞美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说一说:如果你是一位小导游,请用自己的语言向游人介绍西湖的美景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欢迎来到钱塘湖畔。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孤山寺的北面,前方不远处立在水边的亭子就是贾亭。春雨刚过,大家看,淡淡的云气同湖面上的微微荡漾的水波连成了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这水真清啊,跟镜子一样呢。大家再听,不远处是谁在唱歌?原来是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歌唱家们,在嬉戏追逐,正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去。哇,还有几只新来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呢,它们干嘛呢?看,正忙着衔泥筑巢呢。大家看到路边的繁花了吗?东一簇,西一丛,真是让人眼花缭乱。这小草真可爱,嫩嫩的,绿绿的,一定是刚钻出来的吧。大家现在可以在草地上尽情玩耍,享受一下春天的美好。不知不觉我们到湖东了,这里绿杨成荫,真美啊,再看这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我们留连忘返了。
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再读教材,加深理解
2.
同步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