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 背影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 背影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7 22:2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 背

1.学习抓住“背影”展开情感的方法。
2.揣摩文章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3.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2.学习作者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一、导入,唤起亲情体验
在同学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一幅画面,或者一个瞬间,它使你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并终身难忘?请描述一下。(学生自由发言。)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它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也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并不经意,但在特定的环境中,那种对亲情的感念便会涌动在我们的心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背影》,就是作者抓住最为动情的瞬间——父亲为自己买橘子爬月台时的背影,成就了一篇感人至深的亲情散文。(板书标题、作者)。
二、初读,寻找亲情瞬间
1.作者回顾。(以前学习过朱自清的散文《春》,简单回顾一下作者的相关材料。)
2.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生字读音。
3.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设问:找出文章中写背影的文字,说说作者写得最为动情的是哪一段,并说说你的理由。
讨论、交流、明确:
文章共有四处描写背影的文字: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③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作者写得最为动情的是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因为此时作者写得最详细——先写外貌、写衣帽,然后写动作,用特定镜头精细地描写爬月台的动作,还用自己的感情烘托这个背影。
4.朗读课文第6段文字,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品读,体味亲情涌动
1.品读课文,准备探究下面的问题:
是什么原因促使作者对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印象最深,从而着力地进行描写?
2.提示探究思路。
①分析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
②品味父亲送行时说的几句话;
③父亲的身体状况。
3.引导探究过程。
课堂交流,教师小结:
在祸不单行的家境中,父亲在谋事与送行二者之间,他将儿子的路途平安看得更重,这是何等的爱子之心!背着沉重的精神负担,父亲还要安慰儿子,送行时又细致入微地关照。买橘子要过铁道,体胖的父亲爬起来非常费劲,但是为了儿子,再难的事情他也心甘情愿。想到这些,就在望着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时,“我”的良心受到触动,顿悟父亲的爱心,所以“我”哭了,父亲此时的背影便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
四、朗读,回味亲情表现
1.体会其他三处写背影的文字的作用。
第一处:开篇点题、设置悬念;
第三处:父亲离去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写,由近而远,由显而隐,并用自己的感情加以烘托,写这个背影,能表现这样的感情:格外依恋、惆怅、悲悯、辛酸之情;
第四处:父亲在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作者不禁泪如泉涌,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在泪光中再现父亲的背影,表达出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2.朗读指导。
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思念,总体来说,读法应该是深沉而舒缓的。
讨论关键句段的读法: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此句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的内容核心,设置悬念,读时应深沉而舒缓,突出“背影”二字。)
②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此句点出事情起因,把背影置于大不幸的家庭背景中,笼罩在哀伤的氛围之中,应读出哀伤的感情。)
③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此句为父亲安慰儿子,读来虽深沉但需要坚定。)
④“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由自己亲自去送,应读出一种怜爱之情。)
⑤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前面读出不以为然的语气,最后一句读出深深的愧悔与自责。)
⑥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语气由舒缓而渐趋激动。)
⑦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抓住“轻松”二字,读出轻松的语气。)
⑧最后一段。
(激动而伤感。)
3.学生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
父亲买橘子的段落是文章的精彩处,请你深情朗读。第六段对父亲进行了哪些描写?找出动词,体会其作用。
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动词略。表现了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艰难,更好地突出了父亲的爱子深情。
5.
望父买橘见背影:朗读,分析这一部分:
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行动不便,步履艰难。(动作描写,“探”,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十分艰难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6.
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为儿子做了这么多繁琐细小的小事以外,还以什么方式表达这种关爱?
父亲的语言:
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⑵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⑶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⑷进去吧,里面没人。
体现:怜惜体贴,依依不舍(朴实而简洁的语言,表现出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深挚的关爱,怜惜体贴儿子,依依不舍,语言朴实,感情深沉。)
五、总结,研讨写作技法
1.小结课文写法:文章之所以感人,不仅因为作者写出了亲情瞬间,而且写出了其特定的环境。
2.本文选取“背影”这个表现角度好在哪里?
“背影”是父亲在特定环境中的特殊形象。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爱的真挚等,都可以通过“背影”真切地表现出来。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3.请同学们回忆自己脑海中的亲情瞬间,想一想它们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产生的。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结束语
父母爱子女之心,无微不至,父母爱子女之事,可写的成千上万。本文以小见大,将父亲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挚爱全部凝聚在这个背影里。就像孟郊的《游子吟》,把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种种复杂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临行密密缝”这个形象上。读了本文,你不会不想到父母平时对自己的许多钟爱,甚至有些是自己本来不怎么在意的事情,这时也会浮现出来,令你动心,乃至流泪,甚至惭愧。
世间的爱千万种,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
背影父子情深
本课教学我首先理清课文线索,分析四次背影、四次流泪、五句朴实的话语。用音乐烘托气氛感染学生导入课文。教学中运用了朗读教学法、研讨点拨法,重点研读文中出现的“送别背影”、父亲说的“五句话”,品悟情感的跌宕。选用语言实例赏析,让学生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教学的最后阶段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父母对自己的爱,并学会感恩与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