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愚公移山》+寓言拓展阅读 课件(共18张PPT)+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愚公移山》+寓言拓展阅读 课件(共18张PPT)+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9 19:26:07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愚公移山》
+寓言类文言文阅读
统编版
八年级上
你知道右图的这个故事吗?他们在做什么吗?
你还知道有哪些寓言故事呢?
作家作品介绍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名寇,又名御寇)著,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知识点1:《愚公移山》
重点字词
通假字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
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
聪明
古今异义
1、达于汉阴
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2、指通豫南
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
3、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古义:还。今义:曾经
4、投诸渤海之尾
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
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7、北山愚公长息曰
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8、虽我之死
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9、惧其不已也
已:古义:止。今义:已经
10、无陇断焉
陇断:古义:山川阻隔。今义:把持独占
11、何苦而不平
何苦:古义:愁什么,哪怕。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词类活用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险峻的大山。
箕畚:名词用作状语,
用箕畚装。
面:名词用为动词,
面向着。
一词多义
且:1、年且九十(将近)2、且焉置土石(况且)
其:1、其土石如何(加强反问语气那么多)2、惧其不已(代词,他)
之:1、跳往助之(代词,他)2、虽我之死(的)3、以君之力(助词,的)
焉:1、且焉之土石(哪里)2、始反一焉(语气助词)
固:1、汝心之固(顽固)2、吾义固不杀人(本来)
亡:1、今亡亦死(逃走)2、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而:1、面山而居(表修饰)2、聚室而谋(表承接)
始:1、始龀(刚刚)
2、始一反焉(才)
虚词的用法
【而】
1.连词,表修饰: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2.表顺承:聚室而谋
何苦而不平?
3.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其】
1.代词,“他的”:其妻献疑曰
感其诚
“他”:
惧其不已也
2.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
【且】
1.副词,“将”:年且
九十
2.连词,“况且”:且焉置土石
【于】
1.介词,“到”:达于汉阴
“向”:告之于帝
【焉】
1.疑问代词:哪里(且焉置土石)
2.语气助词:无实意(始一反焉)
1.被动句
帝感其诚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2.倒装句
①主谓倒装:甚矣,(谓)
汝之不惠(主)
②宾语前置:何(宾)苦而不平?
③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定语)三夫
3.省略句
①省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
(室人)杂然相许
②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
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
文言特殊句式
内容理解
1、愚公在移山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为什么要这样写?
2、课文为什么写“邻人”“孤儿”移山的细节?
3、愚公面对智叟嘲笑的态度是什么?他的话运用了什么修辞?体现了什么品质?
4、从表面上看,智叟的“智”,愚公的“愚”表现在哪?实际上智叟不智,愚公不愚,如此命名寓意何在?
5、文中的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是否矛盾?为什么?
6、智叟这一人物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7、这个寓言结尾为什么不写愚公率领子孙挖掉了大山,而要以神话结尾呢?(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答案见讲义
主题探究
主题:《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
愚公的精神是什么?
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一种面对困难、乐观进取、坚忍不拔,用顽强意志战胜困难的精神。不管科技如何发达,效率如何重要,人类永远要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永远需要必胜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
知识点2:寓言类文言文
定义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故事的主人翁有的是人,有的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东西和现象。
主旨
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寓言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阅读方法
叙了什么事
刻画了人或动物什么形象
寄寓什么道理
完成讲义上的寓言类文言文练习训练。
1、掌握《愚公移山》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文章重点内容。
2、掌握寓言类文言文的方法,进行课外文言文拓展训练。
阅读练习
完成讲义上《愚公移山》的阅读训练。
完成讲义上寓言类文言文的拓展阅读训练。
阅读练习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愚公移山》+寓言拓展阅读
学习目标
1、掌握《愚公移山》的重点字词含义,分析愚公的人物形象,领悟其思想含义。2、掌握寓言类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进行拓展训练。
教学内容
互动探索
知识名称1:《愚公移山》【知识梳理】
文体介绍: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小,具有鲜明的哲理性或讽刺性,寓意深刻而含蓄。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
往返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
聪明1、达于汉阴
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2、指通豫南
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3、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古义:还。今义:曾经4、投诸渤海之尾
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7、北山愚公长息曰
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8、虽我之死
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9、惧其不已也
已:古义:止。今义:已经10、无陇断焉
陇断:古义:山川阻隔。今义:把持独占11、何苦而不平
何苦:古义:愁什么,哪怕。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且:1、年且九十(将近)2、且焉置土石(况且)其:1、其土石如何(加强反问语气那么多)2、惧其不已(代词,他)之:1、跳往助之(代词,他)2、虽我之死(的)3、以君之力(助词,的)焉:1、且焉之土石(哪里)2、始反一焉(语气助词)固:1、汝心之固(顽固)2、吾义固不杀人(本来)亡:1、今亡亦死(逃走)2、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而:1、面山而居(表修饰)2、聚室而谋(表承接)始:1、始龀(刚刚)
2、始一反焉(才)【而】1.连词,表修饰: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2.表顺承:聚室而谋
何苦而不平?3.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其】1.代词,“他的”:其妻献疑曰
感其诚
“他”:
惧其不已也2.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且】1.副词,“将”:年且
九十2.连词,“况且”:且焉置土石【于】1.介词,“到”:达于汉阴
“向”:告之于帝【焉】1.疑问代词:哪里(且焉置土石)2.语气助词:无实意(始一反焉)1.被动句
帝感其诚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2.倒装句
①主谓倒装:甚矣,(谓)
汝之不惠(主)
②宾语前置:何(宾)苦而不平?
③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定语)三夫
3.省略句
①省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
(室人)杂然相许
②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
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
愚公在移山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为什么要这样写?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显示了移山工作的艰巨。突出愚公改造大自然的雄心壮志。②“年且九十”——愚公的年迈③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说明运土的工具简陋落后。
④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移山人力缺乏⑤“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说明路途遥远,往返时间长。参与工作的人一年只得回家一次,表现出大家不怕困难的精神。
2、课文为什么写“邻人”“孤儿”移山的细节?(1)与智叟形成对比;(2)说明移山得到众人的支持;(3)为下文“曾不弱……弱子”埋下伏笔3、愚公面对智叟嘲笑的态度是什么?他的话运用了什么修辞?体现了什么品质?态度:针锋相对,反唇相讥,用了顶真的修辞,体现愚公移山的决心和信心。4、从表面上看,智叟的“智”,愚公的“愚”表现在哪?实际上智叟不智,愚公不愚,如此命名寓意何在?①智叟的智在于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这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智叟不智。②愚公的愚在于他决定毕力平险,挖山不止。这是用发展的问题,目光长远。③这样命名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从而突出愚公的形象。5、文中的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杂然相许”表现愚公提议移山得到众人的拥护,“其妻献疑”是出于对移山的关心,并提出移山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是反对移山。6、智叟这一人物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对愚公的形象起反衬作用,以“智叟”的鼠目寸光衬托愚公的大智若愚,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7、这个寓言结尾为什么不写愚公率领子孙挖掉了大山,而要以神话结尾呢?(以神话结尾的作用)(1)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力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这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现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2)反映了当时人们有着人定胜天的强烈愿望和变革大自然的宏伟抱负。
①对比。作用是:用愚公和智叟形成对比;用山的高大、路途的遥远、山神的惧,天地的感来衬托愚公。突出了他挖土不止的精神,表现了他改造自然的毅力和气魄。②衬托。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一年返家一次对显现愚公的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衬托作用。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主题:《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愚公的精神是什么?
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一种面对困难、乐观进取、坚忍不拔,用顽强意志战胜困难的精神。不管科技如何发达,效率如何重要,人类永远要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永远需要必胜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例题精讲】(一)(12分)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节选自课文《愚公移山》)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惩山北之塞(

(2)杂然相许(
)(3)投诸渤海之尾(

(4)始一反焉(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句子: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
?9.化浪线的两句话表面相似,实际不同。请简析他们的区别。(4分)
答:
?7.
4分。
(1)苦于
(2)赞同
(3)之于
(4)通“返”,返回8.
4分。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9.
4分。
愚公之妻的话在于表示疑虑和担心(担心山移不走,且“焉置土石”);智叟的话显然是鄙视和嘲笑,笑愚公不自量力(连山上的草都动不了一根,能把土石什么样呢?)(二)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8.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且焉置土石
年且九十
B.曾不若孀妻弱子
曾益其所不能C.投诸渤海之尾
诉诸法律
D.聚室而谋
斯是陋室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君之力
扶苏以数谏故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而山不加增
义不杀少而杀众
D.告之于帝
皆以美于徐公10.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讲的是愚公移山的原因。B.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C.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11.把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甚矣,汝之不惠!(3分)
?8.C
 9.C
 10.C
11.(6分,每小题3分)(1)你太不聪明了!(评分要点:“惠”答对1分,句子基本正确2分)(三)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年且九十
存者且偷生
B.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C.
杂然相许
吴广以为然
D.
以君之力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17.用现代汉语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8.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2分)
?15.(1)水的南岸
(2)削减
(3)交换16.D17.(他们)凿石头,挖土块,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18.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知识名称2:
寓言拓展文言文【知识梳理】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故事的主人翁有的是人,有的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东西和现象。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寓言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叙了什么事
刻画了人或动物什么形象
寄寓什么道理【例题精讲】两小儿辩日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注释以:以为,认为。去:离开。及:到了。为:是。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孰:谁,哪个。汝:你。简析《两小儿辩日》语言简洁,事中见理。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孟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大小;一方面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训练用“/”画出文中加线句子的朗读停顿。我







近,而




也。翻译下列加点的字、词。孔子游


2.问故

)而日中时远也(

4.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翻译句子。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一、我





/去

近,而


时/

也。二、1.游学
2.原因
3.中午
4.是1.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2.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四、说明圣人也不是什么都明白的,正也验证了孔子
(?https:?/??/?www.?/?s?wd=%E5%AD%94%E5%AD%90&tn=44039180_cpr&fenlei=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YLrHDkrAuWmHmsP16krAnv0ZwV5Hcvrjm3rH6sPfKWUMw85HfYnjn4nH6sgvPsT6KdThsqpZwYTjCEQLGCpyw9Uz4Bmy-bIi4WUvYETgN-TLwGUv3EPjfvrHDdrHT4"
\t
"https:?/??/?zhidao.?/?question?/?_blank?)的另一句话:“三人行必有吾师”。所以人都应该谦虚谨慎
,同时也说明人都应该不断地学习。列子学射原文
列子①学射,中矣,请②于关尹子。尹子曰:“子③知子之所以④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注释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人;子,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称。②请:请教。③子:您。④所以:……的原因。训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请于关尹子


2.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3.又以报关尹子(
)二、翻译句子1.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2.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关尹子所说的“为国与身亦皆如之”中的“之”字在文中是指:
?本文所记叙事情的含义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概括?它适合于其他方面吗?请阐明理由。
?
?一、1.请教2.……的原因.3.把二、1.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你知道你射中的原因吗?三、退而习之三年”且“守而勿失四、熟能生巧
适合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们懂得了:办事情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掌握它的规律.只有自觉的按规律办事,才能真正会做,做好一件事.【巩固练习】疑邻盗斧原文人有亡斧者,意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
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
(?https:?/??/?baike.?/?item?/?%E7%AA%83%E9%88%87"
\t
"https:?/??/?baike.?/?item?/?%E7%96%91%E9%82%BB%E7%9B%97%E6%96%A7?/?_blank?)者。——《列子·说符》注释意:同“臆”,估计,怀疑。无为:没有(一样)行为举止。抇:挖掘。简析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做人处事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能凭空猜想。训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颜色(

2、复见

)俄而(

4、邻人之子(
)翻译人有亡斧者,意邻之子。
?这个故事和我们学过的《智子疑邻》有哪些相同点、不同点?
?
?“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故事中的人是可笑的,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这种笑话的出现。
?
?一、1.脸色,神情
2.又
3.一会儿,不久
4.结构助词,的二、1.有个人把斧子丢了,觉得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两者都讲述了人如有主观成见或偏见,就会影响对客观事实的判断,难以做到实事求是,会判断错误。不同的是《智子疑邻》中并没有找回财物,而《疑邻盗斧》找回了斧子。四、做人处事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能凭空猜想。薛谭学歌原文薛谭
(?https:?/??/?baike.?/?item?/?%E8%96%9B%E8%B0%AD"
\t
"https:?/??/?baike.?/?item?/?%E8%96%9B%E8%B0%AD%E5%AD%A6%E8%AE%B4?/?_blank?)学讴(?u)于秦青
(?https:?/??/?baike.?/?item?/?%E7%A7%A6%E9%9D%92"
\t
"https:?/??/?baike.?/?item?/?%E8%96%9B%E8%B0%AD%E5%AD%A6%E8%AE%B4?/?_blank?),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
(?https:?/??/?baike.?/?item?/?%E6%8A%9A%E8%8A%82"
\t
"https:?/??/?baike.?/?item?/?%E8%96%9B%E8%B0%AD%E5%AD%A6%E8%AE%B4?/?_blank?)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蛾东之齐,匮(kuì)粮,过雍门,鬻(读音yù四声,卖)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读音lí,栋,中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读音biàn,鼓掌)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通‘仿’,效仿)娥之遗声也。——《淮南子》注释饯:用酒食给人送行。衢:大路,四通八达的路。郊衢:郊外的大道边。抚节
(?https:?/??/?baike.?/?item?/?%E6%8A%9A%E8%8A%82"
\t
"https:?/??/?baike.?/?item?/?%E8%96%9B%E8%B0%AD%E5%AD%A6%E8%AE%B4?/?_blank?):抚,轻轻地按着。节,一种古乐器,用竹编成,奏乐时起打拍子的作用。遏:(è)简析
“薛谭学讴”的全文华彩句是“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https:?/??/?baike.?/?item?/?%E5%93%8D%E9%81%8F%E8%A1%8C%E4%BA%91"
\t
"https:?/??/?baike.?/?item?/?%E8%96%9B%E8%B0%AD%E5%AD%A6%E8%AE%B4?/?_blank?)”八个字。这八个字浪漫又夸张,字字都有万钧力,可称是光烁千古的绝句。这个绝句,包括了声音的力度、音量、音质(坚实度)、播送力、声乐的共鸣发声等等。训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自谓尽之(

2、响遏行云
(?https:?/??/?baike.?/?item?/?%E5%93%8D%E9%81%8F%E8%A1%8C%E4%BA%91"
\t
"https:?/??/?baike.?/?item?/?%E8%96%9B%E8%B0%AD%E5%AD%A6%E8%AE%B4?/?_blank?)(
)翻译下列句子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在薛谭身上我们可以学到的是什么?
?
?一、1.完
2.停止二、1.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自己(却)以为学到家了(穷尽了),于是向秦青告辞要回去。2.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三、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千万不可稍有成功就骄傲自满四、教育别人是要注意方法。
海上鸥鸟原文海上之有人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注释选自《列子·黄帝》。沤(?u):同“鸥”,沤鸟,即海鸥。旦:早晨。住(shǔ):同“数”。简析
故事中的好鸥鸟者,当他真心诚意地对待鸥鸟时,鸥鸟也以诚相待,常常成百只地飞落在他身边。可当他居心不良,想要捉一直回家去时,鸥鸟却不再飞落到他船边了。训练解释加点词语有好沤鸟者(

2.每旦之海上(
)(
)3.百住而不止(

4.沤鸟舞而不下也(
)翻译句子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
?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读了这篇短文,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有什么感想。
?
?一、1.喜欢2.早晨,到3.表示超出一定数量或范围4.飞舞二、1.鸥鸟到的,有成百只以上2.我听说海鸥都喜欢和你游玩,你捉来,让我也玩玩三、1.诚心才能换来友谊,背信弃义将永远失去朋友。
2.
如果一个人想做坏事,他就会在他的言行当中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略笼中猿猴原文吴人有养猴于笼十年,怜而放之,信宿而辄归。曰:"未远乎?"异而舍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注释怜:同情。遂:于是。鸣:指猿猴的叫声。简析本文的猿猴因为长期享受人类的伺候,慢慢丧失了自己的捕食能力,最终因此而亡,它的教训值得我们三思。训练解释加点词1.吴人有养猴于笼十年(

2.信宿而辄归(
)3.猿久笼而忘其习

)翻译句子怜而放之,信宿而辄归
?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
?指出下列句子“而”的用法怜而放之


2.异而舍诸大谷(
)3.猿久笼而忘其习(

4.鸣而死

)这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示?
?
?一、1.在
2.就
3.习性二、1.怜悯它,就把它放了,过了两天,这只猿猴就回来了。2.猿猴由于长期生活在笼子里,温饱不愁,忘记在野外觅食的习性,最后得不到食物,哀鸣而死了。三、1.表承接
2.表承接
3.表承接
4.表修饰熟能生巧,不练习就会丢失。刻舟求剑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遽:立刻,急忙,马上。契:雕刻坠:掉下。求:寻找。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感”,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简析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训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楚人有涉江者(

2.遽契其舟

)舟止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分别指出“其”字指代的内容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翻译句子是吾剑之所从坠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一、1.渡江
2.雕刻
3.停止
4.寻找二、1.代指楚人
2.代指楚人三、1.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2.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四、我们不能因循守旧,要学会变通。
你知道右图的这个故事吗?他们在做什么吗?
你还知道有哪些寓言故事呢?
作家作品介绍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名寇,又名御寇)著,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释义:
且:副词,将近。
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惩:苦于,为……所苦。
塞:阻塞。
迂:曲折,绕远。
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
毕力平险: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
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
杂然相许:纷纷赞成他。杂然,纷纷的样子。许,赞同。
献疑:提出疑问。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座小山也平不了。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损,削减。
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如……何”就是“把……怎么样”的意思。
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呢?且,连词,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投诸渤海之尾:把它扔到渤海边上。诸,就是“之于”。
荷担者三夫:挑担子的几个人。荷,挑。
叩:敲、凿。
遗男:遗孤,孤儿。
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易,交换。
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同“返”。
重点字词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释义:
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惠,同“慧”,聪明。
毛:地面所生的草木。
其:加在“如……何”前面,有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彻,通。
虽我之死:即使我死了。
穷匮:穷尽。
苦:愁。
亡以应:没有话来回答。亡,同“无”。
惧其不已:怕他不停的干下去。
负:背。
一厝朔东:
一座放在朔东。厝,放置。
陇断:即垄断,山冈高地。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汉水的南边,再没有高山阻隔了。
文言字词归纳
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虚词用法
特殊句式
文章内容理解
写作手法
主题探究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定义


阅读方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