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唐诗五首 使至塞上 课件(共22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唐诗五首 使至塞上 课件(共22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6 16:3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13课
唐诗五首
王绩
崔颢
王维
李白
白居易
使至塞上
王维
1.了解诗人和诗歌写作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背诵并默写诗歌。(重点)
2.品味诗歌雄浑遒劲的语言特色,学习融情于景、虚实结合的写法。(难点)
3.体会古代将士戍守边疆的艰苦,学习古人为国尽忠的精神。
学习目标
背景知识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唐代诗人
王维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背景知识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识字识词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
王维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欲:要。
问:慰问。
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的使者身份。
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于比喻远行之人。
胡地的天空,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走进课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指烽烟。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轻烟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黄河。
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都护:唐代边疆设有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
燕然:燕然山,这里指边防前线。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联诗的内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颔联抒情,内心抑郁
首联叙事,出使边塞
颈联绘景,塞外风光
尾联叙事,战事繁忙
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描绘了诗人出使塞上的途中所见和边陲大漠风光的壮阔雄奇。
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说说这一句诗的含意,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背景链接:吐蕃发兵攻打唐朝的附属小国。节度使崔希逸将军战胜吐蕃军。王维奉使出塞犒赏三军,并留作军队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了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诗人用“征蓬”“归雁”比喻自己,透露出内心的寂寞孤独和飘零之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幽微难言怨愤、抑郁以及思乡之情。
千古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
“孤”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
“长”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圆”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暧,微带苍茫

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颈联绘景——
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构图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
线条美: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色彩美: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
本诗的末尾写到的“燕然”,暗用一个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汉将窦宪大胜匈奴于燕然山,刻石记功以还。诗句一则歌颂守边将士为国奋勇杀敌之功,二则暗示自己为国建功立业之心。表现出诗人的达观以及慷慨悲壮的情感。
  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了河西军队的声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主题思想
《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绮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主旨归纳
写作特色
1.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诗歌形象地描绘了壮丽奇特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尤为传神,通过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画面感强,概括性极强,造景雄浑。
2.比喻贴切,遣词精妙。
描写“征蓬”
“归雁”,既是写景,又是叙事,自然贴切。“蓬草”“大雁”多喻漂泊在外的游子,诗人以“蓬草”“大雁”自比,从中可见其内心抑郁和激愤的情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一个“圆”字,一个“直”字,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遣词精巧,别具匠心。
入胡天
出汉塞
逢候骑
欲问边(目的)
过居延(行程)
落日圆
孤烟直
雄浑壮美
慷慨悲壮
(所见)
都护在燕然(结果)
使至塞上
请大胆想象,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诗句所表现的画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