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 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 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7 22:3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综合性学习 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1.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互联网与生活、学习的密切关系。
2.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看待互联网。
3.学会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扩大学生视野,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1.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互联网与生活、学习的密切关系。
2.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看待互联网。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学习、交往方式,甚至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但作为八年级的学生,由于受知识储备、生活阅历、明辨是非的能力地限制,他们对互联网了解是片面的,缺少理性的。运用不当,可能会使学生走向反面,甚至误入歧途。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互联网,用好互联网。
1课时
你们所在的班有班级博客、贴吧吗?你是不是经常在网上浏览和发布信息?是不是常利用互联网学习知识、探究问题?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甚至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正享受着互联网的便利,当然,也有必要思考随之而来的种种问题。
下面从三个角度各设计一个小活动,引导大家审视互联网对我们地影响。相信活动之后,你会对它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一、网络用语小研讨
你知道“点赞”“吐槽”“抢沙发”“萌萌哒”“3Q”“喜大普奔”这些网络词语的意思吗?它们有的来源于某些广受关注的新闻事件,网民借此表达自己的褒贬;有的起于键盘敲击的错误,进而干脆用谐音或简化的方式,构成一种简洁的表达;还有的纯粹是为了好玩,以调侃的方式造一个新词……对于这些网络语言是否“合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视其为戕害规范语言的洪水猛兽,全面排斥;有人主张张开双臂,全面接受;更多的人则保持着谨慎的宽容,认为在日常生活使用无伤大雅,但在作文、书面交流等方面还是要尽量避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网络语言呢?
1.小组合作,搜集一些常见的或最近正在流行的网络语言,弄明白它们的意思,做一下分类,分析它们是怎样产生的。
2.翻一下手头的工具书,你会发现一些网络词语已经被收录进去,比如“宅男”“纠结”“山寨”“给力”“雷人”,它们已成为规范汉语大家庭的一员。小组合作,搜集一些类似的例子,试着用“非网络语言”表述它们的意思。想一想:这些网络词语在表达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
3.想想自己以前的作文中,是否用过一些网络用语。小组讨论一些问题,如:写作文时能否使用网络词语?作文中可以使用什么样的网络词语?应如何使用网络词语?讨论后,把意见告诉老师,也听听老师的意见。
二、电子阅读面面观
互联网时代,电子阅读已经成为阅读的一种常见方式。公共汽车上,地铁里,公园的长椅上,越来越多的人埋头注视着一块块小屏幕,浏览各种信息。你会用电脑或手机阅读书报吗?你喜欢这种阅读方式吗?在你看来,电子阅读有什么优缺点?
1.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调查问卷,在同学、老师、家长、亲友中做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他们花费在电子阅读上的时间,电子阅读的方式或途径,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在阅读中所占的比重,大家对电子阅读的态度和意见(包括拥护的和反对的),等等。
2.回收分发的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汇总受访者的意见,仔细分析,看看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3.小组研讨:电子阅读会不会替代传统阅读?
三、用互联网学语文
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信息丰富,搜索快捷。善用互联网,有效利用其中海量的信息,可以扩大视野,提高学习的效率;不善用它,沉迷其中,把时间花在游戏和无意义的浏览、聊天上,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让我们通过一个活动,学习如何有效进行网络学习。
1.邀请信息技术课老师或者IT从业人员到班级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举办专题讲座,教大家学习如何使用搜索引擎、网络词典和专题数据库等。讲座可分为三个板块:
信息游戏——掌握检索的要领
求助和指教——运用社交媒体
不期而遇——漫步网络图书馆
2.本单元学习不同类型的散文。课外利用所学的网络技能,搜索一下有关散文的各方面知识,包括散文的文体特征、发展历史、分类、阅读策略等。小组合作,制作一本题为《关于散文》的小册子。
3.完成以上任务后,小组讨论:如何扬长避短,有效利用网络帮助我们学习?
网络搜索技巧
不少人搜集资料时首选网络搜索引擎,输入几个关键词,一大批资料便蜂拥而至。但是,想在海量的搜索结果中精准找出所需要的信息,就得有点本事了。下面的技巧你可以尝试一下:
1.选择合适的搜索引擎。除了个别搜索引擎适用于大众搜索,几乎无所不包外,大多数搜索引擎只适用于某个具体的领域,有的是学术领域,有的是商业领域,还有的则局限于某个小圈子。选择合适的搜索引擎,会帮你过滤掉大量无用信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意精选关键词。如果你到服装店里跟导购说:“我想看新款女冬装”,导购马上就会让你看到你想看的。这里的“新款”“女冬装”就是有效的关键词。使用搜索引擎也是如此,要避免使用大而空的关键词,不然,搜索引擎不知道你要找什么,可能显示许多莫名其妙的信息。
3.善用网络求助。有些问题你可能想不到合适的关键字搜索,或不能直接用搜索引擎搜索到,那就不妨尝试向通晓这个领域的长辈请教,或者上相关的热门论坛去问,要相信网友中真的卧虎藏龙啊!
4.学会浏览和筛选。要在海量搜索结果中精确找出所需要的信息,必须具备快速浏览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要在平时反复训练,才能具备。
教师设置情境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谈互联网给自己学习、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教师做正面引导,逐步引入新课。
一、正确看待互联网
1.互联网知多少
教师简介(屏显)
互联网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
Internet,从某种意义上讲,Internet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它起源于60年代

互联网(Internet
),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互联网是指将两台计算机或者是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终端、客户端、服务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手段互相联系起来的结果,人们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发送邮件、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共同娱乐。
2.我眼中的互联网
屏显表格及报道
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
上网时间、年龄
上网目的
调查项目
每天都上网的学生
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
10岁以前“触网”
聊天交友
看动漫,看电影,下载音乐
玩网络游戏
学习、写日记博客
所占比例
82.9%
70.4%
61%
29.1%
49.8%
40%
58.3%
  另据报道,去年10月,我国某地未成年人劳动教养管理所公开一条数据,该所里的未成年劳教人员中,有80%曾沉迷于网络游戏。
(1)教师提问:看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何感想?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推选代表在班内展示。
(学生的观点可能是片面的,会偏向自己立场。教师在尊重学生观点的同时,要正面引导学生学会用辨证的眼光去看待互联网。)
(2)在学习和生活中,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影响?(可以谈自己,也可以讲一些发生你身边的故事。)
【活动小结】
先找学生发言,谈一谈对互联网进一步的认识,教师再做以下总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发现,就互联网本身而言,并没有错,关键在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一面,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我们应该看到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帮助。因为互联网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跨地域性,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查找到他所要的信息。这大大方便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就出现了远程教育,我们可以在网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感受遨游学海的乐趣。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我们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更需要尽快掌握信息技术,占据有利地位。可见,网络对我们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任何东西都有其两面性,鱼龙混杂的网络更是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对于我们涉世未深的学生而言,虽然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别能力,但不得不承认,网上仍然有着太多的诱惑与隐患,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二、互联网利弊谈
导入语
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它不仅丰富了信息资源,而且给我们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但是,互联网作为一把双刃剑,它在对我们的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消极和不良的影响。
小小辩论赛《中学生上网利弊谈》
主题:中学生上网利弊谈
正方: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
反方: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
人员安排:1.评委五人:一名语文教师+四名学生(两男两女)。2.主持人一名。3.辩手八人,分两组,每组男女生各两人。为一至四辩,其中一辩为主辩。4.计时员一名
辩论赛评分表

内容
分值
扣分
1
一辩的立论言之有物
20
2
提问目的性强
15
3
回答问题准确、简明
15
4
语言富有激情
10
5
使用动作配合自己的观点
10
6
无超时现象
10
7
攻辩小结符合辩论开展的情况
20
8
总分
  评分说明:
①扣分栏根据失误情况扣分,每一处失误扣0.5分,每项限扣3分。
②总分为所有栏目扣分总和。
③评委扣分最少者获胜。
④每辩不能超过30秒。
辩论过程
1.陈词
即兴陈词,引论据要恰当。
2.开篇立论(一辩)(正方一辩先)
3.攻辩
(二辩
三辩
)

攻辩由正方一辩开始,正反双方交替进行。
②正反方二、三辩参加攻辩,正方二、三辩各有且必须有一次自己为攻方;辩方(限二、三辩)由攻方指定,攻辩双方必须单独完成攻辩,不能中途替换。
③攻辩双方必须正面回答问题,问题和回答都要简明。重复回答和回避回答都要扣分。每一轮攻辩,攻辩角色不能互换,辩方不能反问,攻方也不能回答问题。
④辩手站立完成每一轮攻辩阶段,落座视为完成攻辩,双方在限时内任意发挥
⑤辩方每次回答不能超过30秒,用时满时,以哨声终止发言。若攻辩双方未能完成提问和回答,不做扣分处理。
4.攻辩小结:四轮攻辩阶段完毕,先由正方一辩再由反方一辩为本队做攻辩小结,限时为30秒。正反双方的攻辩小结,要针对攻辩阶段的态势及涉及的内容,严禁脱离比赛实际情况的背稿。
5.自由辩论:
这一阶段,双方辩手轮流发言,发言辩手落座为发言结束,即为另一方发言开始的计时标志,另一方辩手必须接着发言;若有间隙,计时照常进行。同一方发言辩手的次序不限。如果一方时间已经用完,另一方可继续发言。自由辩论提倡积极交锋,对回避交锋两次以上的一方扣分,对于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仍然纠缠不放的,适当扣分。
6.观众提问:每方一个问题,每个问题20秒回答问题:
(1)先从正方开始回答,正反方交替进行。其中一个问题必须由四辩回答。
(2)双方观众(限本组)可推选两名观众向对方辩手分别提出一个问题。
(3)观众提问阶段正反方的表现记入比赛成绩。观众提出的问题先经两位以上规则评委判定有效后,被提问方才能回答。
7.总结陈词
辩论应针对辩论赛的整体态势进行总结陈词,脱离实际,背诵预先准备稿件的,适当扣分。
【活动小结】
通过本次辩论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而且也在辩论中认清了互联网对我们的利弊,从而使我们今后能够正确看待互联网,理智上网。
三、如何正确使用网络语言
1.导入。
教师白板显示作文片段《看病》,让学生了解网络语言在生活中的运用。
《看病》
我:“医生,您看我这是虾米(什么)病?”
医生:“he,he(哈哈),小病e(一)碟。”
我:“要多少money(钱)?”
医生:“8(不)贵,880元。”
我:“……”
医生:“8要,那我886(拜拜了)。”
我:“5(我)的好医生,天下最Qoo(酷)的医生,行行好,偶(我)没那么多money。”
医生:“我可没那么多时间和你耗,你在PMP(拍马屁),偶就再加点钱……”
我:“那算了,880就880吧。”小声地说“7456(气死我了)YYP(呀呀呸)。将来你落到我的手里看我不KO(整)你一顿”
“菜鸟”“大虾”“灌水”“囧”“雷”……这些用语大家一定不陌生,想必大家一定也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使用。在平时生活、学习中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运用这些新生的网络语言呢?
2.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网络用语的类型
字母型,如GG
(
哥哥)、JS
(
奸商)、PFPF
(
佩服佩服)、ZT
(
转贴)
等。
数字型,如:
886
(
拜拜啦)、9494
(
就是就是)
等。
混合型,如:
幸福ing
(
中文词与英语动词后缀组合,表示正在享受幸福的过程)、3q
(
数字与英语字母组合,谢谢你)等。
词意变异型,如:
粉丝——对某人或某物超级迷恋的意思;果酱——过奖;稀饭——喜欢;群猪——群主等。
口语型网络,如:

哇噻,你总算露面啦!”“哦,是酱紫啊!”等,在这两个例句中,“哇噻、哦”在生活中也经常用到,此类词不管其原来属性如何,在网上均作为语气助词使用。
词汇演变型,如:

屌丝”——原是“苦B
青年”本着自嘲精神而创造的一个名词,本意是对具有穷、丑、老、呆、矮、胖等特征的一类男人的嘲讽用语。
3.那么网络用语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呢?网络用语的利弊有哪些?
A.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这两个问题。
B.各小组推选三个代表发言,一个代表发言其中一个问题。
C.老师对这三个问题分别小结。
第一个问题:
网络用语有它的意义和价值。网络用语大多生动形象、幽默诙谐,带给我们很多乐趣。这体现了现代青年人创新的思维方式,不得不说,现代人的聪明才智打破了原有的古板思维,不再墨守成规,这是我们走上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标志。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用网络用语和他人交流,这也使得交流更加方便和快捷。
网络用语应被宽容接受。除了年轻人之外,网络用语应被更多人接受。很多父辈级和祖辈级的人对网络用语一点也不了解。我觉得应该让更多的人逐步了解它,接受它,而不是一味地反对,因为信息时代的发展,这些网络用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问题:
话说回来,网络用语不仅有利,而且有弊。在追捧它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它的不足之处。网络用语应被我们正确引导,谨慎使用。如果过度地使用网络用语从而使之变成一种不良的交流方式,就如同用这些网络流行语大肆地骂人、说脏话,那么就是对网络用语的不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轻视。而且,运用网络用语也是要看场合的。什么时候可以用,什么时候不能用,这些行为,就要靠我们自己正确对待了。
D.老师总结。
总之,网络用语有利有弊,如何更好地让网络用语成为一种良好的风尚,还需要我们形成正确的见解和认识,只有正确对待才能让它更加被大众接受,网络用语才能被更多的人接受。
四、电子阅读PK纸质阅读
1.导入:随着人们在电子设备上的阅读需求的爆炸式增长,“无纸化时代是否会到来”就成了一个有趣的讨论话题。那么,电子设备会取代纸张吗?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各有什么优缺点?
活动激趣: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实验测试。
活动准备:一部手机、一份纸质材料
活动过程:30秒阅读找错。找出材料中的四处错误。电子阅读组为甲组,纸质阅读组为乙组。另需两名学生计分。活动共分三个回合,30秒为一回合,每一回合派出一名学生,找出一处记一分,得分多的组获胜。
材料如下: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朔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择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青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漫溯\泽畔\执着\清苦)
2.同学们讨论,希望你也参与进来……
“纸质书可以让人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反复地阅读。电子书的阅读则往往是跳跃式的,就像阅读快餐一样,不会用心地细细咀嚼,大多是看热闹,热闹过后往往不会留下特别的痕迹。”
“电子阅读虽然方便,但没有触感,累眼睛不说,还很难引起内心深处真正的共鸣。阅读电子书大多是打发时间。”
“阅读纸质图书,能让人感觉到墨香的韵味,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纸质图书可以摆放,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翻阅,阅到精彩处可以画下来,做记号,电子书看过之后大都是浮云了。”
“我的手机能够实现电子阅读的翻阅功能,网络阅读经济实惠,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实现轻松阅读。至于能否细细地读,能否让自己有所触动,则取决于书的内容。好书一定会有读者,无论是电子书还是纸质书。”
……
3.你的观点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4.总结:无论是传统的纸质阅读还是现代的电子阅读,只要适合自己就好。
五、活动总结
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我们经过思想的碰撞,产生出新的智慧火花。我们对互联网的认识又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一定会健康、理性地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创造出更精彩的人生。
本次活动是关于互联网的,而这个话题与学生们的生活十分贴近。大部分学生都了解互联网,并且喜爱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娱乐、交际等活动,但是我这一次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互联网,将其好好利用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杜绝互联网上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毒瘤。总之,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很成功,学生们也收获颇丰,非常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