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单元达标测试 第三单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单元达标测试 第三单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7 15:2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东皋(gāo) 千载(zài) 燕然(yān) 鹦鹉洲(yīng)
B.落晖(huī) 萋萋(qī) 属国(shǔ) 逢候骑(qí)
C.驱犊(dú) 徙倚(xǐ) 汉塞(sài) 白沙堤(tī)
D.采薇(wēi) 征蓬(péng) 崔颢(hào) 没马蹄(mò)
2.下列加粗的字词不能解释为“全”或“都”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任意东西 B.猛浪若奔 C.有时见日 D.互相轩邈
4.下列句中加粗字词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鸢飞戾天者
C.望峰息心 D.天下独绝
5.下列不属于对偶句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C.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D.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6.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至塞上》中“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野望》的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钱塘湖春行》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春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之情。
D.《黄鹤楼》的前两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和想象。
7.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2).理解诗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
8.【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①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②,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④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⑤,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⑥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⑦尘念,此际暂生。
(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有删改)
【注】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②墙援:篱笆墙。③动弥旬日:常常住满十天。④泰:安适。⑤忧望:挂念,盼望。⑥微之:元稹,字微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⑦瞥然:形容时间短暂。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猛浪若奔 奔:__________
②窥谷忘反 反:__________
③修竹千余竿 修:__________
④去我万里 去: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②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3).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具体分析。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含英咀华,品味诗香,八年级将开展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为了响应年级的号召,班上准备办一期黑板报,需要设计几个栏目,请你参考示例,再设计一个栏目,并说明设计意图。
栏目一:走近名家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了解古代诗词名家。
栏目二: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_____________
(2)为营造浓厚的古典诗词文化氛围,年级准备开展古诗词朗诵比赛,你班同学对此活动不够热情,请你在班会课上发言,呼吁大家积极参与此活动。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句真诚的鼓励唤起你的信心和勇气,一轮皎洁的明月唤起一代代诗人的故园情,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唤起人们对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快闪《我和我的祖国》唤起全民族的爱国热情……生活中,总有一种美好能唤起你的回忆、憧憬、感动。
请结合自身体验,以《有一种美好唤起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A项,载zǎi。B项,骑jì。C项,堤dī。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的能力。D项,“具”的意思是“详细地”。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别词类活用的能力。A项,“东西”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向东或向西。B项,“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意为飞奔的马。D项,“轩邈”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意为争着向高处远处伸展。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今异义的能力。A项,古义:表示约数。今义:应允,许可。B项,古义:至、到达。今义:表罪过,乖张。C项,古义:使……平息。今义:休息。D项,古今意义相同,都表示独—无二。
5.答案:A
解析:(“山川”与“古来”词性不相对)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能力。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B项,理解不恰当,颔联和颈联运用了白描的表现手法,而不是“工笔细描”。
7.答案:(1).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2).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8.答案:(1).①飞奔的马
②同“返”,返回
③长长的
④距离
(2).①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息下来。
②大致像这样,不能详尽记述。
(3).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对美好自然的爱慕以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表达了作者对挚友微之的思念之情
解析:(2).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①句重点词: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②句重点词:若是,像这样。
(3).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甲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对追求功名利禄者的鄙视;乙文表达了作者对挚友微之的思念之情。
参考译文
【乙】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美景绝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千余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围成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成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和水池中。大致像这样,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了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这是第三件安适的事。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挂念,现因此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先来呈报,其余的事,我一条一条地写在后面吧。
微之啊微之!写这封信的夜晚,(我)正坐在草堂中对着山的窗下,随手拿笔,随意乱写。写好信封的时候,不知不觉天快亮了。我抬头只见一两个山寺中的僧人,有的坐着,有的睡着。又听到山上谷中传来猿猴的哀号和禽鸟的鸣叫。平生的老朋友,距离我万里之遥,一时间世俗的思念之情,此时突然产生。
9.答案:(1)【示例】品析经典;让同学们了解经典古诗词艺术,提高阅读诗词的兴趣。
(2)【示例】同学们,中国是诗词的国度,古诗词流传千百年,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人,我们更应热爱古诗词。年级举行古诗词朗诵比赛,正是我们传承中华文化,展现个人风采的时候,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接受中华诗词的洗礼吧!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答题时,先要有称呼,然后向同学们介绍热爱并继承古诗词的重要意义和学校组织这次活动的目的,最后号召大家积极参加。语言流畅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10.答案:例文:
有一种美好唤起我
这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如春风般温润,如冬阳般温暖,与他们相处,我能够充分体会到那种润物无声的美好,也正是那种美好,唤起了我心中的美好。
那天下午,放学时天就阴沉沉的,我与她急忙跑向公交站,急急地上了车。我稍微松了一口气,真担心赶不上车,又快下雨了,不然就倒霉了。
公交车行驶到第三站时,车子迟迟没有开动,只听见司机在大声嚷道:“你没投币,不能上车。”我抬头一看,上来一个比我小几岁的小女孩,正委屈地看着司机:“求你了,司机叔叔,我的钱不知丢哪儿了,让我上车吧!一会儿妈妈找不到我,就该着急了。下次上车时给你补上。”
“不行,这是规定。下车吧,小姑娘,我得开车了。”司机不依不饶地说。小女孩背着书包,手里提着一把伞,犹豫着,准备下车。
这时,她站起身来,悄悄地走到小女孩身边,塞给她两元钱,眼睛一眨,又悄悄地回到座位上了。小女孩接过钱,开心地投了币,就过来依偎在我俩身边,笑眯眯地道谢。
我扭头看着她:“上车的时候,你还说要买雪糕吃呢,这下你吃不成了。”
她调皮地笑了笑:“雪糕可以不吃,如果小妹妹回不了家,那事情可就大了。”
我一愣,心想:“多么朴实的话语呀!”对她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下车时,天下起了蒙蒙细雨,小女孩把手中的雨伞塞到我手里,就消失在雨中,雨中传来她甜甜的声音:“两位姐姐,谢谢你们,再见——”
多好的小女孩呀,一个懂得感恩的小女孩。我很庆幸遇到了这两个有着美好品质的人。她们的美好,也唤起了我善良的心。
我看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在风雨中焦急地走来走去。我走过去,把雨伞塞到她的手里,便与我的同伴跑进了雨中……
解析:【写作思路】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考查学生观察生活,体悟生活,并用文字再现生活,以我手写我心的能力。审题有两个关键点。1.“美好”可以是自然界中的美好景物,也可以是人的美好品质。2.这种“美好”唤起了“我”的什么?“我”对往事的回忆,“我”内心的某种情感,“我”对未来的希望等都可以写入文中。这个题目适合写人记事或写景抒情,要从生活中选取写作对象,写出“我”从这种“美好”中获得的感悟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