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共26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共26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7 15:3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饮酒
陶渊明
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生平以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诗歌。
2.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3.学习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
作者
●陶渊明其人
走近作者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青壮年时,曾做过江州祭酒和参军一类的小官,但时间都很短,后任彭泽县令,终因不满官场黑暗,又不肯迎合权贵,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41岁归隐田园。他在诗文中着力表现在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开创了田园诗派,被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陶渊明其事
走近作者
不为五斗米折腰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主要讲陶渊明任县令时有一天有个官要来,别人就劝他穿戴整齐,迎接那个官,他本来就是个向往自由随性的人,就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后来辞官,隐居山林,这个词主要是说有骨气,不趋炎附势的性格。
五斗米
触摸文字
读诗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韵朗读
读诗——感知音韵美
意蕴美
翻译诗句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韵朗读
读诗——感知音韵美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发现:题目
内容
意蕴美
翻译诗句
《饮酒》序文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昭明太子萧统
“渊明不为诗,写胸中之妙耳!”-——北宋.陈师道
《饮酒》20首,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
五言绝句,为酒后即兴之作。借“饮酒”写对世事
人生的感慨。
个性解读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思考:为什么“无车马喧”?
品诗——感知意蕴美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个性解读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何为“心远”?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
无追名逐利之心,
即使身处闹市,
也宛如住在深山。
思想源于生活
个性解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如果你是画家,让你将这两句诗画在纸上,你会运用哪些色彩,画出哪些景物?
安静
美丽
恬淡
悠闲
……
周敦颐
个性解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为何“独爱菊”呢?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周敦颐《爱莲说》
爱菊原因
个性解读
陶渊明独爱菊
枯萎之后
个性解读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
采菊何为
菊花凋落……
个性解读
陶渊明采来菊花干什么?

菊花瓣

菊花茶

菊花酒

菊花美

菊花香
悠然
合作探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版本一:悠然望南山。
版本二:悠然见南山。
“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
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
间无意中看到。南山的美景正
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
映衬。
“望”是远眺的意思,是一种刻意的状态,主观的寻求。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是一种主观上的刻意而为之,缺乏悠然的情趣。
个性解读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苏轼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论诗》
诗人无意看山,但山景尽收眼底。诗人看到了什么?
山气
飞鸟
个性解读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思考:看到倦鸟归家,诗人会有感想呢?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归园田居.其一》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归去来兮辞》
鸟之于山林恰如渊明之如田园。
田园是陶渊明生命和精神的栖止之所
个性解读
此中有真意
文章的主旨
为何“欲辨已忘言”呢?
东晋时期世人重名利,文学重玄风(以阐
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
),陶渊明
其人其文其思想都不被当时的人所接受。
世人皆浊我独清
寂寞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小结
课堂小结:诗人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的境界里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诗人完成了情、景、事、理四方面的巧妙融合。总的说来,这首诗语言虽然较为浅显,但其结构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走近真实的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其三》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饥來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乞食》
岂不实幸苦,所惧非饥寒。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言。
——《咏贫士》
性质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归去来兮辞》
他在多歧的世途中
找到了自己要走的道路
他在贫困的人生路上
保持着心灵的悠然
他以闪烁的心灵之火
照亮了他的四周
他从四周的事物中看到了
可喜可爱的人生妙趣
千年历史,岁月悠悠,多少帝王将相,零落成泥,唯有那些优美的文字,依旧镌刻人心。让我们在语文这一方天地中诗意地栖息,像千年前的陶翁去品味人生的悠然!
古今合韵
把一座茅屋
修在人来人往的地方
然而我却
丝毫感觉不到
俗世的喧嚷
有人问我
为何你的心能如此静躺
那是因为
我把它放置在
一个远离尘嚣的远方
心居之
身倚之
菊花处
樊篱旁
悠然抬头
满眼庐山色
锁住我
迷醉的目光
青山间的流岚雾霭啊
因着黄昏
追逐阳光
古今合韵
那结伴归巢的飞鸟啊
恋着旧林
守住信仰
真者自然存
存者且会真
生活,
本就应该
不思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