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
部编版
八年级上
纪实作品的阅读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冲破国民党严密的新闻封锁线,四个多月的实地考察,第一个向世界报道了红军长征的消息,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高度赞扬中国革命青年们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欲望和热情。并对大胆预测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红军长征才被世人所知。这个人就是埃德加?斯诺,他写的这本书便是《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叙写现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第一,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第二,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不妨追问:作品写了什么人?他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些什么?重点突出了什么内容?
文
体
简
介
新知讲解
第三,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它们说什么“话”。作品中记录的是经过作者筛选的事实,还有作者对于事实的感受和印象,这当中必然会体现作者的倾向性。
第四,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为此,我们要善于学以致用,汲取营养。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作
者
简
介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1931年9月,斯诺以《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的身份在上海结识了宋庆龄,他们在一家巧克力店里从午间畅谈到晚餐时分,不久后斯诺第一次受邀前往位于法租界的莫利爱路两层楼寓所(今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拜访。据《宋庆龄年谱》记载,斯诺渴望到中国共产党的陕北根据地考察,并于1936年春专程到上海拜访宋庆龄请求帮助,“以便到红军地区以后起码作为一个中立者的待遇”。也是在这年春天,经宋庆龄的努力沟通,斯诺和外籍医生马海德都得到了确认口信。《宋庆龄年谱》上说,当时宋庆龄曾对马海德说:“中共中央想邀请一位公道的记者和一名医生,到陕北实地考察边区的情况,了解中共的抗日主张,我看你和斯诺一块儿去吧!”
背
景
简
介
新知讲解
在延安,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章
节
介
绍
新知讲解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二篇 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
第三篇 在保安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来历
第五篇
长征
第六篇 西北的红星
第七篇 到前线去的路上
第八篇 在红军中(上)
第九篇 在红军中(下)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去
第十二篇 回到白色区域
本书是以斯诺探访“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展开内容情节的。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内
容
简
介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和考察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志丹、贺龙、彭德怀等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毛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两条线索:
一是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苏区”的过程;
二是在采访中获知的“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对未来的预判。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在本书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主
题
思
想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第一,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第二,作者深入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百姓之中,为全世界解答了“红军,没有任何大工业基地,没有大炮,没有毒气,没有飞机,没有金钱,也没有现代技术,他们是怎样生存下来并扩大了自己的队伍”的疑问。
艺
术
特
色
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示例:朱德
1.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起来。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合作探究
2.出身与家庭
朱德于1886年12月1日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佃户家庭,祖籍广东韶关,客家人。其家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贫苦。
3.童年的经历
由于家境贫困,朱德自幼便开始劳动,四五岁时就帮母亲干活儿,八九岁时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平时除了上私塾,还要挑水、放牛、种地。
合作探究
4.受教育情况
朱德是佃农家庭的子弟,但念过私塾,1905年还考了科举,之后又去顺庆和成都读书。1911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俄国十月革命后,逐渐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1922年去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转赴苏联学习。
5.参加革命的起因
朱德自幼家境贫困,曾亲眼见到六七百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妻子儿女被所谓的官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幼年的朱德在这样备受剥削、充满苦难的环境中长大,从小就萌发了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
合作探究
6.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朱德曾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1915年在云南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复辟的起义。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在党的领导下,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次年,他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部队,开赴井冈山,与毛泽东同志所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军长。
合作探究
1930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华苏维埃军事委员会主席。1934年10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任八路军总指挥、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同志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54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合作探究
专题二:关于长征
1.长征的起因
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央红军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伤亡重大,未能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主力被迫退出苏区,进行战略转移。
2.长征的路线
中央红军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途经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甘肃、陕西等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合作探究
3.长征中面临的困难
在去湘西的路上,红军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一路上,红军受到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虽然冲破了敌人的封锁线,但损失惨重,而红军所要去的湘西,敌人已经布下了埋伏,等待红军前去。
4.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合作探究
5.长征的历史价值
(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长征的胜利,巩固和发展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为党和红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鼓舞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信心和勇气,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合作探究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战略大转移,史称“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0月抵达陕北,建立陕北苏区。
红军长征路上五次反围剿
合作探究
专题三:信仰与精神
1.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
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斯诺用一个记者的笔触同样写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二亿多人民。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重“征”富人,解放许多“奴隶”(其中有些参加了红军),宣传“自由、平等、民主”,没收“卖国贼”(官僚、地主、税吏)的财产,把他们的财物分配给穷人。……在漫长的艰苦的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农民、学徒、奴隶、国民党逃兵、工人、一切赤贫如洗的人们,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合作探究
2.长征精神的内涵
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②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④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合作探究
3.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我们要始终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定报国之志,扬起理想的风帆。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勇敢面对,百折不挠,要学会在失败与挫折中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继续发扬革命先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将长征精神作为我们成长历程中永远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脚踏实地,遵纪守法,团结友爱,甘于奉献,奋发图强,开拓进取。
合作探究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链接中考,拓展延伸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序言,明确“红星照耀中国”这一历史预言产生的社会背景;
2.通过读目录,查找作者采访的人物,探询预言产生的经过;
3.通过自由阅读,初步感知作品中的人物特点,激发进一步阅读探究的兴趣;
4.通过“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这一主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本书
【教学重点】
1、自由阅读,消除学生与红色经典的隔膜,感知作品中的人物特点,激发进一步阅读探究的兴趣;
2、让学生从革命精神中汲取营养,并增强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通过“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这一主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本书。
【课前阅读】
按阅读计划一个月课余时间完成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规划表
姓名:
预计阅读周期:
四周
实际完成时间:
日期
阅读内容(
章节)
历史事件
方针政策
阅读难点及感受
第一周
第一章至第四章
备注:在这个时间段,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请记录在此
备注:这个时间段记录了什么方针政策
备注:有什么专业术语较难理解,可以记录在此,后期与同学、老师讨论交流。
第二周
第五章至第八章
第三周
第九章至第十二章
第四周
准备“读书汇报会”专题内容,完成阅读交流分享
备注:由于《红星照耀中国》书中讲述的历史事件较多,和学生的时代相隔较远,其中有不少专业术语,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可能会比较艰难。建议该书在阅读的时候可以采取速读的阅读方法,在通读全文之后重点阅读精彩片段。在重点阅读的过程中,涉及人物描写的地方可以采取圈点、勾画和批注的方法,完成阅读任务之后还可通过自己的概括和归纳对人物进行点评,加深对内容的理解、结构的思考、人物形象的分析等。
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后,可是在当时这支创造“军事壮举”的军队并不被世界所知。有人否认红军的存在,有人说他们只不过是几千名饥饿的土匪罢了,他们的领导人只不过是为活命而盲目战斗的无知的农民。有这样一个人,冲破国民党严密的新闻封锁线,四个多月的实地考察,第一个向世界报道了红军长征的消息,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高度赞扬中国革命青年们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欲望和热情。并对大胆预测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红军长征才被世人所知。这个人就是埃德加?斯诺,他写的这本书便是《红星照耀中国》。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1、纪实作品的阅读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叙写现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第一,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第二,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不妨追问:作品写了什么人?他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些什么?重点突出了什么内容?
第三,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它们说什么“话”。作品中记录的是经过作者筛选的事实,还有作者对于事实的感受和印象,这当中必然会体现作者的倾向性。
第四,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为此,我们要善于学以致用,汲取营养。
2、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3、背景简介
1931年9月,斯诺以《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的身份在上海结识了宋庆龄,他们在一家巧克力店里从午间畅谈到晚餐时分,不久后斯诺第一次受邀前往位于法租界的莫利爱路两层楼寓所(今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拜访。据《宋庆龄年谱》记载,斯诺渴望到中国共产党的陕北根据地考察,并于1936年春专程到上海拜访宋庆龄请求帮助,“以便到红军地区以后起码作为一个中立者的待遇”。也是在这年春天,经宋庆龄的努力沟通,斯诺和外籍医生马海德都得到了确认口信。《宋庆龄年谱》上说,当时宋庆龄曾对马海德说:“中共中央想邀请一位公道的记者和一名医生,到陕北实地考察边区的情况,了解中共的抗日主张,我看你和斯诺一块儿去吧!”在延安,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4、章节简介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二篇 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
第三篇 在保安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来历
第五篇
长征
第六篇 西北的红星
第七篇 到前线去的路上
第八篇 在红军中(上)
第九篇 在红军中(下)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去
第十二篇 回到白色区域
本书是以斯诺探访“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展开内容情节的。
5、内容简介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和考察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志丹、贺龙、彭德怀等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毛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两条线索:
一是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苏区”的过程;
二是在采访中获知的“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对未来的预判。
6、主题思想
《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在本书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7、艺术特色
第一,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第二,作者深入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百姓之中,为全世界解答了“红军,没有任何大工业基地,没有大炮,没有毒气,没有飞机,没有金钱,也没有现代技术,他们是怎样生存下来并扩大了自己的队伍”的疑问。
三、合作探究,深入了解
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示例:朱德
1.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起来。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2.出身与家庭
朱德于1886年12月1日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佃户家庭,祖籍广东韶关,客家人。其家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贫苦。
3.童年的经历
由于家境贫困,朱德自幼便开始劳动,四五岁时就帮母亲干活儿,八九岁时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平时除了上私塾,还要挑水、放牛、种地。
4.受教育情况
朱德是佃农家庭的子弟,但念过私塾,1905年还考了科举,之后又去顺庆和成都读书。1911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俄国十月革命后,逐渐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1922年去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转赴苏联学习。
5.参加革命的起因
朱德自幼家境贫困,曾亲眼见到六七百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妻子儿女被所谓的官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幼年的朱德在这样备受剥削、充满苦难的环境中长大,从小就萌发了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
6.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朱德曾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1915年在云南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复辟的起义。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在党的领导下,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次年,他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部队,开赴井冈山,与毛泽东同志所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军长。
1930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华苏维埃军事委员会主席。1934年10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任八路军总指挥、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同志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54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专题二:关于长征
1.长征的起因
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央红军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伤亡重大,未能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主力被迫退出苏区,进行战略转移。
2.长征的路线
中央红军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途经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甘肃、陕西等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3.长征中面临的困难
在去湘西的路上,红军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一路上,红军受到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虽然冲破了敌人的封锁线,但损失惨重,而红军所要去的湘西,敌人已经布下了埋伏,等待红军前去。
4.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长征的历史价值
(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长征的胜利,巩固和发展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为党和红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鼓舞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信心和勇气,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专题三:信仰与精神
1.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
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斯诺用一个记者的笔触同样写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二亿多人民。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重“征”富人,解放许多“奴隶”(其中有些参加了红军),宣传“自由、平等、民主”,没收“卖国贼”(官僚、地主、税吏)的财产,把他们的财物分配给穷人。……在漫长的艰苦的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农民、学徒、奴隶、国民党逃兵、工人、一切赤贫如洗的人们,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2.长征精神的内涵
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②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④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3.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我们要始终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定报国之志,扬起理想的风帆。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勇敢面对,百折不挠,要学会在失败与挫折中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继续发扬革命先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将长征精神作为我们成长历程中永远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脚踏实地,遵纪守法,团结友爱,甘于奉献,奋发图强,开拓进取。
四、链接中考,拓展延伸
(一)2021·四川泸州中考真题
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回答小题。
甲
六时起床,锻炼身体,每日练武读书,吃的是粗茶淡饭,过的是简朴生活。当时东北军还有十四万人,他除了同军官以外,还同部下直接接触。东北军开始出现了新面貌。怀疑派逐渐相信,他又成了一个值得注意的人,因此认真对待他在回国时立下的誓言:他要把毕生精力用于收复满洲,为人民雪耻。
乙
他向学生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清洗”期间,他遭到追捕,不得不销声匿迹。由于与共产党没有关系,他不得不自我避难的地方。“我早想当共产党,”他怀念地告诉我,“但是没有人要求我参加。我年已五十,我想共产党大概认为我太老了。”但是有一天,一个共产党员到他避难的地方来找他,请他入党。这个老家伙高兴至极,他告诉我,他当时想到他对建设新世界仍有一些用处不禁哭了。
丙
一九〇七年,我到成都,在一个体育学校里读一年书,后来回到故乡仪陇县,在本县高等小学里教体操。一九〇九年,我到云南的省会云南府,进了云南讲武堂,直到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发生后才离校。我的志愿总是想做个军人,而这个讲武堂恐怕是当时中国最进步、最新式的了。它收学生很严格,我竟被录取,因此感到非常高兴。
1.上面材料分别写到了《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三个人物,甲文中的“他”是_____,乙文中的“他”是_____,丙文中的“我”是_____。
2.请结合上述三位人物的生平事迹,从下列句子中选择最恰当的一句来点赞其中一人,按照给出的句式将你选择的句子和人名写出来,并说明理由。
①天命之年圆夙愿,献身教育捧丹心
②南昌举义惊寰宇,圣地联合慑敌魂
③三度入狱不死心,两把菜刀闹革命
④东北易帜金瓯整,平息中原战火烧
句式:我用“_____”点赞_____,因为______。
【参考答案】
1.
张学良
徐特立
朱德
2.
④东北易帜金瓯整,平息中原战火烧
张学良
他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促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二)2021·湖南岳阳中考真题
1.某班共读《红星照耀中国》。小红要分享她阅读“领袖毛泽东从13岁离开小学,到28岁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这一段成长历程”的阅读感悟。她想分几个板块来分享。请你帮她梳理,确立两个板块的名称,并为每一个板块列出一个体现毛泽东奋斗精神的事实。
板块一:名称①____,事实②____。
板块二:名称③____,事实④____。
【参考答案】
思想改变
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投身政治
主笔《湘江评论》
(三)、2021·四川眉山中考真题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子瞻中学开展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推荐名著的阅读活动,校刊拟开设“读名著·学榜样·树理想”专栏,征集中外名著中的“人物名片”。请你在“毛泽东、朱德、保尔、尼摩船长”中任选一位,按照“人物出处”“典型事件”“人物点评”的格式,拟写一则人物名片投稿。
要求:结合作品内容,围绕专栏主题选取典型事件(不少于两件),撰写人物点评。
【参考答案】
人物:毛泽东
出处:《红星照耀中国》
典型事件:(1)剪辫子,因为剪辫子与人辩论;(2)退学后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坚持自学,研读群书;(3)投身政治运动:主笔“湘江评论”、创办文化书社、反对军阀、组织工人、领导了对省议会的冲击;(4)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花整整一个夏天走遍湖南全省;(5)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组织起义,参与建立苏维埃政府;(6)经历了五次反“围剿”;(7)把衣服脱下来给前线受伤的兄弟穿;(8)通过长征到达甘、陕地区。
人物点评:他自律刻苦,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他生活简朴,不搞特殊化;他博览群书,有强烈的求知欲;他忠于革命,有坚定的信念。
人物:朱德
出处:《红星照耀中国》
典型事件:(1)参加推翻清政府的革命;(2)先后帮忙组织南昌起义、湘南起义;(3)帮农民种田、搬运谷物;(4)远道跋涉,到上海、北京、柏林寻找共产党;(5)和士兵同吃同住,借自己的马给士兵,自己走路;(6)带领部队抵抗住了西藏冰天雪地的考验;(7)采用游击战术与敌军作战;(8)与毛泽东一起率部在福建、广东、湖南为苏维埃的发展长期斗争。
人物点评:他是一位大公无私,有强烈责任感的总司令。生活中,他温和、热心,融入兵民;战场上,他英勇无畏,军事才能卓越。
人物:保尔·柯察金
出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典型事件:(1)战白匪,救出朱赫来;(2)保尔在骑兵旅中伤寒未愈就回到部队;(3)在与波兰军的战斗中,保尔勇往直前,忘我拼杀;(4)带病修铁路;(5)保尔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坚持学习;(6)在病榻上写作;
人物点评:在枪林和弹雨中,他不惧牺牲,展现了无产阶级的坚定信念;在疾病和死亡的威胁下,他坚强执着,演绎了平凡生命的烈火青春。
人物:尼摩船长
出处:《海底两万里》
典型事件:(1)为救采珠人勇斗鲨鱼;(2)送珍珠给采珠人;(3)送黄金给陆地上需要帮助的人;(4)阻止尼德兰捕杀长须鲸;(5)在长须鲸和抹香鲸的战斗中,尼摩船长保护长须鲸,驱散抹香鲸;(6)突破冰山重围;(7)肉搏章鱼;(8)冲撞战舰。
人物点评:他是一位渊博而智慧的探险家,投身于海洋文明的研究,具有探索精神;他是一名有博爱之心的勇士,他关注、同情、帮助着弱小;他是一名有正义之感的复仇者,他反抗压迫,追求自由,有着与侵略者斗争到底的决心。
(四)2021·四川达州中考真题
1.阅读下面选段,根据要求填空。
一天早上我到彭德怀的司令部去,我注意到有一个我以前没有见过的年轻指挥员。彭德怀看见我瞧着他,便开玩笑说:“那边那个人是著名的赤匪。你认出他来了吗?”新来的那个人马上面露笑容,脸涨得通红,嘴里露出掉了两个门牙的大窟窿,使他有了一种顽皮孩子相,大家不由得都笑了。
……
可就是在这里,羞怯地长在一对宽阔的孩子气的肩膀上的,却是南京的悬赏(赏洋十万)不下于彭德怀的脑袋。
选段选自于作品《红星照耀中国》,这个“赤匪”是_____________(填姓名),他的两颗门牙是因为_____________而掉的。
2.《骆驼祥子》中,祥子周围的人在他悲剧人生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请在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他(她)对祥子的悲剧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人物)虎妞
小福子
孙侦探
曹先生
【参考答案】
1.徐海东
骑马失事人撞树上
2.示例:虎妞:祥子并不爱虎妞,但不得已接受她的爱情,虎妞从假装怀孕、婚后变态的情欲,到最后难产而亡。祥子卖车给她办丧事,生活又一次跌入谷底,他逐渐走向堕落。
小福子:祥子得知小马已经死了,老马建议祥子去白房子找小福子,小福子已经上吊自尽,祥子的所有希望都破灭,他完全堕落了,到处占便宜,甚至开始骗钱。
孙侦探:祭灶那天,祥子拉着曹先生由西城国家,发现被侦探跟踪了。曹先生让祥子将自己拉到左先生家里去,并让祥子坐汽车回曹家报信。祥子刚回到曹家,就被侦探抓住,原来这侦探就是当年祥子被大兵拉走时的孙排长。在孙侦探的敲诈、逼迫下,祥子将自己的所有积蓄给了孙侦探,祥子的生计又成了问题,买车希望又一次成泡影。
曹先生:曹先生扮演了“祥子的救世主”这样一个角色。每次一出现什么事儿,曹先生总会适度地出现。但是这个时候,祥子慢慢发现了一点,他一直把曹先生当救世主,后来发现他救不了他,他仅仅是能给他一线希望,而这点希望其实是海市蜃楼。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读序言,明确“红星照耀中国”这一历史预言产生的社会背景;
2.通过读目录,查找作者采访的人物,探询预言产生的经过;
3.通过自由阅读,初步感知作品中的人物特点,激发进一步阅读探究的兴趣;
4.通过“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这一主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本书
【学习重点】
1、自由阅读,消除学生与红色经典的隔膜,感知作品中的人物特点,激发进一步阅读探究的兴趣;
2、让学生从革命精神中汲取营养,并增强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学习难点】
通过“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这一主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本书。
【课前阅读】
按阅读计划一个月课余时间完成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规划表
姓名:
预计阅读周期:
四周
实际完成时间:
日期
阅读内容(
章节)
历史事件
方针政策
阅读难点及感受
第一周
第一章至第四章
第二周
第五章至第八章
第三周
第九章至第十二章
第四周
准备“读书汇报会”专题内容,完成阅读交流分享
建议该书在阅读的时候可以采取速读的阅读方法,在通读全文之后重点阅读精彩片段。在重点阅读的过程中,涉及人物描写的地方可以采取圈点、勾画和批注的方法,完成阅读任务之后还可通过自己的概括和归纳对人物进行点评,加深对内容的理解、结构的思考、人物形象的分析等。
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后,可是在当时这支创造“军事壮举”的军队并不被世界所知。有人否认红军的存在,有人说他们只不过是几千名饥饿的土匪罢了,他们的领导人只不过是为活命而盲目战斗的无知的农民。有这样一个人,冲破国民党严密的新闻封锁线,四个多月的实地考察,第一个向世界报道了红军长征的消息,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高度赞扬中国革命青年们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欲望和热情。并对大胆预测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红军长征才被世人所知。这个人就是埃德加?斯诺,他写的这本书便是《红星照耀中国》。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1、纪实作品的阅读
纪实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第二,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不妨追问:作品写了什么人?他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些什么?重点突出了什么内容?
第三,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它们说什么“话”。作品中记录的是经过作者筛选的事实,还有作者对于事实的感受和印象,这当中必然会体现作者的倾向性。
第四,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为此,我们要善于学以致用,汲取营养。
2、作者简介
______________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3、背景简介
1931年9月,斯诺以《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的身份在上海结识了宋庆龄,他们在一家巧克力店里从午间畅谈到晚餐时分,不久后斯诺第一次受邀前往位于法租界的莫利爱路两层楼寓所(今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拜访。据《宋庆龄年谱》记载,斯诺渴望到中国共产党的陕北根据地考察,并于1936年春专程到上海拜访宋庆龄请求帮助,“以便到红军地区以后起码作为一个中立者的待遇”。也是在这年春天,经宋庆龄的努力沟通,斯诺和外籍医生马海德都得到了确认口信。《宋庆龄年谱》上说,当时宋庆龄曾对马海德说:“中共中央想邀请一位公道的记者和一名医生,到陕北实地考察边区的情况,了解中共的抗日主张,我看你和斯诺一块儿去吧!”在延安,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4、章节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书是
顺序来展开内容情节的。
5、内容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条线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主题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艺术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深入了解
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人物:
1.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身与家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童年的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受教育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参加革命的起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二:关于长征
1.长征的起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征的路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征中面临的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长征的历史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题三:信仰与精神
1.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征精神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链接中考,拓展延伸
(一)2021·四川泸州中考真题
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回答小题。
甲
六时起床,锻炼身体,每日练武读书,吃的是粗茶淡饭,过的是简朴生活。当时东北军还有十四万人,他除了同军官以外,还同部下直接接触。东北军开始出现了新面貌。怀疑派逐渐相信,他又成了一个值得注意的人,因此认真对待他在回国时立下的誓言:他要把毕生精力用于收复满洲,为人民雪耻。
乙
他向学生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清洗”期间,他遭到追捕,不得不销声匿迹。由于与共产党没有关系,他不得不自我避难的地方。“我早想当共产党,”他怀念地告诉我,“但是没有人要求我参加。我年已五十,我想共产党大概认为我太老了。”但是有一天,一个共产党员到他避难的地方来找他,请他入党。这个老家伙高兴至极,他告诉我,他当时想到他对建设新世界仍有一些用处不禁哭了。
丙
一九〇七年,我到成都,在一个体育学校里读一年书,后来回到故乡仪陇县,在本县高等小学里教体操。一九〇九年,我到云南的省会云南府,进了云南讲武堂,直到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发生后才离校。我的志愿总是想做个军人,而这个讲武堂恐怕是当时中国最进步、最新式的了。它收学生很严格,我竟被录取,因此感到非常高兴。
1.上面材料分别写到了《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三个人物,甲文中的“他”是_____,乙文中的“他”是____
_,丙文中的“我”是_____
。
2.请结合上述三位人物的生平事迹,从下列句子中选择最恰当的一句来点赞其中一人,按照给出的句式将你选择的句子和人名写出来,并说明理由。
①天命之年圆夙愿,献身教育捧丹心
②南昌举义惊寰宇,圣地联合慑敌魂
③三度入狱不死心,两把菜刀闹革命
④东北易帜金瓯整,平息中原战火烧
句式:我用“____
_”点赞_____
,因为_____
_。
(二)2021·湖南岳阳中考真题
1.某班共读《红星照耀中国》。小红要分享她阅读“领袖毛泽东从13岁离开小学,到28岁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这一段成长历程”的阅读感悟。她想分几个板块来分享。请你帮她梳理,确立两个板块的名称,并为每一个板块列出一个体现毛泽东奋斗精神的事实。
板块一:名称①____
,事实②____
。
板块二:名称③____
,事实④___
_。
(三)、2021·四川眉山中考真题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子瞻中学开展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推荐名著的阅读活动,校刊拟开设“读名著·学榜样·树理想”专栏,征集中外名著中的“人物名片”。请你在“毛泽东、朱德、保尔、尼摩船长”中任选一位,按照“人物出处”“典型事件”“人物点评”的格式,拟写一则人物名片投稿。
要求:结合作品内容,围绕专栏主题选取典型事件(不少于两件),撰写人物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21·四川达州中考真题
1.阅读下面选段,根据要求填空。
一天早上我到彭德怀的司令部去,我注意到有一个我以前没有见过的年轻指挥员。彭德怀看见我瞧着他,便开玩笑说:“那边那个人是著名的赤匪。你认出他来了吗?”新来的那个人马上面露笑容,脸涨得通红,嘴里露出掉了两个门牙的大窟窿,使他有了一种顽皮孩子相,大家不由得都笑了。
……
可就是在这里,羞怯地长在一对宽阔的孩子气的肩膀上的,却是南京的悬赏(赏洋十万)不下于彭德怀的脑袋。
选段选自于作品《红星照耀中国》,这个“赤匪”是_____________(填姓名),他的两颗门牙是因为_____________而掉的。
2.《骆驼祥子》中,祥子周围的人在他悲剧人生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请在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他(她)对祥子的悲剧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学案答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读序言,明确“红星照耀中国”这一历史预言产生的社会背景;
2.通过读目录,查找作者采访的人物,探询预言产生的经过;
3.通过自由阅读,初步感知作品中的人物特点,激发进一步阅读探究的兴趣;
4.通过“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这一主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本书
【学习重点】
1、自由阅读,消除学生与红色经典的隔膜,感知作品中的人物特点,激发进一步阅读探究的兴趣;
2、让学生从革命精神中汲取营养,并增强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学习难点】
通过“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这一主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本书。
【课前阅读】
按阅读计划一个月课余时间完成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规划表
姓名:
预计阅读周期:
四周
实际完成时间:
日期
阅读内容(
章节)
历史事件
方针政策
阅读难点及感受
第一周
第一章至第四章
备注:在这个时间段,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请记录在此
备注:这个时间段记录了什么方针政策
备注:有什么专业术语较难理解,可以记录在此,后期与同学、老师讨论交流。
第二周
第五章至第八章
第三周
第九章至第十二章
第四周
准备“读书汇报会”专题内容,完成阅读交流分享
备注:由于《红星照耀中国》书中讲述的历史事件较多,和学生的时代相隔较远,其中有不少专业术语,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可能会比较艰难。建议该书在阅读的时候可以采取速读的阅读方法,在通读全文之后重点阅读精彩片段。在重点阅读的过程中,涉及人物描写的地方可以采取圈点、勾画和批注的方法,完成阅读任务之后还可通过自己的概括和归纳对人物进行点评,加深对内容的理解、结构的思考、人物形象的分析等。
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后,可是在当时这支创造“军事壮举”的军队并不被世界所知。有人否认红军的存在,有人说他们只不过是几千名饥饿的土匪罢了,他们的领导人只不过是为活命而盲目战斗的无知的农民。有这样一个人,冲破国民党严密的新闻封锁线,四个多月的实地考察,第一个向世界报道了红军长征的消息,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高度赞扬中国革命青年们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欲望和热情。并对大胆预测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红军长征才被世人所知。这个人就是埃德加?斯诺,他写的这本书便是《红星照耀中国》。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1、纪实作品的阅读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叙写现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第一,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第二,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不妨追问:作品写了什么人?他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些什么?重点突出了什么内容?
第三,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它们说什么“话”。作品中记录的是经过作者筛选的事实,还有作者对于事实的感受和印象,这当中必然会体现作者的倾向性。
第四,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为此,我们要善于学以致用,汲取营养。
2、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3、背景简介
1931年9月,斯诺以《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的身份在上海结识了宋庆龄,他们在一家巧克力店里从午间畅谈到晚餐时分,不久后斯诺第一次受邀前往位于法租界的莫利爱路两层楼寓所(今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拜访。据《宋庆龄年谱》记载,斯诺渴望到中国共产党的陕北根据地考察,并于1936年春专程到上海拜访宋庆龄请求帮助,“以便到红军地区以后起码作为一个中立者的待遇”。也是在这年春天,经宋庆龄的努力沟通,斯诺和外籍医生马海德都得到了确认口信。《宋庆龄年谱》上说,当时宋庆龄曾对马海德说:“中共中央想邀请一位公道的记者和一名医生,到陕北实地考察边区的情况,了解中共的抗日主张,我看你和斯诺一块儿去吧!”在延安,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4、章节简介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二篇 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
第三篇 在保安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来历
第五篇
长征
第六篇 西北的红星
第七篇 到前线去的路上
第八篇 在红军中(上)
第九篇 在红军中(下)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去
第十二篇 回到白色区域
本书是以斯诺探访“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展开内容情节的。
5、内容简介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和考察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志丹、贺龙、彭德怀等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毛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两条线索:
一是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苏区”的过程;
二是在采访中获知的“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对未来的预判。
6、主题思想
《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在本书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7、艺术特色
第一,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第二,作者深入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百姓之中,为全世界解答了“红军,没有任何大工业基地,没有大炮,没有毒气,没有飞机,没有金钱,也没有现代技术,他们是怎样生存下来并扩大了自己的队伍”的疑问。
三、合作探究,深入了解
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示例:朱德
1.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起来。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2.出身与家庭
朱德于1886年12月1日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佃户家庭,祖籍广东韶关,客家人。其家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贫苦。
3.童年的经历
由于家境贫困,朱德自幼便开始劳动,四五岁时就帮母亲干活儿,八九岁时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平时除了上私塾,还要挑水、放牛、种地。
4.受教育情况
朱德是佃农家庭的子弟,但念过私塾,1905年还考了科举,之后又去顺庆和成都读书。1911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俄国十月革命后,逐渐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1922年去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转赴苏联学习。
5.参加革命的起因
朱德自幼家境贫困,曾亲眼见到六七百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妻子儿女被所谓的官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幼年的朱德在这样备受剥削、充满苦难的环境中长大,从小就萌发了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
6.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朱德曾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1915年在云南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复辟的起义。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在党的领导下,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次年,他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部队,开赴井冈山,与毛泽东同志所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军长。
1930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华苏维埃军事委员会主席。1934年10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任八路军总指挥、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同志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54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专题二:关于长征
1.长征的起因
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央红军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伤亡重大,未能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主力被迫退出苏区,进行战略转移。
2.长征的路线
中央红军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途经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甘肃、陕西等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3.长征中面临的困难
在去湘西的路上,红军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一路上,红军受到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虽然冲破了敌人的封锁线,但损失惨重,而红军所要去的湘西,敌人已经布下了埋伏,等待红军前去。
4.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长征的历史价值
(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长征的胜利,巩固和发展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为党和红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鼓舞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信心和勇气,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专题三:信仰与精神
1.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
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斯诺用一个记者的笔触同样写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二亿多人民。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重“征”富人,解放许多“奴隶”(其中有些参加了红军),宣传“自由、平等、民主”,没收“卖国贼”(官僚、地主、税吏)的财产,把他们的财物分配给穷人。……在漫长的艰苦的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农民、学徒、奴隶、国民党逃兵、工人、一切赤贫如洗的人们,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2.长征精神的内涵
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②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④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3.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我们要始终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定报国之志,扬起理想的风帆。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勇敢面对,百折不挠,要学会在失败与挫折中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继续发扬革命先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将长征精神作为我们成长历程中永远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脚踏实地,遵纪守法,团结友爱,甘于奉献,奋发图强,开拓进取。
四、链接中考,拓展延伸
(一)2021·四川泸州中考真题
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回答小题。
甲
六时起床,锻炼身体,每日练武读书,吃的是粗茶淡饭,过的是简朴生活。当时东北军还有十四万人,他除了同军官以外,还同部下直接接触。东北军开始出现了新面貌。怀疑派逐渐相信,他又成了一个值得注意的人,因此认真对待他在回国时立下的誓言:他要把毕生精力用于收复满洲,为人民雪耻。
乙
他向学生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清洗”期间,他遭到追捕,不得不销声匿迹。由于与共产党没有关系,他不得不自我避难的地方。“我早想当共产党,”他怀念地告诉我,“但是没有人要求我参加。我年已五十,我想共产党大概认为我太老了。”但是有一天,一个共产党员到他避难的地方来找他,请他入党。这个老家伙高兴至极,他告诉我,他当时想到他对建设新世界仍有一些用处不禁哭了。
丙
一九〇七年,我到成都,在一个体育学校里读一年书,后来回到故乡仪陇县,在本县高等小学里教体操。一九〇九年,我到云南的省会云南府,进了云南讲武堂,直到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发生后才离校。我的志愿总是想做个军人,而这个讲武堂恐怕是当时中国最进步、最新式的了。它收学生很严格,我竟被录取,因此感到非常高兴。
1.上面材料分别写到了《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三个人物,甲文中的“他”是_____,乙文中的“他”是_____,丙文中的“我”是_____。
2.请结合上述三位人物的生平事迹,从下列句子中选择最恰当的一句来点赞其中一人,按照给出的句式将你选择的句子和人名写出来,并说明理由。
①天命之年圆夙愿,献身教育捧丹心
②南昌举义惊寰宇,圣地联合慑敌魂
③三度入狱不死心,两把菜刀闹革命
④东北易帜金瓯整,平息中原战火烧
句式:我用“_____”点赞_____,因为______。
【参考答案】
1.
张学良
徐特立
朱德
2.
④东北易帜金瓯整,平息中原战火烧
张学良
他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促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二)2021·湖南岳阳中考真题
1.某班共读《红星照耀中国》。小红要分享她阅读“领袖毛泽东从13岁离开小学,到28岁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这一段成长历程”的阅读感悟。她想分几个板块来分享。请你帮她梳理,确立两个板块的名称,并为每一个板块列出一个体现毛泽东奋斗精神的事实。
板块一:名称①____,事实②____。
板块二:名称③____,事实④____。
【参考答案】
思想改变
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投身政治
主笔《湘江评论》
(三)、2021·四川眉山中考真题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子瞻中学开展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推荐名著的阅读活动,校刊拟开设“读名著·学榜样·树理想”专栏,征集中外名著中的“人物名片”。请你在“毛泽东、朱德、保尔、尼摩船长”中任选一位,按照“人物出处”“典型事件”“人物点评”的格式,拟写一则人物名片投稿。
要求:结合作品内容,围绕专栏主题选取典型事件(不少于两件),撰写人物点评。
【参考答案】
人物:毛泽东
出处:《红星照耀中国》
典型事件:(1)剪辫子,因为剪辫子与人辩论;(2)退学后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坚持自学,研读群书;(3)投身政治运动:主笔“湘江评论”、创办文化书社、反对军阀、组织工人、领导了对省议会的冲击;(4)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花整整一个夏天走遍湖南全省;(5)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组织起义,参与建立苏维埃政府;(6)经历了五次反“围剿”;(7)把衣服脱下来给前线受伤的兄弟穿;(8)通过长征到达甘、陕地区。
人物点评:他自律刻苦,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他生活简朴,不搞特殊化;他博览群书,有强烈的求知欲;他忠于革命,有坚定的信念。
人物:朱德
出处:《红星照耀中国》
典型事件:(1)参加推翻清政府的革命;(2)先后帮忙组织南昌起义、湘南起义;(3)帮农民种田、搬运谷物;(4)远道跋涉,到上海、北京、柏林寻找共产党;(5)和士兵同吃同住,借自己的马给士兵,自己走路;(6)带领部队抵抗住了西藏冰天雪地的考验;(7)采用游击战术与敌军作战;(8)与毛泽东一起率部在福建、广东、湖南为苏维埃的发展长期斗争。
人物点评:他是一位大公无私,有强烈责任感的总司令。生活中,他温和、热心,融入兵民;战场上,他英勇无畏,军事才能卓越。
人物:保尔·柯察金
出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典型事件:(1)战白匪,救出朱赫来;(2)保尔在骑兵旅中伤寒未愈就回到部队;(3)在与波兰军的战斗中,保尔勇往直前,忘我拼杀;(4)带病修铁路;(5)保尔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坚持学习;(6)在病榻上写作;
人物点评:在枪林和弹雨中,他不惧牺牲,展现了无产阶级的坚定信念;在疾病和死亡的威胁下,他坚强执着,演绎了平凡生命的烈火青春。
人物:尼摩船长
出处:《海底两万里》
典型事件:(1)为救采珠人勇斗鲨鱼;(2)送珍珠给采珠人;(3)送黄金给陆地上需要帮助的人;(4)阻止尼德兰捕杀长须鲸;(5)在长须鲸和抹香鲸的战斗中,尼摩船长保护长须鲸,驱散抹香鲸;(6)突破冰山重围;(7)肉搏章鱼;(8)冲撞战舰。
人物点评:他是一位渊博而智慧的探险家,投身于海洋文明的研究,具有探索精神;他是一名有博爱之心的勇士,他关注、同情、帮助着弱小;他是一名有正义之感的复仇者,他反抗压迫,追求自由,有着与侵略者斗争到底的决心。
(四)2021·四川达州中考真题
1.阅读下面选段,根据要求填空。
一天早上我到彭德怀的司令部去,我注意到有一个我以前没有见过的年轻指挥员。彭德怀看见我瞧着他,便开玩笑说:“那边那个人是著名的赤匪。你认出他来了吗?”新来的那个人马上面露笑容,脸涨得通红,嘴里露出掉了两个门牙的大窟窿,使他有了一种顽皮孩子相,大家不由得都笑了。
……
可就是在这里,羞怯地长在一对宽阔的孩子气的肩膀上的,却是南京的悬赏(赏洋十万)不下于彭德怀的脑袋。
选段选自于作品《红星照耀中国》,这个“赤匪”是_____________(填姓名),他的两颗门牙是因为_____________而掉的。
2.《骆驼祥子》中,祥子周围的人在他悲剧人生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请在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他(她)对祥子的悲剧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人物)虎妞
小福子
孙侦探
曹先生
【参考答案】
1.徐海东
骑马失事人撞树上
2.示例:虎妞:祥子并不爱虎妞,但不得已接受她的爱情,虎妞从假装怀孕、婚后变态的情欲,到最后难产而亡。祥子卖车给她办丧事,生活又一次跌入谷底,他逐渐走向堕落。
小福子:祥子得知小马已经死了,老马建议祥子去白房子找小福子,小福子已经上吊自尽,祥子的所有希望都破灭,他完全堕落了,到处占便宜,甚至开始骗钱。
孙侦探:祭灶那天,祥子拉着曹先生由西城国家,发现被侦探跟踪了。曹先生让祥子将自己拉到左先生家里去,并让祥子坐汽车回曹家报信。祥子刚回到曹家,就被侦探抓住,原来这侦探就是当年祥子被大兵拉走时的孙排长。在孙侦探的敲诈、逼迫下,祥子将自己的所有积蓄给了孙侦探,祥子的生计又成了问题,买车希望又一次成泡影。
曹先生:曹先生扮演了“祥子的救世主”这样一个角色。每次一出现什么事儿,曹先生总会适度地出现。但是这个时候,祥子慢慢发现了一点,他一直把曹先生当救世主,后来发现他救不了他,他仅仅是能给他一线希望,而这点希望其实是海市蜃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