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8-15 14:10:28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人体器官中,属于免疫系统第一道防线的是(  )
A.胸腺 B.骨髓 C.脾 D.皮肤
2.下列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  )
A.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C.浆细胞 D.红细胞
3.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
A.吞噬细胞 B.皮肤和黏膜
C.组织液中的溶菌酶 D.淋巴因子
4.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以及免疫活性物质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免疫细胞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吞噬细胞等
D.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5.免疫系统的功能不包括(  )
A.防卫 B.监控 C.催化 D.清除
6.人体免疫系统为健康保驾护航。下列细胞或物质不全属于免疫系统组成的是(  )
A.淋巴结、记忆细胞、青霉素 B.扁桃体、吞噬细胞、淋巴因子
C.骨髓、浆细胞、溶菌酶 D.胸腺、T细胞、抗体
7.(2021高二下·三亚开学考)被免疫细胞识别的外来分子是(  )
A.抗体 B.抗原 C.细胞因子 D.溶菌酶
8.(2021高二下·茂名期末)慢性肉芽肿病(CGD)和Chediak-Higashi综合征为吞噬细胞功能缺陷病,这两种病导致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增高。患这两种病的人不会表现为(  )
A.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彻底消除
B.对所有病原体的防御能力减弱
C.体液免疫受到显著影响
D.得恶性肿瘤的几率升高
9.一只小猫的腿受伤出血,母猫用沾满口水的舌头在伤口上添,就可以阻止发炎。这种现象在免疫学上叫做(  )
A.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
C.细胞免疫 D.预防接种
10.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B.浆细胞在特异性识别抗原后,自身合成并分泌抗体来消灭抗原
C.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
D.抗原通常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但自身的组织或细胞也会成为抗原
11.(2021高二下·赣州期中)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脊髓属于免疫器官
B.有吞噬细胞参与的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
C.T细胞和B细胞均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
D.免疫活性物质均是由免疫细胞产生
12.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增加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类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科学家从病愈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T细胞产生的
C.类毒素和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13.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分裂、分化为浆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细胞因子
C.甲是细胞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细胞因子,乙是抗体
14.(2021高二上·葫芦岛期末)某患者被确诊为肿瘤,这与该患者免疫系统某功能低下有关。这项功能是(  )
A.免疫防御 B.免疫自稳 C.免疫监视 D.免疫识别
二、综合题
15.(2020高二上·扬州期末)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下图所示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请回答问题:
(1)DC细胞能通过   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入细胞内,将其分解;同时,免疫调节也可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2)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T淋巴细胞外具有   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淋巴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具有摄取、处理及传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树突状细胞外,还有   等。
(3)T淋巴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   可作用于已被少数抗原刺激的   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分化。
(4)DC细胞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对癌症患者的治疗, DC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细胞,使之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还可诱导T淋巴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   精确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肿瘤复发的功效,该免疫过程属于   免疫。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胸腺是免疫器官,属于免疫系统第三道防线,A错误;
B、骨髓是免疫器官,属于免疫系统第三道防线,B错误;
C、脾是免疫器官,是免疫器官,属于免疫系统第三道防线,A错误;C错误;
D、皮肤属于免疫系统第一道防线,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具有特异性,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后天逐渐形成的,只针对一种抗原发挥免疫作用。
2.【答案】D
【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ABC、由分析可知: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其中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均属于淋巴细胞,ABC不符合题意;
D、红细胞属于血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包括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②吞噬细胞等。
(3)免疫活性物质:指的是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3.【答案】B
【知识点】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A错误;
B、皮肤、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正确;
C、组织液中的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错误;
D、淋巴因子是T细胞分泌的,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具有特异性,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后天逐渐形成的,只针对一种抗原发挥免疫作用。
4.【答案】D
【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A正确;
B、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B正确;
C、免疫细胞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C正确;
D、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淋巴因子和抗体由免疫细胞产生,溶菌酶可以由其他细胞产生,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包括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②吞噬细胞等。
(3)免疫活性物质:指的是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5.【答案】C
【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ABD、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具有监控和清除功能,ABD正确;
C、催化功能是酶的作用,免疫系统无此功能,C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御功能:保护机体不受损害,帮助机体消灭外来的细菌、病毒以及避免发生疾病。
(2)清除功能: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体内的净化更新。
(3)监控功能:及时识别和清除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的细胞,防止癌瘤的发生。
6.【答案】A
【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A、青霉素不属于免疫系统的组成,A错误;
B、扁桃体属于免疫器官,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淋巴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正确;
C、骨髓属于免疫器官,浆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正确;
D、胸腺属于免疫器官,T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抗体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包括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②吞噬细胞等。
(3)免疫活性物质:指的是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7.【答案】B
【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都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都属于体内物质),抗原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能被免疫细胞识别,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抗原。
8.【答案】A
【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患这两种病的人吞噬细胞功能缺陷,由于体液中的杀菌物质仍起作用,病人第二道防线的防御功能会减弱,但不会表现为彻底消除;由于吞噬细胞不能识别是哪种抗原,故其对所有病原体具有防御功能,患这两种病的人吞噬细胞功能缺陷,对所有病原体的防御能力都会减弱;体内大多数种类的抗原需要经过吞噬细胞处理才能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后,会使接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再发挥作用,这些都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由此可见,吞噬细胞功能缺陷会显著影响体液免疫;恶性肿瘤也属于抗原,吞噬细胞在消除这些抗原时会发挥作用。故答案为:A。
【点评】1、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1)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3)第三道防线: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
9.【答案】A
【知识点】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母猫唾液不属于体液,因此唾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第一道防线,而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答案为:A。
【分析】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具有特异性,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后天逐渐形成的,只针对一种抗原发挥免疫作用。
10.【答案】D
【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A、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A错误;
B、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
C、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最终被吞噬细胞处理消化掉,C错误;
D、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一般具有大分子性、异物性和特异性,自身癌变的细胞也能成为抗原,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包括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②吞噬细胞等。
(3)免疫活性物质:指的是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御功能:保护机体不受损害,帮助机体消灭外来的细菌、病毒以及避免发生疾病。
(2)清除功能: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体内的净化更新。
(3)监控功能:及时识别和清除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的细胞,防止癌瘤的发生。
11.【答案】C
【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免疫器官包括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脊髓是神经系统的结构,A错误;
B、吞噬细胞是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有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处理、呈递过程,故有吞噬细胞参与的不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
C、T细胞和B细胞均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但它们发育成熟的场所不同,C正确;
D、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和其他细胞产生,唾腺细胞、泪腺细胞、造血细胞等大多数细胞都可产生溶菌酶,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等;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二者都起源于骨髓,但是前者在胸腺中成熟,后者在骨髓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等。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包括三道防线:皮肤和粘膜组成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第二道防线;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第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12.【答案】A
【知识点】免疫学的应用
【解析】【解答】类毒素的本质比较复杂,不一定属于蛋白质类的物质,它是一种抗原,能刺激人体发生免疫反应;抗毒素是一种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抗毒素与类毒素发生反应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分析】 1、抗原是引发机体特异性免疫的东西,可以是来自外界的各种病毒、病原体,也可以是来自自身病变的细胞、异常的细胞等成分。
2、抗体由浆细胞分泌的球蛋白,针对抗原。
13.【答案】C
【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能够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分裂、分化为浆细胞。某种细菌体内的物质乙注入动物体内,引起免疫应答反应,推知物质乙属于抗原。
【分析】 1、抗原是引发机体特异性免疫的东西,可以是来自外界的各种病毒、病原体,也可以是来自自身病变的细胞、异常的细胞等成分;
2、抗体由浆细胞分泌的针对某一抗原的免疫球蛋白,具有专一性。
14.【答案】C
【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肿瘤是由于细胞癌变,而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清除属于免疫监视。
故答案为:C。
【分析】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防御性保护作用;
(2)免疫自稳指机体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3)免疫监视指机体清除和识别突变的细胞。
15.【答案】(1)胞吞;监控和清除
(2)识别;吞噬细胞
(3)淋巴因子;B
(4)效应T细胞;细胞
【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解:(1)DC细胞可通过胞吞方式将抗原摄入细胞内。免疫调节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2)吞噬细胞与DC细胞功能相似,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的功能,DC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是通过细胞外特定物质与T细胞表面具有识别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来实现的,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T淋巴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作用于已被少数抗原刺激的B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分化。(4)携带肿瘤抗原信息的DC细胞可诱导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来杀伤肿瘤细胞,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分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言、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免疫器言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有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有B细胞和T细胞,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1 / 1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人体器官中,属于免疫系统第一道防线的是(  )
A.胸腺 B.骨髓 C.脾 D.皮肤
【答案】D
【知识点】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胸腺是免疫器官,属于免疫系统第三道防线,A错误;
B、骨髓是免疫器官,属于免疫系统第三道防线,B错误;
C、脾是免疫器官,是免疫器官,属于免疫系统第三道防线,A错误;C错误;
D、皮肤属于免疫系统第一道防线,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具有特异性,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后天逐渐形成的,只针对一种抗原发挥免疫作用。
2.下列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  )
A.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C.浆细胞 D.红细胞
【答案】D
【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ABC、由分析可知: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其中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均属于淋巴细胞,ABC不符合题意;
D、红细胞属于血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包括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②吞噬细胞等。
(3)免疫活性物质:指的是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3.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
A.吞噬细胞 B.皮肤和黏膜
C.组织液中的溶菌酶 D.淋巴因子
【答案】B
【知识点】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A错误;
B、皮肤、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正确;
C、组织液中的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错误;
D、淋巴因子是T细胞分泌的,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具有特异性,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后天逐渐形成的,只针对一种抗原发挥免疫作用。
4.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以及免疫活性物质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免疫细胞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吞噬细胞等
D.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答案】D
【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A正确;
B、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B正确;
C、免疫细胞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C正确;
D、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淋巴因子和抗体由免疫细胞产生,溶菌酶可以由其他细胞产生,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包括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②吞噬细胞等。
(3)免疫活性物质:指的是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5.免疫系统的功能不包括(  )
A.防卫 B.监控 C.催化 D.清除
【答案】C
【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ABD、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具有监控和清除功能,ABD正确;
C、催化功能是酶的作用,免疫系统无此功能,C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御功能:保护机体不受损害,帮助机体消灭外来的细菌、病毒以及避免发生疾病。
(2)清除功能: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体内的净化更新。
(3)监控功能:及时识别和清除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的细胞,防止癌瘤的发生。
6.人体免疫系统为健康保驾护航。下列细胞或物质不全属于免疫系统组成的是(  )
A.淋巴结、记忆细胞、青霉素 B.扁桃体、吞噬细胞、淋巴因子
C.骨髓、浆细胞、溶菌酶 D.胸腺、T细胞、抗体
【答案】A
【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A、青霉素不属于免疫系统的组成,A错误;
B、扁桃体属于免疫器官,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淋巴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正确;
C、骨髓属于免疫器官,浆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正确;
D、胸腺属于免疫器官,T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抗体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包括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②吞噬细胞等。
(3)免疫活性物质:指的是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7.(2021高二下·三亚开学考)被免疫细胞识别的外来分子是(  )
A.抗体 B.抗原 C.细胞因子 D.溶菌酶
【答案】B
【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都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都属于体内物质),抗原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能被免疫细胞识别,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抗原。
8.(2021高二下·茂名期末)慢性肉芽肿病(CGD)和Chediak-Higashi综合征为吞噬细胞功能缺陷病,这两种病导致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增高。患这两种病的人不会表现为(  )
A.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彻底消除
B.对所有病原体的防御能力减弱
C.体液免疫受到显著影响
D.得恶性肿瘤的几率升高
【答案】A
【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患这两种病的人吞噬细胞功能缺陷,由于体液中的杀菌物质仍起作用,病人第二道防线的防御功能会减弱,但不会表现为彻底消除;由于吞噬细胞不能识别是哪种抗原,故其对所有病原体具有防御功能,患这两种病的人吞噬细胞功能缺陷,对所有病原体的防御能力都会减弱;体内大多数种类的抗原需要经过吞噬细胞处理才能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后,会使接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再发挥作用,这些都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由此可见,吞噬细胞功能缺陷会显著影响体液免疫;恶性肿瘤也属于抗原,吞噬细胞在消除这些抗原时会发挥作用。故答案为:A。
【点评】1、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1)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3)第三道防线: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
9.一只小猫的腿受伤出血,母猫用沾满口水的舌头在伤口上添,就可以阻止发炎。这种现象在免疫学上叫做(  )
A.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
C.细胞免疫 D.预防接种
【答案】A
【知识点】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母猫唾液不属于体液,因此唾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第一道防线,而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答案为:A。
【分析】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具有特异性,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后天逐渐形成的,只针对一种抗原发挥免疫作用。
10.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B.浆细胞在特异性识别抗原后,自身合成并分泌抗体来消灭抗原
C.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
D.抗原通常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但自身的组织或细胞也会成为抗原
【答案】D
【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A、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A错误;
B、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
C、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最终被吞噬细胞处理消化掉,C错误;
D、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一般具有大分子性、异物性和特异性,自身癌变的细胞也能成为抗原,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包括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②吞噬细胞等。
(3)免疫活性物质:指的是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御功能:保护机体不受损害,帮助机体消灭外来的细菌、病毒以及避免发生疾病。
(2)清除功能: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体内的净化更新。
(3)监控功能:及时识别和清除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的细胞,防止癌瘤的发生。
11.(2021高二下·赣州期中)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脊髓属于免疫器官
B.有吞噬细胞参与的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
C.T细胞和B细胞均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
D.免疫活性物质均是由免疫细胞产生
【答案】C
【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免疫器官包括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脊髓是神经系统的结构,A错误;
B、吞噬细胞是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有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处理、呈递过程,故有吞噬细胞参与的不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
C、T细胞和B细胞均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但它们发育成熟的场所不同,C正确;
D、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和其他细胞产生,唾腺细胞、泪腺细胞、造血细胞等大多数细胞都可产生溶菌酶,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等;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二者都起源于骨髓,但是前者在胸腺中成熟,后者在骨髓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等。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包括三道防线:皮肤和粘膜组成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第二道防线;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第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12.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增加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类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科学家从病愈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T细胞产生的
C.类毒素和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答案】A
【知识点】免疫学的应用
【解析】【解答】类毒素的本质比较复杂,不一定属于蛋白质类的物质,它是一种抗原,能刺激人体发生免疫反应;抗毒素是一种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抗毒素与类毒素发生反应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分析】 1、抗原是引发机体特异性免疫的东西,可以是来自外界的各种病毒、病原体,也可以是来自自身病变的细胞、异常的细胞等成分。
2、抗体由浆细胞分泌的球蛋白,针对抗原。
13.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分裂、分化为浆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细胞因子
C.甲是细胞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细胞因子,乙是抗体
【答案】C
【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能够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分裂、分化为浆细胞。某种细菌体内的物质乙注入动物体内,引起免疫应答反应,推知物质乙属于抗原。
【分析】 1、抗原是引发机体特异性免疫的东西,可以是来自外界的各种病毒、病原体,也可以是来自自身病变的细胞、异常的细胞等成分;
2、抗体由浆细胞分泌的针对某一抗原的免疫球蛋白,具有专一性。
14.(2021高二上·葫芦岛期末)某患者被确诊为肿瘤,这与该患者免疫系统某功能低下有关。这项功能是(  )
A.免疫防御 B.免疫自稳 C.免疫监视 D.免疫识别
【答案】C
【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肿瘤是由于细胞癌变,而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清除属于免疫监视。
故答案为:C。
【分析】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防御性保护作用;
(2)免疫自稳指机体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3)免疫监视指机体清除和识别突变的细胞。
二、综合题
15.(2020高二上·扬州期末)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下图所示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请回答问题:
(1)DC细胞能通过   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入细胞内,将其分解;同时,免疫调节也可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2)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T淋巴细胞外具有   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淋巴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具有摄取、处理及传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树突状细胞外,还有   等。
(3)T淋巴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   可作用于已被少数抗原刺激的   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分化。
(4)DC细胞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对癌症患者的治疗, DC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细胞,使之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还可诱导T淋巴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   精确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肿瘤复发的功效,该免疫过程属于   免疫。
【答案】(1)胞吞;监控和清除
(2)识别;吞噬细胞
(3)淋巴因子;B
(4)效应T细胞;细胞
【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解:(1)DC细胞可通过胞吞方式将抗原摄入细胞内。免疫调节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2)吞噬细胞与DC细胞功能相似,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的功能,DC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是通过细胞外特定物质与T细胞表面具有识别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来实现的,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T淋巴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作用于已被少数抗原刺激的B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分化。(4)携带肿瘤抗原信息的DC细胞可诱导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来杀伤肿瘤细胞,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分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言、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免疫器言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有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有B细胞和T细胞,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