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兴味(xīng)
牛犊(dú)
凋谢(diāo)
B.茸毛(róng)
洗涤(tiáo)
深渊(yuān)
C.卑微(bēi)
消逝(shì)
濒临(bīn)
D.星辰(chén)
繁殖(zhí)
遏制(yè)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云霄
臼齿
蔓延
混为一体
B.繁忙
嘲讽
渴望
闲情逸志
C.想象
振颤
威力
煞费苦心
D.际遇
消逝
愉悦
苦思瞑想
3.下列句子加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滕王阁,远眺西山叠翠南浦云飞,俯视赣水浩浩渔舟往来,令人叹为观止。
B.小时候长辈命我临帖,也曾敷衍过一阵子,既是敷衍,当然尝不到什么乐趣,也就随声附和了。
C.读书问学、谈文论艺,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是不言而喻的。
D.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抒发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生命不像一件衬衫,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补好,洗涤。
B.这就是我所寻求的,因为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所以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C.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
D.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5.下列句子和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A.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B.要说渴,真有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他一条江,我能喝他一条河。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D.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6.
大城小树
连亭
①树本来长在乡野,由于人的关系,进了大城。虽然有些树由于水土不服而总有些营养不良,但毕竟大城算是有了树。
②霓虹闪耀、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若是没有树作为衬托,也只是没有生气的热闹而已。堆满楼、车的大城是死的,而树的加入,激活了城市。树静止时,如大城恪尽职守的卫兵;树摇动时,荡漾出轻微的波浪般的乐声。在树的一静一动中,大城获得了庄重和灵动。而在这庄重与灵动的布景里,常常少不了鸟的身影。在大自然中,鸟是跟随树生活的,人们把树搬到大城,就把鸟引到了大城。唧唧啾啾的鸟声,给大城增添一抹轻灵的亮色。
③与大城相比,树很单薄,没有楼高,树间的鸟鸣也容易被汽车的噪声淹没。在大城,似乎人与树各有各的存在,各有各的活法,互不相干。但不管是否相干,大城越来越离不开树了。
④或许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瞬间,比如树变换了风的走向,比如树接住了窗前的一缕日光,比如树读懂了匆匆行人的疲累,一切就有了不同。树不经意间的每一次摇动,每一次呼吸,对大城来说都是恩惠:休息时,人们用树的那抹绿色放松疲劳的眼睛;在车站候车时,人们需要行道树遮阳挡雨。大城有了树,仿佛装了无数净化器,人们在一呼一吸中感受光合作用的律动……
⑤走在人头攒动的繁华大街上,人有时会与一棵棵树对望。人们看着树,树也同样注视人,它们温和、宽容的目光,消融了人的紧张疲惫。有时经过一棵树,听到鸟鸣周匝,耳朵会突然醒来,头会不自觉地抬起来,对鸟投以欣喜的目光,对树发出由衷的赞叹,混沌的兴致一下子活过来,突然哼出一些遥远的曲调,仿佛自己又变回那个新鲜的血肉丰满的人。
⑥前阵子我的一个朋友在大城添新居,费尽心力地将老家的一棵月桂搬进新家的花圃,我去看了这棵月桂,它已经有胳膊那么粗了。朋友说,这棵树是断不能割舍的,倘若不能将它带来,宁可回老家也不进城。我想起作家苏童也曾为没有属于自己的树而耿耿于怀。有一天他突然在城里拥有了两棵树。他在文章里写到,这两棵树弥合了他与整个世界的裂痕,这是父母和朋友都不曾做到的。我的朋友,并不像苏童那样是个名作家,但他与树的感情,和苏童是一样的。
⑦我曾在医院听了将近一个月的树声。我生的不是什么大病,却得住院,得手术,手术后又得住在白惨惨的病房里,怎么受得了呢!况且又不能看书,不能见很多的人,一天到晚或躺着、或靠着,无聊得很。我多么希望能跟外界多一些交流啊,只要能够冲破这狭小的病房,什么都是好的!
⑧有一天,我仿佛听到了一棵树的声音,沙沙沙,沙沙沙……我还听到了鸟儿的声音,唧唧啾啾,唧唧啾啾……我睁开眼睛向窗子看去,见不到树,偶尔能看到鸟儿掠过窗玻璃的身影。我想,那窗子底下必定是站着一棵树的,不然哪来的沙沙声与鸟儿的歌声呢?我问从外面回来的母亲,母亲说:“是呢,是一棵碗口粗的杉树。”等我能从病床上起来走动,我就时常趴在窗口看院子里的那棵杉树。它挺拔、秀丽,枝叶间竟还隐藏着一个鸟窝,我猜想那鸟窝里一定有正在孵化的鸟蛋。呵,医院里的一棵树上,生命正在悄悄地孕育萌发!一个清晨,我在病房里醒来,听到沙沙沙的声音中夹杂着雏鸟的欢叫声,急忙奔到窗口,只见鸟妈妈正给小东西喂食呢!
⑨医生说,我心态好,手术后恢复得特别快,可以提前出院了。我竟很舍不得那棵树,我的康复是它赐予的。出院前,我专门去看望它,我忍不住对树投以惊叹的目光——它脚下的泥土那么少,但枝叶依然繁茂,始终朝着天空和阳光的方向用力延伸。从此这棵树便在我心里扎下了根,潜滋暗长,成为我生命中的参天大树。
⑩从医院出来,我终于又能走在大街上,走在一棵棵树之间。大城依然繁闹着,那一棵棵挺立在大城里的树依然生长着。我想,我们身边一些或远或近的人,像极了这些离我们或远或近的树,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是不可或缺。
(选自《以一棵树为起点》,有删改)
(1).文中的“树”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
(2).“然而在大城,树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这句话是从文章中提取的,应放在文中第几段开头最合适?请结合上下文分析。
(3).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
树静止时,如大城恪尽职守的卫兵;树摇动时,荡漾出轻微的波浪般的乐声。
(4).如何理解第⑨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从此这棵树便在我心里扎下了根,潜滋暗长,成为我生命中的参天大树。
(5).文末说,“我们身边一些或远或近的人,像极了这些离我们或远或近的树,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是不可或缺”。文中的“树”让你联想到了谁?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
7.
芦苇花的精魂
扶云
①芦苇花随风飘逸,那一片片的风景,摇曳在家乡的冬春季节。
②我站在芦苇荡旁边,眼看、心感,总觉得芦苇花有一种说不清的精魂在那里飘拂。真的,很少有植物的花带给人这种感觉,即便是飒飒秋菊也要输给芦苇花。秋菊还是带有些艳的颜色,芦苇花的朴素与柔细像极了母亲,历经沧桑,却还是那般亲切,她浑浊的老眼透溢出慈祥的光芒。
③芦苇花的内里,最深邃的那份情感,魂系着芦苇荡的仁心雄魄。细想下去,天地造芦苇,这苇却不尽是干瘪的,虽然它腹中空洞,但诠释了“空也是富有”的极妙哲理。这也许有些难懂,“空”与“有”本是相反的两极,怎么能搞在一起?但待到芦苇抽出了芦苇之花,我才真正懂得芦苇的气质——那般空,爱是这般厚。
④芦苇的心间呀,盛着一片天,它怕这个天太空寂,慢慢捧出充满质感的芦苇花。这花似人生的彻悟,在黄叶与绿叶中间绽放一种白发苍苍的孤独美。
⑤我心中不由一惊,没有什么比这样的画面更让人感受到冬野之真味了……有什么植物能把毛茸茸的花,撑过一个又一个清冷的黄昏,与寒冬深情地握手,你来说一说?请不要讲,潇潇冷雨打沧桑,呼呼寒风吹断肠。整个芦苇荡,已然跨越清冷,不知是芦苇花温暖了残阳,还是落日渲染了芦花美。
⑥我想起一个女性朋友,在遭遇身体误诊、丈夫背叛、失去女儿的苦难后,她的心没有灰暗甚至死去,却用自己的爱去温暖一个又一个孤儿。她说,在爱中学会爱,自己很像一捧芦苇花。我听后,在泪眼模糊中,突然感到了芦苇花的人性的甜美。
⑦这让我想起患渐冻症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坚守,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感染了病毒被隔离治疗,他说:“我怕得哭了。”当时,分身乏术的张定宇不能陪在妻子身旁,有时一连三四天都看不上妻子一眼。谈到自己的渐冻症,张定宇却没有半点害怕。但他说,在开车去看妻子的路上,自己害怕得哭了,心里怕失去她。所幸,妻子被感染后已经康复。
⑧就像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一样,张定宇的双腿已开始萎缩,全身会慢慢失去知觉。他对时间特别敏感,因为自己的身体会渐渐被这种罕见的病症“冻”住。他曾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⑨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像张定宇一样,如同一面面旗帜,站在芦苇荡的那头遥遥照耀而来,拉出一片片暖意,一点点在我的心扉展开,似有一个声音在呢喃和诉说,一点一点地将与生命的抗争用毛笔在天地间一笔一画地写着、写着,像慢镜头一样。每年三月烧芦苇做草木灰,触目即是的芦苇花颜将不复存在,过去的艰涩和荣光只有芦苇根知道。
⑩有人说,秋天芦苇花开了,就意味着生命光华在铺射,那便是高峰闪现。内心质朴的人们,一直把芦苇花装在心头,阳光不断透过指缝进入瞳孔,似乎新苇在眼前努力地生长。
(选自《意林》,有删改)
(1).文章以芦苇花贯串全文,为何在第②段写到秋菊?请简要分析。
(2).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整个芦苇荡,已然跨越清冷,不知是芦苇花温暖了残阳,还是落日渲染了芦花美。
(3).作者为什么要把张定宇比作“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请结合文本分析。
(4).本文题为“芦苇花的精魂”,请简要概括芦苇花的“精魂”体现在哪些方面。
(5).结合文本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空也是富有”的理解。
8.
生命的选择
雷抒雁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玫瑰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绿的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的。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⑤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⑥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⑦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唯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⑧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
⑨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玉簪照样可爱。
?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有删改)
(1).此文中,作者描写了两种不同的花,其用意是什么?
(2).第⑤段中的“花朵选择了太阳”和“太阳选择了花朵”分别是什么意思?
(3).赏析第⑧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4).第⑩段中说:“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玉簪照样可爱。”有人说这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请说出你的理由。
9.默写。
(1)晏殊在《浣溪沙》中以诗入词,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的《采桑子》中静中有动,动中显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朱敦儒的《相见欢》中,描写苍凉沉郁的景色,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1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学校举办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板块设计】活动期间,要办一期以“青春畅想”为主题的手抄报,请你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板块。
【示例】板块一:青春的宣言
板块二:青春座右铭
板块三:_____________
板块四:_____________
(2)【青春感想】迈进“青春的门槛”,我们会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自己的感想。(35字左右)
时间老人给了每人一个名叫“青春”的盒子,谁对这个盒子特别珍惜,谁拥有青春的时间就会越长。一天,时间老人来到人间,看到一个16岁的小伙子无精打采、垂头丧气,而一个60岁的老人却笑容可掬、生气勃勃,时间老人觉得非常奇怪,好奇地先打开了老人的“青春”盒子,发现里面装的是宽容、爱心、乐观、自信、勇敢,而打开小伙子的“青春”盒子,发现里面装的是自私、嫉妒、悲观、自卑。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1)瞬间,也拥有丰盈的过去。
(2)突破,意思是打破,如困难、限制等;突破,是做不敢做、不愿做或没做过的事情;突破,是破茧成蝶。
请根据上述文字的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拟题目,题目要包含词语“瞬间”或“突破”;(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提示:请结合你在“单元写作专练”中学习到的“一材多用”的方法,试着用你准备的生活素材来写作。】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A项,兴xìng。B项,涤dí。D项,遏è。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形的能力。B项,志—致。C项,振—震。D项,瞑—冥。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B项,不合语境,“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A项,使用正确,“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C项,使用正确,“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D项,使用正确,“悲天悯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故选B。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语序不当,“补好,洗涤”应改为“洗涤,补好”。B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因为……所以……”应改为“虽然……然而……”。C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结尾应加上“的深渊”。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例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A项,拟人。B项,夸张。C项,拟人。D项,比喻。
6.答案:(1).①树赋予大城庄重与灵动,给大城增添一抹轻灵的亮色。②树抚慰了人们的紧张与疲惫。③树成为人们的情感寄托,弥合了人与世界的裂痕。④树给予人们生命的力量,使人获得希望。
(2).放在第③段开头最合适。“然而”表示转折关系,文章第②段写了树为大城市增添了一抹轻灵的亮色,而第③段却说大城市中,人与树各有各的存在与活法,互不相关。两段间存在转折关系,这句话放在此处,能够使两段衔接自然,过渡流畅,更有逻辑性。
(3).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静止的树比作恪尽职守的卫兵,将树摇动的声音比作波浪般的乐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对城市的守护和树给城市带来的灵动美好,表现出树为城市增添了勃勃生机,表达出作者对树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4).树在艰难环境中依然顽强生长,其中蕴含的生命力量使“我”感动,树的精神转化为“我”的生命力量,在“我”心中长存,激励“我”不断克服困难,积极向上,使“我”的心灵获得成长。
(5).【示例】我联想到环卫工人。环卫工人默默付出,为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为我们创设良好的生存环境,是我们生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却常常被我们忽略。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由第②段“而树的加入,激活了城市”“大城获得了庄重和灵动”,树把鸟引到了大城,鸟声“给大城增添一抹轻灵的亮色”,归纳出树的作用:给城市增添生机和轻灵的亮色;由第④⑤段“树不经意间的每一次摇动,每一次呼吸,对大城来说都是恩惠”“消融了人的紧张疲惫”“又变回那个新鲜的血肉丰满的人”归纳出树的作用:抚慰了疲惫与需要帮助的人们(概述树对人的恩惠);由第⑥段“这棵树是断不能割舍的”“弥合了他与整个世界的裂痕”归纳出树的作用:寄托感情,弥合裂痕(具体叙述树对人的作用);由⑦到⑨段“我的康复是它赐予的”“生命正在悄悄地孕育萌发”“朝着天空和阳光的方向用力延伸”归纳出树的作用:带给人们生命的力量与希望。
(2).本题考查理解写作顺序的能力。“然而在大城,树是很容易被忽略的”承前①②段写城里有了树,树“激活了城市”,继而写树在城里的遭遇,第③段写“树很单薄”“树间的鸟鸣也容易被汽车的噪声淹没”,写出树容易被忽略。这一句放在第③段开头,使第③段成为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由被忽略到被发现、重视,第④段开始,写大城离不开小树,人们一步步发现树的重要作用。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本题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注意结合原文内容。
(4).本题考查理解重点句子含义及文章主旨的能力。上文“它脚下的泥土那么少,但枝叶依然繁茂”表现了树的顽强坚韧,“始终朝着天空和阳光的方向用力延伸”写出树的坚定向上的力量,树的这种坚强向上的力量使“我”“心态好,手术后恢复得特别快”,就是这种力量在“我”心中扎下了根,并且成为“我”自己精神力量中重要的一部分。
(5).本题考查联系实际理解选文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没有唯一答案,只要围绕“树”的精神,找与此相似的人举例并说明原因即可。
7.答案:(1).把芦苇花与秋菊进行对比,突出芦苇花的朴素和柔细,点明了芦苇花带给作者亲切感觉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芦苇花的喜爱。
(2).芦苇花和落日互相点缀,使得整个芦苇荡是温暖和美丽的,没有人们一般印象中冬天的清冷。
(3).“每年三月芦苇要被烧做草木灰,芦苇花颜将不复存在,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展现的是生命的最后抗争;张定宇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与时间赛跑,就像初春的芦苇花一样;赞美了张定宇坚韧顽强的品质。
(4).像母亲般朴素与柔细,永远让人感到亲切和慈祥;诠释了“空也是富有”的哲理;表现出在爱中去爱人的人性甜美;展现出对生命的抗争精神。
(5).芦苇的腹中是空洞的,却怕天太空寂,捧出自己的花来陪伴天,它的爱是深厚的,因此它的精神是富有的。正如社会中的一些人,虽然身份卑微、物质贫乏,或身处逆境,却拥有一颗大爱之心,精神无比富有。
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作用的能力。文章第②段写到秋菊,是把芦苇花与秋菊进行对比,其作用可结合本段文字中的“芦苇花的朴素与柔细像极了母亲,历经沧桑,却还是那般亲切,她浑浊的老眼透溢出慈祥的光芒”分析。从情感的角度看,也表达了作者对芦苇花的喜爱。本题也可以从衬托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
(2).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语句“整个芦苇荡,已然跨越清冷,不知是芦苇花温暖了残阳,还是落日渲染了芦花美”的意思是“芦苇花”和“落日”的互相点缀,使得整个芦苇荡是温暖和美丽的,让人们感受到的不再是冬天的清冷。作答时抓住“清冷”“温暖”“美”三个词语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理解与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本题要抓住芦苇花和张定宇之间的相似点进行分析作答。阅读文章第⑧⑨段可知,张定宇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与罕见的病症进行抗争,与时间赛跑,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而芦苇花要在每年三月被烧做草木灰,初春挺立的芦苇花所展现的是其生命的最后抗争。从中可以看出芦苇花和张定宇都展现了生命的抗争。所以作者说张定宇就像初春的芦苇花一样。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4).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本题可结合“芦苇花的朴素与柔细像极了母亲……她浑浊的老眼透溢出慈祥的光芒”“天地造芦苇……却诠释了‘空也是富有’的极妙哲理”“在爱中学会爱,自己很像一捧芦苇花……突然感到了芦苇花的人性的甜美”“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像慢镜头一样”等内容概括作答。
(5).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本题结合文章中的“芦苇的气质——心那般空,爱是这般厚”“芦苇的心间呀,盛着一片天,它怕这个天太空寂,慢慢捧出充满质感的芦苇花”等语句可概括出芦苇的爱是深厚的,其表现出的精神是富有的。由此,联系现实生活中的那些身份卑微,生活在困境中,表现出来的却是人间大爱的人阐释作答即可。
8.答案:(1).意在告诉人们要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
(2).“花朵选择了太阳”指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得花朵永远向往太阳,追求太阳,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太阳选择了花朵”指太阳也喜欢这些明亮的花朵,这些花朵受到了太阳的青睐。
(3).这几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玉簪花比喻成古代仕女,写出了玉簪花的庄重圣洁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4).【示例】这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的路是宽广的,不论生活环境是优越还是恶劣,只要我们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能成功地开出灿烂的花朵。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第⑩段中“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玉簪照样可爱”揭示了作者意在用两种不同的花告诉我们要正确选择人生道路的道理。
(2).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语句的能力。这两句话因其主语不同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花朵选择了太阳”表现了花朵的主动性,代表着积极的心态;“太阳选择了花朵”表明主动的一方是太阳,太阳青睐这些花朵。
3.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赏析语句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句式特点等方面入手。这几句话将花朵比作古代仕女,形象地表现出花朵美丽、圣洁的特点,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结合前文描写的楼前楼后生长的两种不同的花揭示本文要表达的主题,即无论遇到怎样的环境,都应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都要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9.答案:(1)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2)无风水面琉璃滑
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3)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解析:
10.答案:(1)青春的故事;青春的心愿
(2)【示例一】我们要用自己的热情、自信、勇敢、乐观、宽容迈入青春的门槛,活出人生的精彩。
【示例二】要拥有真正的青春就要学会掌握人生的方向,积极进取,这样我们的生命才能焕发光彩。
解析:
11.答案:例文:
突破自我,寻觅光明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
我在亘古的绘画世界中行走,失意、误会接踵而至,如同一柄长枪,挑碎我的梦想,又似无边的黑暗,吞噬着我心中的光明。
周末,我来到你的画室,静静地欣赏着你的《小儿摘莲图》,静静地走进你的画里。未曾想因为遇到了你和你的画,我学会了突破黑暗,寻觅光明。
你跟我一样,也是一位绘画爱好者,你心中同样有着大画家的梦。但面对应试教育的魔棒,你曾彷徨过,苦闷过,那么多美术爱好者,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画笔,沉浸在数字、字母的队伍里,纵有万般天赋,也只能埋没在厚厚的试卷里,再也不起任何波澜。面对这样的情景,你怎么办呢?我以为你会一蹶不振从此沉沦,但你却突破眼前的无边黑暗,寻觅更多的光明。
20年前,学校条件差,冬天室内温度零下几度,没有取暖设施,你也不在乎;夏天室内不透风,天气闷热,你就光着膀子干。在你的记忆里,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只有那些颜料、画笔、宣纸与你为伴。功夫不负有心人,你终于找到了名师,成就了今天的绘画天地。
你画室的左面墙上挂着一幅别致的图画。这幅画画的是两三棵青绿的白菜和一只蝉,笔触细腻,线条精练,连两根蝉须也能看清楚。整幅画上只有青绿色与淡褐色,衬着洁白的纸张,使人不由得赞叹:“多么生动逼真的绘画作品呀!”
你对我说,青山不改,成败得失不足挂齿,纵然身陷无边黑暗,也要用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突破黑暗,寻觅光明。如果此处没有光亮,也要闪耀自己独特的光芒,在黑暗之处开遍繁花。
走出你的画室,希望已盈满胸怀,我看见黑暗的夜被撕开了一道口子,裂缝里,透出光明。
回到家里,我默默地拿出画笔、宣纸……
解析:【写作思路】词语“瞬间”强调的是一眨眼的工夫、转瞬之间,这是从时间上对选材作出限定,要求表达的是“触动”你的某一个瞬间,而不是长时间。这个“瞬间”,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某个“瞬间”,可以是自然万物的某个“瞬间”,可以是某句诗词引发的“瞬间”,可以是某个电影镜头引发的“瞬间”……由“瞬间”表达出自己的感悟即可。至于“突破”,可以是突破具体的困难、障碍,也可以是突破某种无形的观念、藩篱等。选材行文要重在表达出“突破”前后所形成的鲜明对比,以此来凸显文章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