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第四章 第5节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基础巩固)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四章 第5节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基础巩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19 16:54:55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四章 第5节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基础巩固)
一、单选题
1.(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城市道路绿化大量种植桂花树。在移栽桂花树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存活率,常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降低蒸腾作用 D.预防虫害侵袭
2.(2020八上·浙江期末)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不包括(  )
A.降低叶片的温度 B.有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C.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 D.促进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3.(2020九上·长兴开学考)每年的3.12是中国植树节,国家倡导每个公民每年参加义务植树,给地球披绿衣,而如何提高植树的成活率,也是一门学问。下列移栽植物的做法,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
A.尽量在阴天或傍晚的时候移栽
B.移栽时往往需要去掉一部分枝叶
C.移栽后给植物适当遮阴
D.给移栽的植物“打针输液”
4.移栽植物时,将一种无色液体喷到叶片上,能形成一层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而水不能通过的薄膜,从而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这类无色液体的作用是(  )
A.抗呼吸作用 B.抗蒸腾作用
C.增强光合作用 D.增强蒸腾作用
5.观察绿叶的颜色时,会发现一般叶片的上表面颜色较深,而叶片的下表面颜色较浅。叶片上表面颜色较深的主要原因是(  )
A.上表皮细胞里含有很多叶绿体
B.上表皮细胞里含有很多叶绿素
C.靠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叶肉细胞内含有的叶绿体较多
D.靠近上表皮的海绵组织叶肉细胞内含有的叶绿体较多
6.炎热的夏天,人站在树荫下比站在房屋的阴影下感觉更凉爽,是由于植物的(  )
A.光合作用 B.吸水作用 C.遮挡作用 D.蒸腾作用
7.南瓜植株生长旺盛时,每天要吸收大量的水,其中大部分水的去向是(  )
A.组成植物体 B.留在植物体内
C.蒸腾作用散失 D.用于光合作用
8.下列有关保卫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圆柱形细胞,含叶绿体 B.半月形细胞,含叶绿体
C.圆柱形细胞,不含叶绿体 D.半月形细胞,不含叶绿体
9.下列各名称中属于叶片的基本结构的是(  )
①表皮 ②叶脉 ③叶柄 ④叶肉 ⑤托叶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10.“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万千枝条及绿叶是由植物体哪一结构发育而来(  )
A.根 B.芽 C.叶 D.茎
11.(2021·乐清模拟)我市城市道路建设,需移栽桂花树。在移栽时,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提高存活率。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预防虫害侵袭 D.降低蒸腾作用
12.(2021·龙港模拟)在移栽树木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存活率,在树的上方遮盖一层黑色塑料网,如图所示,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减弱蒸腾作用 D.预防虫害侵袭
13.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⑤为叶片的上下表皮,由一层绿色的细胞构成
B.②是栅栏组织,④是海绵组织
C.③是叶脉,内有输导组织
D.⑥为气孔,是植物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14.已知白菜叶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现取甲、乙、丙、丁四片大小、质量相同的新鲜白菜叶,做如下处理:
  甲 乙 丙 丁
涂凡士林的部位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上、下表皮
再将四片叶置于通风处,5小时后称重,其重量从重到轻的顺序是(  )
A.丁→丙→乙→甲 B.甲→乙→丙→丁
C.丁→乙→甲→丙 D.甲→丁→乙→丙
15.图A将叶片正面和背面涂上一层凡士林,图B没有涂凡士林,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上A、B两片叶,并光照一段时间。结果发现A叶片袋内无水珠,B袋内有水珠。你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B.水分的散失是保卫细胞调节的
C.蒸腾失水是通过导管完成的 D.水分的蒸腾必须经过气孔
16.下列关于叶片结构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叶片上气孔可以开闭,能控制水分的散失速度
B.表皮分上表皮和下表皮,是由一层死细胞组成的
C.叶脉具有支持和运输作用
D.叶片呈绿色,是因为叶肉细胞中含大量叶绿体
17.下面是观察叶片结构实验的几个方法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
①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在载玻片上
②横向迅速切割叶片
③右手捏紧并排的双面刀片
④选用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⑤把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清水的培养皿中
A.⑤④③②① B.①③②⑤④ C.①③②④⑤ D.①⑤④③②
18.下列关于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叶的着生方式一般有互生、对生、轮生三种
B.叶片是叶的主体,通常呈绿色扁平状,有利于接受阳光
C.所有植物的叶都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
D.叶片中的叶脉有筛管和导管,能运输有机物、水和无机盐
19.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②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B.⑤是叶脉,水分通过其中的筛管运输到叶肉细胞
C.⑥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由表皮细胞控制其开闭
D.叶片由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构成,属于组织
20.(2020八下·上虞期末)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选取三根粗细、长短及所带叶片大致相近的新鲜的天竺葵枝条;②去掉其中一根天竺葵枝条的叶片,然后分别插入盛有相同体积稀红墨水的试管里(如图所示,试管内滴有油膜);③将A、C装置放置在阳光下,B装置放在阴暗环境中,定时观察试管内液面下降情况;④当看到A枝条的叶脉微红后,将A、B、C三根枝条进行纵切,用放大镜观察。此实验不能验证(  )
A.茎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
B.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
C.蒸腾作用受阳光等外界因素影响
D.旱地生活的植物,叶片背面气孔数多于正面
二、填空题
21.我们观察蚕豆叶片的气孔最好用镊子撕取叶片的   (选填“上”或“下”)表皮,比较容易观察到气孔的结构。
22.(2020八下·温州期末)气孔是柏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如图所示为气孔的关闭和开放两种状态示意图:
(1)通过气孔进出植物体的物质主要有   。
(2)夏天正午阳光过强时,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往往处于   所示的状态。
23.(2020·南湖模拟)海南大学科研团队在耐盐植物试种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叫“冰菜”的植物对盐碱地有较强适应性。“冰菜”能在盐碱地生长可能是其细胞液的浓度比常见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冰菜”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植物的   作用散失到空气中。
24.(2020八上·浙江期末)如图是叶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序号①所示结构名称是   。
(2)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所需二氧化碳从序号   处进入叶内,所需水分通过图中序号   所示部分运输而来。
25.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如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它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细胞无色透明,外壁上有   层,具有保护和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表皮上有   ,是气体进出的门户;叶肉细胞有较多的   ,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脉中的   能够为光合作用输导水分。
26.下图为叶片横切面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注明图中指示线所示的结构名称。
A是   ;BC是   ;D是   ;E是   ;F是   。
(2)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是由[   ]   和[   ]   组成的;含叶绿体最多的结构是[   ]   。
(3)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是[   ]   ,它由成对的   围成。
27.(2020·余姚模拟)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实验中,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   。
(2)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   。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如图乙,可观察到   处呈红色,因为此处的导管能运输水和无机盐。
28.(2020八下·长兴月考)如图所示,图甲中的保卫细胞    (填“吸水”或“失水”),气孔张开。若甲乙分别是气孔在不同时间段的开闭状态,则湖州6月份某个晴天中午12:30的气孔情况如图   的状态。
29.(2020八下·台州开学考)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5月29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044亿亩。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旱情较为严重。在科学兴趣小组活动时,
同学们谈论到了干旱与农作物的问题,请你参与讨论并作回答。
(1)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以减弱   作用。
(2)干旱地区农民一般采用“水田旱种”进行抗旱保收成,在水田种上大葱、玉米等耐旱作物。耐旱作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根系发达,叶片表面积减少、厚度增加等适应干旱的一系列特点。下表四种植物叶片中,最适应干旱环境的是   。(选填编号)
叶片 表面积/mm2 体积/mm3 表皮厚度/um
A 292 64 14
B 144 63 24
C 301 62 15
D 593 121 13
30.(2020八下·吴兴期末)在校园生物模型制作活动中,小明利用废弃的羽毛球拍、绿豆、透明硬塑料板以及标签纸(绘制了保卫细胞)等制作了叶片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1)该模型形象地展示了叶片的内部结构,其中透明硬塑料板模拟表皮,羽毛球拍中的网格细线模拟叶脉,绿豆模拟   。
(2)某同学指出该模型还有不足之处,如:标签纸上的①是气孔,它的作用是   ,所以应将①部分剪裁挖空。
三、解答题
31.下面是一幅关于生物圈中水循环的示意图,请你将它补充完善.
32.(2019八下·南浔期末)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孔开闭呢?兴趣小组以蚕豆叶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先将若干蚕豆叶放在不同的环境中一段时间,然后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蚕豆叶所处环境 制片观察叶片下表皮气孔开闭情况(%)
完全开放 半开放 闭合
甲组 100mL pH为7的KCl溶液+太阳光照 40 42 18
乙组 100mL pH为7的KCl溶液+黑暗处理 1 11 88
丙组 100mL pH为4.5的KCl溶液+太阳光照 21 42 37
(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气孔散失的水分是导管运输来的,运输水分的动力来自于   所产生的拉力
(3)蚕豆在开花结果期,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茎中的   运输到植株各处。
33.(2012·绍兴)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门技术,营养液中含有作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
(1)式①和式②分别表示绿色植物进行的不同生理活动.一般要求无土栽培温室棚内,晚上的温度低些.
目的是   (选填“减弱”或“增强”)式②表示的生理活动.式①中的a是   .
式①: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式②: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2)无土栽培的植物是通过   (填器官名称)吸收无机盐的.
(3)选择两株生长状况相似,叶片数量不同的同种植株,分别放入烧杯中.烧杯装有油层密封的质量和浓度相同的同种营养液,将烧杯置于已调节平衡的天平上,如图甲所示,移动游码,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同时将两烧杯置于同处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再放回原天平托盘上,天平的指针将会向   (选填“左”或“右”)偏转.
(4)若图乙温室中只有绿色植物,在不通入CO2的情况下.每天只在6:00~18:00接受日光照射.请在图丙的坐标上,用笔画出6:00~24:00该温室内CO2浓度的大致变化曲线(0:00~6:00的曲线已经绘出).
34.俗话说的好:“大树底下好乘凉”据调查,在骄阳似火的夏日,绿化地区的气温比非绿化地区的气温低0.8 ℃,森林中的气温比庭院中的气温低1.3~3.2 ℃。通过这则资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5.简述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作用?
36.(2015·温州)无风的夜晚,在竹子的竹壁上钻孔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却没有水流出,无论晴朗的白天还是无风的夜晚,将竹子斜剖开(如图),发现竹子内的空心部分都没有水。竹壁中有丰富的导管,竹子的根系非常发达且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为什么无风的夜晚在竹壁上钻孔会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
四、实验探究题
37.在科学兴趣小组活动时,同学们谈论到了干旱与农作物的问题,请你参与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以减弱   作用。
(2)耐旱作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适应干旱的一系列特点。下表四种植物叶片中,最适应干旱环境的是   。(填字母)
叶片 表面积/mm2 体积/mm3 表皮厚度/μm
A 292 64 14
B 144 63 24
C 301 62 15
D 593 121 13
38.(2020八下·拱墅期末)某兴趣小组利用同—植物的新鲜枝条探完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处理如图所示,甲是去掉叶片的枝条,实验开始时四个装置的总质量相等。
(1)该兴趣小组应选择    ,两组来说明叶片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结构。
(2)该兴趣小组主要观察记录的实验结果是   ,从而分析得出有关蒸腾作用的正确的实验结论。
(3)该兴趣小组设计乙、丙两组实验的目的是   
(4)该兴趣小组同学应继续设计实验以研究   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
39.(2020八下·长兴月考)为了探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1)取两组   植物枝条,分别留下6张和3张叶片;
(2)把枝条放入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置于   的环境中;
(3)1小时后,把枝条洗净,并在两组枝条的等高位置切出相应的切片;
【实验现象】各横切面如图所示:
【实验分析】该实验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植物运输水分的速率大小的。
【实验结论】植物运输水分的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是   。
40.(2020八下·吴兴期末)为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取长势及叶片数量相同的3条同种植物相同部位的枝条,分别编号A、B、C。
②A枝条不作处理,将B枝条每片叶子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将C枝条每片叶子的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凡士林能封闭气孔)。
③将3条枝条分别置于装有等量清水的3个锥形瓶中,并分别加入等量的油形成油层。
④将3个锥形瓶分别放置于三个大小相同的钟罩内,钟罩内壁贴足量、等质量的硅胶干燥胶片,用以完全吸收钟罩内空气中的水蒸气。
⑤将三个装置置于阳光下相同时间后,分别称量锥形瓶中水的质量和硅胶干燥胶片的质量
(1)小明研究的问题是植物蒸腾作用速率与   的关系。
(2)该实验运用了科学中常用的方法—转换法,将蒸腾作用的快慢转换为   。
(3)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占了总吸水量的99%,现在想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除了要测出相同时间内锥形瓶中硅胶片增加的质量,还应该测出   的质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桂花树的移植本就不易,减少蒸腾作用极为重要。
【解答】搭棚措施能避免阳光直射,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只有大约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由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
【解答】植物体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的水分只有1%~5%参与组成植物体和用于维持生理过程,其余大部分的水分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但是,植物体通过蒸腾作用消耗水分不是简单地浪费,它对植物体自身的生命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水分和无机盐从根部输送到茎、叶等器官,还能使植物体有效地散热,增加空气的湿度,增加降雨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
【分析】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条件:
①光照强度:在一定限度内,光照强度越强,蒸腾作用越强。
②温度:在一定限度内,蒸腾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强。
③空气湿度:空气湿度越大,蒸腾作用越弱;反之越强。
④空气流动状况:空气流动越快,蒸腾作用越强。
【解答】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幼根和根毛,因此在移栽植物时要带土移栽,以保护幼根和根毛,利于根吸水,提高成活率.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 移栽后给植物适当遮阴 ,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带土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利用移栽植物的成活。 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有机物,水和无机盐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是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因此,给植物输的液体中可能有水分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能促进植物体的生长和成活, 但是给移栽的植物“打针输液”与蒸腾作用无关。
故答案为:D
4.【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叶片的表皮上有成对的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是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窗口。
【解答】移栽移栽植物时,将一种无色液体喷到叶片上,能形成一层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而水不能通过的薄膜,这是为了降低叶片的蒸腾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从而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故答案为:B
5.【答案】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叶肉细胞内含大量的叶绿体,并且靠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所含的叶绿体多于靠近下表皮的海绵组织,所以叶片上表面颜色较深。
【解答】叶片上表面颜色较深的主要原因是靠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叶肉细胞内含有的叶绿体较多。
故答案为:C
6.【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蒸腾作用的意义,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明确: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水分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解答】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因为,水分的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所以在蒸腾作用过程中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表的温度,同时也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因此在炎热的夏季,人站在树荫下比站在房屋的阴影下感觉更凉爽。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蒸腾作用的意义,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大约只有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被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蒸腾作用的发生不但对植物体有重要的作用(促进水分的吸收,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帮助植物体有效的散热),还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解答】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大约只有1%-5%,被植物体利用,约95%以上都被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通过蒸腾作用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量,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帮助植物体有效的散热, 还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答案】B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双子叶植物叶的表皮上有一些成对的、内含叶绿体的肾形(半月形)保卫细胞,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称为气孔,是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窗口。
【解答】保卫细胞是半月形细胞,内含叶绿体。
故答案为:B
9.【答案】B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的形状、大小虽有多种多样,但其内部结构基本相似,都是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
【解答】叶片的基本结构有 ①表皮、 ②叶脉、 ④叶肉 。
故答案为:B
10.【答案】B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芽的结构和发育,为基础题,比较简单,可以结合以下图进行记忆。
【解答】枝芽包括:生长点、芽原基、叶原基、幼叶、压轴,其中,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可见,枝芽是未发育的枝条。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解答】由图可知,对刚移栽的桂花树进行遮光处理,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2.【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对植物的影响切入解题。
【解答】在移栽树木的过程中,若是遇到太阳光线强的白天,在树的上方遮盖一层黑色塑料网,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答案】A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分上表皮和下表皮,是由一层活细胞组成。表皮上有一些由成对的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是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窗口。叶肉是叶片的主要部分,其细胞内含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在叶肉组织中,分布着许多纵横交叉又彼此相连的叶脉。叶脉中的导管和筛管与茎和根中的导管、筛管相通,可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解答】A、①⑤为叶片的上下表皮,由一层透明的细胞构成,A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B、②是栅栏组织,④是海绵组织,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③是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⑥为气孔,是植物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叶片表皮上分布有气孔,且下表皮气孔数目多于下表皮气孔数目。气孔是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窗口。
【解答】甲叶片不涂凡士林,水分散失最多,最轻。乙叶片涂上表皮,丙叶片涂下表皮,乙叶片水分散失多于丙叶片,乙比丙轻。丁叶片上、下表皮都涂,水分散失最少,最重。
故答案为:A
15.【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通过气孔散失水分,熟知,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大气中的过程,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叶片上有气孔,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解答】根据题干所述,图A叶片正面和背面涂上一层凡士林,图B没有涂凡士林,再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上A、B两片叶,并进行光照一段时间,发现A叶片袋内无水珠,B袋内有水珠,说明A叶片气孔被封,没有进行蒸腾作用;B叶片气孔没有被封,进行了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出来,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可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16.【答案】B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分上表皮和下表皮,是由一层活细胞组成。表皮上有气孔,是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窗口。叶肉是叶片的主要部分,其细胞内含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在叶肉组织中,分布着许多纵横交叉又彼此相连的叶脉,支持着叶片。叶脉中的导管和筛管与茎和根中的导管、筛管相通,可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解答】A、叶片上由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可以开闭,能控制水分的散失速度,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表皮分上表皮和下表皮,是由一层活细胞组成的,B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C、叶脉纵横交错彼此相连,对叶片有支持作用,叶脉中的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叶片中叶肉细胞里含大量的叶绿体而使得叶片呈绿色,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7.【答案】B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步骤如下:将新鲜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横向迅速切割;多切几次,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解答】观察叶片气孔实验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①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在载玻片上③右手捏紧并排的双面刀片②横向迅速切割叶片⑤把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清水的培养皿中④选用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故答案为:B
18.【答案】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在茎上有不同的着生方式,包括互生、对生和轮生。叶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叶片是叶的主体,通常呈绿色扁平状、有利于接受阳光。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叶脉中由筛管和导管,筛管将叶片制造的有机物运输到茎和根中,导管将水分和无机盐输送到叶肉细胞中。
【解答】A、叶在茎上的着生方式一般由互生、对生和轮生三种,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叶片是叶的主体,通常呈绿色扁平状,有利于接受阳光,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叶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有的植物没有托叶、如桑树、茶树等,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叶片中的叶脉有筛管和导管,筛管可运输有机物,导管可运输水和无机盐,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9.【答案】A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叶片是叶子主要部分,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分上表皮和下表皮,上有一些成对的、内含叶绿体的肾形保卫细胞,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称为气孔,是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窗口。叶肉是叶片的主要部分,其细胞内含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在叶肉组织中,分布着许多纵横交叉又彼此相连的叶脉。叶脉中的导管和筛管与茎和根中的导管、筛管相通,可分别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解答】A、②叶肉中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A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B、⑤是叶脉,水分通过其中的导管运输到叶肉细胞,B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⑥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由保卫细胞控制其开闭,C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D、叶片由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输导组织(导管、筛管)、营养组织(叶肉)、保护组织(表皮)等组织组成,属于器官,D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A
20.【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解答】A、将枝条纵切可以观察到茎变红色,可知茎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故A不符合题意;
B、AC对比可知,蒸腾作用是通过叶来完成;故B不符合题意;
C、AB对比可知,光照能够影响蒸腾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D、ABC实验完成,无法验证气孔的正背面数量;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1.【答案】下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分布着气孔,而下表皮的气孔更多些。
【解答】植物叶片下表皮上的气孔更多些,更易于观察,所以观察蚕豆叶片的气孔最好用镊子撕取叶片的下表皮。
故答案为:下
22.【答案】(1)水、 二氧化碳和氧气
(2)甲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态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扩散到体外的过程.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的开闭,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
【解答】(1)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叶片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出。
(2) 保卫细胞因侧壁较薄而内侧壁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并合,气孔闭合 ,甲图叶片气孔闭合,所以 夏天正午阳光过强时,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往往处于甲所示的状态。
故答案为:(1)水、二氧化碳和氧气(2)甲
23.【答案】高;蒸腾作用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解答】植物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是因为冰菜的细胞液浓度比盐碱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大,而其他植物无法生存的原因是无法从盐碱地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所以冰菜的细胞液浓度比常见植物细胞液浓度要高;植物吸收的水分几乎都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
故答案为:高;蒸腾。
24.【答案】(1)上表皮(或表皮)
(2)⑥;③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由叶片横切面结构图可知,图示中,①是上表皮,②是叶肉栅栏组织、③叶脉,④是海绵组织、⑤下表皮、⑥气孔。
【解答】(1)图中序号①所示结构名称是上表皮(或表皮)。
(2)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所需二氧化碳从序号⑥气孔处进入叶内,所需水分通过图中序号③叶脉所示部分运输而来,因为叶脉的功能为:植物通过它里面的导管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养料,然后传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通过筛管把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输送到根、茎等器官。
故答案为:(1)上表皮(或表皮) (2)⑥;③
25.【答案】叶;角质;气孔;叶绿体;导管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的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细胞外壁上由一层透明的、不易透水的角质层,具有保护和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表皮上有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隙——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窗口。叶肉是叶片的主要部分。叶肉细胞内含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分布在叶肉组织中的叶脉里有可以将水分输送到叶肉细胞中的导管。
【解答】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如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它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细胞无色透明,外壁上有角质层,具有保护和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表皮上有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叶肉细胞有较多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脉中的导管能够为光合作用输导水分。
故答案为:叶;角质;气孔;叶绿体;导管
26.【答案】(1)上表皮;叶肉;叶脉;气孔;下表皮
(2)A;上表皮;F;下表皮;B;栅栏组织
(3)E;气孔;保卫细胞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的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分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细胞外壁上由一层透明的、不易透水的角质层,具有保护和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表皮上有由成对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隙——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窗口。叶肉是叶片的主要部分。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是栅栏组织,栅栏组织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是海绵组织,海绵组织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解答】(1)图中A是上表皮;B栅栏组织和C海绵组织构成了叶肉;D是叶脉;E是气孔;F是下表皮。
(2)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是A上表皮和F下表皮;含叶绿体最多的是B栅栏组织。
(3)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是E气孔,它由成对的保卫细胞围成。
故答案为:(1)上表皮;叶肉;叶脉;气孔;下表皮;(2)A;上表皮;F;下表皮;B;栅栏组织;(3)E;气孔;保卫细胞
27.【答案】(1)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
(2)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
(3)B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U形管两侧出现气压差时,管内液面会出现高度差,气压差不变液面高度差也不变;
2、植物叶片气孔多,蒸腾作用相对较强;
3、木质部中有导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解答】(1)根据U形管的工作原理可知,两侧出现高度差是因为两侧的气压不同,如果密封一侧的气压能始终保持不变,U形管的两侧液面高度差就不会改变。所以实验中, 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 ;
(2) 法国梧桐的枝叶和松树的枝叶相比,气孔多蒸腾作用强,所以选择法国梧桐叶进行实验可以使实验现象明显;
(3)蒸腾作用的水分是由茎中的木质部中的导管进行运输的,所以乙图中木质部B将呈红色。
故答案为:(1)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 (2) 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 (3)B
28.【答案】吸水;乙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两个保卫细胞构成一个气孔,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加强水的蒸腾,当保卫细胞失水时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
【解答】图甲中气孔张开,所以判断保卫细胞吸水。 湖州6月份某个晴天中午12:30,气温高、光照强,为避免水分过度散失,植物会关闭气孔减弱蒸腾作用,所以如图乙的状态。
故答案为:吸水;乙
29.【答案】(1)蒸腾
(2)B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植物的生理活动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2、植物的蒸腾作用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环境缺水时,植物会通过关闭气孔减弱蒸腾作用;
2、仔细阅读题目,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可以答出此题。
【解答】(1)植物的气孔是蒸腾作用时水蒸气出去的门户,当农作物缺水初期叶片会自动关闭,以减弱蒸腾作用;
(2)根据题中耐旱作物形态结构上的特点“ 具有根系发达,叶片表面积减少、厚度增加 ”等,分析表格中选项的特点可知,B选项的叶片,表面积最小,表皮厚度最厚,所以B叶片应该是最适应干旱环境的,所以选B。
故答案为:(1)蒸腾 (2)B
30.【答案】(1)叶肉细胞
(2)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通道)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叶片的基本结构:表皮、叶肉、叶脉。1、表皮:为叶片表面的一层初生保护组织,分为上、下表皮,表皮细胞扁平紧密,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通常不含叶绿体,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
2、叶肉:为表皮内的同化薄壁组织,通常有下列两种:
栅栏组织:细胞通常1至数层,长圆柱状,垂直于表皮细胞,并紧密排列呈栅状,内含较多的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海绵组织:细胞形状多不规则,内含较少的叶绿体,位于栅栏组织下方,层次不清,排列疏松,状如海绵。
3、叶脉:为贯穿于叶肉间的维管束。其内有导管和筛管。导管为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送有机物。【解答】(1)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该模型形象的展示了叶片结构的三部分,其中透明硬塑料板模拟表皮,绿豆模拟叶肉,羽毛球拍中的网格细线模拟叶脉。
(2)图中①是气孔,②是保卫细胞。气孔不但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而且是植物蒸腾作用水分散失的"门户"。所以 应将①部分剪裁挖空。
故答案为:(1)叶肉细胞(2) 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通道)
31.【答案】(1)蒸发(2)蒸腾(3)海洋(4)气孔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解答】:生物圈中的水不断地在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循环,绿色植物在这一循环中对维护生物圈中的水分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海洋水和陆地水蒸发以及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发出的水分在空中形成云,通过降雨返回地表或是海洋.一部分地表水渗入地下,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有一部分流入海洋,这样循环往复,形成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绿色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把根吸收的水分,通过茎和叶中的导管运输到叶,叶的表皮中有气孔,气孔是散失水分的门户,绝大多数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答案为:(1)蒸发(2)蒸腾(3)海洋(4)气孔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水循环的作用,蒸腾作用的概念,据此解答
32.【答案】(1)蚕豆叶所处环境的pH和光照条件会影响气孔的开闭
(2)蒸腾作用
(3)筛管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
气孔散失的水分的门户,它由两个保卫细胞构成;运输水分的动力来自于蒸腾作用;有机物,通过茎中的筛管运输,方向是从上到下;无机物和水,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方向是从下到上。
【解答】(1)比较甲、乙两组可知:” 气孔的开闭与蚕豆叶所处环境的光照条件有关“;比较乙、丙两组可知:” 气孔的开闭与蚕豆叶所处环境的pH条件有关“。
(2) 气孔散失的水分是导管运输来的,运输水分的动力来自于蒸腾作用所产生的拉力。
(3)有机物,通过茎中的筛管运输,方向是从上到下;无机物和水,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方向是从下到上。
故答案为(1) 蚕豆叶所处环境的pH和光照条件会影响气孔的开闭 (2) 蒸腾作用 (3) 筛管
33.【答案】(1)减弱;叶绿体;
(2)根
(3)右
(4)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土壤,用珍珠岩、蛭石、无毒泡沫塑料等作固定植物的基质,用人工配制的培养液,供给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的培养植物的方法;19世纪中,克诺普等发明了这种方法.到20世纪30年代开始把这种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上.在二十一世纪人们进一步改进技术,使得无土栽培发展起来.
【解答】解:(1)式①和式②分别表示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植物的呼吸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的呼吸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因此夜晚的温度低些,可以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消耗;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式①中的a表示的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2)植物的根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二是把植物体固定在土壤中;同样,无土栽培的植物所需要的无机盐也是由根从培养液中吸收的.(3)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将甲装置中的两株植物同时移到阳光下,由于左边植物的叶片比右边植物的叶片多,左边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也多,导致左边装置的总重量低于右边装置的重量,因此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再放回原天平托盘上,天平的指针将会向右偏转.(4)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在不通入二氧化碳的情况下,装置乙在光照的条件下,二氧化碳的浓度会逐渐降低;在黑暗环境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的浓度又会逐渐增加.即在6:00~24:00时间段内,二氧化碳在坐标上表现为先降低然后再升高.又因为装置内的一部分二氧化碳被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因此装置内的二氧化碳的总含量会逐渐减少.
故答案为:(1)减弱;叶绿体;(2)根;(3)右;(4)
34.【答案】有绿色植物存在的地方温度比较低。这是因为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吸收植物周围的热量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解答】这是因为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吸收植物周围的热量,所以有绿色植物存在的地方温度比较低。
【分析】考查蒸腾作用的意义
35.【答案】①是植物吸收水分、无机盐和向上运输的动力;②能降低植物叶表面的温度,避免被阳光灼伤。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解答】蒸腾作用是植物的重要生活功能,1.它是植物吸收水分、无机盐和向上运输的动力;.2、能降低植物叶表面的温度,避免被阳光灼伤。
【分析】考查蒸腾作用的意义
36.【答案】晚上钻孔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少,水会流出,白天蒸腾作用旺盛,水大量的散发到空气中,就不会流出了。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放在阳光下,同时进行三种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夜晚只进行呼吸总用、蒸腾作用。
【解答】因为晚上,竹子几乎只进行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很弱,散失的水分很少,钻孔后,导管被损坏,所以有水流出,在白天,还需进行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所以需要大量的水,所以没有水流出。
故答案为:晚上钻孔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少,水会流出,白天蒸腾作用旺盛,水大量的散发到空气中,就不会流出了。
37.【答案】(1)蒸腾
(2)B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进行生物环境的适应、蒸腾作用器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在叶片上有气孔,气孔是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气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解答】(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散失到体外的过程,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的器官是叶片,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能减弱蒸腾作用,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2)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的植物需要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所以,耐早植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适应干旱环境的一系列特点,比如,叶片表面积小,叶片厚度较厚等,比较表格中四种植物叶片中,B叶片的表面积小,皮最厚,这些有利于降低腾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最适应干旱环境,故B符合题意。
38.【答案】(1)甲丁
(2)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或各个装置减少的质量
(3)比较叶上下表皮蒸腾散发出来的水分的多少
(4)气孔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当设计多个因素影响的研究方案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植物的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植物体可以进行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
【解答】(1) 要说明叶片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结构,实验变量是叶片的有无,所以应该选择甲丁两组进行。
(2)植物吸收水分的99%会通过蒸腾作用向外散失,所以该实验中量筒中的水分被植物吸收后会经过蒸腾作用散失,蒸腾作用越旺盛,量筒中水分就会越少,装置的质量就越小,故该兴趣小组主要观察记录的实验结果是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或各个装置减少的质量。
(3)乙、丙组中所涂凡士林的位置不同,乙组是涂在叶片的上表面,丙组是涂在叶片的下表面,又因为该实验研究的是蒸腾作用,所以可得出设计乙、丙两组实验的目的是比较叶上下表皮蒸腾散发出来的水分的多少。
(4)因为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时,水分是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前面的实验已经证明了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所以还需要继续设计实验以研究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
故答案为:(1)甲丁;(2)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或各个装置减少的质量; (3) 比较叶上下表皮蒸腾散发出来的水分的多少 ;(4)气孔
39.【答案】(1)树龄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
(2)有光
(3)等高处切片的染色情况;(相同条件下)植物叶面积越大,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速率越快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在设置对照实验时,除了研究的因素要不同,其他条件都必须相同且要有利于实验的进行;
2、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根据对照实验组的现象可确定两者的关系。
【解答】(1)由探究的问题可知,除叶面积的大小不同,其他条件要相同,且有利于实验的进行,所以取两组 树龄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 植物枝条,分别留下6张和3张叶片;
(2)光照有利于蒸腾作用的进行,可使体内水分的运输快,使实验更明显,所以应置于有光的环境中;
(3)由实验操作“ 1小时后,把枝条洗净,并在两组枝条的等高位置切出相应的切片 ”,所以该实验是通过观察 等高处切片的染色情况 来比较植物运输水分的速率大小的;
由横切面图可知,6片叶的较高处染液比3片叶的要多,所以可得出植物运输水分的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是(相同条件下)植物叶面积越大,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速率越快 。
故答案为:(1) 树龄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 (2)有光 (3) 等高处切片的染色情况 ; (相同条件下)植物叶面积越大,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速率越快
40.【答案】(1)气孔数量
(2)相同(单位)时间内硅胶胶片增加的水的多少
(3)相同时间内锥形瓶中水减少的质量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只有大约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由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了。
【解答】(1)A瓶不作处理,是作为对照组;B、C组对下表皮和上、下表皮涂凡士林,可知该实验改变的是气孔的数量,故小明研究的问题是植物蒸腾作用速率与气孔数量的关系。
(2)该实验运用了科学中常用的方法—转换法,将蒸腾作用的快慢转换为相同(单位)时间内硅胶胶片增加的水的多少,因为蒸腾作用的水蒸气都被硅胶干燥胶片吸收了,植物所吸收的水是锥形瓶减少的水。
(3)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占了总吸水量的99%,现在想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除了要测出相同时间内锥形瓶中硅胶片增加的质量,还应该测出相同时间内锥形瓶中水减少的质量,因为蒸腾作用的水蒸气都被硅胶干燥胶片吸收了,植物所吸收的水是锥形瓶减少的水。
故答案为:(1)气孔数量(2)相同(单位)时间内硅胶胶片增加的水的多少 (3)相同时间内锥形瓶中水减少的质量
1 / 1浙教版科学八下第四章 第5节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基础巩固)
一、单选题
1.(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城市道路绿化大量种植桂花树。在移栽桂花树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存活率,常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降低蒸腾作用 D.预防虫害侵袭
【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桂花树的移植本就不易,减少蒸腾作用极为重要。
【解答】搭棚措施能避免阳光直射,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2020八上·浙江期末)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不包括(  )
A.降低叶片的温度 B.有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C.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 D.促进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只有大约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由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
【解答】植物体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的水分只有1%~5%参与组成植物体和用于维持生理过程,其余大部分的水分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但是,植物体通过蒸腾作用消耗水分不是简单地浪费,它对植物体自身的生命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水分和无机盐从根部输送到茎、叶等器官,还能使植物体有效地散热,增加空气的湿度,增加降雨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2020九上·长兴开学考)每年的3.12是中国植树节,国家倡导每个公民每年参加义务植树,给地球披绿衣,而如何提高植树的成活率,也是一门学问。下列移栽植物的做法,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
A.尽量在阴天或傍晚的时候移栽
B.移栽时往往需要去掉一部分枝叶
C.移栽后给植物适当遮阴
D.给移栽的植物“打针输液”
【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
【分析】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条件:
①光照强度:在一定限度内,光照强度越强,蒸腾作用越强。
②温度:在一定限度内,蒸腾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强。
③空气湿度:空气湿度越大,蒸腾作用越弱;反之越强。
④空气流动状况:空气流动越快,蒸腾作用越强。
【解答】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幼根和根毛,因此在移栽植物时要带土移栽,以保护幼根和根毛,利于根吸水,提高成活率.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 移栽后给植物适当遮阴 ,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带土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利用移栽植物的成活。 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有机物,水和无机盐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是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因此,给植物输的液体中可能有水分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能促进植物体的生长和成活, 但是给移栽的植物“打针输液”与蒸腾作用无关。
故答案为:D
4.移栽植物时,将一种无色液体喷到叶片上,能形成一层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而水不能通过的薄膜,从而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这类无色液体的作用是(  )
A.抗呼吸作用 B.抗蒸腾作用
C.增强光合作用 D.增强蒸腾作用
【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叶片的表皮上有成对的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是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窗口。
【解答】移栽移栽植物时,将一种无色液体喷到叶片上,能形成一层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而水不能通过的薄膜,这是为了降低叶片的蒸腾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从而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故答案为:B
5.观察绿叶的颜色时,会发现一般叶片的上表面颜色较深,而叶片的下表面颜色较浅。叶片上表面颜色较深的主要原因是(  )
A.上表皮细胞里含有很多叶绿体
B.上表皮细胞里含有很多叶绿素
C.靠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叶肉细胞内含有的叶绿体较多
D.靠近上表皮的海绵组织叶肉细胞内含有的叶绿体较多
【答案】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叶肉细胞内含大量的叶绿体,并且靠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所含的叶绿体多于靠近下表皮的海绵组织,所以叶片上表面颜色较深。
【解答】叶片上表面颜色较深的主要原因是靠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叶肉细胞内含有的叶绿体较多。
故答案为:C
6.炎热的夏天,人站在树荫下比站在房屋的阴影下感觉更凉爽,是由于植物的(  )
A.光合作用 B.吸水作用 C.遮挡作用 D.蒸腾作用
【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蒸腾作用的意义,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明确: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水分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解答】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因为,水分的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所以在蒸腾作用过程中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表的温度,同时也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因此在炎热的夏季,人站在树荫下比站在房屋的阴影下感觉更凉爽。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南瓜植株生长旺盛时,每天要吸收大量的水,其中大部分水的去向是(  )
A.组成植物体 B.留在植物体内
C.蒸腾作用散失 D.用于光合作用
【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蒸腾作用的意义,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大约只有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被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蒸腾作用的发生不但对植物体有重要的作用(促进水分的吸收,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帮助植物体有效的散热),还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解答】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大约只有1%-5%,被植物体利用,约95%以上都被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通过蒸腾作用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量,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帮助植物体有效的散热, 还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下列有关保卫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圆柱形细胞,含叶绿体 B.半月形细胞,含叶绿体
C.圆柱形细胞,不含叶绿体 D.半月形细胞,不含叶绿体
【答案】B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双子叶植物叶的表皮上有一些成对的、内含叶绿体的肾形(半月形)保卫细胞,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称为气孔,是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窗口。
【解答】保卫细胞是半月形细胞,内含叶绿体。
故答案为:B
9.下列各名称中属于叶片的基本结构的是(  )
①表皮 ②叶脉 ③叶柄 ④叶肉 ⑤托叶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B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的形状、大小虽有多种多样,但其内部结构基本相似,都是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
【解答】叶片的基本结构有 ①表皮、 ②叶脉、 ④叶肉 。
故答案为:B
10.“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万千枝条及绿叶是由植物体哪一结构发育而来(  )
A.根 B.芽 C.叶 D.茎
【答案】B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芽的结构和发育,为基础题,比较简单,可以结合以下图进行记忆。
【解答】枝芽包括:生长点、芽原基、叶原基、幼叶、压轴,其中,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可见,枝芽是未发育的枝条。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2021·乐清模拟)我市城市道路建设,需移栽桂花树。在移栽时,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提高存活率。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预防虫害侵袭 D.降低蒸腾作用
【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解答】由图可知,对刚移栽的桂花树进行遮光处理,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2.(2021·龙港模拟)在移栽树木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存活率,在树的上方遮盖一层黑色塑料网,如图所示,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减弱蒸腾作用 D.预防虫害侵袭
【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对植物的影响切入解题。
【解答】在移栽树木的过程中,若是遇到太阳光线强的白天,在树的上方遮盖一层黑色塑料网,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⑤为叶片的上下表皮,由一层绿色的细胞构成
B.②是栅栏组织,④是海绵组织
C.③是叶脉,内有输导组织
D.⑥为气孔,是植物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答案】A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分上表皮和下表皮,是由一层活细胞组成。表皮上有一些由成对的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是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窗口。叶肉是叶片的主要部分,其细胞内含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在叶肉组织中,分布着许多纵横交叉又彼此相连的叶脉。叶脉中的导管和筛管与茎和根中的导管、筛管相通,可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解答】A、①⑤为叶片的上下表皮,由一层透明的细胞构成,A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B、②是栅栏组织,④是海绵组织,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③是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⑥为气孔,是植物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已知白菜叶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现取甲、乙、丙、丁四片大小、质量相同的新鲜白菜叶,做如下处理:
  甲 乙 丙 丁
涂凡士林的部位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上、下表皮
再将四片叶置于通风处,5小时后称重,其重量从重到轻的顺序是(  )
A.丁→丙→乙→甲 B.甲→乙→丙→丁
C.丁→乙→甲→丙 D.甲→丁→乙→丙
【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叶片表皮上分布有气孔,且下表皮气孔数目多于下表皮气孔数目。气孔是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窗口。
【解答】甲叶片不涂凡士林,水分散失最多,最轻。乙叶片涂上表皮,丙叶片涂下表皮,乙叶片水分散失多于丙叶片,乙比丙轻。丁叶片上、下表皮都涂,水分散失最少,最重。
故答案为:A
15.图A将叶片正面和背面涂上一层凡士林,图B没有涂凡士林,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上A、B两片叶,并光照一段时间。结果发现A叶片袋内无水珠,B袋内有水珠。你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B.水分的散失是保卫细胞调节的
C.蒸腾失水是通过导管完成的 D.水分的蒸腾必须经过气孔
【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通过气孔散失水分,熟知,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大气中的过程,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叶片上有气孔,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解答】根据题干所述,图A叶片正面和背面涂上一层凡士林,图B没有涂凡士林,再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上A、B两片叶,并进行光照一段时间,发现A叶片袋内无水珠,B袋内有水珠,说明A叶片气孔被封,没有进行蒸腾作用;B叶片气孔没有被封,进行了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出来,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可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16.下列关于叶片结构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叶片上气孔可以开闭,能控制水分的散失速度
B.表皮分上表皮和下表皮,是由一层死细胞组成的
C.叶脉具有支持和运输作用
D.叶片呈绿色,是因为叶肉细胞中含大量叶绿体
【答案】B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分上表皮和下表皮,是由一层活细胞组成。表皮上有气孔,是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窗口。叶肉是叶片的主要部分,其细胞内含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在叶肉组织中,分布着许多纵横交叉又彼此相连的叶脉,支持着叶片。叶脉中的导管和筛管与茎和根中的导管、筛管相通,可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解答】A、叶片上由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可以开闭,能控制水分的散失速度,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表皮分上表皮和下表皮,是由一层活细胞组成的,B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C、叶脉纵横交错彼此相连,对叶片有支持作用,叶脉中的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叶片中叶肉细胞里含大量的叶绿体而使得叶片呈绿色,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7.下面是观察叶片结构实验的几个方法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
①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在载玻片上
②横向迅速切割叶片
③右手捏紧并排的双面刀片
④选用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⑤把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清水的培养皿中
A.⑤④③②① B.①③②⑤④ C.①③②④⑤ D.①⑤④③②
【答案】B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步骤如下:将新鲜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横向迅速切割;多切几次,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解答】观察叶片气孔实验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①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在载玻片上③右手捏紧并排的双面刀片②横向迅速切割叶片⑤把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清水的培养皿中④选用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故答案为:B
18.下列关于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叶的着生方式一般有互生、对生、轮生三种
B.叶片是叶的主体,通常呈绿色扁平状,有利于接受阳光
C.所有植物的叶都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
D.叶片中的叶脉有筛管和导管,能运输有机物、水和无机盐
【答案】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在茎上有不同的着生方式,包括互生、对生和轮生。叶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叶片是叶的主体,通常呈绿色扁平状、有利于接受阳光。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叶脉中由筛管和导管,筛管将叶片制造的有机物运输到茎和根中,导管将水分和无机盐输送到叶肉细胞中。
【解答】A、叶在茎上的着生方式一般由互生、对生和轮生三种,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叶片是叶的主体,通常呈绿色扁平状,有利于接受阳光,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叶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有的植物没有托叶、如桑树、茶树等,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叶片中的叶脉有筛管和导管,筛管可运输有机物,导管可运输水和无机盐,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9.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②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B.⑤是叶脉,水分通过其中的筛管运输到叶肉细胞
C.⑥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由表皮细胞控制其开闭
D.叶片由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构成,属于组织
【答案】A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叶片是叶子主要部分,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分上表皮和下表皮,上有一些成对的、内含叶绿体的肾形保卫细胞,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称为气孔,是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窗口。叶肉是叶片的主要部分,其细胞内含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在叶肉组织中,分布着许多纵横交叉又彼此相连的叶脉。叶脉中的导管和筛管与茎和根中的导管、筛管相通,可分别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解答】A、②叶肉中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A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B、⑤是叶脉,水分通过其中的导管运输到叶肉细胞,B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⑥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由保卫细胞控制其开闭,C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D、叶片由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输导组织(导管、筛管)、营养组织(叶肉)、保护组织(表皮)等组织组成,属于器官,D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A
20.(2020八下·上虞期末)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选取三根粗细、长短及所带叶片大致相近的新鲜的天竺葵枝条;②去掉其中一根天竺葵枝条的叶片,然后分别插入盛有相同体积稀红墨水的试管里(如图所示,试管内滴有油膜);③将A、C装置放置在阳光下,B装置放在阴暗环境中,定时观察试管内液面下降情况;④当看到A枝条的叶脉微红后,将A、B、C三根枝条进行纵切,用放大镜观察。此实验不能验证(  )
A.茎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
B.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
C.蒸腾作用受阳光等外界因素影响
D.旱地生活的植物,叶片背面气孔数多于正面
【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解答】A、将枝条纵切可以观察到茎变红色,可知茎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故A不符合题意;
B、AC对比可知,蒸腾作用是通过叶来完成;故B不符合题意;
C、AB对比可知,光照能够影响蒸腾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D、ABC实验完成,无法验证气孔的正背面数量;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21.我们观察蚕豆叶片的气孔最好用镊子撕取叶片的   (选填“上”或“下”)表皮,比较容易观察到气孔的结构。
【答案】下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分布着气孔,而下表皮的气孔更多些。
【解答】植物叶片下表皮上的气孔更多些,更易于观察,所以观察蚕豆叶片的气孔最好用镊子撕取叶片的下表皮。
故答案为:下
22.(2020八下·温州期末)气孔是柏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如图所示为气孔的关闭和开放两种状态示意图:
(1)通过气孔进出植物体的物质主要有   。
(2)夏天正午阳光过强时,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往往处于   所示的状态。
【答案】(1)水、 二氧化碳和氧气
(2)甲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态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扩散到体外的过程.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的开闭,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
【解答】(1)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叶片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出。
(2) 保卫细胞因侧壁较薄而内侧壁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并合,气孔闭合 ,甲图叶片气孔闭合,所以 夏天正午阳光过强时,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往往处于甲所示的状态。
故答案为:(1)水、二氧化碳和氧气(2)甲
23.(2020·南湖模拟)海南大学科研团队在耐盐植物试种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叫“冰菜”的植物对盐碱地有较强适应性。“冰菜”能在盐碱地生长可能是其细胞液的浓度比常见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冰菜”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植物的   作用散失到空气中。
【答案】高;蒸腾作用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解答】植物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是因为冰菜的细胞液浓度比盐碱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大,而其他植物无法生存的原因是无法从盐碱地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所以冰菜的细胞液浓度比常见植物细胞液浓度要高;植物吸收的水分几乎都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
故答案为:高;蒸腾。
24.(2020八上·浙江期末)如图是叶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序号①所示结构名称是   。
(2)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所需二氧化碳从序号   处进入叶内,所需水分通过图中序号   所示部分运输而来。
【答案】(1)上表皮(或表皮)
(2)⑥;③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由叶片横切面结构图可知,图示中,①是上表皮,②是叶肉栅栏组织、③叶脉,④是海绵组织、⑤下表皮、⑥气孔。
【解答】(1)图中序号①所示结构名称是上表皮(或表皮)。
(2)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所需二氧化碳从序号⑥气孔处进入叶内,所需水分通过图中序号③叶脉所示部分运输而来,因为叶脉的功能为:植物通过它里面的导管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养料,然后传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通过筛管把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输送到根、茎等器官。
故答案为:(1)上表皮(或表皮) (2)⑥;③
25.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如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它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细胞无色透明,外壁上有   层,具有保护和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表皮上有   ,是气体进出的门户;叶肉细胞有较多的   ,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脉中的   能够为光合作用输导水分。
【答案】叶;角质;气孔;叶绿体;导管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的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细胞外壁上由一层透明的、不易透水的角质层,具有保护和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表皮上有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隙——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窗口。叶肉是叶片的主要部分。叶肉细胞内含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分布在叶肉组织中的叶脉里有可以将水分输送到叶肉细胞中的导管。
【解答】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如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它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细胞无色透明,外壁上有角质层,具有保护和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表皮上有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叶肉细胞有较多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脉中的导管能够为光合作用输导水分。
故答案为:叶;角质;气孔;叶绿体;导管
26.下图为叶片横切面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注明图中指示线所示的结构名称。
A是   ;BC是   ;D是   ;E是   ;F是   。
(2)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是由[   ]   和[   ]   组成的;含叶绿体最多的结构是[   ]   。
(3)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是[   ]   ,它由成对的   围成。
【答案】(1)上表皮;叶肉;叶脉;气孔;下表皮
(2)A;上表皮;F;下表皮;B;栅栏组织
(3)E;气孔;保卫细胞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的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分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细胞外壁上由一层透明的、不易透水的角质层,具有保护和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表皮上有由成对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隙——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窗口。叶肉是叶片的主要部分。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是栅栏组织,栅栏组织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是海绵组织,海绵组织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解答】(1)图中A是上表皮;B栅栏组织和C海绵组织构成了叶肉;D是叶脉;E是气孔;F是下表皮。
(2)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是A上表皮和F下表皮;含叶绿体最多的是B栅栏组织。
(3)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是E气孔,它由成对的保卫细胞围成。
故答案为:(1)上表皮;叶肉;叶脉;气孔;下表皮;(2)A;上表皮;F;下表皮;B;栅栏组织;(3)E;气孔;保卫细胞
27.(2020·余姚模拟)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实验中,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   。
(2)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   。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如图乙,可观察到   处呈红色,因为此处的导管能运输水和无机盐。
【答案】(1)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
(2)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
(3)B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U形管两侧出现气压差时,管内液面会出现高度差,气压差不变液面高度差也不变;
2、植物叶片气孔多,蒸腾作用相对较强;
3、木质部中有导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解答】(1)根据U形管的工作原理可知,两侧出现高度差是因为两侧的气压不同,如果密封一侧的气压能始终保持不变,U形管的两侧液面高度差就不会改变。所以实验中, 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 ;
(2) 法国梧桐的枝叶和松树的枝叶相比,气孔多蒸腾作用强,所以选择法国梧桐叶进行实验可以使实验现象明显;
(3)蒸腾作用的水分是由茎中的木质部中的导管进行运输的,所以乙图中木质部B将呈红色。
故答案为:(1)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 (2) 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 (3)B
28.(2020八下·长兴月考)如图所示,图甲中的保卫细胞    (填“吸水”或“失水”),气孔张开。若甲乙分别是气孔在不同时间段的开闭状态,则湖州6月份某个晴天中午12:30的气孔情况如图   的状态。
【答案】吸水;乙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两个保卫细胞构成一个气孔,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加强水的蒸腾,当保卫细胞失水时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
【解答】图甲中气孔张开,所以判断保卫细胞吸水。 湖州6月份某个晴天中午12:30,气温高、光照强,为避免水分过度散失,植物会关闭气孔减弱蒸腾作用,所以如图乙的状态。
故答案为:吸水;乙
29.(2020八下·台州开学考)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5月29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044亿亩。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旱情较为严重。在科学兴趣小组活动时,
同学们谈论到了干旱与农作物的问题,请你参与讨论并作回答。
(1)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以减弱   作用。
(2)干旱地区农民一般采用“水田旱种”进行抗旱保收成,在水田种上大葱、玉米等耐旱作物。耐旱作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根系发达,叶片表面积减少、厚度增加等适应干旱的一系列特点。下表四种植物叶片中,最适应干旱环境的是   。(选填编号)
叶片 表面积/mm2 体积/mm3 表皮厚度/um
A 292 64 14
B 144 63 24
C 301 62 15
D 593 121 13
【答案】(1)蒸腾
(2)B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植物的生理活动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2、植物的蒸腾作用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环境缺水时,植物会通过关闭气孔减弱蒸腾作用;
2、仔细阅读题目,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可以答出此题。
【解答】(1)植物的气孔是蒸腾作用时水蒸气出去的门户,当农作物缺水初期叶片会自动关闭,以减弱蒸腾作用;
(2)根据题中耐旱作物形态结构上的特点“ 具有根系发达,叶片表面积减少、厚度增加 ”等,分析表格中选项的特点可知,B选项的叶片,表面积最小,表皮厚度最厚,所以B叶片应该是最适应干旱环境的,所以选B。
故答案为:(1)蒸腾 (2)B
30.(2020八下·吴兴期末)在校园生物模型制作活动中,小明利用废弃的羽毛球拍、绿豆、透明硬塑料板以及标签纸(绘制了保卫细胞)等制作了叶片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1)该模型形象地展示了叶片的内部结构,其中透明硬塑料板模拟表皮,羽毛球拍中的网格细线模拟叶脉,绿豆模拟   。
(2)某同学指出该模型还有不足之处,如:标签纸上的①是气孔,它的作用是   ,所以应将①部分剪裁挖空。
【答案】(1)叶肉细胞
(2)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通道)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叶片的基本结构:表皮、叶肉、叶脉。1、表皮:为叶片表面的一层初生保护组织,分为上、下表皮,表皮细胞扁平紧密,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通常不含叶绿体,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
2、叶肉:为表皮内的同化薄壁组织,通常有下列两种:
栅栏组织:细胞通常1至数层,长圆柱状,垂直于表皮细胞,并紧密排列呈栅状,内含较多的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海绵组织:细胞形状多不规则,内含较少的叶绿体,位于栅栏组织下方,层次不清,排列疏松,状如海绵。
3、叶脉:为贯穿于叶肉间的维管束。其内有导管和筛管。导管为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送有机物。【解答】(1)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该模型形象的展示了叶片结构的三部分,其中透明硬塑料板模拟表皮,绿豆模拟叶肉,羽毛球拍中的网格细线模拟叶脉。
(2)图中①是气孔,②是保卫细胞。气孔不但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而且是植物蒸腾作用水分散失的"门户"。所以 应将①部分剪裁挖空。
故答案为:(1)叶肉细胞(2) 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通道)
三、解答题
31.下面是一幅关于生物圈中水循环的示意图,请你将它补充完善.
【答案】(1)蒸发(2)蒸腾(3)海洋(4)气孔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解答】:生物圈中的水不断地在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循环,绿色植物在这一循环中对维护生物圈中的水分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海洋水和陆地水蒸发以及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发出的水分在空中形成云,通过降雨返回地表或是海洋.一部分地表水渗入地下,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有一部分流入海洋,这样循环往复,形成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绿色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把根吸收的水分,通过茎和叶中的导管运输到叶,叶的表皮中有气孔,气孔是散失水分的门户,绝大多数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答案为:(1)蒸发(2)蒸腾(3)海洋(4)气孔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水循环的作用,蒸腾作用的概念,据此解答
32.(2019八下·南浔期末)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孔开闭呢?兴趣小组以蚕豆叶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先将若干蚕豆叶放在不同的环境中一段时间,然后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蚕豆叶所处环境 制片观察叶片下表皮气孔开闭情况(%)
完全开放 半开放 闭合
甲组 100mL pH为7的KCl溶液+太阳光照 40 42 18
乙组 100mL pH为7的KCl溶液+黑暗处理 1 11 88
丙组 100mL pH为4.5的KCl溶液+太阳光照 21 42 37
(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气孔散失的水分是导管运输来的,运输水分的动力来自于   所产生的拉力
(3)蚕豆在开花结果期,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茎中的   运输到植株各处。
【答案】(1)蚕豆叶所处环境的pH和光照条件会影响气孔的开闭
(2)蒸腾作用
(3)筛管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
气孔散失的水分的门户,它由两个保卫细胞构成;运输水分的动力来自于蒸腾作用;有机物,通过茎中的筛管运输,方向是从上到下;无机物和水,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方向是从下到上。
【解答】(1)比较甲、乙两组可知:” 气孔的开闭与蚕豆叶所处环境的光照条件有关“;比较乙、丙两组可知:” 气孔的开闭与蚕豆叶所处环境的pH条件有关“。
(2) 气孔散失的水分是导管运输来的,运输水分的动力来自于蒸腾作用所产生的拉力。
(3)有机物,通过茎中的筛管运输,方向是从上到下;无机物和水,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方向是从下到上。
故答案为(1) 蚕豆叶所处环境的pH和光照条件会影响气孔的开闭 (2) 蒸腾作用 (3) 筛管
33.(2012·绍兴)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门技术,营养液中含有作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
(1)式①和式②分别表示绿色植物进行的不同生理活动.一般要求无土栽培温室棚内,晚上的温度低些.
目的是   (选填“减弱”或“增强”)式②表示的生理活动.式①中的a是   .
式①: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式②: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2)无土栽培的植物是通过   (填器官名称)吸收无机盐的.
(3)选择两株生长状况相似,叶片数量不同的同种植株,分别放入烧杯中.烧杯装有油层密封的质量和浓度相同的同种营养液,将烧杯置于已调节平衡的天平上,如图甲所示,移动游码,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同时将两烧杯置于同处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再放回原天平托盘上,天平的指针将会向   (选填“左”或“右”)偏转.
(4)若图乙温室中只有绿色植物,在不通入CO2的情况下.每天只在6:00~18:00接受日光照射.请在图丙的坐标上,用笔画出6:00~24:00该温室内CO2浓度的大致变化曲线(0:00~6:00的曲线已经绘出).
【答案】(1)减弱;叶绿体;
(2)根
(3)右
(4)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土壤,用珍珠岩、蛭石、无毒泡沫塑料等作固定植物的基质,用人工配制的培养液,供给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的培养植物的方法;19世纪中,克诺普等发明了这种方法.到20世纪30年代开始把这种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上.在二十一世纪人们进一步改进技术,使得无土栽培发展起来.
【解答】解:(1)式①和式②分别表示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植物的呼吸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的呼吸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因此夜晚的温度低些,可以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消耗;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式①中的a表示的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2)植物的根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二是把植物体固定在土壤中;同样,无土栽培的植物所需要的无机盐也是由根从培养液中吸收的.(3)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将甲装置中的两株植物同时移到阳光下,由于左边植物的叶片比右边植物的叶片多,左边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也多,导致左边装置的总重量低于右边装置的重量,因此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再放回原天平托盘上,天平的指针将会向右偏转.(4)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在不通入二氧化碳的情况下,装置乙在光照的条件下,二氧化碳的浓度会逐渐降低;在黑暗环境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的浓度又会逐渐增加.即在6:00~24:00时间段内,二氧化碳在坐标上表现为先降低然后再升高.又因为装置内的一部分二氧化碳被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因此装置内的二氧化碳的总含量会逐渐减少.
故答案为:(1)减弱;叶绿体;(2)根;(3)右;(4)
34.俗话说的好:“大树底下好乘凉”据调查,在骄阳似火的夏日,绿化地区的气温比非绿化地区的气温低0.8 ℃,森林中的气温比庭院中的气温低1.3~3.2 ℃。通过这则资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有绿色植物存在的地方温度比较低。这是因为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吸收植物周围的热量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解答】这是因为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吸收植物周围的热量,所以有绿色植物存在的地方温度比较低。
【分析】考查蒸腾作用的意义
35.简述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作用?
【答案】①是植物吸收水分、无机盐和向上运输的动力;②能降低植物叶表面的温度,避免被阳光灼伤。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解答】蒸腾作用是植物的重要生活功能,1.它是植物吸收水分、无机盐和向上运输的动力;.2、能降低植物叶表面的温度,避免被阳光灼伤。
【分析】考查蒸腾作用的意义
36.(2015·温州)无风的夜晚,在竹子的竹壁上钻孔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却没有水流出,无论晴朗的白天还是无风的夜晚,将竹子斜剖开(如图),发现竹子内的空心部分都没有水。竹壁中有丰富的导管,竹子的根系非常发达且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为什么无风的夜晚在竹壁上钻孔会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
【答案】晚上钻孔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少,水会流出,白天蒸腾作用旺盛,水大量的散发到空气中,就不会流出了。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放在阳光下,同时进行三种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夜晚只进行呼吸总用、蒸腾作用。
【解答】因为晚上,竹子几乎只进行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很弱,散失的水分很少,钻孔后,导管被损坏,所以有水流出,在白天,还需进行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所以需要大量的水,所以没有水流出。
故答案为:晚上钻孔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少,水会流出,白天蒸腾作用旺盛,水大量的散发到空气中,就不会流出了。
四、实验探究题
37.在科学兴趣小组活动时,同学们谈论到了干旱与农作物的问题,请你参与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以减弱   作用。
(2)耐旱作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适应干旱的一系列特点。下表四种植物叶片中,最适应干旱环境的是   。(填字母)
叶片 表面积/mm2 体积/mm3 表皮厚度/μm
A 292 64 14
B 144 63 24
C 301 62 15
D 593 121 13
【答案】(1)蒸腾
(2)B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进行生物环境的适应、蒸腾作用器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在叶片上有气孔,气孔是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气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解答】(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散失到体外的过程,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的器官是叶片,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能减弱蒸腾作用,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2)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的植物需要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所以,耐早植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适应干旱环境的一系列特点,比如,叶片表面积小,叶片厚度较厚等,比较表格中四种植物叶片中,B叶片的表面积小,皮最厚,这些有利于降低腾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最适应干旱环境,故B符合题意。
38.(2020八下·拱墅期末)某兴趣小组利用同—植物的新鲜枝条探完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处理如图所示,甲是去掉叶片的枝条,实验开始时四个装置的总质量相等。
(1)该兴趣小组应选择    ,两组来说明叶片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结构。
(2)该兴趣小组主要观察记录的实验结果是   ,从而分析得出有关蒸腾作用的正确的实验结论。
(3)该兴趣小组设计乙、丙两组实验的目的是   
(4)该兴趣小组同学应继续设计实验以研究   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
【答案】(1)甲丁
(2)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或各个装置减少的质量
(3)比较叶上下表皮蒸腾散发出来的水分的多少
(4)气孔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当设计多个因素影响的研究方案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植物的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植物体可以进行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
【解答】(1) 要说明叶片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结构,实验变量是叶片的有无,所以应该选择甲丁两组进行。
(2)植物吸收水分的99%会通过蒸腾作用向外散失,所以该实验中量筒中的水分被植物吸收后会经过蒸腾作用散失,蒸腾作用越旺盛,量筒中水分就会越少,装置的质量就越小,故该兴趣小组主要观察记录的实验结果是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或各个装置减少的质量。
(3)乙、丙组中所涂凡士林的位置不同,乙组是涂在叶片的上表面,丙组是涂在叶片的下表面,又因为该实验研究的是蒸腾作用,所以可得出设计乙、丙两组实验的目的是比较叶上下表皮蒸腾散发出来的水分的多少。
(4)因为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时,水分是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前面的实验已经证明了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所以还需要继续设计实验以研究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
故答案为:(1)甲丁;(2)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或各个装置减少的质量; (3) 比较叶上下表皮蒸腾散发出来的水分的多少 ;(4)气孔
39.(2020八下·长兴月考)为了探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1)取两组   植物枝条,分别留下6张和3张叶片;
(2)把枝条放入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置于   的环境中;
(3)1小时后,把枝条洗净,并在两组枝条的等高位置切出相应的切片;
【实验现象】各横切面如图所示:
【实验分析】该实验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植物运输水分的速率大小的。
【实验结论】植物运输水分的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是   。
【答案】(1)树龄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
(2)有光
(3)等高处切片的染色情况;(相同条件下)植物叶面积越大,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速率越快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在设置对照实验时,除了研究的因素要不同,其他条件都必须相同且要有利于实验的进行;
2、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根据对照实验组的现象可确定两者的关系。
【解答】(1)由探究的问题可知,除叶面积的大小不同,其他条件要相同,且有利于实验的进行,所以取两组 树龄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 植物枝条,分别留下6张和3张叶片;
(2)光照有利于蒸腾作用的进行,可使体内水分的运输快,使实验更明显,所以应置于有光的环境中;
(3)由实验操作“ 1小时后,把枝条洗净,并在两组枝条的等高位置切出相应的切片 ”,所以该实验是通过观察 等高处切片的染色情况 来比较植物运输水分的速率大小的;
由横切面图可知,6片叶的较高处染液比3片叶的要多,所以可得出植物运输水分的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是(相同条件下)植物叶面积越大,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速率越快 。
故答案为:(1) 树龄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 (2)有光 (3) 等高处切片的染色情况 ; (相同条件下)植物叶面积越大,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速率越快
40.(2020八下·吴兴期末)为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取长势及叶片数量相同的3条同种植物相同部位的枝条,分别编号A、B、C。
②A枝条不作处理,将B枝条每片叶子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将C枝条每片叶子的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凡士林能封闭气孔)。
③将3条枝条分别置于装有等量清水的3个锥形瓶中,并分别加入等量的油形成油层。
④将3个锥形瓶分别放置于三个大小相同的钟罩内,钟罩内壁贴足量、等质量的硅胶干燥胶片,用以完全吸收钟罩内空气中的水蒸气。
⑤将三个装置置于阳光下相同时间后,分别称量锥形瓶中水的质量和硅胶干燥胶片的质量
(1)小明研究的问题是植物蒸腾作用速率与   的关系。
(2)该实验运用了科学中常用的方法—转换法,将蒸腾作用的快慢转换为   。
(3)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占了总吸水量的99%,现在想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除了要测出相同时间内锥形瓶中硅胶片增加的质量,还应该测出   的质量。
【答案】(1)气孔数量
(2)相同(单位)时间内硅胶胶片增加的水的多少
(3)相同时间内锥形瓶中水减少的质量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只有大约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由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了。
【解答】(1)A瓶不作处理,是作为对照组;B、C组对下表皮和上、下表皮涂凡士林,可知该实验改变的是气孔的数量,故小明研究的问题是植物蒸腾作用速率与气孔数量的关系。
(2)该实验运用了科学中常用的方法—转换法,将蒸腾作用的快慢转换为相同(单位)时间内硅胶胶片增加的水的多少,因为蒸腾作用的水蒸气都被硅胶干燥胶片吸收了,植物所吸收的水是锥形瓶减少的水。
(3)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占了总吸水量的99%,现在想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除了要测出相同时间内锥形瓶中硅胶片增加的质量,还应该测出相同时间内锥形瓶中水减少的质量,因为蒸腾作用的水蒸气都被硅胶干燥胶片吸收了,植物所吸收的水是锥形瓶减少的水。
故答案为:(1)气孔数量(2)相同(单位)时间内硅胶胶片增加的水的多少 (3)相同时间内锥形瓶中水减少的质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