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必修五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 《装在套子里的人》 年级 高二 学期 上期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1.把握人物形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社会典型性。2、思考小说主题,并联系实际扩展其丰富的内涵。 二、过程和方法激趣导入——整体感知、体悟品赏——整合评价、实践运用——比较鉴赏、合作探究——联系现实、迁移拓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别里科夫形象的认识,认识因循守旧的危害性及勇于创新的重要性
教 学重 点难 点 1、重点——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2、难点——深入把握小说主题, 并联系实际扩展其丰富的内涵。
教 学思 路 学生对小说比较感兴趣,我主要是从人物的典型特点入手,分析情节,激发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品悟、实践、比较、探究活动中明白小说人物的丰富内涵及现实意义。
主 要教 学方 法 质疑讨论法、比较鉴赏法、合作探究法
教 学资 源 漫画、课本、多媒体
教学过程预设(共一课时)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阿Q,精神胜利法;范进,中举发疯;林黛玉,泪水涟涟,多愁善感、孤僻清高;猪八戒,好吃懒做、憨厚老实,有点好色......为什么这些形象让我们过目不忘?因为他们身上都贴上了一个标签——“个性”。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这样一位被时代烙印的极具个性的人——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
学生联想到名著里众多贴上标签的人物。 1、利用迁移法,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以典型人物的典型特点为契机,引导学生探究别里科夫的典型性格。
二、整体感知体悟品赏 1、分组探究:结合漫画,勾勒形象 (提问):漫画上的人是谁?身份是什么?为什么被称作“装在套子里的人”?(总结):有形的套子——服装套;行为套;语言套;环境套。 无形的套子——思想上的套子2、分析形象,理清思路(提问):这些套子对他的人生有什么影响? (总结):婚事失败;走向死亡3、把握刻画人物的方法作者用了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写别里科夫的婚事的用意; 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是否有真正的“爱情”; 安排华连卡姐俩的作用是什么? 1、学生相互探讨,归纳别里科夫的套子。2、分小组讨论,各组代表发言。 提高学生由感性认识入手,再披情入文,整体感悟主人公的外在形象特点的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三、整合评价实践运用 1、合作探究:概括人物性格,结合背景,①别里科夫大热天装在套子里一定很不舒服,为什么不钻出来,却心甘情愿越钻越深?别里科夫为什么还要把别人装在套子里?(总结)沙皇专制制度不自觉的维护者,又是沙皇专制制度可怜的牺牲品:②别里科夫一命呜呼之后,大家有什么反应?但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总结)大快人心;铲除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才可能自由快活。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沙皇的腐朽反动的统治。
③如果你的身边有这样一个人,你对他有何看法?(总结)可笑、可怜、可憎④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总结)个人——社会;讽刺——批判; 守旧 ——创新2、实践活动,写幅对联套子,让我们记下了别里科夫,虽然他走了,请大家用一幅挽联进行悼念。 1、介绍契诃夫的生平经历及文风,联想到《变色龙》的警官形象。2、男女同学分成两大组,各抒几见,发挥想象,进行推断与论证。3、探究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4. 学生用投影展示的自己作品:谨小慎微,心惊胆战,战战兢兢过日子;遵纪守法,诚惶诚恐,恐恐惧惧上西天。 培养学生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能力,学会抓住各种细节描写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来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和现实意义。让学生学会人物性格复杂性的鉴赏,多一些人文性的思考。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比较鉴赏合作探究 1、在套中的“小人物”对比:大家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祝福》的一个人物——柳妈吗?柳妈的身上也有一个套子,今天我们就来将别里科夫与柳妈来进行一个对比。套子、套子影响、精神状况、主题、意图2、,教师总评别里科夫:有形的套子和无形的套子、辖制全城人使全城人战战兢兢地生活、自私懦弱 、专制统治害人、揭露社会病态,痛批“奴性”,唤醒民众柳妈:封建礼教、迫害再嫁寡妇及祥林嫂惨死雪夜、愚昧迷信、封建礼教吃人、揭露社会病态,痛批“奴性”,唤醒民众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探究其不同点。2、学生利用投影展示探究成果。 1、通过套中人比较设计,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及现实意义。2、训练概括能力、对比分析能力。
五、联系现实引申拓展 互相讨论——“套子”之我见:我们说,别里科夫是一个被时代烙了印且极具个性的人,是因为他的“套子”。这“套子”不仅过去有,现在也有。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中的各式“套子”呢?你喜欢什么样套子?为什么? (提示)虚荣是一种套子,名望是一种套子,金钱是一种套子,考试是一种套子,升学率是一种套子……可以说“套子”无处不在。 (总结)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套子:人虽然离不开套子,但也不能完全愚昧无知地被套子套住,人应该有理性,要敢于怀疑,善于鉴别反思,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形成开放的眼光和主体意识。总之,人生要有约束的规矩(如法律规章制度),但不能作茧自缚;人必然进入生活圈子,但不能落入怪圈。 1、全班同学四人一组进行讨论。2.畅所欲言,学生相互评价。 明白因循守旧的危害性及勇于创新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辨证思维能力。
自我反思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语言浅易,情节简单,人物关系单纯,在轻松中预习了全文,但对 对于人物的典型性格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学生却并不能准确深入地了解和把握。大力倡导自主探究学习的今天,我觉得有必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装在套子里的人》,理解作者于是我将此课教学设计为两个环节,即先从人物外在表现入手,重在体悟品赏人物形象的外在套中人的特点,掌握了鉴赏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再让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深入了解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社会典型性,比较同在“套子”中的小人物的不同表现,认识到个人的特点离不开当时的社会,明白“守旧必死,创新才活”的道理,这样可以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真正起到鉴赏、探究之目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采用了写对联的形式。这样的设计,精炼、真实而且有新意,学生创作的兴趣很高。同时,我还运用了现实联系法,“套子之我见”的活动,让学生会思考,会判断,会运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如何将社会环境与人物的分析鉴赏安排得更加紧凑,还需要进一步地摸索。在小说的鉴赏过程中,如何渗透写作表达的训练,还需要探索更好的办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