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 同步练习 (3课时6份)2021-2022学年沪教版化学 九年级(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章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 同步练习 (3课时6份)2021-2022学年沪教版化学 九年级(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16 15:26:02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1.固体溶解度概念:__
__下,该物质在__
__(通常溶剂是水)中达到__
__时所溶解的__
__。
2.常温下(20
℃)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S
S≥10
g
1
g≤S<10
g
0.01
g≤S<1
g
S<0.01
g
溶解性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3.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是我们用横坐标表示__
__,纵坐标表示__
__,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不同溶解度而画出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平滑曲线。
(2)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
①点:a.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温度下的__
__;
b.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该点温度下所对应的溶解度__
__。
②线:表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__
__。
a.陡升型: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
__,如KNO3,NH4NO3等;
b.平缓型: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如NaCl;
c.下降型:极少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
__,如Ca(OH)2。
4.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仅跟气体的性质有关,还跟__
__和__
__有关。
当温度不变时,随着压强的增大,气体的溶解度__
__;
当压强不变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的溶解度__
__。
·知识点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下列关于物质的溶解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t1
℃时,10克硝酸钾可溶解在100克水里,所以t1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克
B.t1
℃时,10克硝酸钾可溶解在水里配成饱和溶液,所以t1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克
C.把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以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D.t2
℃时,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则t2
℃的食盐溶解度是36克
2.某同学模拟闽籍化学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制纯碱,需用50.0
g水配制20
℃的NaCl饱和溶液(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应称取NaCl的质量为(
)
A.18.0
g
B.16.0
g
C.13.2
g
D.11.5
g
3.在室温为20
℃时,将1.5
g某物质溶于100
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该物质属于(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4.(2020·嘉兴中考)某兴趣小组分别用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实验过程中,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变大 不变
B.变大 变小
C.不变 变大
D.不变 不变
·知识点二: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5.(2020·新疆中考)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的溶解度为50
g
B.T2
℃时,X、Y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
C.T1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Y>X>Z
D.T2
℃时,50
g
H2O与50
g
X混合,可得到100
g
X的饱和溶液
6.(2020·怀化中考)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a1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a2
℃时__
__(填“仍是”或“不是”)饱和溶液。
(2)甲和乙的溶解度在__
__
℃时相等。
(3)a1
℃时,将20
g乙加入50
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__
__g。
(4)a2
℃时,在100
g水中加入25
g甲,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
__。·知识点三: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7.制汽水时,为了使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
A.降低压强         
B.降低压强并升高温度
C.升高温度  
D.增大压强并降低温度
8.(2021·泉州质检)20
℃时,向一盛有40
g氯化钠的烧杯内加入100
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氯化钠固体,过滤得到4
g固体和澄清溶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36
g
B.20
℃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
g 
C.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36%
D.加水后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9.(2020·北京中考)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30
40
溶解度/g
31.6
45.8
63.9
A.20
℃时,100
g
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
g
B.30
℃时,100
g
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
C.30
℃时,将50
g
KNO3放入100
g水中得到150
g溶液
D.40
℃时,100
g水最多溶解63.9
g
KNO3
10.(2020·扬州中考)KNO3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NO3的大
B.T1时,KNO3的溶解度比NaCl的大
C.T2时,KNO3与NaCl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相等
D.将T1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变为饱和(不考虑溶剂蒸发)
11.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2
℃时,20
g丙溶解于50
g水中能形成70
g溶液
B.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由t3
℃降温至t2
℃时,溶液变为饱和
C.t2
℃时,相同质量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D.t1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12.(2020·海南中考)向两个盛有100
g
60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40
g的NaCl和KCl固体,充分溶解。根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得到的溶液质量为140
g
B.KCl的溶解度比NaCl的溶解度大
C.②得到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②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8.6%
13.(2021·福州质检)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下列图示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14.(2020·广安中考)如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根据上表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60
℃时,KNO3的溶解度为__
__
__。
(2)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的物质是__
__。
(3)10
℃时,将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到30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前者__
__后者(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20
℃时,15
g
NaCl加入4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
__
__。
PAGE第2课时 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1.固体溶解度概念:__一定温度__下,该物质在__100克溶剂__(通常溶剂是水)中达到__饱和状态__时所溶解的__质量__。
2.常温下(20
℃)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S
S≥10
g
1
g≤S<10
g
0.01
g≤S<1
g
S<0.01
g
溶解性
__易溶__
__可溶__
__微溶__
__难溶__
3.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是我们用横坐标表示__温度__,纵坐标表示__溶解度__,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不同溶解度而画出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平滑曲线。
(2)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
①点:a.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温度下的__溶解度__;
b.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该点温度下所对应的溶解度__相同__。
②线:表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__趋势__。
a.陡升型: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增大__,如KNO3,NH4NO3等;
b.平缓型: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如NaCl;
c.下降型:极少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减小__,如Ca(OH)2。
4.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仅跟气体的性质有关,还跟__压强__和__温度__有关。
当温度不变时,随着压强的增大,气体的溶解度__增大__;
当压强不变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的溶解度__减小__。
·知识点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下列关于物质的溶解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D)
A.t1
℃时,10克硝酸钾可溶解在100克水里,所以t1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克
B.t1
℃时,10克硝酸钾可溶解在水里配成饱和溶液,所以t1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克
C.把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以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D.t2
℃时,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则t2
℃的食盐溶解度是36克
2.某同学模拟闽籍化学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制纯碱,需用50.0
g水配制20
℃的NaCl饱和溶液(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应称取NaCl的质量为(A)
A.18.0
g
B.16.0
g
C.13.2
g
D.11.5
g
3.在室温为20
℃时,将1.5
g某物质溶于100
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该物质属于(B)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4.(2020·嘉兴中考)某兴趣小组分别用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实验过程中,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分别是(D)
A.变大 不变
B.变大 变小
C.不变 变大
D.不变 不变
·知识点二: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5.(2020·新疆中考)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Y的溶解度为50
g
B.T2
℃时,X、Y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
C.T1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Y>X>Z
D.T2
℃时,50
g
H2O与50
g
X混合,可得到100
g
X的饱和溶液
6.(2020·怀化中考)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a1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a2
℃时__不是__(填“仍是”或“不是”)饱和溶液。
(2)甲和乙的溶解度在__a1__
℃时相等。
(3)a1
℃时,将20
g乙加入50
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__65__g。
(4)a2
℃时,在100
g水中加入25
g甲,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20%__。·知识点三: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7.制汽水时,为了使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是(D)
A.降低压强         
B.降低压强并升高温度
C.升高温度  
D.增大压强并降低温度
8.(2021·泉州质检)20
℃时,向一盛有40
g氯化钠的烧杯内加入100
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氯化钠固体,过滤得到4
g固体和澄清溶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C)
A.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36
g
B.20
℃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
g 
C.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36%
D.加水后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9.(2020·北京中考)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温度/℃
20
30
40
溶解度/g
31.6
45.8
63.9
A.20
℃时,100
g
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
g
B.30
℃时,100
g
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
C.30
℃时,将50
g
KNO3放入100
g水中得到150
g溶液
D.40
℃时,100
g水最多溶解63.9
g
KNO3
10.(2020·扬州中考)KNO3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NO3的大
B.T1时,KNO3的溶解度比NaCl的大
C.T2时,KNO3与NaCl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相等
D.将T1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变为饱和(不考虑溶剂蒸发)
11.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t2
℃时,20
g丙溶解于50
g水中能形成70
g溶液
B.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由t3
℃降温至t2
℃时,溶液变为饱和
C.t2
℃时,相同质量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D.t1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12.(2020·海南中考)向两个盛有100
g
60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40
g的NaCl和KCl固体,充分溶解。根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①得到的溶液质量为140
g
B.KCl的溶解度比NaCl的溶解度大
C.②得到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②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8.6%
13.(2021·福州质检)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下列图示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是(B)
14.(2020·广安中考)如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根据上表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60
℃时,KNO3的溶解度为__110__g__。
(2)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的物质是__KNO3__。
(3)10
℃时,将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到30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前者__小于__后者(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20
℃时,15
g
NaCl加入4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54.4__g__。
PAGE第3课时 结  晶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固体物质从它的水溶液中析出__晶体__的过程叫做结晶。
2.方法:
(1)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或称降温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_较大__的固体溶质。如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来获取硝酸钾晶体;
(2)蒸发溶剂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_较小__的固体溶质。如蒸发海水获得食盐。
·知识点一:结晶
1.要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宜采取的方法是(A)
A.蒸发溶剂的方法
B.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
D.升高温度的方法
2.将6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有晶体析出
B.溶质质量减少
C.溶剂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3.溶液从80
℃降温至20
℃后,有晶体析出,则原溶液(A)
A.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B.一定是饱和溶液
C.原溶液从80
℃降温至60
℃一定有晶体析出
D.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4.海水晒盐是海水在常温下蒸发得到氯化钠的过程.小柯用氯化钠溶液模拟该过程,如图:
(1)乙烧杯中的溶液__可能是__(选填“是”“不是”或“可能是”)氯化钠饱和溶液。
(2)要加快氯化钠晶体析出,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加快液面空气流速__。
·知识点二:结晶分离混合物
5.下列各组混合物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进行分离的是(A)
A.食盐和泥沙
B.水和花生油
C.面粉和泥沙
D.蔗糖和食盐
6.(2020·东营中考)《本草纲目》中“黄连”条目下记载:“吐血不止,取黄连一两,捣碎,加鼓二十粒,水煎去渣,温服。”该过程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D)
A.加热
B.称量
C.过滤
D.蒸发结晶
7.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A)
A.泥沙和食盐(过滤)
B.硝酸钾溶液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降温结晶)
C.酒精和水(蒸馏)
D.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蒸发结晶)
8.(2020·遂宁中考)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t1__
℃时,A、C的溶解度相同。
(2)A中混有少量B,提纯A的方法是__降温__结晶。
9.一定温度下,对固体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实验记录如图:
根据上述实验,得到的错误结论是(B)
A.③④溶液为饱和溶液
B.④中再加15
g水又可以将析出固体完全溶解
C.不能确定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D.①~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①<②<③=④
10.(2021·莆田质检)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C)
A.80
℃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4∶5 
B.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可从乙的饱和溶液中获得大量的乙 
C.60
℃时,将30
g甲加入50
g水中,形成80
g甲溶液 
D.分别将60
℃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80
℃,此时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1.(2021·泉州质检)已知氯化钾、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依据上表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
B.t1
℃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34.0
g至35.0
g之间
C.t2
℃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
D.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12.(2021·南平质检)根据如图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60
℃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__11∶10__。
(2)现有60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210
g,若降温到20
℃,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是__78.4__g。
(3)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KNO3的提纯方法“……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化学原理解释“冬月地上有霜(主要是硝酸钾固体)”的现象__冬天温度下降,硝酸钾结晶(或降温结晶;冷却结晶;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等)__。
②以下对该提纯方法理解合理的是__B__。
A.“水淋”时最好使用过量的冷水
B.淋汁时用纱布过滤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C.淋汁后得到的滤液是KNO3的饱和溶液
D.煎炼后得到的固体是纯净的KNO3
PAGE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1课时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物质的溶解性:__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__中的能力。
影响因素:
(1)内部因素:
溶质性质: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__不同__。
溶剂性质: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__不同__。
(2)外部因素:温度——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__温度__有关。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__一定温度__下、__一定量__的溶剂里,不能__再溶解某种溶质__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__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__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相互转化:对大多数物质来说,
(3)确定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①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有未溶解的溶质存在,为饱和溶液。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溶液中加少量该溶质,溶质不再溶解,为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知识点一:物质的溶解性
1.下列能影响物质溶解性的操作是(C)
A.搅拌     
B.振荡     
C.加热   
D.研碎
2.下列关于物质溶解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B.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C.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
D.物质的溶解性与使用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有关系
·知识点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3.能证实20
℃时原KNO3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事实是(D)
A.降温到10
℃时有KNO3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
g水,有KNO3晶体析出 
C.加热到30
℃后,再加入KNO3晶体仍能继续溶解
D.在20
℃时,向上述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
4.(2021·福州质检)室温下,无法区分硝酸钾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操作是(B)
A.降低温度
B.加一定量的水 
C.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D.室温时,蒸发一定量水
5.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A)
①降低温度 ②升高温度 ③加同种溶质 
④加溶剂 ⑤恒温蒸发溶剂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⑤
6.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不饱和溶液加溶剂可以变为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7.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晶体,下列图像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C)
8.20
℃时,在100
g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固体,充分搅拌后过滤,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所列,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D)
选项
A
B
C
D
加入食盐的质量/g
10
20
35
40
所得溶液的质量/g
110
120
135
136
9.不同温度时,NaCl固体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36.0
36.6
37.3
38.4
39.8
20
℃时,将50
g
NaCl固体加入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50
g
B.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C.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4
g
D.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6.5%
10.(2020·徐州中考)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的现象在生活生产中广泛存在。
(1)勤洗手是好的生活习惯。某肥皂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用该肥皂洗手时,硬脂酸钠能把手上的油渍以很小的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而洗去,这一事实的原理是__乳化__(填“溶解”或“乳化”)。
(2)某同学做了在常温下将碘分别在水和汽油中分散的实验:
实验步骤及操作
实验现象
a.取一支试管,加入约3
mL水,再加入1小粒碘,充分振荡后静置。
试管底部有碘固体,液体呈淡黄色。
b.再向上述试管中加入约1
mL汽油,充分振荡后静置。
试管底部无固体,液体分层,上层呈紫红色,下层接近无色。
①实验的目的是__证明同一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__。
②由此可知,碘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在汽油中__弱__(填“强”或“弱”)。
PAGE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1课时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物质的溶解性:__
__中的能力。
影响因素:
(1)内部因素:
溶质性质: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__
__。
溶剂性质: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__
__。
(2)外部因素:温度——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__
__有关。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__
__下、__
__的溶剂里,不能__
__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__
__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相互转化:对大多数物质来说,
(3)确定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①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有未溶解的溶质存在,为饱和溶液。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溶液中加少量该溶质,溶质不再溶解,为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知识点一:物质的溶解性
1.下列能影响物质溶解性的操作是(
)
A.搅拌     
B.振荡     
C.加热   
D.研碎
2.下列关于物质溶解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B.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C.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
D.物质的溶解性与使用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有关系
·知识点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3.能证实20
℃时原KNO3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
A.降温到10
℃时有KNO3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
g水,有KNO3晶体析出 
C.加热到30
℃后,再加入KNO3晶体仍能继续溶解
D.在20
℃时,向上述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
4.(2021·福州质检)室温下,无法区分硝酸钾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操作是(
)
A.降低温度
B.加一定量的水 
C.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D.室温时,蒸发一定量水
5.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
①降低温度 ②升高温度 ③加同种溶质 
④加溶剂 ⑤恒温蒸发溶剂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⑤
6.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不饱和溶液加溶剂可以变为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7.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晶体,下列图像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8.20
℃时,在100
g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固体,充分搅拌后过滤,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所列,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选项
A
B
C
D
加入食盐的质量/g
10
20
35
40
所得溶液的质量/g
110
120
135
136
9.不同温度时,NaCl固体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36.0
36.6
37.3
38.4
39.8
20
℃时,将50
g
NaCl固体加入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50
g
B.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C.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4
g
D.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6.5%
10.(2020·徐州中考)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的现象在生活生产中广泛存在。
(1)勤洗手是好的生活习惯。某肥皂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用该肥皂洗手时,硬脂酸钠能把手上的油渍以很小的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而洗去,这一事实的原理是__
__(填“溶解”或“乳化”)。
(2)某同学做了在常温下将碘分别在水和汽油中分散的实验:
实验步骤及操作
实验现象
a.取一支试管,加入约3
mL水,再加入1小粒碘,充分振荡后静置。
试管底部有碘固体,液体呈淡黄色。
b.再向上述试管中加入约1
mL汽油,充分振荡后静置。
试管底部无固体,液体分层,上层呈紫红色,下层接近无色。
①实验的目的是__
__。
②由此可知,碘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在汽油中__
__(填“强”或“弱”)。
PAGE第3课时 结  晶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固体物质从它的水溶液中析出__
__的过程叫做结晶。
2.方法:
(1)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或称降温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_
__的固体溶质。如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来获取硝酸钾晶体;
(2)蒸发溶剂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_
__的固体溶质。如蒸发海水获得食盐。
·知识点一:结晶
1.要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宜采取的方法是(
)
A.蒸发溶剂的方法
B.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
D.升高温度的方法
2.将6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晶体析出
B.溶质质量减少
C.溶剂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3.溶液从80
℃降温至20
℃后,有晶体析出,则原溶液(
)
A.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B.一定是饱和溶液
C.原溶液从80
℃降温至60
℃一定有晶体析出
D.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4.海水晒盐是海水在常温下蒸发得到氯化钠的过程.小柯用氯化钠溶液模拟该过程,如图:
(1)乙烧杯中的溶液__
__(选填“是”“不是”或“可能是”)氯化钠饱和溶液。
(2)要加快氯化钠晶体析出,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
__。
·知识点二:结晶分离混合物
5.下列各组混合物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进行分离的是(
)
A.食盐和泥沙
B.水和花生油
C.面粉和泥沙
D.蔗糖和食盐
6.(2020·东营中考)《本草纲目》中“黄连”条目下记载:“吐血不止,取黄连一两,捣碎,加鼓二十粒,水煎去渣,温服。”该过程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
)
A.加热
B.称量
C.过滤
D.蒸发结晶
7.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泥沙和食盐(过滤)
B.硝酸钾溶液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降温结晶)
C.酒精和水(蒸馏)
D.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蒸发结晶)
8.(2020·遂宁中考)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
__
℃时,A、C的溶解度相同。
(2)A中混有少量B,提纯A的方法是__
__结晶。
9.一定温度下,对固体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实验记录如图:
根据上述实验,得到的错误结论是(
)
A.③④溶液为饱和溶液
B.④中再加15
g水又可以将析出固体完全溶解
C.不能确定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D.①~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①<②<③=④
10.(2021·莆田质检)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A.80
℃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4∶5 
B.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可从乙的饱和溶液中获得大量的乙 
C.60
℃时,将30
g甲加入50
g水中,形成80
g甲溶液 
D.分别将60
℃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80
℃,此时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1.(2021·泉州质检)已知氯化钾、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依据上表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
B.t1
℃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34.0
g至35.0
g之间
C.t2
℃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
D.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12.(2021·南平质检)根据如图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60
℃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__
__。
(2)现有60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210
g,若降温到20
℃,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是__
__g。
(3)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KNO3的提纯方法“……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化学原理解释“冬月地上有霜(主要是硝酸钾固体)”的现象__
__。
②以下对该提纯方法理解合理的是__
__。
A.“水淋”时最好使用过量的冷水
B.淋汁时用纱布过滤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C.淋汁后得到的滤液是KNO3的饱和溶液
D.煎炼后得到的固体是纯净的KNO3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