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与朱元思书》预习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与朱元思书》预习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3 09:0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与朱元思书》
【预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能顺畅地朗读课文。
2.记住并说出课注中的文学常识,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感知山水景物特色。
3.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会解释文中的重点的文言词语,体会富春江的美丽风光和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品味文章骈散相间、清晰隽永的语言特色。
【预习重点】
1.整体把握文意,积累文学常识及重点文言实词,反复诵读并背诵课文。
2.反复诵读理解体会作者所创设的意境,品味赏析文章,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预习任务】
一、基础积累:
1.
字音
(1)朗读课文一遍,读熟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检测: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缥(
)碧
轩(

邈(

泠(
)泠
千转(

柯(

鸢(

飞戾:(
)天
经纶(

窥(

嘤(
)嘤成韵(

2.识记文学常识:
(1)朗读课文一遍,结合课下注解,熟练记住文学常识(能不看课本说出)。
(2)《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南朝梁



,字
,吴兴故鄣人。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科清拔有古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
”。
3.资料助读:
(1)《与朱元思书》:解题,了解文体、作者及写作背景
①文体:这是作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该文最早见于初唐人编的《艺文类聚》,这本书在选辑作品时,往往是根据不同专题的要求进行摘录。因此,现在我们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也许并非是吴均与朱元思信的全文,而仅是作者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
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书信。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文体。但审美的文学属性,多记事陈情。
从文章的内容看,它属于写景小品文。
从语言特点上看,它属于骈文(六朝盛行,多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后来发展成每句四字或六字,又叫四六文,是介于散文和韵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②作者及写作背景
吴均(469-520)字叔庠,南朝梁代的文学家、史学家。出身寒贱,自幼好学且有才华。所作诗文,清拔而有古气,颇为时人所赞赏,亦深得梁武帝萧衍的喜欢。遂延入朝。虽然吴均的诗文华美,风靡当世,但其为人耿直,又私下撰写《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引退后,将要到石门山去中去隐居。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科清拔有古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这篇文章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在写景的字里行间,抒发作者当时的情感。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二、疏通文意
1.
朗读课文,将课下注释重点实、虚词的意思标注在课本上,翻译全文(用字译法)。
2.检测:请你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风烟俱净
(2)一百许里
(3)猛浪若奔
(4)蝉则千转不穷
(5)窥谷忘反
(6)横柯上蔽
(7)经纶世务者
(8)鸢飞戾天者
检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三、理解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富春江的景色特点,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运用

的修辞手法,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紧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从

两个角度写景状物。
(2)本文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
体;从文章的内容看,它属于
;从语言特点上看,它属于

四、预习质疑:
通过预习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试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