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消息二则》同步训练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一、
单选题
1.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消息二则》中的两则消息,以及《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都刊载于《人民日报》。
B.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
C.通讯着重描写精彩瞬间,比新闻特写更强调时效性和现场感。
D.消息开头的黑体字是电头,也称“消息头”。
2.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努力拼搏是获得成功的不二法门。
B.中秋月夜,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C.课堂上,老师提问,同学们随声附和,学习氛围特别浓厚。
D.“磨剪子嘞,戗菜刀”这抑扬顿挫的吆喝声,唤起了我们对童年的回忆。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
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所以,我们读书,就应该挑最好的读。最好的书是什么呢?是经典。
②今天阅读经典,是以此帮助我们思考人生,获得智慧,收获幸福。
③什么叫“经”?经就是恒常。什么叫“典”?典就是模范。经典就是“恒常的模范”。
④因为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高铁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因市场规模巨大,还不能完全满足载客、物流货运。
B.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C.家风建设是家事更是国事,家风不仅关系社会风气的形成,而且对个人成长影响至深。
D.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颁授勋章,肯定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的杰出贡献。
5.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生哲学,其中儒家坚持以修身为本,追求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B.在远走他乡、辗转天涯时,他才明白,为什么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会那么怀念故乡?
C.老师推荐我们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经典名著。
D.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都在这次会演中带来了新剧目。
二、
填空题
6.结合课文《消息二则》填空。
(1)第一则消息的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三十万大军”突出了_______________,“胜利南渡”点明了_______________。
(2)第二则消息的电头是“_______________”,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_______________。
三、
综合读写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kuì(?
?
)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②此种情况,__________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1)①句拼音后应填的字是__________。
(2)②句画线的“锐不可当”的含义是__________。
(3)②句横线上应填的关联词语是__________。
8.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新闻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20个字。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新闻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20个字。
中共安徽省教育厅工委、安徽省教育厅2月22日发布消息称: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经省政府同意,安徽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高校、中职学校、中小学校、幼儿园等)推迟学生返校。具体返校时间,将视疫情经科学评估后确定,提前向社会公布。
学生未返校期间,自2020年3月2日起,全省高校、中职学校、中小学校将通过电视、网络等方式,开展线上教育教学。幼儿园暂不开展线上教育教学,可实行居家生活与保教指导。严禁各类培训机构在学生返校前开展线下培训活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制定实施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9.
综合实践活动。
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6个字)
??世界吨位最大的海警船,我国“海警2901”号日前开始下水海试。这艘大型海警船的船首装有一门76毫米自动舰炮,是我国海警“旗舰”。我国万吨海警船主要是针对钓鱼岛海洋维权需要而设计的,该船主要的“假想敌”是日本此前号称世界最大的海上巡逻船。
?
10.
请用一句话概况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5字以内,含标点)
牡丹江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开
展了“校园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校园里总能传出朗朗读书声,全市中小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里,感受着中华经典美文的艺术魅力,经典诵读活动以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将经典美文演绎得淋漓尽致,为创建和谐校园再添亮点。
?
11.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
4月2日,我国远洋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在青岛港起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这次环球大洋科考的总体目标是对相关的大洋中脊开展综合科学考察,对海底热液硫化物资源、生物资源和相关环境开展调查,为人类探索和认识大洋,为人类和平利用大洋资源作出中国应有的贡献
四、
现代文阅读?
1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________,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1)选出正确的词语填入⑧句空白处(?
?
?
?)
A.所向披靡
B.战无不胜
C.英勇善战
D.排山倒海
(2)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
?
?)
A.第⑧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恰如其分地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消息的主题。
B.这则消息的导语是第①句,简明扼要地概括报道消息的主要内容,揭示主题。
C.画线部分为电头,交代了发电单位、发电时间、发电地点三个要素,表明材料来源真实,报道及时。
D.这则消息的语言准确,精炼。如在报道敌我遭遇战时,中路和西路我军所遇之抵抗,用“甚为微弱”四字来概括;东路则用“整天激战”来概括,而在报道江阴和沪宁线两个战略要地,要塞用“控制”这个动词,十分准确地表明它不仅是被“占领”,而且被我军操纵。
(3)选文首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对这样安排的理由,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路军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所以先写。
B.东路军所遇之敌较为顽强,所以作为重点放在最后写。
C.西路军与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所以放在中路军之后写。
D.中路军在二十四小时内三十万人全部渡过了长江,所以先写。
1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程开甲:中国“核司令”人民科学家
李国利?
?王建新
①假如不是生在乱世,程开甲的人生之路可能会绕开“科学”,也可能与“核”无缘。
1918年,程开甲出生在江苏吴江的一个殷实家庭。年幼时,他调皮、叛逆、不爱学习,到了读书的年龄,他除了玩还是玩,根本不读书,着实让家人着急。
思想转折,出现在中学时期。
13岁那年,他成为浙江嘉兴秀州中学的一名学生。入学才几天,日本就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者烧杀抢掠的行径深深刺痛了这位热血青年。那6年间,他开始阅读名人传记,被牛顿、马斯德、爱因斯坦等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深深打动,渐渐萌发了长大了也当一名科学家的理想。
1937年,程开甲考上浙江大学。此时,战火已烧到了浙江,大学被迫内迁,师生们不得不开始流亡生活。颠沛流离中,他意识到,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是科技落后。
从那时起,他立志“科学救国”。1946年,这个吴江青年远渡重洋,求学英国,师从著名物理学家波恩。
旧中国的孱弱,让身在异国他乡的他备受歧视。新中国的成立,让他看到了中华民族腾飞的希望。
1950年,程开甲婉拒导师挽留,毅然回到当时一穷二白的祖国,先后任教浙江大学、南京大学10年,期间撰写了我国第一部《固体物理学》。
②1960年,他被一纸命令抽调至北京,从此“消失”在公众视野之外。
3年后,程开甲第一次来到罗布泊。自此,他在这片“死亡之海”潜心开始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
每次核试验任务,程开甲都会到最艰苦、最危险的一线去检查指导技术工作,多次进入地下核试验爆后现场,爬进测试廊道、测试间,甚至最危险的爆心。
一次,程开甲来到一个施工现场,因为洞内存在高温、高放射性和坍塌等危险,工作人员极力劝阻。他却说:“我只有到实地看了,心里才会踏实。”于是,他穿上简陋的防护服,顶着昏暗的灯光进入了洞内。
1964年10月16日,③东方一声巨响,罗布泊升起的蘑菇云震惊世界。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之后,程开甲还参与主持决策了包括氢弹、两弹结合以及地面、首次空投、首次地下平洞、首次竖井试验等多种试验方式的30多次核试验,被称为中国“核司令”。
虽然在参加核武器研究的20多年时间里隐姓埋名,没发表过论文,在学术界销声匿迹。但程开甲经常说,他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2018年11月17日,101岁的程开甲走完最后的人生路。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这位“两弹一星”元勋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④为祖国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祖国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选自“中国新闻网”)
(1)下面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刺痛:写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到处烧杀抢掠的行径给程开甲刺激很大,让他悲愤,令他震惊,使他警醒,促他转变。
B.颠沛流离:写程开甲和师生们为了逃避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战乱,到处流浪,居无定所,生活非常艰难。
C.毅然:写程开甲看到新中国成立了,中华民族腾飞有希望了,到了报效祖国的时候了,所以回国的态度非常刚强、坚韧而果断。
D.销声匿迹:写程开甲由于平时都是忙于做实际工作,不重视学术研究,更没有时间写论文,所以在学术界没有多大影响。
(2)下面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①句:紧扣标题的“核司令”和“科学家”,暗示程开甲的人生经历不平凡,设置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B.第②句:暗示程开甲被国家抽调去执行秘密、特殊的任务了,也说明程开甲一切听从祖国召唤,与上文的毅然回国和下文程开甲经常说的那句话照应。
C.第③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暗示程开甲这位“核司令”作出了重大贡献。
D.第④句:揭示了国家给程开甲等为党和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的崇高目的和伟大意义。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的标题高度概括了程开甲是一位执行特殊任务,肩负神圣使命,作出重大贡献,拥有崇高荣誉的科学家。
B.程开甲之所以萌发了长大了要当一名科学家的理想,要立志“科学救国”,并且远渡重洋,求学英国,婉拒导师,毅然回国,是牛顿、马斯德、爱因斯坦等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他。
C.倒数第四段引用程开甲经常说的话,提示了程开甲20多年隐姓埋名、销声匿迹,潜心研究中国核武器和核试验事业的思想根源,也表现了他崇高的思想境界。
D.本文以时间为顺序,重点记述了程开甲曲折的人生历程、神圣的科学使命、伟大的科学贡献,赞美了程开甲这位“人民科学家”的崇高思想境界。
参考答案
1.C
2.C
3.B
4.D
5.A
6.
(1)人民解放军的宏大气势,渡江已取得胜利
(2)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冲破敌阵,横渡长江,锐不可当
7.
(1)溃
(2)锋利无比,无法阻挡
(3)一方面
8.自3月2日起,安徽全省开展线上教育教学,延迟返校。
9.
经分析,本语段的导语是第一句话,提炼本段内容.明确对象是我国万吨海警船,事件是开始下水海试.提炼为:我国万吨海警船开始海试.
答案:我国万吨海警船开始海试.(“吨位最大”或“万吨”1分;“海试”1分)
10.
全市中小学开展了“校园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11.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考起航。
12.CBD
13.DCB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