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藤野先生》
统编版
八年级上
七年级读过的名著《朝花夕拾》你还有印象吗?里面写到的《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
你还记得哪个呢?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是其中的一篇——《藤野先生》。
知识点1:《藤野先生》
一、作者介绍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二、代表作品
散文集《朝花夕拾》:如《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如《社戏》《故乡》《孔乙己》
散文诗集《野草》:如《雪》
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中国人失掉自信心了么》
三、课文分析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至1906年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时间则是在离别虅野的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最初,“梦很美满,预备毕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仙台医专学医时,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中神情麻木的中国人给鲁迅以很大刺激,促进了他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唤醒国民灵魂。写作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青年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1)基础过关
绯红(fēi)
油光可鉴(jiàn)
芦荟(huì)
解剖(pōu)
芋梗汤(yù)(gěng)
不逊(xùn)
匿名(nì)
诘责(jié)
瞥(piē)
深恶痛疾(wù)
烂熳(màn)
(2)词语解释
绯红:鲜红
标致: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诘责:质问并责备。
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文中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不逊:无礼。逊,谦逊。
托辞:借口。
仰扬顿锉:(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
(3)复习思考
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转换了三个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练的概括。据此,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线索又是什么?
3、课文除直接写虅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材料是围绕什么线索来组织的?
(4)文章梳理
①课文据地点的转移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1
-
3
):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
4
-
35
):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36
-
38
):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②1-5、24-31段没怎么提先生,删去如何?
1-2段: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4段:写途经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爱国之情,作者在藤野先生教导下刻苦学医主要动机。
5段: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对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
24-28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匿名信事件),对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
29-31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均贯穿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③弃医从文的原因: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尊严受到侵犯
看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④小结:写作特点及思想情感
文章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回忆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离别的往事,歌颂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也展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历程,洋溢着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五)选文分析(略)
(6)主题分析
作者通过怀念藤野先生,赞扬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伟大性格和正直、热忱、高尚的品质,回顾了自己在日本求学时期探索救国道路和思想转变的过程:为了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毅然地放弃了跟随生平最敬爱的老湎一一藤野先生学习医学,摈弃了科学救国的改良主义道路,改为从事文艺运动以唤醒人民群众起来革命;从而激励自己要永远不忘革命的初衷,决心同封建及帝国主义势力斗争到底。
(7)艺术手法
①对比手法
对比手法的运用,都有力地衬托了藤野先生的伟大性格和作者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丰富和深化了主题思想。
②白描手法
在描写人物方面,作者运用了白描手法。如写藤野先生时,无论写他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的自我介绍、耐心细致改正鲁迅的听课笔记和解剖图、看到鲁迅成功地进行了解剖实习的高兴状况以及鲁迅要离开仙台时的依依惜别之情,都只是简练的几笔,没有粉饰,没有渲染,但写得栩栩如生,显示出人物鲜明的性格。
练一练:根据讲义中的相关要求进行练习。
《藤野先生》
片段选读
对于《藤野先生》,你把握的如何了?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主
题
《藤野先生》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渎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把握文章主旨。2.
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贵品质;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3.
学习文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择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
教学内容
七年级读过的名著《朝花夕拾》你还有印象吗?里面写到的《小引
(?http:?/??/?baike.?/?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7899902"
\t
"http:?/??/?baike.?/?_blank?)》《狗·猫·鼠
(?http:?/??/?baike.?/?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5010430"
\t
"http:?/??/?baike.?/?_blank?)》《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
(?http:?/??/?baike.?/?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154960377"
\t
"http:?/??/?baike.?/?_blank?)》《五猖会
(?http:?/??/?baike.?/?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67885754"
\t
"http:?/??/?baike.?/?_blank?)》《无常
(?http:?/??/?baike.?/?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64765253"
\t
"http:?/??/?baike.?/?_blank?)》《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http:?/??/?baike.?/?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96684"
\t
"http:?/??/?baike.?/?_blank?)》《父亲的病
(?http:?/??/?baike.?/?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7555175"
\t
"http:?/??/?baike.?/?_blank?)》《琐记
(?http:?/??/?baike.?/?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384174"
\t
"http:?/??/?baike.?/?_blank?)》《藤野先生
(?http:?/??/?baike.?/?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1902732"
\t
"http:?/??/?baike.?/?_blank?)》《范爱农
(?http:?/??/?baike.?/?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102016745"
\t
"http:?/??/?baike.?/?_blank?)》《后记
(?http:?/??/?baike.?/?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324607"
\t
"http:?/??/?baike.?/?_blank?)》,你还记得哪个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是其中的一篇——《藤野先生》。
知识点1:同步复习《藤野先生》【知识梳理】(一)基础知识1、鲁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代表作品3、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1902年4
月,鲁迅到日本留学。先人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1904年人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在此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20年后,鲁迅在反动军阀和御用文人的迫害下,离开北京,来到厦门。
1926年10月12日,鲁迅在厦门大学写了这篇文章,作为对藤野先生的永久的纪念。4、扫清文字障碍绯红fēi
畸形?jī?
不逊xùn
?匿名nì
教诲huì
油光可鉴jiàn
杳无消息yǎo
诘责jié
深恶痛疾wù整体把握主旨本文通过对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的回忆,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沉的怀念,以及要同反动派战斗到底的决心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内容分析选段一:参考答案:1、“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这样”指清国留学生在东京赏樱花、学跳舞;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嘲讽和失望,引起下文对清留学生丑态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这帮清国留学生留着辫子,以示是大清国的臣民,而且“盘得平”“油光可鉴”,表明他们精心打扮,“扭几扭”写出他们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3、看不惯清留学生不学无术,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选段二:参考答案:1、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2、这里包含了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3、与清国留学生在东京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自己立志求学报国的决心。4、反映日本人民的友好热情,正衬藤野先生的精神品质。5、为全文奠定爱国主义的感情基调铺垫下文;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选段三:参考答案:1、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也都一一订正。2、添改讲义——
热情关心、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正直无私,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关心解剖实习——
对学生热情诚恳
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3、不能,添改讲义是分内事,改文法是分外事。原文是递进式表达,更能突出藤野先生工作极端认真负责。4、“吃惊”是藤野先生竟然为了一个外国留学生细心添改讲义;“不安”是我的讲义错误多让他费心;感激”是因为先生帮我认真添改讲义,给了我太多关心。5、这句话反映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要求严格和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四)主题分析作者通过怀念藤野先生,赞扬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伟大性格和正直、热忱、高尚的品质,回顾了自己在日本求学时期探索救国道路和思想转变的过程:为了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毅然地放弃了跟随生平最敬爱的老湎一一藤野先生学习医学,摈弃了科学救国的改良主义道路,改为从事文艺运动以唤醒人民群众起来革命;从而激励自己要永远不忘革命的初衷,决心同封建及帝国主义势力斗争到底。?
文章一开头就写目击东京“清国留学生”的醉生梦死,激起自己想“到别的地方去看看”的原因。接着写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这是此文的主体,着重写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怀、教育的深厚情谊,以及放弃学医的思想变化原因。这部分在写藤野先生之前,叙述了从东京去仙台的途中所见以及在仙台医专所受的优待。最后“从离开仙台之后”到结尾,写出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深深怀念以及藤野先生给鲁迅的激励和鞭策。鲁迅回国以后,之所以没有和藤野先生通信和寄照片,这是“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也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这里透露了作者对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的失望和不满,从而也觉得无法报答藤野先生对自己对中国人民的关心和期望,含蓄的笔调更加强了文章思想的深度。接着写对藤野先生的敬仰和怀念:我“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在对藤野先生的评价后,鲁迅先生更进一步揭示藤野先生的思想境界:“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是为中国”,“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是为学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正因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乃是对中国人民的关心,所以鲁迅怀着深深的敬意赞颂“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五)写作手法(1)双线并行,记叙有序。
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的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开头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是作者去仙合的緣由,由此成为藤野先生的学生),接着写初到仙台受优待(衬托藤野先生),再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除回忆藤野先生这条明线外,本文还有一条内在的线索,就是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很多材料,如写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写仙台医专的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和看电影事件,写作者弃医从文,都围绕这条内在的线索。因此,文章篇幅虽长却脉络分明,材料虽多却井然有序。(2)选材典型,特征突出。
文中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作者采用
甶描手法,写人抓特征,几笔勾勒,就甚为传神。如写藤野先生,写他的“黑瘦”“八字须”
“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衣着“模胡'刻画出一位
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又如写“清国留学生”,抓住了盘辫子这个细节,很能反映他们的思想本质。(3)语言生动,饱含深情。
这篇回忆性文章不管是抒情议论的语言还是写人记事的语言,都饱含深情。如怀念藤野先生,作若写道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直接抒发感激敬仰之情。【例题精讲】例1.给下列加框的字注音。
宛如(
)
倘若(
)
芋梗(
)
解剖(
)不逊(
)
凄然(
)
霉菌(
)
瞥见(
)【答案】wǎn
tǎng
yù
pōu
xùn
qī
jūn
piē例2.下列加粗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的确(dí)
解剖(pōu)
不逊(xùn)
邮差(chāi)B.
泄漏(xiè)
瞥见(piē)
捕获(bǔ)
教诲(huǐ)C.
绯红(fēi)
芋梗(ɡěnɡ) 发髻(jì)
系住(jì)D.
匿名(nì) 霉菌(jūn)
畸形(qí)
诘责(jié)【答案】D【分析】提示:“畸”应音“jī”。例3.结合句意解释加线的词。(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
。(2)实在标致极了。标致:
。(3)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正人君子:
。(4)同学100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落第:
。(5)仰面在灯光下瞥见他黑瘦的面貌。瞥见:
。【答案】(1)只不过(2)本义漂亮,这里是反语,意思是丑恶。(3)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的人。(4)本义为科举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5)很快地看一眼。
例4.说说下面句中加黑副词的含义和对表达句意的作用。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含义:_____________。对表达句意的作用是
。 2.“实在标致极了。” 含义:_____________。对表达句意的作用是
。 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含义:_____________。对表达句意的作用:
。【答案】1.只不过 表达了对东京的失望之情2.的确 加强反语的语气,使讽刺意味更浓3.反问语气,表示未曾或并非 表示鲁迅对中国人麻木的肯定例5.说出文中所记叙的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具体事例及其含意。(1)第一件事是:
,表现了
。(2)第二件事是:
,表现了
。(3)第三件事是:
,表现了
。(4)第四件事是:
,表现了
。【答案】
(1)写藤野先生检查并订正“我”抄的讲义,表现了他工作认真负责(2)写藤野先生纠正“我”绘的解剖图,表现了他对学生的严格要求(3)写藤野先生对“我”敢于解剖尸体感到放心,表现了他热情诚恳(4)写藤野先生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表现了他的求实精神【巩固练习】课内阅读(一)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下文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也”是承什么而说的?“无非”是什么意思?“这样”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段主要是写(
)东京樱花烂漫的景象B.我与“清国留学生”的不同表现。C.我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反感。D.我对东京的失望情绪。(二)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也无怪他们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三段中作者写道:“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作者觉得“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A.叫声特别响,使人听了很不舒服。B.叫声违反了课堂纪律,影响了听课。C.是日本学生发出的叫声,而作者是中国人。D.日本青年的叫声极大地刺伤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4.第三段中作者写道:“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那时那地”是指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意见却变化了”指作者的什么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一句话概括(二)选文内容准确的是(
)作者对日本“爱国青年”的反感。B.日本“爱国青年”的军国主义思想。C.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D.电影演的是日本枪毙中国人。(三)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可以抄一点。”“拿来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1.选段主要回忆了在仙台藤野先生和“我”的交往过程,请仿照下面的例子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检查并修改“我”的讲义→
→
→
询问中国女人裹脚之事2.选文开头画线句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
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藤野先生有哪些高尚品质。(4分)(1)
。
(2)
。
4.“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结合原文内容,说说作者“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是受哪两个事件影响。(3分)(1)
。
(2)
。
【答案】(一)1.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并引起下文对清国留学生丑态的描写。2.南京水师学堂。只不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行为。3.D(二)1.(1)心里不明白,不相信。(2)日本所谓的“爱国青年”(3)闲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2.表达了作者对帝国主义者和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的日本“爱国青年”把中国人看作低能儿的极为愤慨的感情。3.D4.“那时”指看电影以后,“那地”指在仙台,“意见却变化了”指决定弃医从文。5.C(三)1.纠正“我”绘制的解剖图
关心“我”的解剖实习2.从藤野先生的着装打扮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在生活上不拘小节的人,与后文藤野先生严谨的学风形成对比,突出表现了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3.(1)教学认真、负责:如,检查并修改“我”的讲义,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2)治学严谨/对学生严格要求:如,向“我”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纠正“我”绘制的解剖图。(3)没有民族偏见/关心我这个中国学生/尊重中国:如,对“我”上解剖实习课的关注。/对于中国国民的迷信习俗,藤野先生并没有任何歧视,而是说“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用了“敬重”一词,表明了他对中国的尊重。4.(1)匿名信事件;(2)看电影事件。
1.比较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甲)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⑤“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乙)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摘自《呐喊·自序》)文段(甲)中第①句话“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段(甲)中(A)(B)前面的两个“他们”各指的是什么人?A.他们:
B.他们: ?3.文段(甲)中第⑧句“那时那地”指的是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
。?在文段(乙)中用波浪线画出(甲)段中“我的意见却变化了”的具体心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两则材料看,(乙)文中的“那一回”指什么?为什么“那一回”之后,作者的认识有了改变,请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这是借荒谬推理表现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歧视,表达作者内心的愤激。2.A:受毒害的日本青年学生 B:麻木的闲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3.日本仙台讲堂里看影片时 鲁迅决定弃医从文4.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5.“那一回”指在医学课上看幻灯片的经历。在那次的事件里,中国人表现出的麻木与漠然深深地刺痛了作者,使作者认识到对于愚弱的中国国民来说,思想的医治远比身体的医治更为重要和紧迫。一、《藤野先生》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绯红( )
不逊( )
诘责( )
发髻( )扒手( )
订正( )
畸形( )
瞥见( )解剖( )
深恶痛疾( )
杳无消息(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有几个和我熟(shí) 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tuō) 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2)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piē) 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cuò) 的话来。?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油光可鉴 鉴: (2)不逊 逊: ?(3)匿名 匿: (4)适值 适: ?4.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 ,给我 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 ,不倦的 ……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A.鼓舞 感激 希望 教导
B.感激 鼓舞 期望 教诲C.感谢 鼓励 教诲 希望
D.感激 鼓励 希望 教诲5.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感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B.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C.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B.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C.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罢!”D.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7.鲁迅原名 ,浙江 人,我国伟大的 家、
家、_________家。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看到眼前的毕业照,小新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桌共读。B.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C.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D.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9.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2个字
传世画作《蒙娜丽莎》的原型一直是个谜,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她是佛罗伦萨一位丝绸富商的妻子。经考证,佛罗伦萨市中心的一家修道院遗址是其原型的安息之地。意大利考古学家目前宣布将挖掘《蒙娜丽莎》原型的骸骨。考古学家将借助透地雷达搜寻人类骸骨,然后通过科学方法测定骨头年代,筛选出与《蒙娜丽莎》原型去世时年龄相符的骸骨。考古学家还将提取骸骨的DNA,将之与其子女们骸骨中提取的DNA进行对比。这样,将找到的足够多的头盖骨碎块通过电脑整合出《蒙娜丽莎》原型的面部图像,就能复原那让世人着迷的神秘微笑。10.阅读《藤野先生》(节选),回答问题。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②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③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④实在标致极了。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1)从选文看,“这样”指代什么?这句话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一句运用了 、 的修辞方法。?(3)第④句用的修辞方法是 ,在这里的作用是 ?
。(4)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选文中所说的“精通时事”的人是指哪些人?作者为什么这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fēi
xùn
jié
jì
pá
dìng
jī
piē
pōu
wù
yǎo2.(1)识 托 (2)瞥 挫3.(1)照 (2)谦逊 (3)隐藏 (4)正好4.D 5.B 6.A7.周树人 绍兴 文学 思想 革命 狂人日记 8.D9.意大利考古学家将挖掘《蒙娜丽莎》原型骸骨,复原其神秘微笑。10.(1)“这样”指代清国留学生表现出种种丑态丑行。这句话在结构上领起全段内容,内容上一开始就写出了作者的感受,即对清国留学生在日本的种种表现非常厌恶与反感,这为下文写离开东京埋下了伏笔。(2)比喻 夸张(3)反语 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4)主要写作者在东京的见闻感受,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使得作者很失望。(5)指清国留学生中那些不务正业,热衷于一些无聊的事情的人,作者用讽刺的说法表达了对这些人的失望与反感。
散文集《朝花夕拾》:如《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如《社戏》《故乡》《孔乙己》
散文诗集《野草》:如《雪》
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中国人失掉自信心了么》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无非”是什么意思?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指代什么?这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2、文中划波浪线句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与态度?从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从本文段可以看出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是什么?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1、鲁迅去仙台的途中谈及日暮里、水户这两处驿站,有什么用意?
2、作者在仙台受到了很好的优待,但为什么他却认为仅仅是“物以稀为贵”?
3、作者写在仙台的艰苦环境有什么用意?
4、本文段写在仙台受到优待,作用是什么?
5、本文段在全文内容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中的“这样”是指什么?
用简洁语言概括本2、文段“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表现他哪些品质?
“原来我的讲义已3、经从头到末……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前后句序能否调换?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我”因何“吃了一惊”?
“我”又因何“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5、“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这句话反映了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