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诗词五首》课件(共27张PPT)+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6《诗词五首》课件(共27张PPT)+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9 19:14:21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诗词五首》
统编版
八年级上
火眼金晶:你能猜出下面的画面是那几首诗吗?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知识点:《诗词五首》
原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古诗今译
名句欣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
《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
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感。
诗文品读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原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古诗今译
名句欣赏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以乐景写哀,诗人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他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呢?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人们在离乱中盼望家信之情。
表现手法
A.触景伤怀,移情于物。
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中,情景交融。
B.一字传神。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破”字使人怵目惊心;“深”字令人满目凄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动态美,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情感。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诗文品读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原文
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古诗今译
名句欣赏
首联:写景叙事相结合,用比喻和夸张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严阵以待,士气恢宏。
颔联:多感官描写相结合。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这种黯然凝重的场面,衬托出战地上的悲壮气氛。
颈联:(场面描写)写部队夜袭,行军神速,偃旗息鼓,投入战斗,浴血奋战。
尾联:引用了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感激天子重用贤才的美德和以死报君、誓死报国的决心。升华主题,全篇的点睛之笔。
这首诗属于边塞诗歌。《雁门太守行》一诗渲染了一种悲壮惨烈的气氛:那就是兵临城下,号角声声,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土地,战场很残酷,但危城守将誓死要报效朝廷,决心誓死不改。
构思奇特,想像丰富,富有诗的意境和情趣。有限的文字给读者创造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无声的语言给后人留下了有声有色的意境。
诗文品读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原文
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的刀光剑影。
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
三国大局不定,想必曹操两年后在邺都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名姬的时候,东吴美人大乔(孙策夫人)和小乔(周瑜夫人)可能就深锁铜雀,春恨无限了。
古诗今译
名句欣赏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这首咏史吊古,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
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诗文品读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原文
天边的云彩如同汹涌的波涛,与清晨的雾气连接成一派迷蒙壮观的景象。天上的星河流转,无数的星星闪烁,好像千帆竞舞。
仿佛我的梦魂回到了天帝住的地方。
听到天帝在说话,殷勤恳切地问我要回何方。
我告诉天帝,路途遥远而天色已到黄昏,即使我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
自己正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
希望借助风力去到理想的地方。
古诗今译
名句欣赏
上联:“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
”,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下联:“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
这首词,思路开宕,想象丰富,意境辽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它把读者带到仙境中去,饱览丰富多姿的云涛;大鹏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以及那轻舟乘风吹向三山的美景,使人为之神往。这种借神仙境界来表达自己胸怀的浪漫主义作品,在李词中是极为罕见的。
诗文品读
完成讲义上《诗词五首》同步练习。
你知道《诗词五首》的鉴赏方法吗?你能描绘诗歌画面吗?
阅读练习
完成讲义上《诗词五首》的阅读训练。
完成讲义上语言表达的相关写作训练。
阅读练习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诗词五首》
学习目标
理解诗词大意,背诵和默写诗词,掌握赏析古诗歌鉴赏的角度和方法。
教学内容
互动探索火眼金晶:你能猜出下面的画面是那几首诗吗?
【知识梳理】饮
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12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陶渊明(365~427)晋朝
(?http:?/??/?baike.?/?view?/?6627.htm"
\t
"http:?/??/?baike.?/?view?/?_blank?)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
(?http:?/??/?baike.?/?subview?/?107930?/?6303667.htm"
\t
"http:?/??/?baike.?/?view?/?_blank?)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
(?http:?/??/?baike.?/?view?/?818647.htm"
\t
"http:?/??/?baike.?/?view?/?_blank?)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公元393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公元405年(晋安帝义熙元年)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公元406年(义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
(?http:?/??/?baike.?/?view?/?110215.htm"
\t
"http:?/??/?baike.?/?view?/?_blank?)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http:?/??/?baike.?/?view?/?1207409.htm"
\t
"http:?/??/?baike.?/?view?/?_blank?)》。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http:?/??/?baike.?/?view?/?7622.htm"
\t
"http:?/??/?baike.?/?view?/?_blank?)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
(?http:?/??/?baike.?/?view?/?354254.htm"
\t
"http:?/??/?baike.?/?view?/?_blank?)》的第五首诗。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感。【例题精讲】(一)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这首诗的诗眼是_____________。2、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如何理解“真”?
?1、心远地自偏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真”即自然本性,陶渊明在田园中保全了一分质性自然的“真我”,“任真”使他能够独立于虚伪、污浊的社会之外。“真”是他人生的理想。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杜甫
(?http:?/??/?baike.?/?subview?/?2211?/?9582491.htm"
\t
"http:?/??/?baike.?/?_blank?)(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
(?http:?/??/?baike.?/?view?/?17592.htm"
\t
"http:?/??/?baike.?/?_blank?)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
(?http:?/??/?baike.?/?view?/?2133.htm"
\t
"http:?/??/?baike.?/?_blank?)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
(?http:?/??/?baike.?/?view?/?6028.htm"
\t
"http:?/??/?baike.?/?_blank?)与杜牧
(?http:?/??/?baike.?/?view?/?9559.htm"
\t
"http:?/??/?baike.?/?_blank?)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
(?http:?/??/?baike.?/?view?/?2159989.htm"
\t
"http:?/??/?baike.?/?_blank?)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
(?http:?/??/?baike.?/?view?/?22649.htm"
\t
"http:?/??/?baike.?/?_blank?)”,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http:?/??/?baike.?/?view?/?916950.htm"
\t
"http:?/??/?baike.?/?_blank?)”。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
(?http:?/??/?baike.?/?subview?/?155622?/?4964449.htm"
\t
"http:?/??/?baike.?/?_blank?)》《北征
(?http:?/??/?baike.?/?view?/?155636.htm"
\t
"http:?/??/?baike.?/?_blank?)》《三吏
(?http:?/??/?baike.?/?view?/?26157.htm"
\t
"http:?/??/?baike.?/?_blank?)》《三别
(?http:?/??/?baike.?/?view?/?26163.htm"
\t
"http:?/??/?baike.?/?_blank?)》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
(?http:?/??/?baike.?/?view?/?1029243.htm"
\t
"http:?/??/?baike.?/?_blank?)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
(?http:?/??/?baike.?/?view?/?155541.htm"
\t
"http:?/??/?baike.?/?_blank?)》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名句赏析:1、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乐景写哀,诗人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他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呢?2、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人们在离乱中盼望家信之情。表现手法:A.触景伤怀,移情于物。
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中,情景交融。B.一字传神。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破”字使人怵目惊心;“深”字令人满目凄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动态美,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情感。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例题精讲】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和“深”字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2分)
?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你的理解是?(2分)
?答案:1.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如此惨象,花也溅泪,鸟亦惊心。2.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雁门太守行》这首诗写于中唐以后,藩镇飞扬跋扈,河北地区战事频仍,严重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安定。李贺模拟乐府古题而填写的这首新词,虽然带有想象成分,并非纪实之作,但在当时是有典型性的,且富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作者热情地歌颂那些浴血奋战、以身殉国的将士,正表现了他对当时叛乱不定、国无宁日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他热切希望朝廷能重用贤才,平定海内的思想感情。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长吉体”,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名句赏析:首联:写景叙事相结合,用比喻和夸张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严阵以待,士气恢宏。颔联:多感官描写相结合。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这种黯然凝重的场面,衬托出战地上的悲壮气氛。颈联:(场面描写)写部队夜袭,行军神速,偃旗息鼓,投入战斗,浴血奋战。尾联:引用了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感激天子重用贤才的美德和以死报君、誓死报国的决心。升华主题,全篇的点睛之笔。这首诗属于边塞诗歌。《雁门太守行》一诗渲染了一种悲壮惨烈的气氛:那就是兵临城下,号角声声,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土地,战场很残酷,但危城守将誓死要报效朝廷,决心誓死不改。构思奇特,想像丰富,富有诗的意境和情趣。有限的文字给读者创造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无声的语言给后人留下了有声有色的意境。【例题精讲】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描绘了什么景象?有何作用?
?
?示例: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赏析颔联:这两句描绘激战中壮美的边塞风光,创设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了什么典故?引用这一典故的作用?
?
?引用了战国时燕昭王黄金台以重金招揽天下士的典故。诗人引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的刀光剑影。倘若东风不来,周瑜
(?http:?/??/?baike.?/?view?/?2409.htm"
\t
"http:?/??/?baike.?/?_blank?)怎么能借东风
(?http:?/??/?baike.?/?view?/?148193.htm"
\t
"http:?/??/?baike.?/?_blank?)火烧曹操
(?http:?/??/?baike.?/?view?/?1719.htm"
\t
"http:?/??/?baike.?/?_blank?)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三国大局不定,想必曹操两年后在邺都
(?http:?/??/?baike.?/?view?/?807132.htm"
\t
"http:?/??/?baike.?/?_blank?)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名姬的时候,东吴
(?http:?/??/?baike.?/?view?/?50145.htm"
\t
"http:?/??/?baike.?/?_blank?)美人大乔
(?http:?/??/?baike.?/?view?/?16928.htm"
\t
"http:?/??/?baike.?/?_blank?)(孙策
(?http:?/??/?baike.?/?view?/?2589.htm"
\t
"http:?/??/?baike.?/?_blank?)夫人)和小乔
(?http:?/??/?baike.?/?view?/?16952.htm"
\t
"http:?/??/?baike.?/?_blank?)(周瑜夫人)可能就深锁铜雀,春恨无限了。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
(?http:?/??/?baike.?/?subview?/?49046?/?5458010.htm"
\t
"http:?/??/?baike.?/?_blank?)(今湖北省武昌县
(?http:?/??/?baike.?/?view?/?3094672.htm"
\t
"http:?/??/?baike.?/?_blank?)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
(?http:?/??/?baike.?/?view?/?365893.htm"
\t
"http:?/??/?baike.?/?_blank?),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
(?http:?/??/?baike.?/?view?/?19780.htm"
\t
"http:?/??/?baike.?/?_blank?)建安十三年
(?http:?/??/?baike.?/?subview?/?12100194?/?12503343.htm"
\t
"http:?/??/?baike.?/?_blank?)(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
(?http:?/??/?baike.?/?subview?/?22710?/?11094771.htm"
\t
"http:?/??/?baike.?/?_blank?),是对三国鼎立
(?http:?/??/?baike.?/?view?/?61887.htm"
\t
"http:?/??/?baike.?/?_blank?)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
(?http:?/??/?baike.?/?view?/?1093547.htm"
\t
"http:?/??/?baike.?/?_blank?),而三十四岁的孙吴
(?http:?/??/?baike.?/?view?/?213686.htm"
\t
"http:?/??/?baike.?/?_blank?)军统帅周瑜
(?http:?/??/?baike.?/?view?/?2409.htm"
\t
"http:?/??/?baike.?/?_blank?),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有情有致。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
(?http:?/??/?baike.?/?subview?/?521491?/?9763001.htm"
\t
"http:?/??/?baike.?/?_blank?),京兆
(?http:?/??/?baike.?/?subview?/?437714?/?437714.htm"
\t
"http:?/??/?baike.?/?_blank?)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自唐敬宗宝历元年至哀帝
(?http:?/??/?baike.?/?subview?/?948412?/?948412.htm"
\t
"http:?/??/?baike.?/?_blank?)天佑四年(825—907)年,共计八十三年,文学史上一般称为晚唐
(?http:?/??/?baike.?/?subview?/?24036?/?14848841.htm"
\t
"http:?/??/?baike.?/?_blank?)时期。这个时期,宦官专权,朋党交争
(?http:?/??/?baike.?/?subview?/?5137480?/?5163697.htm"
\t
"http:?/??/?baike.?/?_blank?),大唐帝国日益衰微,江河日下,藩镇势力日益强大,杜牧死后仅二十二年便爆发了黄巢
(?http:?/??/?baike.?/?subview?/?19814?/?19814.htm"
\t
"http:?/??/?baike.?/?_blank?)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诗人杜牧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晚唐时期。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等地做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书宴游间”,很不得志。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
(?http:?/??/?baike.?/?subview?/?50465?/?50465.htm"
\t
"http:?/??/?baike.?/?_blank?)的排挤,贬为黄州
(?http:?/??/?baike.?/?subview?/?267955?/?13214653.htm"
\t
"http:?/??/?baike.?/?_blank?)、池州等地剌史。在晚唐诗坛上,他与李商隐被合称为“后李杜
(?http:?/??/?baike.?/?subview?/?39773?/?5754717.htm"
\t
"http:?/??/?baike.?/?_blank?)”,人称“小杜”,以别于“老杜
(?http:?/??/?baike.?/?subview?/?1436055?/?1436055.htm"
\t
"http:?/??/?baike.?/?_blank?)”(杜甫)。其诗多感慨时事,抒写性情,诗风俊朗雄丽。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这首咏史吊古,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
(?http:?/??/?baike.?/?subview?/?242364?/?242364.htm"
\t
"http:?/??/?baike.?/?_blank?),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借周瑜
(?http:?/??/?baike.?/?view?/?2409.htm"
\t
"http:?/??/?baike.?/?_blank?)和曹操
(?http:?/??/?baike.?/?view?/?1719.htm"
\t
"http:?/??/?baike.?/?_blank?)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例题精讲】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
?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2、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
?答:
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天边的云彩如同汹涌的波涛,与清晨的雾气连接成一派迷蒙壮观的景象。天上的星河流转,无数的星星闪烁,好像千帆竞舞。
仿佛我的梦魂回到了天帝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殷勤恳切地问我要回何方。我告诉天帝,路途遥远而天色已到黄昏,即使我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自己正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希望借助风力去到理想的地方。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
(?https:?/??/?baike.?/?item?/?%E9%87%91%E7%9F%B3%E5%BD%95%E5%90%8E%E5%BA%8F"
\t
"_blank?)》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
(?https:?/??/?baike.?/?item?/?%E9%99%88%E7%A5%96%E7%BE%8E"
\t
"_blank?)《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历城人,是婉约派的代表。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福美满,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有《漱玉词》传世。上联:“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
”,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下联:“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常见手法:用典:“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这句子的意思是说人世间不自由,尤其是封建时代的妇女,纵使学诗有惊人之句(“谩有”是“空有”的意思),也依然是“路长日暮”,找不到她理解的境界。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
。这首词,思路开宕,想象丰富,意境辽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它把读者带到仙境中去,饱览丰富多姿的云涛;大鹏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以及那轻舟乘风吹向三山的美景,使人为之神往。这种借神仙境界来表达自己胸怀的浪漫主义作品,在李词中是极为罕见的。【例题精讲】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词中最能体现她豪放风格的句子“

”。(2分)2、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2分)
?
?3、结合词作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2分)
?
?参考答案: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或“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2、比喻或用典,把自己比成大鹏,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手法1分,感情1分)3、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如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如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答对一点得1分)。【巩固练习】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宋]杨万里梅从山下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
(选自《给孩子的古诗词》)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回答。(4分)A.杨万里的小诗妙用动词。结合全诗,分析第一句中“过”字的妙处。B.杨万里的小诗巧用叠词。分析诗歌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
?1、【A】(4分)“过”字写出了梅花茂盛的特点,诗人[事有想象力,赋予梅花人的情感。表现梅花急切过溪唤“我”回去的情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B】(4分)溪水声声不停,像在热情地挽留诗人,梅花朵朵争艳,像是急切呼唤诗人。两具叠词,既突出殷切之情,又富有音韵之美。在诗人笔下,溪水梅花都有了人的情感,别有趣味。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4题。(4分)虞美人
梳楼[宋]蒋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选自《宋词鉴赏辞典》)【注释】①溟濛(míng
méng):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②忒(tuī):太。13.这首词中作者选取了绵绵的细雨、



等自然景物,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景致。(2分)14.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思归念远之情,请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处进行分析。(2分)
?
?
I3.柔美的杨柳
红艳的海棠
评分标准:共2分,各1分。14.示例1:“丝丝杨柳丝丝雨”一句写春雨的连绵不绝与杨柳的杂品娜柔美。春雨易伤旅人,而杨柳则更能引发别离之愁。(春雨连绵,杨梆柔展,此情此景让远离乡关的词人触景伤情、悄不自禁。)示例2:“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词人心头的乡愁,小楼都装不下了,以至于几次三番飞将出去寻找归乡之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乡愁之浓重、思归之执着与痴迷。示例3:“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写词人远离家乡,乡愁情切。连天帝都起怜悯之心。可见相思之苦;而借“花”消愁,结果自然也只能是“愁更愁”。示例4:“
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写海棠红艳,春意浓重,以乐景衬哀情,突出离乡之人的孤独和思乡之苦。示例5:“才卷珠帘却又晚风寒”,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是寒森森的晚风,此句以环境的清冷,映衬思乡之忧伤。许分标准:共2分。意思对即可。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13题。(4分)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①春残黄鸟稀,辛夷②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注释】①谷口,山谷的入口。②辛夷:木兰树的花,比杏花开得早。12.试分析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2分)
?
?
13.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
?
(4分)12.①描写暮春草堂周围的景色,营造春光逝去、凋零空寂的氛围。(1分)②以鸟稀、花尽、花飞反衬幽竹的清阴“不改”。(1分)13.表达了诗人对翠绿葱茏的幽竹的喜爱,对不为俗世的节操的礼赞。(2分)《饮酒》一、按要求默写。
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2、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3、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是:???????????????????????????????????????????????????????????????
4、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二、赏析。
1、诗的三,四句道出全文的主旨,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
2、全诗朴素而形象的表现了陶渊明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几句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
??????????????????????????????????????????????????????????????????????????????????????????????????????????????????????????????????????????????????????????????????????????????????????????????????????????????????
一、1、心远
2、“心远”或“悠然”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二、赏析。
1、远离世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2、厌弃世俗,陶醉自然。
3、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4、悠然(悠闲)自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春望》1.诗中点明时间和地点的句子是??????????,??????????。2.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
3.根据下文,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包含的思想感情。???????????????????????????????????????????????
4.《春望》抒发了诗人???????????
,?????????????的痛苦心情。
5.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因为诗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乡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会对花溅泪,即便听到悦耳的鸟鸣声,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 3.“连三月”见出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4. 触景伤怀、忧国思家。5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雁门太守行》?
?????????????????,????????????????。?
?????????????????,????????????????。?
?????????????????,????????????????。?
?????????????????,????????????????。1、首联写景又写事:第一句运用????????和比喻,渲染????????????????一个“压”字,把敌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第二句写???????????
?????,借日光显示????????????????????????。2、颔联从听觉和?????
???
??两方面渲染??????
???
??????。3、颈联写???????????
??????????????
???的场面。4、尾联引用写出将士?????????????????????????
????。默写略1、夸张。??
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人马众多,来势凶猛。
守城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守军威武雄壮。??
2、视觉??
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3、援军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4、典故????
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渔家傲》
1、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4分)
??????????????????????????????????????????????????????????????????????????????????????????????2、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4分)
??????????????????????????????????????????????????????????????????????????????????????????????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5.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6.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意境(壮美)1分、风格(豪放)1分,结合写景分析(一两处即可,不必面面俱到)2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7.“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嗟”“谩”二字的神态各1分,伤时、怀己两方面的感情各1分)
原文
古诗今译
作品档案
作者名片
名句欣赏
诗文品读
原文
古诗今译
作品档案
作者名片
诗文欣赏
诗文品读
原文
古诗今译
作品档案
作者名片
诗文欣赏
诗文品读
原文
古诗今译
作品档案
作者名片
名句欣赏
诗文品读
原文
古诗今译
作品档案
作者名片
名句欣赏
诗文品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