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谈中国诗》教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文档属性

名称 10.《谈中国诗》教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2 20:5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谈中国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钱钟书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和外国诗歌的异同
二、过程与方法
1.小组讨论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对比两首中外诗歌
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的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是钱钟书先生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他针对有人认为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这一观点,从文学的角度阐述了中国诗的特点,指出中国诗和西洋诗是相通的。并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源流、形式、意蕴、风格以及内容等方面的比较,突出了中国诗的独特性,为外国朋友了解中国诗打开了一扇窗。同时,作者洞烛幽微,在阐明自己观点的同时,批判了割裂中西文化的错误观点。
【学情分析】
通过高一一年对语文的阅读和鉴赏,学生对文艺性散文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对文章结构的分析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古代诗歌的特点也有了一些认识。但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多地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不能深入到文本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运用比较分析法归纳中国诗的特点
2.本文运用比喻的句子含义和表达效果
二、教学难点
理清作者的思路和行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围城》妙语
1.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2.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
3.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给人一种不可期待的伤痛。
4.对于丑女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除非她是坏人,你要惩罚她。
5.你不讨厌,但是全无用处。
二、正体
1.作者简介
(1)简介:
①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
②代表作:《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1941;《人.兽.鬼》(短篇小说集)1946;
《围城》(长篇小说)1947;《谈艺录》(诗话)1948;《管锥篇》(文论)1979。
③无论他的小说或散文,都具有机智隽永(意味深长,引人入胜)的特点。
(2)生平经历
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县。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父亲为他正式取名“钟书”。
1920年,入无锡东林小学。父亲为钱钟书改字“默存”,要他少说话。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报考时,数学成绩不及格,因中英文成绩特优,被破格录取。
1935年,以第一名成绩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英文系留学。与杨绛结婚,同船赴英。1937年毕业并获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
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
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1966年钱钟书、杨绛均被“揪出”
,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钱钟书、杨绛用事实澄清了诬陷。
1991年,全国18家电视台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钱钟书为首批36人之一,但他谢绝拍摄。
1998年12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当晚,江泽民总书记亲自给钱先生的夫人杨绛打电话,对钱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
(3)贡献
①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
②他毕生致力于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
③为此,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
④钱的著作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对于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本文就是这样的作品。
2.写作背景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3.感知文意
(1)作者论诗的立场是什么?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比较研究。
(2)快速阅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中西诗相比有什么异同点,完成下表。
中国诗
外国诗
异同
发展顺序
抒情诗—戏剧诗—史诗(无)
史诗—戏剧诗—抒情诗

篇幅
篇幅短小
(闪电战,轻鸢剪掠)
篇幅较长

韵味
富有暗示性
(言有尽而意无穷)
较为直白

风格
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蛛丝网,吹芦管,凌风出尘的仙意)
厚重
(钢丝网,乐队合奏,兽力和神力)

内容
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3)中国诗的特点
①没有史诗(早熟)【发展】
②简短【篇幅】
③富于暗示【韵味】
④笔力轻淡,词气安和【风格】
⑤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内容】
(4)作者通过比较中西诗的异同,结论是什么?
①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②作者认为,像各国人都是人一样,中国诗和西洋诗都是诗,共同点多于不同点。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有“中国的”成分。在中国诗里是零碎的,薄弱的,到西洋诗里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一样。
③因此,“读外国诗每有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读者“回到本国诗”。
(5)思考:如何理解中国诗的早熟和早衰?
①中国诗的源头《诗经》和《楚辞》产生得很早。到唐代达到鼎盛时期,比西方国家早很多。
②自宋代开始,中国诗逐渐走向僵化。唐诗是嚷出来的,宋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
③中国:《诗经》(公元前11—前6世纪)
诗的盛唐(7—9世纪)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抒情诗才开始发展,伟大诗人有莎土比亚
等。
(6)什么是“史诗”?
①史诗是一种庄严的文学体裁,内容为民间传说或歌颂英雄功绩的长篇叙事诗,它涉及的主题包括历史事件、民族、宗教或传说。
②在文字出现之前,史诗是口耳相传的,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会不断地增添情节,最后被整理、加工,以文字记载成为一部固定的作品。代表作品有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
③两部史诗都分成24卷,《伊利亚特》共有15693行,《奥德赛》共有12110行,记载了古希腊长达十年的特洛伊战争。由被特洛伊人抢走的美人海伦展开,描写特洛伊人与希腊人之间惨烈的战事,以及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后归国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
(7)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①语言轻松、幽默,大量运用比喻等手法,似随口而出,而机趣盎然。看似随意而实则深刻,颇具画龙点睛之妙,看似轻淡而实则味厚。
②如谈到中国诗的发展时,以中国绘画的特点进行类比,既使读者清楚地认识到中国诗发展的迅速,又拓深了文章的内容。
(8)研讨与练习
曹操《观沧海》vs普希金《致大海》

《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的特点,但包容着深远的意味。
《致大海》篇幅较长,抒情充分。

《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字面”不过起到诱发和影射作用。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吞吐宇宙的大海,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
《致大海》则体现了外国诗直抒胸臆的特点。如“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往往是中国古典诗歌极力避免的。
【教学后记】