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基础过关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基础过关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9 14:1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东皋(gāo)
千载(zài)
燕然(yān)
鹦鹉洲(yīng)
B.落晖(huī)
萋萋(qī)
属国(shǔ)
逢候骑(qí)
C.驱犊(dú)
徙倚(xǐ)
汉塞(sài)
白沙堤(tī)
D.采薇(wēi)
征蓬(péng)
崔颢(hào)
没马蹄(mò)
2.下列加粗词语古今意义有变化的一项是(
)
A.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B.自康乐以来
C.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D.念无与为乐者
3.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
又数刀毙之
B.实是欲界之仙都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自康乐以来
自非亭午夜分
D.相与步于中庭
尝射于家圃
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至塞上》中“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野望》的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钱塘湖春行》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春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之情。
D.《黄鹤楼》的前两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和想象。
5.选出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与原著不相符的一项(
)
A.华子良是《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放弃戒备后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最后越狱,带领解放军前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B.《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经过一处山涧时,唐僧骑的马被孽龙吃了。观音菩萨擒住孽龙,把它变成白马,让白马驮唐僧上西天取经。
C.在《骆驼祥子》一书中,老舍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口语,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给通俗朴素的文字增添了“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的地方特色。
D.《海底两万里》中,康塞尔是阿龙纳斯教授忠实的仆人,他性情暴躁,常常打算逃跑,却在危急关头能挺身而出。
6.
冷泉亭记
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熏熏,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①,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沏,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尹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有删改)
【注】①蠲(juān)烦析酲(chéng):解除烦恼,消除困倦。
(1).下列加粗文言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郡言,灵隐寺为尤
尤:最
B.可垂钓于枕上
于:在
C.可谓佳境殚矣
殚:竭尽
D.述而不作
作:炒作
(2).下列关于加粗文言虚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寺观言
由:从
B.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
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C.眼耳之尘
之:的
D.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
虽:即使
(3).把下列两个文言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①春之日,吾爱其草熏熏,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
②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游青碧溪记
[明]李元阳
溪在点苍山①马龙峰之南。正德庚辰,予尝游焉。嘉靖辛丑,郡守杨公邛峡②招予复至溪上。丙辰,又同郡马公元冈、任公积斋,深穷其源。
源出山下石涧,涌沸③为潭,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绮。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观玩久之。乃侧上左崖石罅中,避雨而坐,俯瞰潭水,更互传杯,不觉尽醉。右崖有“禹穴”二字,杨公所刻。出潭东行,见石上流泉渐靡④成渠最滑不可着足,有轻蹑者,辄失脚落。中潭深两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狎易之,不知其叵测也。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水光鸦碧色,上潭水光鹦绿色,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丽。予每一至溪上,毂纹⑤璧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尘事,而幽光在目,累月不能忘。
缘溪而出,水之所经,因地赋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皆可亭以赏其趣。马、任二公尝建“濯缨亭”,今废矣。此溪四时不竭,灌润千亩,人称为“德溪”云。
(有删改)
【注】①点苍山:苍山,又称灵鹫山。②杨公邛峡:杨仲琼,明代进士。③沸:泉水涌出的样子。④渐靡:逐渐汇集。⑤毂纹:像皱纹的波纹,形容微波。
(1).下面句子有两处停顿,请用“/”标出。
见石上流泉渐靡成渠最滑不可着足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深穷其源
穷:__________
②深丈许
许:__________
③皆可亭以赏其趣
亭:__________
④马、任二公尝建“濯缨亭”
濯:__________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出溪虽涉尘事,而幽光在目,累月不能忘。
(4).文中斜体句子的景物描写极为精彩,请你赏析。
(5).下列选项中对本文内容或写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游记记游青碧溪之事,突出了青碧溪潭深、水明、石丽、景幽的特点。
B.写鸟及时衔走潭面落叶,是为了侧面表现出青碧溪水的净。
C.深青、鸦碧、鹦绿三种颜色依次是上、中、下潭的水光之色。
D.“印心染神”写出青碧溪之水能够让人的精神也得到净化。
8.
云阳洞北小港记
赵垣
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得小港。港之上芳树丛生,凉樾低荫。沿港而西,竹篱映水,古屋参差。时疏雨乍过,新笋解箨①,蔷薇盛开,人语不传。惟闻山鸟唤晴,草蛙鸣动而已。
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垒石其上,若棋局然,俗名棋盘山。其峰盖庆忌塔②之址也。
峰之阳不数步,下视悬崖百尺,石壁绕池,壁如玦,池如镜,如奁③初启然。遂徇崖而下,临水坐。坐甫定,忽有声自壁内出,肖其人之声。同游人相顾错愕。始知陆士云所记小语小隐,疾语疾应,哗然呼啸,答响满野,惊疑景况,语极真也。随山东折,即港之阳。土阜隆然起者为金祝④墓。其庙在港南小流水桥上。
呜呼,昔年血战之地,今日徒见山高水深,惟留此丛祠,报赛⑤奔走。野老村童,其亦知勤事⑥之酬耶?太息而返。
(选自《晚清文选》,有删改)
【注】①解箨(tuò):脱壳。②庆忌塔:塔名。③奁(lián):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④金祝:宋朝英雄金胜、祝威的合称。敌兵攻打杭州时,两人率军民拼死抵抗,因寡不敌众,英勇就义。⑤报赛:祭祀。⑥勤事:尽职。
(1).对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
北:向北边
B.临水坐
临:靠近
C.其峰盖庆忌塔之址也
盖:大概是
D.徇崖而下
徇:跳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坐甫定,忽有声自壁内出,肖其人之声。
②野老村童,其亦知勤事之酬耶?太息而返。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选文最后一段文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9.根据语意,写出相关的句子。
(1)《野望》写“薄暮”中诗人所见景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用写景来交代行踪,用比喻来暗示内心抑郁、飘零之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雄奇壮观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
(5)《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花儿渐放,草儿初长的早春花草图。
10.综合实践。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材料二
(1)根据你的理解,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
(2)材料二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请语意简明地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并任选一个要素说说它的寓意。
(3)小明的父亲为爷爷的九十大寿准备了很多烟花爆竹。小明劝阻父亲不要放烟花,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可父亲说:“爷爷九十岁生日值得庆贺,为此设宴请客,多放烟花表示孝道。”如果你是小明,请从“孝道”和“环保”的角度劝阻父亲。(50字以内,语言得体)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学会谦虚,自私的也会懂得感恩……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吧。
请以“原来,我也很_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A项,载zǎi。B项,骑jì。C项,堤dī。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今异义的能力。D项,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想念。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D项,两个“于”都是介词,在。A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指狼。B项,判断词/指示代词,此,这。C项,介词,从/连词,如果。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能力。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B项,理解不恰当,颔联和颈联运用了白描的表现手法,而不是“工笔细描”。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名著内容的能力。D项,“他性情暴躁”说法错误。仆人康塞尔性格稳重,总是气定神闲。
6.答案:(1).D;(2).B;
(3).①春天的日子,我喜欢这里百草绿意弥漫,树木繁茂,(在这里)可以顺应暖意吸纳精华,通畅全身血脉气息。
②这就是我之所以认为(山水)余杭为最佳(郡的风景)灵隐寺为第一的地方。
解析:(1).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题中D项,“述而不作”意为“不再添造新的”,故“作”意为“建造,创造”。
(2).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来分析。B项,“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意为“坐着玩赏的入,可用床下清泉洗脚”,故“而”为连词,表修饰关系。
(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①重点词语:欣欣,繁茂;纳:吸收;粹,精华。②重点词语:斯,这;甲,意动用法。同时还要注意,③句属于判断句式。
参考译文:《冷泉亭记》
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优;就全郡山水而言,灵隐寺最突出。从寺庙看,冷泉亭为第一。冷泉亭在灵隐山下面,水中央,灵隐寺的西南角。(它)高不到两寻,宽不超过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地面包罗了所有的美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
春天的日子,我喜欢这里百草绿意弥漫,树木繁茂,(在这里)可以顺应暖意吸纳精华,通畅全身血脉气息。夏夜,我喜欢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除困倦,解除烦恼,令人心旷神怡。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生于亭梁之间,水漫到亭阶之上。坐着玩赏的人,可用床下清泉洗脚;卧着玩赏的人,可在枕上垂竿钓鱼。何况又有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下流过。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还是出家的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待那清泉洗涤,见了这里的景致,就会一下子全部消亡。这种无形中能获得的益处,哪能给你说得完!这就是我之所以认为(山水)余杭为最佳(郡的风景)灵隐寺为第一的地方。
余杭郡从郡城到四郊,山连山、湖连湖,有极多风景秀美的地方。过去,在这里做太守的人,有位刺史相里造,筑了虚白亭;有位仆射韩皋,筑候仙亭;有位庶子裴棠棣,筑观风亭;有位给事卢元辅,筑见山亭;有位右司郎中河南人元奠,最后筑了这个冷泉亭。这样,五亭相互可以望见,像五个手指并列一样。可以说,全郡的美景都在这些地方了,要筑的亭子已经全筑好了。后来主持郡政的人,即使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再要加什么也加不上了,所以我继他们到这里以后,不再添造新的,只是记述而不建造。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7.答案:(1).见石上流泉/渐摩成渠/最滑不可着足(或:见石上流泉渐靡成渠/最滑/不可着足)
(2).①尽(或:完)
②大约
③筑造亭子(或:建造亭子)
④洗
(3).离开青碧溪后,虽然经历人间俗事,但是(青碧溪)的清幽风光还在眼前,数月也不能忘怀。
(4).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从潭底小石头的形状、颜色等方面,表现出水清石美的特点,侧面衬托出潭水的清澈,表现出作者对潭水的赞美之情。
(5).C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这句话意思是:看见清泉流过石头,渐渐冲荡成水渠,极滑不好立足。根据意思划分节奏即可。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虽:虽然。尘事:人间俗事。
(4).本题考查赏析景物描写的能力。“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绮”的意思是“潭底遍布小石头,如卵如珠,青绿白黑,比宝石更明丽,交错生辉,像霞绮一样灿烂”。将“小石子”比作“卵、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宝石更明丽”是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出石子之美。文句从侧面衬托出潭水的清澈,表现作者的赞美之情。
(5).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和写法的能力。C项,原文是“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水光鸦碧色,上潭水光鹦绿色”,即“下潭水色是深青色,中潭水色是鸦碧色,上潭水色是鹦绿色”。
参考译文:《游青碧溪记》
青碧溪在苍山马龙峰南面。正德十五年,我曾经到那里游玩过。嘉靖二十年,知府杨仲琼邀请我再次去溪上游玩。嘉靖三十五年,我又与马、任两公(一起去游玩),深探穷尽青碧溪的源头。
(青碧溪的)源头出自山下石涧处,泉水涌出成潭。潭深约一丈,明亮光洁到连针都无所遁形。潭底遍布小石头,如卵如珠,青绿白黑,比宝石更明丽,交错生辉,像霞绮一样灿烂。潭面刚有落叶坠下,就有鸟儿随之衔去。潭三面是石崖,干净得像是被擦拭过,不染一丝灰尘。观看游玩了很久后,(我们)就从侧面上到左边山崖的石头缝中,坐着避雨。从这里俯视潭水,推杯换盏,不觉之中都醉了。右边山崖有“禹穴”两个大字,是杨公刻写的。出了(上潭)向东走,看见清泉流过石头,渐渐冲荡成水渠,极滑不好立足,(即便)有人轻轻地经过,也总会失足落水。中潭深两丈左右,因为水清见底,所以人们大多轻率亲近它,不知道危险不可测。下潭水色是深青色,中潭水色是鸦碧色,上潭水色是鹦绿色。水石相依,水光越盛,石色越美。我每一次到溪上,觉得水纹如穀,石影像璧,(这种景色)心染神,离开青碧溪后,虽然经历人间俗事,但是(青碧溪)的清幽风光还在眼前,数月也不能忘怀。
沿着溪水(向)外走,水流经过的地方,根据地势流淌成不同形状。圆形之处像镜子,弯曲之处像初月,姿态各异,都可以筑亭来细赏这中间的趣味。马、任二公曾建造“濯缨亭”,现在已经荒废了。青碧溪四季不干涸,灌溉千亩农田,(所以)人们称它为“德溪”。
8.答案:(1).D;
(2).①刚刚坐下,忽然听到有声音从石壁里传出来,像某个人的声音。
②老人和小孩,他们也知道尽职尽力实现愿里吗?叹息着返回。
(3).本文最后一段通过感叹当年的宋朝英雄,如今只余坟墓,抒发物是人非的悲凉感慨,体现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懑。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词语的能力。D项,沿着。
(2).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①句重点词语:甫,刚才、刚刚;自,从;肖,像。②句重点词语:野老村童,老人和小孩,泛指百姓;勤事,尽职;太息,叹息。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情感的能力。从“昔年血战之地,今日徒见山高水深,惟留此丛祠”可以看出,作者在感叹当年的宋朝英雄,如今只留下荒凉的坟墓,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悲凉感慨。从“太息而返”可以看出作者内心壮志难酬的悲愤苦闷。
参考译文:《云阳洞北小港记》
从云阳洞洞口向北边行走四十步,便见到了小港,小港上面花草树木丛生,树荫低垂阴凉。沿着小港往西看,(只见)竹子做的篱笆倒映在水里,古老的房屋参差错落。当时刚刚下过稀疏的雨,新生的竹笋脱去外壳,蔷薇花开得正盛,人的声音传不出来。只听见山中鸟雀呼唤天晴,草中青蛙不断鸣叫而已。
村落的旁边有一座山,山上的石峰就像一口翻转的大钟。石头堆叠在上面,像棋局一般,俗名叫作棋盘山。这山峰大概是庆忌塔的旧址吧。
山峰的南面没有几步远,往下看只见百尺悬崖,石壁围绕着水池,石壁就好像是半环形的佩玉,池子就好像是一面镜子,如同梳妆的镜匣刚刚打开一样。于是沿着山崖而下,靠近水边坐下来。刚刚坐下,忽然听到有声音从石壁里传出来,像某个人的声音。一起游玩的人互相看着都感到很惊讶。才明白陆士云记录的细小的话语细细地隐藏起来,急切地说话很快得到回应,大声喧哗喊叫,应答的声音漫山遍野,此情此景,令人感到惊疑不已,那些话语像真的一样。随着山势往东折返,就是小港的北面。一座隆起的土山是金胜、祝威的坟墓,他们的庙宇在小港南面小流水的桥边。
唉,往年浴血奋战的地方,今天只见山高水深,只留下了这丛林里的祠庙,供后人奔走祭祀了。老人和小孩,他们也知道尽职尽力实现愿望吗?叹息着返回。
9.答案:(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解析:
10.答案:(1)提示:信息里同时体现“生态文明”“保护环境”“美丽中国”这三个要义。
(2)构图要素由地球、太阳、山、水、橄榄枝以及字母ZHB构成。橄榄枝代表和平、安宁,又代表植物和生态环境。地球、太阳、山、水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们要共同保护它们。山和水借用中国象形文字并使之图案化,具有中国特色。ZHB为“中国环境保护”的缩写,表明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
(3)爸爸,我不赞成多放烟花。表示孝道的方式有很多,如帮爷爷实现他的愿望等,放烟花既不能带来好处,还污染环境,影响邻居……
解析:
11.答案:例文:
原来,我也很优秀
在生命的齿轮中,我们常常会仰视那些外表华丽的人,总是为自己而感到悲哀。“优秀”这个词总是出现在自己的口中,却是对他人的赞美。
生活中,我是一个十分胆怯的人。在同学们讨论方案时,我总是最沉默的那位,想要参与并提出方案,终究还是败下阵来。慢慢的,我变得自卑、麻木起来,变得不愿意表现自己。虽然我在心中一直呼喊着:我能行,我很优秀,我可以!但在别人嘴角那轻蔑的浅笑中,我还是败了。我感到无力,不知如何应对。
那是谁?那个人仿佛举着一盏明灯,拨开一层又一层的迷雾,找到心中那小小的一个我,温柔地对我笑了:“你的笑,很美。你的每一句话都很平实。“我震惊,我慌张,没有人会关注我,甚至夸奖我。我努力地挤出一个笑容,极淡、极淡。
我的心中仿佛有一束阳光照进来,我看到了那个优秀的自己。那便是我细心又温柔的老师的一句话,这句话使我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我早已在心中刻下了老师说的话:“变快乐,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相信自己足够优秀!”
我感激这句话,也感激老师的肯定与夸奖。
终于,我第一次登上了讲台,发表了我的观点。当时,我的手心都是汗,腿也有些发颤,我的心在猛烈地跳动,我的声音时断时续,我甚至都无法听到自己的声音,还带着些哭腔。怎么办?我该怎么办?这时,我看到了老师的眼神,那眼神中没有嘲笑,没有烦闷。我深吸一口气,尽量放大了声音。我突然看到老师的脸上有了一丝微笑。于是我大胆地表现起来。我终于讲完了,可是班里怎么会如此安静?“啪啪啪”,老师鼓起掌,同学们也争相鼓掌。掌声如此热烈,温暖了我的心,我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通过这次演讲,我发现我也可以做得很好。原来,我也很优秀。
解析: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首先要补题,这个题目可以补写的内容很宽泛,如横线上可以补“优秀、坚强、脆弱、苦恼、幸福”等。审题时还要注意关键字眼,题中的“原来”“也”是关键,不能忽视。这告诉学生,所补的内容是原先没有发现,而现在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才使学生恍然大悟的。因此,作文可以采用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变化。写作时可以选择自己最悉的一个方面来写,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突出自己思想上的认识过程,也就是要突出“也”这个字。本题适合写记叙类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