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公开课教学设计
?
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文章寓意明显,反映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教学本文,首先应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其次应引导学生思读课文,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探究文章的时代意义,时代需要愚公精神,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挑战自我,争做时代的骄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2.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
1.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法??理读法??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公开课执教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欣赏经典,导入新课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同学们耳熟能详,愚公移山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下面请看动漫flash——愚公移山。
学生欣赏画面,品味美妙的乐曲。导入新课。
二、作者作品,文本链接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御寇,战国时人。列子是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列子》原本早已散佚。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三、复习巩固,夯实基础
解释加点的词语
1.?方七百里?(方圆)
?????方其远出海门???(正、刚)
2.
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3.?曾不若孀妻弱子???(竟,还,连……都……)
?????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4.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固执)
?????吾义固不杀人??(坚决)
5.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
四、文本精读,合作探究
(一)学生齐读课文,请思考以下问题:
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明确: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移山有什么困难?
明确:困难:山高、工具简陋、劳力少、路途远
3、结果怎样?
明确: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二)动动脑,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
明确:语言描写
2、家里人与周围人对此事的反映怎样?
明确:家里人:子孙“杂然相许”
????????????????妻子“献疑曰:……且焉置土石”
周围人:京城孀妻遗男:“跳往助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3、比较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行,其态度是否相同?(注意读法)
小组合作谈论。学生交流合作学习成果,教师点拨、评价。
4、?理解对比和衬托手法。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交流小组探究成果,师生共同评价,教师归纳总结。
5、愚公“愚”?智叟“智”?
明确:
愚公不“愚”
因为他不怕困难,有坚强的毅力,他的伟大信心和伟大实践取得了胜利,说明了人定胜天的伟大意义。
智叟不“智”
因为他是个懒汉懦夫,把困难看得太重,把人的力量估计过低,是这一类典型人物的代表。
(三)法国寓言家拉·封丹认为,寓言有“身体”和“灵魂”两部分,“身体”就是寓言故事,“灵魂”则是它的寓意。那么,这则寓言的“灵魂”是什么?
明确:反映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五、总结文本,拓展延伸
1、学完这课以后,你收获了些什么??联系实际谈一谈。
2、一个人的一生中肯定会遇到无数的困难险阻,现在摆在我们同学面前就有7座大山,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却面对?。
六、说话训练,课下练笔
如果你是愚公,那么你认为是搬家好还是移山好?同学们自由谈一谈,课下把自己所说的或所想的写一篇300字的随笔。
七、重温经典,结束新课
(一)请体会:
1、《愚公移山》歌曲的感人魅力?!
2、用心感悟愚公精神的不朽力量?!
歌词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
任凭那木屐把脚板磨穿。面对着太行与王屋,凭的是一身肝胆
?
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望望头上天外天,
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
?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二)结束语
古人愚公能移山,
气壮山河美名传。
少年皆做新愚公,
中华屹立民族兴。
?
板书设计
?
??愚公?————————智叟
目光远大(愚公不愚)???????鼠目寸光(目光短浅)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