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湛蓝(zhàn) 脸颊(jiá) 绯红(fěi) 诚惶诚恐(huáng)
B.窒息(zhì) 翘首(qiào) 畸形(jī) 郁郁寡欢(guǎ)
C.锃亮(zèng) 凛冽(lǐn) 蛮横(hèng) 藏污纳垢(gòu)
D.凹陷(wā) 蒙昧(mèi) 一绺(liǔ) 颔首低眉(hàn)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
B.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C.“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表明居里夫人是一个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D.这篇文章表现了居里夫人热爱科学、不懈追求、不与世无争的精神。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就写作习惯而言,作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晨鸟型和夜猫子型。前者喜欢聆听鸟儿啁啾,在万籁苏醒时开始思索;后者习惯于在夜幕中潜行,享受独行侠的快乐。
B.手机真是个理想的社交工具——距离朋友太远的时候,低头按两下,他就近了;距离太近的朋友,低头按两下,他就远了。
C.近几天的留言板上,一些游客建议园方将这些绿化篱笆墙剪矮点,比如将它们削到只有半米高;还有游客说,园方应该将绿化篱笆墙拆除,而用铁丝网来代替它……
D.无论是披阅十载完成《红楼梦》的曹雪芹,遍尝百草写成《本草纲目》的李时珍,还是苦心研究的居里夫人。他们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小小的绣针,牵着长长的丝线,穿过重重的夜色,在时光深处,成为我心底最美的记忆。
②每一幅都流光溢彩、鲜活靓丽,让人不忍移开目光。
③记忆中,母亲也是拿惯针线的人,忙完一天后,母亲总爱拿出一副枕套,细细地绣起来。
④我依偎在母亲的身旁,银色的月光从窗外照进来,照着母亲飞针走线的手,渐渐地,一朵粉色的桃花就在母亲的针下绽放。
⑤我常常凝望着那枚绣针,它轻盈的身体,穿透经纬,将一幅幅美景定格: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鸳鸯戏水、喜鹊闹梅……
A.⑤①④②③ B.③④⑤②① C.⑤③④①② D.③⑤②①④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今后再发生类似的事件,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
B.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C.通过观看央视节目《主持人大赛》,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D.宜宾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其中记述了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
B.《美丽的颜色》节选自《居里夫人传》,居里夫人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
C.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要求真实,但又不是枯燥的生平简介或履历表。
D.“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被称为小说的“六要素”。
7.①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②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③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④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选文前两段中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2).文中的“无法补救的”和“能做到的”各指什么?
(3).画线句子“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4).选文第④段在课文中独句成末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内容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远行的童年记忆
①又是麦浪翻滚时,遥望金色的麦田,麦客撞开了我渐行渐远的童年记忆的大门。
②天刚刚有些微弱的光亮,那些头顶草帽、手持镰刀、挑着简单行囊的麦客便候鸟似的穿梭在乡村的道路上了。布鞋的吧嗒声带着一路风尘,随着麦香的气息惊扰了乡村的美梦。天大亮时,村子中心的磨盘前已聚集了好多麦客。男人头戴草帽,女人脖子上搭条毛巾。他们衣着简朴,操着生硬的外地口音,有父子兄弟,也有夫妻相随,看起来都很壮实。有雇主过来了,他们便簇拥上前,谈好价钱的人跟着走了,剩下的人则继续等待。
③村子地处川道,家家户户都有七八亩地,人口多的甚至上十亩。一晌太阳两阵风,麦子瞬间成熟。若不及时收割,一场风雨就有可能让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家家户户都很心急,男女老少齐上阵,忙不过来的人家便去请麦客。父亲在煤矿上工作,不能回来,奶奶便张罗着叫麦客帮忙。经过一番比较,特会算计的奶奶相中了一对夫妻,每亩价格比别人少两元钱。奶奶说,女人割麦没有男人快,可是心细,两亩地少四元钱,划算。
④母亲把夫妻俩带到地头,指出地界就去忙了,只留下我照看。天很热,男人和女人捋下袖子和裤腿,全副武装,弓着腰,低着头,飞快地挥舞着镰刀。男人在前边开道,边割边做捆绳;女人紧跟其后,边割边捆。随着有节奏的唰唰声响,麦子便一排排倒在脚踝前,用脚一勾、镰一挟,便成一抱麦子,三缠两绕后干净利索地绑出一个半人高的大麦捆来。躲在地头树下乘凉的我,只能看到两个猫着腰的背影在麦田里掘土机似的前进。在他们身后,湿气尚未散尽的新鲜麦茬如海岸线般不断延长。田野里没有一丝风,太阳越来越高。刺眼的阳光如麦芒般扎到人身上,火辣辣的,疼得难受。蝉也不叫了,不知躲到哪儿乘凉去了。虽然他们一个戴着草帽,一个头顶毛巾,但后背的衣服却湿透了一层又一层,割麦的速度也明显慢了下来。
⑤奶奶颠着小脚到地里送水来了。看着地里麦茬很低,麦穗拾得干净,奶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招呼他们到地头吃馍喝水。当男人摇着草帽扇风,女人扯下头上的毛巾擦汗时,我发现,原本眉清目秀的两个人,此时脸上黑一道儿白一溜儿,衣服上也爬满了麦芒和灰尘。
⑥“婶子,你家的麦穗又大又长,颗粒饱满,估计亩产能上八百斤。”男人的话让奶奶眉开眼笑。
⑦“都是老天爷帮忙,风调雨顺,麦子才长得这么好。”奶奶说。
⑧女人顺着奶奶的话头说:“这么大的地,这么好的麦子,够你们家吃几年呢,可比我们山里强多了。”
⑨原来男人和女人来自深山人家。山大沟深地薄,田地少,多种玉米少有麦子。每到收麦时,他们便出山当麦客,挣个生计。
⑩午饭,奶奶给做的凉面,按照男人的要求送到地里。吃完饭,麦客夫妻俩继续割麦。中午的太阳最毒,但麦秆更脆更易割。于是,金色的麦海在麦客挥舞的镰刀下不断地后退着。临近黄昏,整整两亩麦子全被割完。
?夜风扫去了一天的燥热,满天星斗点亮了夜空。村子中心的磨盘旁,结算完工钱的麦客们聚集于此休息。男人们袒着晒得黝黑的胸脯,有的磨镰刀,有的吸旱烟,有的倚靠着麦秸堆打起响亮的鼾声来。女人们又恢复了爱热闹的天性,你一言我一语地拉起了家常。很快,这些技术过硬、勤劳肯干的麦客又要追着麦子成熟的气息,奔走在一个又一个乡村。
?当现代机械碾碎麦客的足迹,当镰刀成为陈列在展馆的纪念物时,有多少人还能记得麦客这个行当?而我存留于童年的麦客记忆,也已经蒙满灰尘,远行四十年了。
(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这对麦客夫妻的人物形象。
(2).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中加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3).选文第⑧段女人的话,表现了她怎样的情感?
(4).选文第⑨段的作用是什么?
(5).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我校毕业班将举行“人无信不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替“人无信不立”演讲比赛主办方设计活动步骤。(至少三步)
(2)请你为本次演讲比赛写一段简短的开场白。
1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把毕生精力全部献给科学事业的诺贝尔,曾写下一篇短小精悍的自传。全文如下:
阿·诺贝尔呱呱坠地之时,小生命差点断送在仁慈的医生手中。
主要美德:保持指甲干净。从不累及他人。
主要过失:终身不娶。脾气不佳。消化力差。
唯一愿望:不要被人活埋。
最大罪恶:不敬鬼神。
重要事迹:无。
诺贝尔的自传可谓诙谐幽默、个性鲜明。你自己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简练的语言准确概括自己吗?生活中的哪些事情能真正体现自己呢?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自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A项,绯悟fēi。B项,翘qiáo。D项,凹āo。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D项,不合逻辑,“与世无争”指与世人不发生争执,是一种超然物外、淡泊达观的处世态度。前面的“不”否定失当。A项,使用正确,“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B项,使用正确,“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C项,使用正确,“持之以恒”指长久地坚持下去。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D项,“披阅十载完成《红楼梦》的曹雪芹”和“遍尝百草写成《本草纲目》的李时珍”是第一个分句内部的停顿,所以中间应为顿号;“无论是披阅十载完成《红楼梦》的曹雪芹、遍尝百草写成《本草纲目》的李时珍,还是苦心研究的居里夫人”语意没有表述完整,所以后面的句号应为逗号。故选D。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应用之组句成段的能力。通读语句,首句是③,“记忆中”引入对母亲针线活的回忆。然后是④,写“我”依偎在母亲的身旁看着她绣花。然后是⑤,写母亲绣出很多美景。接着是②,写“我”对母亲绣出的美景的评价。最后是①,总结,绣针和丝线,成为“我”心底最美的记忆。故选B。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B项,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成功与失败”和“个人努力”不对应,可将“个人努力”改为“个人是否努力”。C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去掉“让”。D项,语序不当,应将“阶段性取得了成果”改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被称为新闻的“六要素”。
7.答案:(1).①母亲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②母亲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③母亲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2).“无法补救的”指母亲去世,“我”永不能再见母亲一面;“能做到的”指“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3).不能。“创造了”是已经创造,“创造着”是正在创造,两者有时间先后的顺序问题,不可调换位置。
(4).首尾呼应(或:照应文章开头);抒发了作者对母亲沉痛悼念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与热爱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语段主要内容的能力。在语段中找到关键句“我应该感谢母亲”,答案在关键句的后面。选文第①段有两个方面,一是“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二是“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选文第②段有一个方面,即“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2).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前面一句说的是“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是我能做到的”前面一句是“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3).本题考查品析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创造了”“创造着”是两个时态,“创造了”表示已经完成,而“创造着”表示正在进行。从完成到正在进行(或:从过去到现在),原句符合按时间先后顺序的表达习惯,故不能调换。
(4).本题考查品析文中重点语段的作用的能力。题干已经指出从“结构”“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注意结构上的作用要联系课文全文,思考第④段与其他段落的关联;内容上,要思考本段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并联系悼念母亲的主题来分析。
8.答案:(1).生活俭朴、善良厚道、勤劳肯干、技术过硬。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与出了天气的炎热,衬托出麦客夫妻在烈日下劳作的艰辛。
(3).表现了女人对奶奶家丰收的称赞和羡慕之情。
(4).第⑨段属于插叙,交代麦客夫妻出来当麦客的原因。
(5).表达了对麦客品质的赞美和对远去的童年生活的怀恋。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作答本题,注意梳理文中写麦客夫妻的相关情节:一是奶奶相中一对夫妻,他们每亩地比别人少收两元;二是夫妻二人配合默契,干活干净利落;三是夫妻二人和奶奶的对话;四是男人让奶奶送午饭到地里,趁着中午麦秆容易割,顶着烈日干活;五是黄昏时刻,他们收割完整整两亩麦子。从这些情节中概括出关键词作答即可。文中第?段“技术过硬”“勤劳肯干”等词语也可以用在答案中。
(2).本题考查赏析文章语言之炼句的能力。先要指出本句运用的写作手法,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具体阐释,最后再分析其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把握人物情感的能力。所谓“言为心声”,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可以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从第⑧段中“这么大”“这么好”可以感受到女人的称赞与羡慕之情。
(4).本题考查分析重点语段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明确第⑨段所写的内容:交代麦客夫妻出来当麦客的原因。从叙述的顺序上来说,前两段写“女人”与奶奶的对话,本段不是事件的延续,而是插叙的内容。
5.本题考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答案一定要紧扣文章主旨。文章开头以对童年的回忆引入,结尾又以童年的麦客记忆收束,作者一方面是想赞美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另一方面又表达了对远去的童年生活的怀恋。
9.答案:(1)【示例】步骤一: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步骤二:选手上台演讲。步骤三:评委老师点评。
(2)【示例】诚信做人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诚信待人是中华儿女的行为准则。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必危。诚信,是一切价值的根基!我宣布,本次演讲比赛正式开始!
解析:
10.答案:【例文】
是灰姑娘,也是女王
自呱呱坠地起,亦活了十多载了。可谓收获良多,见识颇丰。我自认为是被父母当男孩子养大的,做饭刷碗样样行,下地劳作亦是常事。所以,比起同龄的女孩子,我更多了一份刚毅。
也正是这样的童年,塑造了一个如今的我。
本人生性开朗好动,喜交朋友。对知己的寻觅更是从未间断。因为我认为,友情是世界上最真挚最单纯的情感,所以我很珍视每一份友情。对待朋友,我喜欢开玩笑,喜欢对她们撒娇,甚至“损”对方,和她们在一起,我很放得开。自然,在她们心里,我是个好动的女汉子。朋友如此,父母也是这般。对待父母,我会经常调侃父亲乱丢臭袜子,亦会嘲笑母亲买的衣服很落伍。在他们眼里,我根本不是个女孩子吧!因为我常常会和弟弟打架,拌嘴。我们会因为争夺电视遥控器展开“世界大战”,而那个小屁孩仗着母亲宠爱,总会让我败下阵来,可我重申,这不是能力问题。如今,我女汉子的形象早已在父母心中定型了。
有时,我更觉得自己神经质。闹的糗事也不少呢!记得有次去问老师问题,脑子不知怎么回事,一下子短路了,开口便问:“姥姥,这道题怎么做?”声音太小,“姥姥”没有听见,于是,我加大了嗓门“姥爷,这道题怎么做啊?”话一出口,我瞬间呆了,老师也傻了,我清楚地记得老师当时的表情,全班更是一阵哄笑。哼,有那么好笑吗?好吧,的确好笑!这种糗事我还真干了不少,哎,我也是醉了。
这就是我的童年,一个回忆起来满满都是爱和欢乐的童年。而童年里,有一个真实开朗的我。虽不是出身豪门,更没有挥金如土的豪气,可我过得仍然很充实,很快乐。我承认,我是个灰姑娘,但你也不能否认,我也是自己的女王。一个追求完美,但又不完美的我,可我并不觉得遗憾,每一个人都是人世间的旅行者,谁对谁错,任人评说。
解析:【写作指导】本题要求写一篇自传。写自传,要用具体的事例展示自我独特的个性和成长经历。文章结构一般呈现为:①基本情况介绍;②成长中的主要经历及典型事例;③明确自己的有关态度及看法。在写作过程中,要鲜明地展现自己的特点,做到内容真实,材料典型,详略得当。另外,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材料,把握其语言风格,在写作时尽可能做到语言诙谐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